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ppt_第1页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ppt_第2页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ppt_第3页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ppt_第4页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作日期:2012年上学期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曹学平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2012-4/22-281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陶文濬 陶知行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 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笔名。1917年留美归国后, 他正式改名为“知行”。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知” 。1934年7月16日,他发表行知行,终于公开宣 布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改名是经过深 思熟虑的。那么,陶行知先生为什么一改再改自己的 名字呢? 陶行知行 2012-4/22-282 1910年他就读金陵大学时,开始研究并信 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明反对朱熹的“先知 后行”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 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主张“知轻行重”,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真知。”当时的陶 行知,正是求知欲特别旺盛的青年。他发愤求知 ,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去笃行,去实现他的人生抱 负:救国救民。当时的陶行知接受了“知行合一” 说。正因为如此,1912年陶行知先生又取名“陶 知行”。 2012-4/22-283 陶行知1914年秋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 确定了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他师从约翰杜威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 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本 质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含有辩证唯心主义成 份。实用主义哲学又属于“行动的哲学”,重视“ 行”。王阳明的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同中 有异。杜威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从做 中学”的观点。这一观点表明“做学合一”,也即“ 知行合一”;但“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的起 点,即先“行”后“知”,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不同。1917年陶行知回国之后, 正式改名为“陶知行”。 2012-4/22-284 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 :“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 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有提 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的 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 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 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 演进无穷。”陶行知的“行动知识再行动”这 一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 ”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 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先生发表行知行一文 ,继否定“知行”观之后,又否定“行知”观;将“行 知”观发展为“行知行”观。他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 由“知行”改为“行知” 。 2012-4/22-285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 得变革梨子,亲口偿一偿。 17世纪20年代 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初 毛泽东 对生命垂危者 输入血型人血 输入人血 输入羊血 2012-4/22-286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把握要点)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p64、67) 2、实践的特点(p65) 3、认识的辩证过程(p65)2012-4/22-287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着重把握能力的含义和三大能力)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要求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