语文教学论发展概况.ppt_第1页
语文教学论发展概况.ppt_第2页
语文教学论发展概况.ppt_第3页
语文教学论发展概况.ppt_第4页
语文教学论发展概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学科归属和学术发源 一、 学科归属 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的范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 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 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对于学科、专业 范围划分和对于学科、专业进行分类,根据 这个目录的规定,学科门类12个,一级学 科88个,二级学科(学科、专业)381种。 在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中,共有教育学、心 理学、体育学等3个一级学科。在教育学这个一级 学科中,共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 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 技术学等10种学科、专业(即二级学科)。语文 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二级学科(学科、专 业)下的一个研究方向(也称三级学科)。 由此,语文教学论的学科归属便是这样的:教 育学(学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课程 与教学论(学科、专业或称二级学科)语文教 学论(研究方向或称三级学科)。 二、 学术发源 第一、体制之源师范教育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近代学校教育意义 上的师范教育,开办于中世纪之后。1684 年,法国开办教师讲习所,培训初等学校 教师。这是欧洲开办师范学校之滥觞。后 来,教师讲习所又附设“练习学校”,成为教 育实习的开端。 在中国,1897年(清朝 光绪二十三年)南洋公学 创办,(上海交大的前身 ,设师范院、上院(大学 性质)、外院(附小)中 学院。)设立师范院,首 创新学师范,标志着中国 师范教育的开始,它是我 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 校。 第二、理论之源大教学论 中国古代的礼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 的教学论专著,它以精炼的语言,较全面地 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简明扼要地概 括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形式、管理制 度、方式方法等。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 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 拉特克和捷克著名教育理论 家、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 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夸美纽斯 , 他于1632年出版的教育 理论的代表作大教学论 ,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 教育学著作。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 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 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 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 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 论基础。 第三、体系之源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瑞士 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 践家。 他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和要素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 一步研究了初等教育各科教学 法,在语言教学法、算术教学 法、地理教学法等方面,奠定 了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的基础 ,在教育发展史上堪称初等教 育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赢得 了“各科教学法之父”的美誉。因 之,裴斯泰洛齐可以称为语文 教学法的学科体系之源。 第二节 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 自读教材,找出语文课程与教 学论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不同时期的名称? 一、 学科萌芽期(18971921) 1897年 清津海关道、大理寺少卿盛宣 怀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 ”,讲授“各科教授之次序法则”,可视为 本学科设科之始。 1902年,钦定京师大 学堂(现北京大学) 设立师范馆,开设的 教育学中有“各科 教授法”一章,其中也 有“国文教授法”。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文科教学楼遗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德里北街21号西院内 )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理科教学楼遗址 1903年 ,清政府颁布了 奏定学堂章程,即“ 癸卯学制”, 是中国第一 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推行的学制。 而具有语文特点的“中国 文学”、“教授法”均以法 规的形式写进了这一章 程. 1913年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公布,“ 教授法”仍作为本科各部通习之科目。 二、 学科草创 期(1922 1949) 1918年秋,时 任南京高师教务 主任的陶行知先 生,主张以教学 法代替教授法。 1922年,教育部根据现状,在新学制师 范科课程标准(纲要)上,将教授法改 为教学法. 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学及师范学 校教育检定暂行规定中,规定师范学校 设“国文教学法”。 1938年师范学院规程中也规定开设“国 文教学法”,“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法” 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193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师范学院分系必 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将学科定名为“ 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于是,语文教材研究 和语文教法研究并列为师范院校中文系、 科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 学科徘徊期(19491977) 1952年,参照苏联1951年颁布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 ,结合中国的实际,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制定的师 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规定中文系开设“中国语 文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两门教学法课程; 1954年师范学院暂行教学计划颁布,修正了 1952年的教学计划,将“中国语文教学法”改为“中国 语言教学法”,同时仍开两门教学法课程,即“中国 语言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 1963年高等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颁布, 学科称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四、 学科发展期(1978 ) 1978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文科教学工作 座谈会, 国家教委委托武汉师院、西南师院等十 二所院校编写本门课程教材,编写组建议将这门 课程定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合编了我国新时 期的第一本为全国高校使用的教学法教材中学 语文教学法. 