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变化及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变化及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变化及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变化及成因分析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因此,河南小麦产量高低不仅关系着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全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小麦品种间籽粒产量变化大,且受土壤肥力、病虫、播期、播量、气候因子等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今年小麦产量如何,是什么因素使其变化的呢?关键词小麦产量 气候 日照 潜力正文一小麦近几年的产量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据中华粮网4月份供需平衡数据显示,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2010年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约3.66亿亩,同比增加300万亩,增幅0.8。其中,冬小麦约3.36亿亩,较上年增加200万亩,增幅0.6;春小麦约3000万亩,增加100万亩,增幅3.4。由于今年播种面积增加、西南旱区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较低,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小麦生产仍有望丰收。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2310亿斤,减少20亿斤,减幅0.8(冬小麦产量2150亿斤,减少30亿斤;春小麦产量160亿斤,增产10亿斤)。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较上年小幅增加。口粮方面,预计人均消费略有下降,总体消费略增。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工业和饲料消费量增加。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2145亿斤,较上年度增加50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1620亿斤,饲料用粮约190亿斤,工业用粮约210亿斤,其他约125亿斤。去年9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小麦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减产严重。去冬今春,北方冬麦主产区降雪偏多,立春后由于气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小麦返青生长情况比往年推迟。据调查,正常年景下小麦生长高度应该在40公分左右,而今年同期小麦生长高度一般在20公分左右。持续低温天气不仅使小麦返青生长推迟,而且进入四月份后的一场倒春寒,部分地区出现了霜冻,致使少数品种麦苗冻伤冻死。目前冬小麦主产区进入5月以后,气温正常略偏高,容易造成灌浆期缩短,增加“干热风”和“烂场雨”灾害风险。农业部门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小麦苗情,尤其是河北、山东等主产区苗情整体差于上年。根据小麦产区灾情,国家决定对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冬小麦弱苗追施拔节肥给予补贴,这将改善小麦苗情。据中华粮网记者上期调查显示,河北省有100万亩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死蘖现象,其中10万亩需要毁种,今年小麦减产基本已成定局,减产幅度在23成左右。河南、安徽影响不大。山东、江苏部分区域小麦冻伤,影响结实率。二产量变化的原因1气候的变化暖冬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去年小麦播种至越冬期(2006年10月至今年元月),气温较往年偏高3-5度,使小麦单株分蘖增多,导致高肥麦区群体偏大、旺长,中肥麦区群体适中,晚播田和低产麦区的个体以及群体达到了较好的发育,为丰产打下了基础。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豫北、豫东、豫西以及河北、山东地区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常年发生机率为70-90,广大麦农一直都有抗旱的准备。如今年4-5月份,豫北、豫东、豫西地区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分别浇了拔节孕穗水和灌浆水,使生产成本有所提高,豫中南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偏多、光照不足,但今年雨水适时、适量、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提高。高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今年5月上中旬高温异常,加剧了旱情的发展,也抑制了小麦白粉病的发展,促使小麦早熟5天左右。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自己的试验资料对比:5月份晴天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小麦内在品质。如2003年新乡地区5月份持续高温晴天,麦收后取样检测,小麦面筋值、稳定时间、蛋白质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年高温伴随干热风使小麦粒重降低、角质率提高,由于前期群体发展较大,也可弥补粒重降低对产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预计河南小麦仍是个丰收年。另外,近期河南、河北、山东3省出现的短暂降水过程。 降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近期,河南、河北、山东先后出现了大风和降雨天气,由于各地小麦生长发育期不同,大风降雨天气对各地小麦生长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据了解,由于山东地区是先降雨后出现大风天气,导致当地小麦倒伏较为严重,估计会令小麦减产;河北地区降雨范围广且没有大风天气出现,加上当地小麦生长处于灌浆期,降雨十分有利于小麦生长;河南小麦处于收获期,降雨天气仅是延缓了收获进度,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的影响不大。干旱的缓解和减轻干热风危害程度。2.温度对小麦的影响中国根据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大体上分为三个类型:反应敏感的,每天日照12小时以上,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反应中等的,每天日照12小时,经过24天左右可以抽穗;反应迟钝的,每天日照812小时,经过16天以上可以抽穗。三种类型都以温度20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则趋向缓慢。一般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属于光照反应敏感类型;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属于迟钝类型。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发育后,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也不会进一步发育,不能正常抽穗。冬小麦为越年生作物,一般是冬前生长营养器官,越冬后形成生殖器官。冬小麦全生育期较长,但不同地区和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差异很大,中国南方冬麦区全生育期短的只有120天,北方冬麦区全生育期长的达270天以上,中国西南部高海拔地区的冬小麦可长达330天以上。春小麦全生育期较短,通常为80120天,冬、春小麦都经历出苗、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灌浆到成熟等一系列明显的生育时期。三国家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对策。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全年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在加快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冬小麦弱苗施肥、西南旱区覆膜种植和东北水稻大棚育秧补助,增加高产创建补助等。随着近期全国气温普遍回升,以及稳粮政策的推出,一场保增产的夏粮攻坚战正在各地打响!据中华粮网记者了解,虽然小麦生长情况差于往年,但近期粮农积极进行浇灌和施肥,小麦恢复情况较好。面对重重考验,各地农业部门正在抢抓农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力争夏收首战告捷,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新麦产量增减对供需格局影响不大 需警惕市场预期发生改变从当前来看,本年度新麦产量增减与否,尚难有定论。自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六连增”的格局使得库存极为充裕,强化了我国粮食安全,在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的“定海神针”的作用,也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即使今年收成略有缺口,在国家库存的有效支撑下,粮食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发生大幅飙升现象,而会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调控下,呈现逐年稳步上涨走势。从小麦期货价格的历史走势来看,2003年至2004年4月份的大幅上行,就在于小麦产量的连续下降,使得小麦期价屡创新高,而在这之后因对2004年年度小麦产量预期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麦价出现下跌局面,该局面一直延续到2006年度,直至国家实施托市收购政策,期价步入上升轨道。因此,虽然本年度小麦产量增减与否对整体供需格局影响不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本年度新麦产量的增减将使得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这才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四参考文献朱履宽;朱振武;农业气象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