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理科.doc_第1页
[高三数学]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理科.doc_第2页
[高三数学]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理科.doc_第3页
[高三数学]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理科.doc_第4页
[高三数学]2011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理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二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考生作答小题,考生作答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分,满分 30 分。分。 ) (一)必做题(一)必做题(913 题)题) 9. 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是的解集是_.130xx 解答:解答:, ,130xx13xx , 即 , 22 (1)(3)xx2169xx ,因此解集是.1x 1,) 10. 的展开式中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的系数是_.(用数字作答)(用数字作答) 7 2 ()x x x 4 x 解答:解答:, 552233 67 27 6 ()( 2)84 2 TC xxx x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 84. 7 2 ()x x x 4 x 1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前 9 项的和等于前项的和等于前 4 项的和。若项的和。若, 则则 n a 1 1a 4 0 k aa k=_. 解答:解答:, 49 SS , 567897 50aaaaaa , 7 0a , 47 02 k aaa , 4 7 2 k .k10 12. 函数函数在在 _处取得极小值处取得极小值. 32 ( )31f xxxx 解答:解答:, 32 ( )31f xxx , 2 ( )363 (2)fxxxx x 当时,.( )0fx 1 0x 2 2x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 因为当时,;当时,;当时,2x ( )0fx02x( )0fx0x , ( )0fx 所以在处,函数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在处,函数取得x 230x 极大值,极大值为 . 1 13. 某数学老师身高某数学老师身高 176cm,他爷爷、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分别为,他爷爷、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分别为 173cm、170cm 和和 182cm。因儿子的身高与父亲的身高有关,该老师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因儿子的身高与父亲的身高有关,该老师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 法预测他孙子的身高为法预测他孙子的身高为_cm. 解答:解答:因为儿子的身高 y 与父亲的身高 x 相关, 取得数据, , 11 ( ,)(173,170)x y 22 (,)(170,176)xy 33 (,)(176,182)xy , 173 170 176170 176 182 173,176 33 xy , 222 00(176 173)(182 176) 1,176 1 1733 0(170 173)(176 173) ba 所以.3yx 当时,.182x 1823y 185 (二)选做题(二)选做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两曲线参数方程为(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两曲线参数方程为 和和,它们的交点坐标为,它们的交点坐标为 5cos sin x y (0) 2 5 4 xt yt ()tR _. 解答:解答:将两参数方程转化为:和,联立求解, 2 2 1(0) 5 x yy 2 5 (0) 4 xyx 可得: ,(舍去) ,代入, 可得, (舍去) 1 1x 2 5x 1 1x 1 2 5 5 y 2 2 5 5 y 则交点坐标为. 2 5 (1,) 5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3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 4,过圆,过圆 O 外一点外一点 P 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 圆与圆与 A,B 且且 PB=7, C 是圆上一点使得是圆上一点使得 BC=5, BAC=APB, 则则 AB=_. 解答:解答:因为 AP 为切线,所以 . 又因为,PABACB BACAPB , ,PABACB PBAB BABC .7 5ABPBBC35 图 4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满分 80 分。解答需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 演算步骤。 ) 16.(本小题满分(本小题满分 12 分)分) 已知已知,) 63 1 sin(2)( xxf.Rx (1) 求求的值的值.) 4 5 ( f (2) 设设,求求的值的值. 