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处理的新概念.ppt_第1页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ppt_第2页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ppt_第3页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ppt_第4页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 1 中风处理的新概念 中风是急诊 专业化、标准化治疗 溶栓治疗的利与弊 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药 降纤治疗 神经保护剂 颅内高压与脱水剂 血糖的调控 血压的调控 下调脑区的激活 2 中风是急症 尽管中风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很高,许多患者 及其家属仍不认识其症状,也不知道急诊就 诊, 给以后的诊治带来更多的麻烦 国际中风协会估计40%的美国人不知道中风 的先兆症状,只有1%的患者知道中风是死 亡的主要原因 一项研究显示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 只占42%,在发病后48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占 67% 3 中风是急症 群众性的宣传教育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宣传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鼓励群众 1、立即认识中风症状 2、认识急诊的必要性 3、运用急诊转诊措施 4、应立即到最适合的 医院就诊 4 中风在医院内早期处理 目标: CT15秒 b先前48小时内用过肝素且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c血小板计数185/110mmHg g神经系统体征迅速改善 19 h、孤立性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如单纯共济失调 , 单纯感觉缺损,单纯构音障碍或轻度肌力减 退 i先前发生过颅内出血 j血糖4000mg/L k脑卒中起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l最近21天有胃肠或泌尿系出血 m新近发生过心肌梗塞 20 溶栓治疗的合适病例选择 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1998)为开展溶栓治疗而 在当地建立的急诊转院系统,连续转院216例 AIS,仅60例(28%)符合静脉溶栓条件 美国休斯敦大学医学院(1996)住院AIS符合静脉 溶栓治疗者仅6% 社区医院住院AIS符合静脉溶栓治疗者只有 1.1% ECASS(1995)615例AIS,事后分析发现109例 不该入选 21 溶栓治疗的合适病例选择 Bamford (1991, Lancet) 提出的急性脑梗塞的分型 全前循环梗塞(TACI)17%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34% 后循环梗塞(POCI)24% 腔隙性梗塞(LACI)25% 22 溶栓治疗的合适病例选择 Berroushot(1998)对101例MCA区AIS患者在发 病6h内进行99mTc-ECD-SPECT检查,7天后随 访临床和CT 74例可见局灶放射活性缺损,ROI 的放射性活 性健侧半球的70%,患者7天后均有神经功能 缺损和CT梗塞灶 27例未见局灶放射性缺损,ROI的放射性活性 健侧半球的70%,7天后已无症状(TIA/RIND ) 8例SPECT可见完全放射性缺损,结果都死亡 23 国内尿激酶溶栓的入选标准 发病后6小时内,且CT已除外颅内出血及明显 低密度改变 若CT正常(与神经功能缺损不对应的腔梗不受 影响),卒中为进展性或肢体瘫痪不全,溶栓 治疗可延长至发病12小时 无明显的意识障碍 有严重的肢体偏瘫(肌力03级) 年龄6h 临床病情:重短,轻长 脑梗塞类型:栓塞短,血栓 长 侧枝循环 体温和脑组织的代谢率 神经保护剂 脑细胞内外环境 如水电、酸硷 平衡 局部脑血压的调节功能 28 溶栓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超过612小时 溶栓治疗前CT已经显示大片脑梗塞 未控制的高血压(BP180200/100mmHg ) 溶栓药剂量过大 临床病情太重,NIH卒中评分37分(范围 043分,正常0分) 29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再次卒中 发病前已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病后症状较轻 抵克立得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但副作用较大 口服抗凝药能有效预防心源性脑栓塞 (INR2 3) 低分子肝素治疗AIS的临床疗效有争论 30 降纤治疗 降纤酶的药理作用 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 降低血粘度 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 31 降纤治疗 降纤酶的种类 安克洛酶(Ancrod) 东菱克栓酶 降纤酶 其他 32 降纤治疗 安克洛酶(Ancrod) Pollak等报告:20例AIS vs 对照组 0.5U/kg, 6h静脉滴注, 7天, 目标Fg130mg%组 3个月死亡率治疗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1 年时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达到统计学上 显著性差异。 