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在 河南开封宣告成立。各高师院校开设课程、编写 教材大都使用“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个名称。 1981年4月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 学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公布,本门课程 定名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于是,出现了“中学 语文教学法”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同时使用、一 门课程两个名称并存的局面。 1986年8月,北京师范学院向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提出了关于变更授予硕士学位学科 、专业目录中“教材教法研究”专业名称的 请示报告,建议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 为“学科教育学”。10月,全国高师理科教 学法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会上提 出了开展学科教育学研究的问题,同年12 月,北京师院率先成立了“学科教育学研究 中心”。随后,各师范院校也相继成立了“ 学科教育研究所”,并将各学科教学法教研 室改为教育学研究室。语文教学法大多改 为语文教育学。 1987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将教育学 科的二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 教学论”。于是,本学科相应改称“语文教 学论”。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二级学科进 行大规模调整与合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6月颁发授予 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 业目录,将“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两 个二级学科调整合并为“课程与教学论”一 个二级学科,“语文教学论”还是其中的一 个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教授法各科教授法教学 法、国文教学法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 法、各科教材及教法研究中国语文教学 法、文学教学法中国语言教学法、文学 教学法 语文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法中 学语文教育学 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 教学论。学科名称几经更易,学科建设坎 坷曲折地向前发展。这种名称和内涵上的 演变,体现了学科经历的“萌芽期草创期 徘徊期发展期”这样的运行轨迹,反映 了学科由幼稚混沌逐步走向成熟繁荣的发 展规律。 第三节 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主 要内容 一、 学科性质 语文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 。其学科性质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 其一、理论性 其二、实践性 其三、综合性 二、 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就是研究语文教学的现象和 规律。 1、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 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 动易变的方面。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 层面: 一是环境性的,如教室及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 结构、校园各部分及其结构、校风班风等;二是 活动性的,如课堂教学及其结构、实践活动及其 活动、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别教 学及其结构等;三是关系性的,如教师与学生的 关系,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与文化 结构的关系,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 语文教学现象还含有语文课程现象, 是专指语文 课程在发展、变化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 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语文课程现 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 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料等等;二是活动性的, 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程与教学实 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 教学研制活动;三是关系性的,如语文内容选择 与教育目的的关、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 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 的关系,等等。 就其存在方式来看,还包括: 非语文学科的语文教育,它是社会性的,呈自然和非系 统状态,对个体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校的语文 教育提供了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环境; 学校语文学科的语文教育,它是专门化、系统化的。也 即它以整体的大系统的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在这两种语 文现象中,它主要研究的,是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 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课程标准、教材、课程内容、教育目标、教学环境、教学 设备、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设计、教 学实施、教学中的某些策略、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基 础性与创新性、语文整体把握与分析认知、工具性与人文 性、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等等)。 2、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组 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 趋势。人们已经把握和正在努力揭示的语 文教学规律包括: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 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学内在成分和要 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主要是教师、学生 、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 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 教学内在联系中的科学性方面和艺术性方 面的本质联系,等等。 三、 主要内容 第一要研究为什么教和学,大致研究包括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学 过程、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等语 文教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 第二要研究教与学什么,主要研究包括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古代、近代、 现代、当代语文教材的发展变迁和语文教 材的体系体例等语文教材论方面的问题。 第三要研究怎么样的教和学或者教和育 。研究怎么样的教和学,是进行语文教学 操作研究,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 说教学以及语文知识教学等语文双基教学 ,常用文体教学、文学作品教学、文言诗 文教学等语文课文教学,以及语文活动教 学和语文教学测试等;研究怎么样的教和 育,是进行语文教育教养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