106 ,0,(3),(32 ) 22135 ff )cos( (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的余弦(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的余弦 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数学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数学 思想方法)思想方法) 解答:解答: (1) ) 64 5 3 1 sin(2) 4 5 ( f 4 sin2 2 (2) 101 (3)2sin(3)2sin 132326 f 5 sin 13 61 (32 )2sin(32 )2sin()2cos 5362 f 3 cos 5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4 ,0, 2 , 2 cos1 sin 2 sin1 cos , 12 cos 13 4 sin 5 12354 cos()coscossinsin 135135 16 65 注注 1:第一问的新解法:第一问的新解法 1 ( )2sin() 36 f xx 2sincos2cossin 3636 xx 3sincos 33 xx 555 ()3sincos 41212 f 3sin()cos() 6464 3sincos3cossincoscossinsin 64646464 2 第一问的新解法第一问的新解法 1 ( )2sin() 36 f xx 1 2sin() 332 x 1 2cos() 33 x 515 ()2cos() 4343 f 3 2cos 4 2 第一问的新解法第一问的新解法 55 ()2sin() 4126 f 55 2(sincoscossin) 126126 3 2662 2() 88 2 (2) 101 (3)2sin(3)2sin 132326 f 5 sin 13 22 512 cos1 sin1 () 1313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5 61 (32 )2sin(32 )2sin()2cos 5362 f 3 cos 5 22 34 sin1 cos1 ( ) 55 cos()coscossinsin 31254 513135 16 65 17.为了解甲、乙两厂的产品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产为了解甲、乙两厂的产品质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甲、乙两厂生产的产 品中分别抽取品中分别抽取 14 件和件和 5 件,测量产品中微量元素件,测量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单位:毫克)的含量(单位:毫克), x y .下表是乙厂的下表是乙厂的 5 件产品的测量数据:件产品的测量数据: 编号编号12345 x169178166175180 y 7580777081 (1)已知甲厂生产的产品共有)已知甲厂生产的产品共有 98 件,求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件,求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 (2)当产品中的微量元素)当产品中的微量元素满足满足时,该产品为优等品时,该产品为优等品.用上述用上述, x y17575xy且 样本数据估计乙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数量;样本数据估计乙厂生产的优等品的数量; (3)从乙厂抽出的上述)从乙厂抽出的上述 5 件产品中,随机抽取件产品中,随机抽取 2 件,求抽取的件,求抽取的 2 件产品中优等件产品中优等 品数品数 的分布列及其均值(即数学期望)的分布列及其均值(即数学期望). 解答:(解答:(1) 解法解法 1:, 98 7 14 , 5 7 35 即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35 件。 解法解法 2:设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则有, n 9814 5n 解得。 35n 即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35 件。 解法解法 3:设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则有, n 9814 98145n 解得。 35n 即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35 件。 解法解法 4:设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为,则有, n 9814 19n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6 解得。 133n 故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件。 1339835 解法解法 5:设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为,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则mn 有 9814 19 5 19 m n m 解得。 35n 故乙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35 件。 (2) 易见只有编号为 2,5 的两组产品为优等品, 所以乙厂生产的产品中的优等品率为, 2 5 , 2 35=14 5 故乙厂生产有大约件优等品. 14 (3) 解法解法 1:的取值为 0,1,2. 2112 3322 222 555 331 (0)(), (1)(), (2)(). 10510 CCCC PPP CCC 所以的分布列为: 012 P 3 10 6 10 1 10 故的均值为 331 012 10510 E =4/5. 解法解法 2:的取值为 0,1,2. 