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短期)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doc_第1页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短期)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doc_第2页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短期)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doc_第3页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短期)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doc_第4页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短期)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抗灾和救援 模块:时事热点材料+历史考点分析+高考真题选编+原创试题演练一、时事热点材料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10公里,海地总理估计地震中伤亡人数近10万人。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总部大楼垮塌,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人员被埋在废墟中。 1月13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在当日公开辩论会正式开始之前,应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的提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安理会各理事国代表及相关与会人员全体起立,为海地强烈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1分钟。联合国总部降半旗为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人致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和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已经陆续派救援队赶往海地,展开救援。但由于海地目前交通不畅、缺乏工程机械,救援的黄金时间(72小时)正在很快流逝。二、历史考点分析(从海地地震联想到海地革命、抗灾减灾、国际合作与援助)(一)海地革命时间(1791年1804年);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主力(黑人奴隶);影响(成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二)抗灾减灾1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工程西门豹渠也称“引漳十二渠”,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战国初期由西门豹在魏国邺地(今河北临漳县西)主持兴建,引漳水灌溉邺田(今河北临漳县一带),以改良盐碱地,发展生产。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是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2)秦汉时期的地震与地震方位观测东汉地动仪,又称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台遥测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的同类仪器早1700多年。(3)明清的救荒实践与救荒思想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徐光启大力推广甘著种植,他的农政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2中国近现代史(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2)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大堤(国民党政府为阻拦日军的进攻而炸毁黄河大堤的事件,1938年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开封,直逼郑州,国民党军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堤,但未能阻止日军南下,却淹没豫、皖、苏44县,淹死89万人,造成大片的黄泛区)。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与大生产运动(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3)新中国抗灾减灾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困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二是苏联撕毁援华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中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度过难关。长江流域葛洲坝、三峡等综合水利工程、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止土地沙漠化措施等,都可看成是抗灾减灾工程。面对1998年防灾抢险、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党和政府精心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最终战胜了这些大灾难,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3世界近现代史:(1)殖民扩张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但殖民掠夺亚非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造成了亚非拉的长期贫因和落后状态;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2)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苏俄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其特点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等;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的爆发虽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但经济结构和金融手段等方面,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3)政治危机恐怖主义(“21世纪的政治瘟疫”)、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和谐因素。(4)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电子产品污染、核反应堆泄漏、太空垃圾等。(5)自然灾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主要从科技和机制上进行应对。(6)多地震国家日本的抗灾机制防震宣传常态化;地震监测网络化;抗震防灾法制化;损失推算精确化;避难场所分散化;抗震教育普及化。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社会各界都要举行防灾知识讲座、防灾演习、防灾新产品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行各业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地震发生后,应该做什么?在校学生说,钻到桌底下;家庭妇女说,先关掉火源;公司白领说,别盲目向外跑。灾区以外的大学生说,去灾区当志愿者。应对地震发生,企业做了什么?建筑公司说,临街窗户不能安装易碎玻璃;家具公司说,提醒消费者把高大家具固定好;通信公司说,设置专项服务应对震后出现拨打电话高峰。地震发生前,个人能做什么?日本商店大都销售“常备灾害应急物品袋”,袋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便携马桶等。购买并常备这种应急物品袋,一旦地震发生,短时间内可以不依赖救援。(三)国际合作与援助1当前的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国。2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1)合作应对法西斯侵略:建立反法西斯同盟。(2)合作应对人类社会危机:如国际禁毒、非典、甲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3)合作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沙漠化问题等。(3)国际科技合作:如人类基因组草图、和平利用原子能等。3国际援助行动和援助机构(1)对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援助。(2)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突发自然灾害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资金和物资。(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三、高考真题选编01(2008海南历史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C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02(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芍陂03(2008北京文综15)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C 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04(2009年广东历史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C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05(2009年全国卷文综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四、原创试题演练01近来,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D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02据统计分析,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多达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黄河洪水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 CA减少战争,各国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理黄河C实现统一,中央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D各国各自为政各自治理黄河03公元二、三世纪之交,地球正经历一个“小冰期”,气候变干,草原衰退,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游牧民族不得不大规模迁徙的是: BA南匈奴内迁,转向定居农耕生活 B北匈奴西迁,引发亚欧民族迁徙C蒙古族外迁,推动了西欧社会变革 D突厥远徙,一支定居小亚细亚地区042008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灾情震动了世界。如果追溯到古代,皇帝将交代速查民情,中书省则负责起草诏书调度粮食,赈济灾民,门下省则负责审议草诏,通过后交户部执行。据此信息判断,这种制度最早创立的时期是 B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05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AA“天人感应”B“仁政”C“性本善”D“存天理,灭人欲”06徐光启借谷梁传之言:“古者税十一,丰年补助,不外求而上下解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非之”。他还认为:“古人所谓木奴千,无凶年(意为多栽树,保护水土,不受饥荒),非虚语也。”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DA. 徐光启主张藏富于民 B. 农民种植树木可以致富备荒 C. 说明徐光启关心民间疾苦 D. 徐光启在齐民要术中阐述了其荒政思想07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DA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08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一方有难,八方支持,但中国政府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09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后,国际社会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5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映秀镇对温家宝总理说,国际社会同中国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国际社会的善举主要是基于 D中国是联合国重要的成员国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这次地震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A B C D10(32分)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材料二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6分)材料四 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2)依据材料四,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而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的原因是什么?(4分)(3)据以上分析,总结清朝备荒救灾的经验教训。(4分)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面对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4)根据材料五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材料六 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5)材料六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材料七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在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2008年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