二组出血无差异 34 安克洛酶(Ancrod) 1993年国际多中心研究:307例 AIS,185/105、严重并发症、症状呈迅速进展者 0.51.0U/kg, 6h内Vgtt, 维持72h,目标Fg40 70mg%, 共5天,不用肝素、抗凝剂、抗血小板 等药 Fg: 351mg246mg/3h103mg/6h53mg/9h 6l例出血 35 东菱克栓酶 10U、5U、5U 降纤酶 10U3天,5U4天 36 溶栓、抗栓、抗凝、降纤 概念不一样 作用机制不一样 适应症不一样 用药时间不一样 风险不一样 疗效不一样 37 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 CT标准:V2V112.5cm3 或 V2/V11.4 发生时间和发生率:6h内83%,624h17% 与病情的关系:增加死亡率,应及早手术 影响因素:年龄较轻、部位较深、血肿形态不 规则、长期饮酒、肝功损害、病前 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 持续性高血压、急骤过度脱水 脑出血后凝血、抗凝、纤溶状态 38 SAH 抗纤溶药的利弊 抗脑血管痉挛 Nimodipe Fasudil 39 神经保护剂 1. 钙离子拮抗剂 (Nimodipine与西比灵) 40 钙离子拮抗剂分类 (WHO,1985) 慢钙通道选择型非慢钙通道选择型 I II III IV V VI 抑制动脉平滑肌电压操纵钙通道+ + 抑制动脉平滑肌受体操纵钙通道+ + 抑制心肌慢钙通道+ 起搏细胞钙依赖电活动+0+ + 抑制心肌收缩力+0 0 低血压+0 0 41 钙离子拮抗剂分类 (WHO,1985) 慢钙通道选择型非慢钙通道选择型 I II III IV V VI 抑制钙超载细胞保护作用 脑细胞000+00 心肌+ + 血管壁+ 肾脏+00 0 抑制红细胞硬变+0+0 0 抑制血管平滑肌内肌源性活动 +00 42 神经保护剂 Nimodipine 的药理作用 增加正常和脑缺血动物 rCBF,无盗血现 象,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对全脑和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有防治 凋亡的保护作用。 43 神经保护剂 Nimodipine 的临床研究 3719例脑梗塞,发病后12h内口服 Nimodipine 120mg/d,1个月和3个月时死 亡率比安慰剂组高,1年后疗效与安慰剂 组相同。 美国和欧洲2个多中心研究,Nimodipine 静滴 2mg/h,发现试验中直接与血压下降 有关的死亡率增加,中途终止试验。 44 神经保护剂 西比灵的药理作用特点 具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安全性,既无 心 脏抑制作用,也无血管扩张作用。 能够有效防止脑血管收缩。 仅能防止病理性钙超载,对生理性钙 运 转无影响。 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细胞 。 增加神经元对缺血的耐受性。 缺血前后给药均有效。 起效迅速,作用持久。 45 神经保护剂 2. Glu受体拮抗剂 缺血Glu过度释放NMDA受体( GV150526)钙超载细胞凋亡 缺血Glu过度释放AMPA受体缺 血组织中钠及细胞内钙蓄积 钠通道阻滞剂(罗比唑)抑制突触前Glu 释放 46 神经保护剂 3. 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 21-氨基类固醇替拉扎特 依布硒啉 4. GABA激动剂 氯甲噻唑 47 神经保护剂 5. 细胞间粘附分子抗体 Enlimomab 6. 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成骨蛋白 I 48 神经保护剂 7. NO合成酶抑制剂 选择性抑制神经元型NO合成酶(nNOS)和 诱导型NO合成酶(iNOS),而不抑制内皮细 胞型NO合成酶 ARL17477 7-硝基吲哚 49 神经保护剂 8. 低温疗法 低温的脑保护作用 药物低温无脑保护作用 全身低温与局灶低温 50 神经保护剂 9. 糖皮质激素(GC) 卒中后GC增高 脑缺血后,GC对新生动物有神经保护作用, 对成年动物则将增加神经元对缺血性损伤的 易感性 GC不能促进心跳骤停所致的缺血后神经功能 恢复 51 糖皮质激素(GC)的作用机制 GC增强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 GC破坏能量产生、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葡 萄糖转运而加重缺血性损伤 GC促进神经元的钙超载 GC减轻脑水肿 GC不影响脑血流量 GC抑制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 GC过低或过高都有诱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 用 GC对缺血再灌注后NOS没有影响 52 神经保护剂 9. 镁盐 正常血镁浓度0.7 1.05mmol/L 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介导的钙离子内流 抗脑血管痉挛、舒张脑循环,增加脑血流 抗氧化作用 抑制去极化 体外试验显示有神经保护作用 动物体内试验也显示有神经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有神经保护趋势,但无统计学 差异 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国际性的MgSO4治疗脑 梗塞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53 颅内高压与脱水剂 不必进行常规的颅内压监测 抬高头部及上身 轻度过度换气 脱水剂的应用指针 小剂量125ml与全量250ml甘露醇 的应用 甘露醇脱水疗效的有限性 不同脱水剂(甘油、速尿、白蛋 白)的互补作用 54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的调控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的处理 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糖尿病患者血糖6.710 mmol/L 2448h不输葡萄糖液 脑卒中急性期低血糖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55 血压的调控 卒中后的血压变化与脑灌注 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与血压呈“U” 相关,血 压在140180mmHg死亡率最低 美国卒中治疗指南认为:仅在间隔510分钟 连续23次都测得收缩压高于220mmHg或平 均于130mmHg才考虑使用温和的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