326322312212 (0), (1), (2). 54205454205420 PPP 所以的分布列为: 012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7 P0.30.60.1 故的均值为 0 0.3 1 0.62 0.1E . 0.8 18.(本小题满分本小题满分 13 分分) 如图如图 5,在锥体,在锥体 P-ABCD 中,中,ABCD 是边长为是边长为 1 的菱形,且的菱形,且DAB=60, PA=PD=,PB=2,E,F 分别是分别是 BC,PC 的中点的中点2 (1)证明:证明:AD平面平面 DEF; (2)求二面角求二面角 P-AD-B 的余弦值的余弦值 E F P D C B A 证法证法 1:(1) 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取 AD 的中点 G,连结 PG,BG,BD.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8 GE F P D C B A PA=PD=,G 为 AD 的中点,PGAD.2 AB=AD=1,G 为 AD 的中点,BGAD. 而 PGBG =G,AD平面 PBG ADPB. E、F 分别是 BC、PC 的中点.EFPB. ADEF. 由 ADDE,ADEF、EFDE=E 知 AD平面 DEF. (另一方法:另一方法:从 AD平面 PBG 之后开始 由于 E、F 分别为 BC、PC 的中点,则 DEBG,EFPB. 并且 DEDF=D,BGPB=B,面 DEF面 PBG. 知 AD平面 DEF. (2) 由(1)的证明知 PGAD,BGAD。又PG平面 PAD,BG平面 BAD. 平面 PAD平面 BAD=AD. PGB 为二面角 P-AD-B 的平面角. 在 RtPAG 中,, 2 7 22 AGPAPG 在 RtABG 中, 3 sin60 2 BGAB . 222 cos 2 PGBGPB PBG PG BG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9 . 73 4 21 44 773 2 22 证法证法 2: (1)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 2 1 cos|ADCDCDADCDA 在ADP 中,. 22 1 2 2 1 cosPDA . 2 1 22 1 21cos|ADPDPDADPDA . 0)( 2 1 )( 2 1 DPDADCDADPDCDADFDA ADDF. 由 ADDE,ADEF、EFDE=E 知 AD平面 DEF. (2)与证法 1 的证明相同。 证法证法 3:(向量法) 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以 D 为原点,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的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DA DE 直角坐标系。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0 z y x GE F P D C BA 则有 D(0,0,0) ,C() ,. 0 , 2 3 , 2 1 (1,0,0)A 取 AD 的中点 G,连 PG,GB. 由 GBDE, ADBG,可得 B() ,G(). 13 ,0 22 0 , 0 , 2 1 PA=PD PGAD, 可设 P(). zy, 2 1 GE F P D C B A 于是,(或用) 31 (0,),( , , ) 22 PByz DPy z 1 ( ,), 2 PAyz 222 3 |()4 2 PByz 222 1 |2 4 PDyz 解得 P(). 1 , 2 3 , 2 1 又 C() ,F(). 0 , 2 3 , 2 1 2 1 , 0 , 0(1,0,0),DA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1 13 (0,0, ),(0,0) 22 DFDE ,0,0DA DFDA DE DADF,DADE. AD平面 DEF. (2) 由(1)得, 13 ( ,1) 22 DP (1,0,0)DA 设面 PAD 的法向量为 ( , , )nx y z 由于,且, 13 0 22 DP nxyz 0n DAx 所以取 3 (0, 1,). 2 n 又面 ABD 的法向量, (0,0,1)m ( 或 ) | ,cos nm nm nm 3 2 3 11 4 =. 21 7 证法证法 4: (1)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过点 P 作 PO平面 ABCD.垂足是点 O 连接 OA、OD.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2 O H GE F P D C B A 取 AD 的中点 G,连接 OG、GB, 则由 PA=PDOA=OD 2 OGAD BGAD OBAD 又 POAD, POOB =O, AD平面 PBO ADPB .又 EFPB ADEF ADDE,ADEF,DEEF =E AD平面 DEF. (2)连接 PG 后,与证法 1 的(2)相同 证法证法 5: 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3 O H GE F P D C B A 取 PB 的中点 H,连结 AH,DH 在APB 中,PA=,AB=1,PB=22 由三角形的中线长公式得 AH=,同理可得 DH=. 2 2 2 2 取 AD 的中点 G 则 HGAD ADBG ADHG AD平面 HGB ADPB 又 EFPB ADEF 由 ADDE ADEF 得 AD平面 DEF O H GE F P D C B A (证(证 FDAD 的另法:的另法: 1) 2 3 2(2 2222 OBPBPO 5) 11 (1 2222 OCPOPC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4 FD=PO= 2 1 2 1 在APC 中,PA=,AC=,PC=,F 为 PC 的中点2 2 3 235 由三角形的中线长公式,得 AF=。 