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突破.ppt_第1页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突破.ppt_第2页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突破.ppt_第3页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突破.ppt_第4页
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与突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新课程改革下高考 复习的几点思考复习的几点思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李小冬J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需求 3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 结合。结合。 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 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是以人地关系为 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 点构建的,反映了对地理科学的总体 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试测量的试题有三个命制目 标:一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 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二是能力考 查的目标;三是通过作答使认识 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 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 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 体系。 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 ,编排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的方式, 分为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人文环境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作 用、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个必修模块 和七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 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 题是各自独立的。 二基本知识点的确定 基本知识点是地理学科体系的 构成要素。在考试测量中,基本知 识点起到双重作用。由于对基本知 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 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同时 ,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 点的支撑。 因为新教材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 ,所以考试测量中的基本知识点的确 定应该遵循新课标。但是新课标中教 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 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 学习要点,没有学习概述。一些专题 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 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图4 图4 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 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 3.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是清晰的、可 评估的,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 4. 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不 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 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 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知识点分 布 全国卷( 一) 全国卷( 二) 全国卷( 三) 北京卷天津卷 1、宇宙 环境 日影方向昼长计算纬度 和正午太 阳高度。 昼夜长短 2、大气 环境 气候特征根据气候 统计资料 ,简述地 中海气候 的特征及 分布规律 。地物辐 射温度 根据气温 降水状况 图,判断 气候类型 的分布。 根据等压 线分布特 征,分析 区域天气 变化趋势 及原因 沙尘暴与 天气系统 。北海沿 岸的气候 特点及成 因 某区域东 、西部气 温差异及 成因比较 知识点分布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北京卷天津卷 3、海洋 环境 洋流。叶绿 素含量、水 温和盐度变 化特征分析 ,区域季节 性特征分析 北海与南 海海水的 性质差异 4、陆地 环境 地质构造 与矿床。 板块界线 的类型及 板块的名 称。火山 喷发的原 因。地形 特征。土 地利用。 水能开发 板块名称 判断。地 形名称判 断。根据 地震形成 原理,判 断地震带 位置 板块名称 、边界走 向判断。 地形单元 名称判断 。山地名 称判断 地壳运动 。垂直自 然带。南 海沿岸多 发地质灾 害的原因 湿地的判 断。湿地 的功能或 用途。某 区域植被 类型名称 ,植被类 型变化的 主要成因 知识点分 布 全国卷( 一) 全国卷( 二) 全国卷( 三) 北京卷天津卷 5、人类 的生产活 动与地理 环境 工厂选址种植农作 物的收益 与市场价 格、生产 成本和运 费关系。 分析评价 渭河平原 发展耕作 业的自然 条件 分析河西 走廊成为 绿色走廊 的主导自 然条件, 分析农业 开发过度 可能产生 的环境问 题 农业生产 。根据影 响农业生 产的区位 因素分析 马、泰、 印尼等国 天然橡胶 生产 水果“分 布销售 主导因素 ”。港澳 台地区共 同的工业 部门。农 业地域类 型 6、人类 的居住地 与地理环 境 城市环境 质量 知识点分 布 全国卷( 一) 全国卷( 二) 全国卷( 三) 北京卷天津卷 7、人类 活动的地 域联系 第二亚欧 大陆桥及 其意义。 运河(苏 伊士)与 铁路比较 航空。中 、日、韩 三国的贸 易状况 西欧从东 南亚进口 天然橡胶 的运输方 式及理由 铁路线名 称判断( 出入贵州 省) 8、人类 面临的全 球性环境 问题与可 持续发展 北海与南 海的资源 优势与存 在的环境 问题。旅 游中应避 免的环境 问题 在协调人 地关系方 面应注意 什么问题 (旅游资 源开发) 知识点分 布 全国卷 (一) 全国卷( 二) 全国卷( 三) 北京卷天津卷 选修2.1人 口与环境 人口再 生产类 型转变 过程 北京与河南人口增 长的差异及原因 选修2.2城 市地域结 构与规划 武汉市 交通区 位因素 评价 城市汽车出行路线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交通系 统。城市功 能分区(新 建居住小区 ) 选修2.3文 化与文化 景观 文化扩散 选修2.4旅 游活动 红色旅游。构成旅 游活动的三个基本 要求。井冈山旅游 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旅游活动中的环 境问题 区域旅游资 源的游览价 值。开发旅 游资源应采 取的措施。 旅游路线。 知识点分布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北京卷天津卷 区域 地理 ( 区域位置空 间定位、区 域自然特点 、球面距离 计算、区域 地形特征、 区域土地利 用潜力和注 意问题、区 域水能开发 的有利因素 ) 据地理坐标 判断两地距 离。计算相 对高度。海 域名称判断 。城市、国 家及板块名 称判断。自 然特点判断 。叶绿素含 量、水温和 盐度变化特 征分析,区 域季节性特 征分析。地 形特征分析 。分析说明 小区域土地 利用的潜力 及开发利用 应注意的问 题,小区域 水能开发的 有利因素 据地理坐标 判断两地距 离。板块和 国家名称判 断。海域、 运河名称判 断。地形名 称判断。分 析评价渭河 平原发展耕 作业的自然 条件 据地理坐标 判断两地距 离。根据经 度差计算时 间。板块边 界走向判断 。地形单元 名称判断。 板块名称判 断。山地名 称判断。根 据等压线分 布特征,分 析区域天气 变化趋势及 原因。分析 河西走廊成 为绿色走廊 的主导自然 条件 华北地区沙 尘暴与天气 系统。北海 与南海比较 。马来西亚 、泰国和印 度尼西亚的 天然橡胶生 产。北京与 河南人口增 长的差异及 原因。井冈 山旅游区 港澳台地区 共同的工业 部门。北纬 60穿过和 南纬20穿 过的区域判 断,气候、 植被分析, 农业地域类 型等。天安 门、延安、 遵义(红色 之旅) 1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2 各类等值线图的 阅读分析应用;3 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 综合;4 天气系统的分析;5 气候类型判断与气 候资源的开发利用;6 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7 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 生态原理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9 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 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 人类活动(工业、农 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 分析;11 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12 区域国土 开发与整治;13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高考文综试题涉及的主干知识 类别考核要求主干知识 自然地理 侧重地理原理、规 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 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分析解决和解析新的现 实问题。 