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1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2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3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4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第一套三、名词解释1.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的学科2性别同一:一个个体要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学会认识自我的性别,并选择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这就是性别同一或性别认同4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5.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下能过拮据问题的能力所决定的四、简答题1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有人称其为前自我评价、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4)大部分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偏高2简述幼儿依恋发展的过程。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 3 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殺。第二阶段(3 到 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 个月一 3 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3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应从哪几方面着手?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中又包括社会、家庭、文化、父母的教养、学校教育等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最终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水平。遗传和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作用。4按社会性程度游戏可划分为哪几类?无所用心的行为;原始的社会性游戏;旁观者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性游戏五、论述题1请论述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和爱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4 分)特点:(1)权威型:较理想,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并适当限制,支持并要求执行恰当的目标;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2)专制型:控制有余,爱心不足;(2 分)(3)娇宠型: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2 分)(4)冷漠型:缺少控制,缺少爱。(2 分)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活泼、愉快;自信,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力较高的学业成就动机和成绩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孤僻、多攻击行为的特点。娇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易冲动、过于依赖、缺少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攻击性强、缺乏交往能力、控制能力低下。第二套三、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2、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3.同化:指的是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4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5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四、简答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遗传和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2.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是加德纳提出的。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长项和短处,所以不能笼统的评价一个人是聪敏的,而另一个人是不聪敏的。3.简述婴儿的笑经历的几个阶段鲍尔、斯罗夫和瓦特斯等,研究了婴儿笑所经过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 周,又称内源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 周起)。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虽然这个时候婴儿还不会区分那些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个体,但是人的声音和人的脸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 个月起)。4.简述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的基本观点。赛尔曼曾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 5 个阶段:第一阶段(37 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阶段(49 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自己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第四阶段(915 岁),亲密的井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12 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五、论述题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什么?学前儿童处在哪一发展阶段?该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心理社会任务是什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6)亲密对孤独(7)繁衍对停滞(8)完整对绝望。学前儿童处在第三阶段,即主要矛盾是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良心,而是获得性别角色。同时,游戏也在这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性别角色和良心。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套三、名词解释1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2情绪智力(EQ):能够准确适宜的知觉和表达情绪(例如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如情绪在友谊和婚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调节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如处在积极的情绪中容易引起创造性思维)和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的能力(如能控制自己活他人的愤怒),这是一个可应用的操作性定义3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4教养方式: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方式,它们表现为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及具体采用的管教方法5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四、简答题1、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2、 良好的情绪有哪些方面的特征?(1)正向情绪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3、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4、 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有意转移注意力,(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积极鼓励,(5)榜样,(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五、论述题1请论述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和爱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4 分)特点:(1)权威型:较理想,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并适当限制,支持并要求执行恰当的目标;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2)专制型:控制有余,爱心不足;(2 分)(3)娇宠型: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2 分)(4)冷漠型:缺少控制,缺少爱。(2 分)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活泼、愉快;自信,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力较高的学业成就动机和成绩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孤僻、多攻击行为的特点。娇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易冲动、过于依赖、缺少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攻击性强、缺乏交往能力、控制能力低下。