2 5 在ADF 中,由 AD=1,DF=,AF=知 ADDF 2 1 2 5 由 ADDE,ADDF,DEDF=D 知 AD平面 DEF. (2)连接 PG 后,与证法 1 的(2)相同 证法证法 6: (1) 取 AD 中点为 G, 因为 PA=PD, 所以 PGAD, 又 AB=AD, DAB=60,ABD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BGAD, 从而 AD平面 PBG 延长 BG 到 O 且使得 POOB, 又 PO平面 PBG, POAD, ADOB=G, 所以,PO平面 ABCD. 以点 O 为坐标原点,1 为单位长度,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z,OB OPAD 轴,y 轴的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P(0,0,m),G(n,0,0) 则 11 ( ,0),( ,0) 22 A nD n G y z x O E F P D C B A , 3 sin60 2 GBAB 333 13 1 (,0,0),(,1,0),(,0),(,) 2222242 2 nm B nC nE nF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5 于是, 33 (,0,0),(,0,), 2242 nm DEFE 得 ADDE, ADFE, 0,0,AD DEAD FE 而 DEFE=E, AD平面 DEF. (2) 13 ( ,),(,0,), 22 PAnm PBnm 2222 13 2, ()2, 42 mnnm 解之得. 3 1, 2 mn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 2 ( , , )na b c 由于,得,由,得, 2 0PA n 3 0 22 b ac 2 0PD n 3 0 22 b ac 取 2 3 (1,0,). 2 n 取平面 ABD 的法向量, 1 (0,0, 1)n 12 12 12 3 21 2 cos, 77 1 4 n n n n nn 证法证法 7:(:(1) 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取 PB 的中点 H,连结 AH,DH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6 H GE F P D C B A 在APB 中,PA=,AB=1,PB=22 由三角形的中线长公式得 AH=,同理可得 DH= 2 2 2 2 取 AD 的中点 G DH=AH=, GHAD 2 2 E、F、G、H 分别是 BC、PC、AD、PB 的中点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GDBEHF/ H GE F P D C B A HGDF 是平行四边形,GHDF ADDF ADDE,ADDF、DFDE=D AD平面 DEF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7 (2)连接 PG、BG、则 PGAD,BGAD. PGB 为二面角 P-AD-B 的平面角 设PGH 为,则 GHPG PHGHPG 2 cos 222 7 72 2 1 2 7 2 1 4 1 4 7 20 cos1sin)90cos(cosPGB 7 21 7 4 1 证法证法 7 中(中(2)问的向量法)问的向量法 1: 由(1)问知 HGAD,由勾股定理得 GH=, 2 1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 GHGB ,GH平面 ABCD 延长 BG 至点 K,使 KG=BG,连接 PK, H、G 分别为 PB、KB 的中点 PKHG PK=2HG=2=1 2 1 PK平面 ABCD 以 G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GA GB GH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G(0,0,0) ,A(,0,0) ,P(0,,1),H(0,0,) 2 13 2 1 2 K z y x H GE F P D C B A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8 于是 313 (0,1),(,1) 222 GPAP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 , , )na b c 则由 得 0 0 APn GPn 0 2 3 2 0 2 3 cb a cb 取,则 b=2,a=03c 是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 0 (0,2, 3)n 取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 1 1 (0,0,) 2 n 01 01 01 1 3 21 2 cos, 1 7 7 2 nn n n nn 证法证法 7 中(中(2)问的向量法)问的向量法 2: 由(1)问知 HGAD,由勾股定理得 GH=, 2 1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 GHGB ,GH平面 ABCD 由(1)问知 FDGH,FD平面 ABCD 延长 CD 至 M,使 MD=CD. 连接 PM, F、D 分别为 PC、MC 的中点 PMFD,PM=2FD=2HG=2=1 2 1 PM平面 ABCD 以 D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DA DE DF 直角坐标系, 则 D(0,0,0) ,A(1,0,0) ,F(0,0,),于是 13 ( ,1) 22 P 1 2 1313 ( ,1),(,1) 2222 DPAP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19 z y M x H GE F P D C B A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于是 2 ( , , )na b c 由 得 0 0 2 2 APn DPn 0 2 3 2 0| 2 3 2 cb a cb a 取,则有. 3 2 c 2 3 (0,1,) 2 n 取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 . 