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含答案.doc_第1页
[初二语文]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含答案.doc_第2页
[初二语文]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含答案.doc_第3页
[初二语文]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含答案.doc_第4页
[初二语文]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幼稚(zh) 鲲 (kn) 鹏 吞噬(sh) 媲 (b) 美 B挑衅(xn) 迷惘(wng) 滑稽(j) 苔 (ti) 藓 C雾霭(a) 迁徙(x) 蹼鹬(y) 颈雉(zh) D惩 (chng罚) 秤砣(tu) 哂 (shn) 笑 诺 (nu) 言2.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小心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无言以对(来)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广阔无垠(边际)C为人所知(被) 精巧绝伦(同类)D不自量力(测量) 相形见绌(笨拙)3.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及不可耐 难以置信 误入奇途 振耳欲聋 心安里得 异口同声 4.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5、背诵(10分)(1)、亭亭山上松,。(2)、无为在歧路,。(3)、念天地之悠悠,。(4)、行到水穷处,。(5)、,欲上青天揽明月。(6)、最是一年春好处,。(7)、蓬山此去无多路,。(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9)、,自缘身在最高层。(10)、,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6、名著阅读:(3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_三部传记。其中,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7、仿照例句,补写一个比喻句。 (3分)例: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生活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17分)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山岳潜形 潜:_ (2)薄暮冥冥 薄:_ (3)把酒临风 把: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_ 11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_ , “退”指的是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_。 1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3分) 答案: (二)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回答问题。(1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_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15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4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_ ,_。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6分)_(三)(17分)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这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分) 18、文中画线加粗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 19、文中第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 20、第段为什么独句成段?(3分) 21、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段的理解。(5分) (四)阅读敬畏自然片段,回答问题。(12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多亿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不同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22. 选文中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褒扬的一组词语是( )(3分)A. 相形见绌高深莫测B. 精巧绝伦深邃高超C. 不值一提相互协调D. 不可思议不能胜任23. 选文中的第二句话,连续用了“无论是,还是”这样的句式,要强调的是( )(3分)A.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B. 大自然中的物质差别极大。C. 生命有美丑之分,物质有大小之别。D. 一切都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24. 选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3分)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C.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D. 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25. 选文在论证的时候,用了对比的方法,构成对比的双方是( )(3分)A. 苍蝇蚊子和鲜花绿草B. “死”的物质和丰富多彩的生命C. 人体细胞和人的大脑D.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三、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2011春八年级语文(下)第二统一练习卷答案一、1、A 2.D、(量:估量。绌:不足。) 3、错别字:及 奇 振 里改正:急歧 震 理4、秋色人似画中游5、背诵(1)、瑟瑟谷中风。(2)、儿女共沾巾。(3)、独怆然而涕下。(4)、坐看云起时。(5)、俱怀逸兴壮思飞,(6)、绝胜烟柳满皇都。(7)、青鸟殷勤为探看。(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不畏浮云遮望眼,(10)、明月楼高休独倚,6、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贝多芬7、希望就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希望就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 二、(一) 8D 9(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10(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1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13(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14(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三)17、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之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18、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