1气温、气压、降水、地形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 言的解读和应用; 2地方时(区时)的应用; 3天气系统、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 4海水盐度(湖泊盐度)及影响因素; 5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 6陆地自然带分布; 7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及国土整治中自然条件的限制作 用。 人文地理 侧重地理事物的空 间分布,注重人文地理 和自然地理知识、社会 时事之间的联系。 1影响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区位、结构、功能分区和合理规划; 3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 4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5文化景观分布、文化传播和旅游现象 区域地理和 地理热点 注重区域地理常 识、空间位置和区域特 征。 1常见的海峡、岛屿、河流、山脉、民族等名称; 2世界大地形单元、各洲分区交界处、主要国家、宗教 等基本特征; 3我国基本国情、各地区区域差异; 4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我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中 的现实问题; 5我国国土整治与开发的重大举措(包括跨区域的资源 调配)。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体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地理课程目标的三 个维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 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地理技能形成与 运用的评价、地理科学方法掌握与应 用质量的评价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的评价就构成地理教学评价的基 本内容。 1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地理知识是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对学生地 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应主要看学生 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和 表述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看学生能否激活 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 到具体情境之中。 1 9 地理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 中的行为操作方式。学生地理技能 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 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 要领的掌握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 能的合理程度及其表现出的实际价 值。 2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地理科学方法是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形式 和手段,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策略性知 识。学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离不开地理 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与应 用质量的评价,应重点观察和了解学生获取 地理信息、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 包括对区域分析与综合、区域地理比较等常 用地理研究方法)、解决地理问题,以及合理 表达、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状况。 3地理科学方法掌握与应用质量的评价 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主要体现在地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地理 审美情趣,关注国家环境与发展现状的 情感等方面;同时还应具有了解全球环 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 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心、爱护环境 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能源安全问题;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 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 色旅游;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成功登顶;我 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建成;我国“大洋一号 ”科考船环球航行;“神州”六号飞船成功 发射;中国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 盖最高点;人口与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 题;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 热点和重点问题 与“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相关的地理 知识: 1.发射地的地理位置条件气候、地 形地势、交通、环境、水源、人口密度、邻 近的工业区。 2.影响航空航天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中的环境、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 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技术条件、人口和 劳动力状况。 3大气的垂直分层。 近年夏天的持续高温,致南北极冰架崩解: 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1夏季的大气运动:(1)气压带风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2)天气系统 反气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特征;(3)夏季 控制亚欧大陆及北太平洋气压中心的名称;( 4)东亚夏季风的风向及性质;(5)台风特征 及对天气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城市热岛效应。 4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北极冰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 与印度洋海底地震、海啸相关的地理知识: 1地震有关知识:(1)地震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2)影响地震烈度的主 要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和房屋结 构;(3)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构造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2 自然灾害的特征:(1)地震灾害发生的 圈层岩石圈;(2)自然灾害的特性突 发性、群发性与连发性。 3 地方时的换算。 我国东部省份闹电荒,全年性缺电。 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1.能源资源有关知识:能源分类;各种 能源的特点;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及能源 利用前景 2.能源生产及消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四大电力生产国;我国煤炭资源分 布及煤炭工业基地;我国已建、在建大型 水电站;我国两大核电站建设条件。 3. “西电东送”工程; “西气东输”工 程;三峡工程。 4 . 中俄能源合作 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 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思维方法。 紧紧抓住区域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 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交 通与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 区域地理命题走向 考生应考存在的问题 审题能力欠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