1 1 (0,0,) 2 nDF . 12 12 12 13 21 22 cos, 713 1 24 n n n n nn GE F P D C B A 证法证法 8:(1) AD=AB=1,DAB=60,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D,CBD 均为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H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0 E 为 BC 的中点,BCDE. 又ADBC, ADDE. 取 AD 的中点 G,连结 PG,BG,BD,GC. PA=PD=,G 为 AD 的中点,PGAD. 2 设 GC 交 DE 于 H,连结 FH. 四边形 DGEC 是平行四边形, H 为 GC 的中点. 又F 是 PC 的中点. FHPG. ADFH. 由 ADDE,ADFH、FHDE=H 知 AD平面 DEF. (2)与证法 1 的证明相同。 证法证法 9:(1) ABCD 是菱形,ACB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z y x O E F P D C B A 边长为 1,DAB=60 BD=1 AC= A,C, B, D3)0 , 0 , 2 3 ()0 , 0 , 2 3 ()0 , 2 1 , 0() 0 , 2 1 , 0( 设 P(x,y,z)则 3 (, , ) 2 APxy z 1 ( , ) 2 DPx yz 1 ( , ) 2 DPx yz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1 P( 2) 2 1 ( 2) 2 1 ( 2 2 3 222 2 222 2 22 2 2 zyxDP zyxDP zyxAP 1 1 2 3 z y x ) 1 , 1, 2 3 ( E F = =) 0 , 4 1 , 4 3 () 2 1 , 2 1 , 0( DE) 0 , 4 3 , 4 3 (DF) 2 1 , 0 , 0( = DA) 0 , 2 1 , 2 3 (0DEDA0DFDA AD平面 DEF (2)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 , , )ma b c = =DA) 0 , 2 1 , 2 3 (DP) 1 , 2 1 , 2 3 ( 0 2 1 2 3 0 2 1 2 3 cbaDPm baDAm (1,3,3)m 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0,0,1)n 321 cos, 71 33 1 m n m n mn 面 P-AD-B 的平面角的余弦为 21 7 19. (本小题满分本小题满分 14 分分) 设圆设圆与两圆与两圆中的一个内切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另一个外切.C 22 22 54,54xyxy (1) 求求的圆心轨迹的圆心轨迹的方程的方程;CL (2) 已知点已知点,且且为为上的动点上的动点.求求的最大值及的最大值及 3 5 4 5 ,5,0 55 MF PL|MPFP 此时点此时点的坐标的坐标.P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2 (本小题主要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定义等基础知识本小题主要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定义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和运考查推理论证和运 算求解能力算求解能力,以及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1) 解解:设的圆心的坐标为,由题设条件知C( , )x y 22 22 554,xyxy 化简得的方程为 L 2 2 1. 4 x y 43211234 x 3 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 y P M F O T1 T2 (2) 解解:过的直线 的方程为:将其代入的方程得,M Fl 25 ,yx L 2 1532 5840.xx 解得故 与的交点为 12 6 514 5 , 515 xxlL 12 6 52 514 5 2 5 ,. 551515 TT 因在线段外, 在线段内,所以, 1 TMF 2 TMF 11 | 2MTFTMF 22 MTFT .若不在直线上,则在中有 | 2MFPMFMFP| 2.MPFPMF 故只在点取得最大值 2. |MPFP 1 T (1)解法一解法一 设的圆心的坐标为,由题设条件知C( , )x y 22 22 554,xyxy 化简得的方程为 L 2 2 1. 4 x y 解法二解法二 由题设条件可知,两圆和的圆心分别为4)5( 22 yx4)5( 22 yx 和,其半径均为 2. 1( 5,0)F ( 5,0)F 设的圆心为,则到的距离分别为:C( , )P x yP 1, F F 22 22 1 |5,|5PFxyPFxy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3 由与两圆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所以C 22 22 54,54xyxy 1 4.PFPF 由双曲线定义知,轨迹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 L 1( 5,0)F ( 5,0)F 由于,可得 24a , 5c . 