第四套三、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的学科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幼儿的理智感表现为好奇好问,故幼儿期又有疑问期之称。牙牙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在这个特定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一旦错过这个时机难以学会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也称关键期或学习的最佳期四、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头-躯干-脚;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方向成熟。2.由近及远:由身体中部开始发展,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发展越早。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先大肌肉群发展,后小肌肉群发展。即先粗动作发展,后精细动作发展。3、布鲁纳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4、单词句的概念及其特点。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单词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和动作紧密结合。二是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三是词性不确定。五、论述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婴儿期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婴儿有组织的感觉和动作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清楚和明确。2.前运算阶段.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大约在 18 个月到 2 岁期间,儿童在诸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等现象中,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心理表征迹象。3.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大约在 6-8 岁之间,儿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思维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可逆性、守恒、传递性4.形式运算阶段按照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儿童在 11 岁左右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使用形式,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够专注于某一论证的形式,而不被论证内容所分心。第五套三、名词解释1.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地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2.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重新出现一个新的刺激,个体又会产生反射行为,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称为去习惯化,他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3.同化:指的是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4.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5.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四、简答题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争论;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争论;4、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的争论;5、不同情境中行为一致性的争论;6、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争论。2.维果斯基认为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过程(1)1-2 岁,语言和思维彼此独立发展,儿童具有前言语思维和前智能言语;(2)2-7 岁,言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监督和指导内在思维(我们对自己说话的内部声音),二是与他人交流想法(大声说出来);这个年龄的儿童对自己大声说话,维果茨基将此视为儿童还不能区分二者的表现。(3)7 岁以后,儿童能过区分语言的这两种功能;私密语言用于思维,成为认知发展的核心;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和思维并行发展,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反之亦然。3.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特点(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3)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4.依恋的发展阶段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 3 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殺。第二阶段(3 到 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 个月一 3 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五、论述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教育中有哪些应用。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了符号思维,但他们的思维和言语常常是自我中心的。除了自我中心外,思维还表现出其他三个特征: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直觉性)以及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情境的一个方面(即中心化)。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在实际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特征,在教育时不要设计具有可逆性或需要高度灵活性的任务,以免儿童不能胜任。教育任务尽量直观,且教育时尽量呈现单一任务,以便更好的适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直觉性和中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六套三、名词解释1.顺应意指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2.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3.情商情绪智力定义为能够准确适宜的知觉和表达情绪(例如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如情绪在友谊和婚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调节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如处在积极的情绪中容易引起创造性思维)和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的能力(如能控制自己活他人的愤怒),这是一个可应用的操作性定义4.教养方式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方式,它们表现为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及具体采用的管教方法。5.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产生的想象。四、简答题1.句子的产生主要过程。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句子发展,按照句子结构的的复杂性,有一个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再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其中不完整句,经历了从单词句到电报句的发展。完整句经历了从简单句到复杂句的发展。2.维果斯基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最近发展区域发展支架;同伴指导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要关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布置学习任务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同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充分利用同伴指导的作用,同伴较成人更能理解儿童学习的困难,并且由于处在最近发展区,同伴指导往往更易被儿童所接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简述多元智力理论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长项和短处,所以不能笼统的评价一个人是聪敏的,而另一个人是不聪敏的。4.健康情绪的特征。正向情绪或积极的情绪占优势(严重缺乏积极情绪会使人变得冰冷和残酷)情绪稳定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绪贫乏会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挫折)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否认或压抑)适时、适地、适度的(以符合社会规定的表达规则)表达情绪能及时的、合理的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避免不良情绪(如恐惧等)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烈和泛化五、论述题什么是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有哪些?