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古诗鉴赏1.ppt_第1页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1.ppt_第2页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1.ppt_第3页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1.ppt_第4页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1、(06年)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 字的艺术效果。(4分) 一、广东卷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答案】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 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 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 苦闷无聊的心境。 3、(08年)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 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表现 的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3、(09年)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安史之乱后, 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作者通过对清冷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 流离生活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对故园亲人的思念。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 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 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4、(2010年)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 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 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 阑:阻隔 ;阻拦。直饶:纵使。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4 分) 答案:(1)“隔”字双关,表面上是写迷蒙的江水、江树阻隔 了诗人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表现诗人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 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2)整首诗运用了虚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 情。下片写诗人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了书”又“没 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 (1)、审题失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问: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误答: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第一句 、五句、六句写动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写静景。 全诗借景抒情,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答题失误例说 正确答案:描写的景物特点是清新幽静。 答案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 描写有什么特点”, 答成了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 艺术表达效果。 误答:“穿”说明落叶多,表现了凄清寂寞的 情境;“数”表明萤火虫数量不多;“穿”“数” 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寂寞之情。(得分2分)。 (2)、望文生义,理解错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白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题: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这首诗 中诗人是怎样对比的? 误答:前两句写豪贵们争赏紫牡丹的热闹场面, 后两句写到了晚上只有明月照着冷露,却无人赏月的 情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确答案:前两句写豪贵们争赏紫牡丹的热闹场 面,后两句写白牡丹空对明月承受着冷露,却无人在 月中观赏的情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表现手法判断错误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问:“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 法,作者借助月色、雁声等意象表达对石头城夕盛今 衰的伤感。 误答: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寂寞、 苦闷的思想感情。 (4)、思路紊乱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 帆影连山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 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 字,表达送别之情的。 正确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 情;再设想朋友将去之处的风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