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黔西南--高一语文--苏蓉(2011[1].7.18-7.25).ppt_第1页
安顺、黔西南--高一语文--苏蓉(2011[1].7.18-7.25).ppt_第2页
安顺、黔西南--高一语文--苏蓉(2011[1].7.18-7.25).ppt_第3页
安顺、黔西南--高一语文--苏蓉(2011[1].7.18-7.25).ppt_第4页
安顺、黔西南--高一语文--苏蓉(2011[1].7.18-7.2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介绍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苏蓉 1 四大系列 子系列 感受与鉴赏(一、二单元) 阅读鉴赏 思考与领悟(第三单元) (4个单元) 沟通与应用(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 写作(20个写作专题) 口语交际 梳理探究 15个专题 名著导读 10部名著简介 必修一五 2 二、 沉浸、泡开、转化 一、打通、融合、拓展 三、自主、合作、探究 3 一、打通、融合、拓展 建立教学系列内部的有机联系 适度整合相关教学内容 4 必修一 情感与意象(现代诗) 必修二 含英咀华(古体诗) 必修三 感受与共鸣(唐诗) 必修四 情思与意境(宋词) 教学策略化整为零聚零为整 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感受鉴赏 诗 歌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习 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 面探究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 广泛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 4 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 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 修养。 教学目标 6 以现代诗歌单元为例 感受鉴赏 意象 意境 化整为零 聚零为整 整体性 层次性 7 必 修 一 第 一 单单 元 情感与意象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必 修 二 第 二 单单 元 含英咀华华 诗经两首 楚辞节选 孔雀东南飞 汉魏晋诗三首 文学类文本诗歌 8 再别康桥 9 意,是人的主观情致;象,是 具体的物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 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 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10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愁品” 11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 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 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 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 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 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袁行霈 12 必 修 一 第 一 单单 元 情感与意象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必 修 二 第 二 单单 元 含英咀华华 诗经两首 楚辞节选 孔雀东南飞 汉魏晋诗三首 文学类文本诗歌 13 化整为零 聚零为整 突出重点 各有侧重 1.理清各单元、各板块之间关系,构建单元之间、单 元内部各篇目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综合提升。 2.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综合统筹课程目标、单元 要求,形成各篇教学目标。 3.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和联想想象力,将文学作品的感受鉴赏和思维训练 、表达训练结合起来。 14 以唐诗、宋词单元为例 读写结合 比较阅读 知人论世 联想想象 循序渐进 综合提升 15 必修三 感受与共鸣鸣 第 二 单单 元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必修四 情思与意境 第 二 单单 元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文学类文本唐宋诗词 16 以李清照词为例 比较阅读 知人论世 联想想象 循序渐进 综合提升 17 愁 请从直抒胸臆的角度或借景抒情、借物 抒情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两首词的 愁情有哪些不同。 18 寂寞闲愁: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生查子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箫 苦恨悲愁: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 离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八咏楼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19 以雨霖铃为例 读写结合 应用审美相结合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联想想象 20 1 .请调动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第一句 所表现的景象,然后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词。 2 .请大家展开想象,设身处地感受词人此刻“伤 离别”的复杂情感,为词人写一段内心独白。 (50100字) 3 .下阕中哪一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知道被称 作“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是哪句吗?为什么? 21 诗穷而后工 走进柳永的世界 22 心里想的世界达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 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好景 乐事 美政 23 另外一个世界穷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 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 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 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4 更完美的世界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25 抓住教材特点,合理开发教材 1建立教学系列内部的有机联系 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2适度整合各教学系列的内容 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立体性。 3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保证语文教学的“基本 口粮”,均衡发展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体现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26 二、沉浸、泡开、转化 以“语言文字”为教学核心 均衡发展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27 必 修 三 质质疑解难难 古代议论议论 性散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必 修 四 知人论论世 古代人物传记传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必 修 五 披文入情 古代抒情散文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阅读鉴赏文言文 28 在文言文教学中,突破重“言”轻“文”的樊篱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 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 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 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 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 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 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 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 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29 以苏武传为例 解识无声弦指妙 文化寻根 精神源头 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0 牧羊驱马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 杜牧 31 思考一 : 苏武是不是“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丈夫 呢?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要求: 1.结合第五、六段做具体阐释。 2.引用原文,要做翻译。 32 思考二: 张胜事件中苏武一心求死,而北 海牧羊又想尽一切办法求生,这怎么 能算是伟丈夫呢? 提示: 1.苏武为何求死?又怎样求生? 2.苏武的行为是否前后矛盾? 33 思考三: 李陵劝降的方式和卫律有什么不同? 李陵劝降的理由有哪几点? 探究: 分析苏武和李陵的对话,说说苏武不 为所动的根本原因什么? 提示:1.苏武如何回答李陵? 2.苏武与李陵的分歧在哪里? 34 三、自主、合作、探究 35 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 一是阅读活动应该落实到语言层面,根据语 境揣摩语句含义; 二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 立阅读; 三是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 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激发学生 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四是教师对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出现的某些认 识偏差,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36 教学策略整体把握各有侧重 小说戏剧 感受鉴赏 必修三 人物与环境(小说一) 必修四 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 必修五 情节与主题(小说二) 37 必 修 三 第 一 单 元 人物与环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老人与海 必 修 五 第 一 单 元 情节节与语语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文学类文本中外小说 38 林黛玉进贾府 1. 在贾母院见到的众人中,哪一个人给 林黛玉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2. 宝玉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用 什么方法强化了这个人物的形象呢? 与王熙凤不同的出场 他人眼中宝玉与黛玉眼中宝玉的对比 通过刻画宝玉眼中的黛玉反观宝玉的个性特点 39 以祝福为例 拓宽互动平台 以自主学习 促合作探究 40 把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 源,寻找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促进学 生与文本的对话。 如何有效地组织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 活动,增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 新课程下,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 习方式,提升学生审美、应用、探究能 力的关键。 41 虚拟课堂 网络自主研读: 阶段1: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写读后感。 阶段2:评点鉴赏,写对联概括祥林嫂形象。 阶段3:针对焦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 42 “我眼中的祥林嫂” 经典人物形象解读 实体课堂 43 学生自主研讨个性解读 教师点拨指导多层面建构 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