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第七套三、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下能过拮据问题的能力所决定的;2.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3.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4.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四、简答题1.简述布鲁纳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基本哲学:布鲁纳认为儿童学好一个科目关键在于掌握的基本原则,而不仅仅是习得一系列事实。2 认知发展速度:布鲁纳强调教师可以加速学生的认知发展速度,主要通过促进语言习得、帮助学生从形象表征过度到符号表征。3 表征模式:教师要认识到各个儿童锁使用的表征模式,并围绕这些模式来组织他们的教学、资源和活动。4 电脑使用,在课堂是电脑十分有用,因为电脑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架。2.简述健康情绪的特征。正向情绪或积极的情绪占优势(严重缺乏积极情绪会使人变得冰冷和残酷)情绪稳定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绪贫乏会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挫折)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否认或压抑)适时、适地、适度的(以符合社会规定的表达规则)表达情绪能及时的、合理的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避免不良情绪(如恐惧等)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烈和泛化3.简述婴儿笑的发展阶段。鲍尔、斯罗夫和瓦特斯等,研究了婴儿笑所经过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 周,又称内源性微笑,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 周起)。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虽然这个时候婴儿还不会区分那些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个体,但是人的声音和人的脸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 个月起)。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2.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有人称其为前自我评价、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4)大部分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偏高五、论述题简述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我们可以将伊底理解为人格的生物成分,将自我理解为人格的心理成分,而将超我理解为人格的社会成分。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伊底之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经过的五个性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现在性器期阶段。第八套三、名词解释1.视觉偏爱:从婴儿注视两样不同的物体所花时间是否相同来判断婴儿早期能否辨别形状、颜色,婴儿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地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3.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淅提高患者害怕的剌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4.性别认同:一个个体要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学会认识自我的性别,并选择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这就是性别同一或性别认同5.智力: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皮亚杰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2)认知结杨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从情绪引起的动因来看,从生物性刺激-社会性刺激(如学业、人际关系、社会评定等),从直接的刺激-间接的刺激(如语言、表象),由外部刺激-内部刺激(如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强化);2、从情绪的表现来看,从外显-内隐的,从里外一致-表里不符,从混沌-统一逐步分化,细化,精致化;3、从情绪的内容来看,社会性情绪逐渐增多,生物性情绪体验减少;4、从对情绪的意识和识别连看,从无意识的情绪状态-能感受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能识别和感受别人的情绪状态;5、从对情绪的控制来看,从盲目冲动-受外部控制-自我控制,逐渐学会自我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式适时、适地、适度的表达情绪和行为。3.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婴儿的自我意识的出现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分不清自我与客体;开始吧自己从客体世界中区分出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开始吧自己单做主体来认识。4.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阶段据柯尔伯格的研究,人们一般认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1)性别认同(2-3 岁)、(2)性别稳定性(45 岁),即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齡变化而变化,(3)性别一致性(67 岁),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转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并说明学前儿童所处阶段的特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6)亲密对孤独(7)繁衍对停滞(8)完整对绝望。学前儿童处在第三阶段,即主要矛盾是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良心,而是获得性别角色。同时,游戏也在这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九套三、名词解释1.性别角色认同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认同。2.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3.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4.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剌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谕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5.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一是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素质和气质、体貌特征和成熟速率;二是社会化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团体组织(如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和机构(如少年宫、科技活动站),广播、影视、报刊的宣传等;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意识。2.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1)埃里克森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着眼于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而不是单从某个心理过程的发展来研究儿童,这种整体性研究的观点值得借鉴。(2)埃里克森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如:他认为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由自我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构成的矛盾或危机;儿童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或者是解决矛盾,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或者解决不劣氍盾,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发展不是一次便能完成好,一个阶段的任务未完成好,虽然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但它可以通过自我补偿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继续解决。已经解决了的矛盾在以后的阶段仍要接受新的考验。(3)埃里克森比较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指出劣肟个发展阶段的任务,还提出了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教育中既强调了父母的作用,也十分重视同伴、教师的作用,社会的作用.还对游戏的作用作了专门的研究与论述。(4)埃里克森虽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作了重大修改,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伊底移向自我,并十分重视自我与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以及从某些具体的问题来看,埃里克森仍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5)埃里克森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3.