1 22 acb 故轨迹的方程为 L 2 2 1. 4 x y (2)过的直线 的方程为: ,M Fl 25 ,yx 将其代入的方程得 L 2 1532 5840.xx 解得 12 6 514 5 ,; 515 xx 故 与的交点为 lL 12 6 52 514 5 2 5 ,. 551515 TT 因在线段外, 1 TMF 11 | 2;MTFTMF 在线段内,故 2 TMF 22 | 2.MTFTMF 若不在直线上,在中有 PMFMFP| 2.MPFPMF 故只在点取得最大值 2. |MPFP 1 T 43211234 x 3 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 y P M F O T1 T2 解法二解法二 当在双曲线的左支时, P1 4 2 2 y x . 2 MFFPMP 当在双曲线的右支时, P1 4 2 2 y x . 2 MFFPMP 当且仅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取等号. 故的最大值为PMFFPMP . 2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4 又直线的方程为 MF 25 ,yx 将其代入得 1 4 2 2 y x 2 1532 5840.xx 解得 , 5 56 1 x. 15 514 2 x 因为 所以取得最大值 2 时,点的坐标为,5 5 6 55 5 14 |MPFPP ). 5 52 , 5 56 ( 20 (本小题满分(本小题满分 14 分)分) 设设, 数列数列满足满足 .0b n a 1 ,ab 1 1 22 n n n nba a an 2n (1)求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通项公式; n a (2)证明证明: 对于一切正整数对于一切正整数, .n 1 1 1 2 n n n b a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基本不等式等项和公式、基本不等式等n 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问:求数列第一问: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本小题满分的通项公式;(本小题满分 8 分)分) n a (1)解法解法 1(国标国标): 由知, 1 ,ab 1 1 22 n n n nba a an 0 1 1 221 n nn an anba 1 121 nn nn abb a A 令, 1 1 , n n n AA ab 当时, 2n 1 12 nn AA bb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5 2 12 12 n A bb bb 21 1 211 1222 nn nn A bbbb . 21 21 1222 nn nn bbbb 当时, 2b 12 1 2 1 n n bb A b . 2 2 nn n b bb 当时, . 2b 2 n n A 2 ,2 2 2,2 n nn n nbb b a b b 解法解法 2: 由知, 1 ,ab 1 1 22 n n n nba a an 0 , 1 1 221 n nn an anba 。 1 121 nn nn abb a A 令, 1 1 , n n n AA ab 当时, 2n 1 12 nn AA bb 当时, 令, 2b 1 2 nn AA b 整理得,由,得. 1 22 1 nn AA bb 21 1 bb 1 2b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6 . 1 121 22 nn AA bbb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 2 n A b 1 12 22 A bbb 2 b , 1 122 22 n n A bbbb A . n A 2 2 nn n b bb 当时, .2b 1 1 2 nn AA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差数列. n A 1 1 2 A 1 2 . 11 1 222 n n An 2 ,2 2 2,2 n nn n nbb b a b b 解法解法 3: 由知, 1 ,ab 1 1 22 n n n nba a an 0 1 1 221 n nn an anba 1 121 nn nn abb a A 令, 1 1 , n n n AA ab 当时, 2n 1 12 nn AA bb 两边同乘以得: , 2 n n b 11 1 1 222 nnn nn nnn bbb AA 得. 11 1 1 222 nnn nn nnn bbb AA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7 112 112 112 ()() 22222 nnnnn nnnnn nnnnn bbbbb AAAAA 2 211 2 () 222 bbb AAA . 12 12 1 2222 nn nn bbb 当时, 2b 1 1 22 2 22 1 2 n nnn n n b bb A b b . n A 2 2 nn n b bb 当时, . 2b 2 n n A 2 ,2 2 2,2 n nn n nbb b a b b 解法解法 4: 由知, 1 ,ab 1 1 22 n n n nba a an 0 1 1 221 n nn an anba 1 121 nn nn abb a A 令, 1 1 , n n n AA ab 当时, 2n 1 12 nn AA bb . 1 12 nn AA bb . 11 2 nnnn AAAA b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nn AA 21 2 2 AA b 2 b . 1 1 21 222 n n nn n AA bbb 121321nnn AAAAAAAA 广东省 2011 年数学高考试题解法研究(理科) 28 . 21 23 1222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