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生物学因素(荷尔蒙;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师;同伴;媒体)4.简述依恋的发展过程。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 3 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殺。第二阶段(3 到 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 个月一 3 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请论述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和爱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4 分)特点:(1)权威型:较理想,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并适当限制,支持并要求执行恰当的目标;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2)专制型:控制有余,爱心不足;(2 分)(3)娇宠型: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2 分)(4)冷漠型:缺少控制,缺少爱。(2 分)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活泼、愉快;自信,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力较高的学业成就动机和成绩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孤僻、多攻击行为的特点。娇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易冲动、过于依赖、缺少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攻击性强、缺乏交往能力、控制能力低下。第十套三、名词解释1.性别角色认同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认同。2.移情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3.观点采择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能力。指个体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情感的能力4.攻击行为指对另一个人有目的的欺辱和伤害的行为。5.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在这个特定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一旦错过这个时机难以学会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也称关键期或学习的最佳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有哪些?我们根据一些研究,把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归结如下:(1)对照料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2)依恋的强烈程度不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如果父母能按社会化的目标鼓励、教育儿童,依恋强烈的儿童就能健康地沿着社会化目标顺利地成长,但是,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期待与教育不符合社会化要求,强烈依恋的儿童就会产生不适应社会的行为。(3)儿童与照料者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2.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有哪些?托马斯和切斯的儿童气质类型分类: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3.同伴的作用有哪些?答:1.同伴是强化物 2.同伴是范型 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 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4.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答:1.有意转移注意力 2.自我暗示 3.自我监督 4.积极鼓励 5.榜样 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在前习俗水平,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在最初的阶段(阶段 1),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在第二阶段(阶段 2),儿童发展了简单的交互的道义.人们应该满定自己的需要,并让别人也这样做,做事公平或组成平等的交换。在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在第三阶段(阶段 3、儿童最初可能强调做一个自已和他人眼光中的好人,意思是有良好的动机,表现出对别人关心。一般说来,很强调遵守大多数人刻板的思想或自然的行为。作为认知曰益得到发展的反映,隐藏在行为后面的意图,在这个阶段显得很重要,儿童通过做好人而寻求认可。在第四阶段(阶段 4,社会观点取得了优先地位。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阶段 5 和 6),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有内在的正确性而不是由社会确定它们是正确的。第十一套三、名词解释1.延迟满足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能得到的奖励。这个测验是心理学家常用的工具。2.替代强化1.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替代强化。3.性别定型过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的获得了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合适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情感反应和行为态度。这个过程称为性别定型化过程。4.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5.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简述依恋的发展过程。1.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 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殺。第二阶段(3 到 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 个月一 3 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2.性别定型化理论有哪些?科尔伯格的性别恒定论;性别图式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人类学理论3.简述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赛尔曼曾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 5 个阶段:第一阶段(37 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就是朋友,一起玩就是友谊。第二阶段(49 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的同伴就是自己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第四阶段(915 岁),亲密的井享阶段。友谊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儿童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他们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这时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12 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4.简述游戏的作用。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各种客体,解决问题。其次,游戏可以推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想象性游戏中,儿童学会了解别人,还可实践一下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最后,游戏还可以使儿童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没有成人的威胁下,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的冲突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请论述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答:根据控制和爱两个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4 分)特点:(1)权威型:较理想,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并适当限制,支持并要求执行恰当的目标;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2)专制型:控制有余,爱心不足;(2 分)(3)娇宠型:爱的不理智,控制不足;(2 分)(4)冷漠型:缺少控制,缺少爱。(2 分)权威型教养方式最理想。(2 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活泼、愉快;自信,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力较高的学业成就动机和成绩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具有孤僻、多攻击行为的特点。娇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易冲动、过于依赖、缺少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攻击性强、缺乏交往能力、控制能力低下。第十二套三、名词解释1.自我强化是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自己奖励自己,违反了这个准则时,就自己惩罚自己2.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3.性别认同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这就是性别同一或性别认同4.比率智商智商是一个人的测验结果(智龄)与他的年龄之比所呈现出来的关系。5.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下能过拮据问题的能力所决定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简述角色采择的发展阶段。赛尔曼根据儿童的反应,将角色采择分成四个阶段:0 阶段自我中心的观点。儿童还不能将自已对事件的解释与别人的理解区分开来。例如,当问到霍莉的父亲发现此事时,他会有什么感受时,儿童说:高兴,他喜欢小猫。I 阶段 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68 岁)。儿童巳意识到别人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他们对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是霍莉的父亲会恼火的,因为他不让霍莉爬树。II 阶段 自我反省(810岁)。儿童知道每个人都认识到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知道不仅别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别人也能理解儿童的观点。如果问霍莉的父亲会惩罚她吗?儿童回答.她知道父亲会理解她为什么爬树,所以不惩罚她。阶段 相互角色采择(1012 岁)。儿童能从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朋友共同的观点看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阶段的儿童可能会说:霍莉和她父亲互相信任,所以他们能谈论为什么爬树。IV阶段(1215 岁以上)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儿重知道存在综合性的观点,而且也认识到为了准确地同别人交往和理解别人,毎个自我都要考虑社会体系的共同观点。2.简述增加儿童道德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增加儿童道德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1 位儿童提供以合作性的、帮助人的及亲社会行为的方式参与有共同目标的活动,如公益活动。与同伴互动,教会他们认识与人合作并帮助人的重要性及可取性,并从中体验助人带来的额愉悦。2 不要忽略攻击行为。看到儿童有攻击行为,家长和教师都应立即加以干预和制止,并明确说明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3 帮助儿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有其他几种可能的解释。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把对方的行为视为有敌意。4 监控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观看暴力性电视、玩暴力性游戏等。鼓励和引导儿童观看和从事富有正能量的节目和游戏。5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感受并帮助儿童用一种建构性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感。如我知道你因为东东不把玩具熊给你玩,你生气了。你用不着打他,告诉他你也想要玩玩玩具熊。6 教会儿童推理和自制,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如明确的说:如果你一个人吃掉了所有的饼干,其他人就没有饼干吃了。这样的说法好过于乖孩子就不会吃掉所有的饼干。前者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别人产生的影响3.依恋的理论有哪些?1.习性学理论 2 心理分析理论 3 社会学习理论 4 认知理论4.简述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阶段。柯尔伯格的研究,人们一般认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1)性别认同(2-3 岁)、(2)性别稳定性(45 岁),即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齡变化而变化,(3)性别一致性(67 岁),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转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语言获得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有哪些?一、环境论1.模仿说,阿尔伯特模仿说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2.强化说,巴浦洛夫,斯金纳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剌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与其他行为没有区别,强化起关键作用二、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他假设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机制,这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加工器。语言获得过程是普遍语法向某一种语言的语法转化。这个过程是儿童自己完成的,不是承认给予和强加的。2.语言的可学习性理论和否定证据问题,韦克斯勒;平克学习者一定具有相当数量的先天性语言知识,即有些规则是先天具有的,有些规则先天就被排除了。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亙作用论,皮亚杰。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2)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2)认知结杨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社会相互作用论,鲁里亚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的作用。第十三套二、名词解释1.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2.延迟满足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能得到的奖励。这个测验是心理学家常用的工具。3.教养方式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方式,它们表现为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及具体采用的管教方法。4.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5.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有人称其为前自我评价、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从性和被动性。(2)表面性和局部性。(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4)大部分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偏高2简述幼儿依恋发展的过程。依恋不是突然出现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依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 3 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殺。第二阶段(3 到 6 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 个月一 3 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3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应从哪几方面着手?智力的影响因素有两个: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主要从环境因素着手,现有研究表明,社会、家庭、文化、父母的教养、学校教育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4按社会性程度游戏可划分为哪几类?无所用心的行为;原始的社会性游戏;旁观者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性游戏。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在前习俗水平,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在最初的阶段(阶段 1),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在第二阶段(阶段 2),儿童发展了简单的交互的道义.人们应该满定自己的需要,并让别人也这样做,做事公平或组成平等的交换。在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在第三阶段(阶段 3、儿童最初可能强调做一个自已和他人眼光中的好人,意思是有良好的动机,表现出对别人关心。一般说来,很强调遵守大多数人刻板的思想或自然的行为。作为认知曰益得到发展的反映,隐藏在行为后面的意图,在这个阶段显得很重要,儿童通过做好人而寻求认可。在第四阶段(阶段 4,社会观点取得了优先地位。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阶段 5 和 6),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有内在的正确性而不是由社会确定它们是正确的。第十四套三、名词解释1.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2. 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3. 延迟满足:即为了得到以后更有价值的东西,愿意延缓立即能得到的奖励。这个测验是心理学家常用的工具。4. 电报句:这种句子在表达-个意思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统称为电报句。5. 教养方式:指父母通常采用的养育和指导儿童行为的方式,它们表现为对孩子的控制、关爱、期望及具体采用的管教方法。四、简答题1.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我们根据一些研究,把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归结如下:(1)对照料者(父母的依恋为婴儿提供了情绪安全的基地,也为日后父母教育儿童打下了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