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地理专题训练有答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 提出浑天说。 船队首次完成环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半径比 半径约长21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 千米,表面积为 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旋转,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 。其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其中 表示地球的最北端, 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2在地球仪表面,与 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 ,将地球平分为 。 3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指示 方向。赤道的纬度为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 和 。 4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 的弧线叫 ,这些线长度 。5国际规定,通过 的经线为 ,或称 。从这条经线向东为 ,向西为 ,最大度数都为 。6根据 和 相对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是 通过,可以避免将许多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7人们规定,030为 地区,3060为 地区,6090为 地区。 三、经纬网 1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 ,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 。 2在地图上,经纬网可呈现不同的形状,人们往往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 。 1经线和纬线有什么特点,经、纬度又是怎样划分的?释疑:纬线是地球仪表面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性质:纬线都自成圆圈(极点除外);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从赤道0开始向南北各分为90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经线的性质:都呈半圆形,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划分: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即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以东的称为东经,以西的称为西经。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要掌握经纬网,首先找到0纬线即赤道,向南、向北观察其长度和度数的变化规律,直至南北两极;然后找到0经线,向东、向西观察其度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其在地球仪的另一面都到达180经线,并且与0经线相对。 2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释疑:利用经纬网定位就是要能够说出地球仪或地图上某一个点的经度和纬度度数及其方向。 首先确定该点所在的经线和纬线,然后确定经线和纬线的度数及其方向(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按照标准的格式写出,就可以确定该点的位置。 一般地,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例题l】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A东、西两半球 B南、北两半球 C东、西两经度 D南、北两纬度 解析: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是西经。 答案:C 绿色通道: 本初子午线作为最主要的经纬线之一,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其性质和意义。因为它不但是0经线,还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其在世界上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黑色陷阱: 此题易把东西经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混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不是本初子午线。 变式训练: 1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经的分界线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D0纬度的起点【例题2】下列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三个条件的是( ) A20W,0 B45W,0 C155E,45N D19W,45S 解析:此题考查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中低高纬度的划分。东半球的范围可以这样判定:西经小20,东经小于l60就属于东半球,否则便位于西半球。纬度超过60为高纬度,低于30为中纬度,30到60之间为中纬度。只要是北纬便在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用“N”表示,南纬便在赤道以南,为南半球,用“S”表示。 答案:C变式训练2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A经度180,北极圈B经度180,北纬60C东经160,北极圈D东经160,北纬601、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千米。2、关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B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3、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是地球仪 B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地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4、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有无数条 B都是半圆 C长度相等 D指示南北方向5、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 ”“ ”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国际上习惯用西经 度和东经 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6、中纬度是指( ) A030 B235665 C3060 D60907、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90 D南极点8、看图,A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A经度20,纬度20 B20E,20N C20W,20N D20E,20S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10、已知某地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 ) A180 B0 C20W D160E11、知识串联。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纬线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轴 地球自转轴 南极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12、(1)请在下图中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经度的变化规律是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与0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方向 。(4)0经线所在的半球为 (东、西)半球。13、在图中标注各条经线和纬线。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C ,D 。 (2)四点中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有 。15、图中分别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四幅半球图,请在下面写出其半球名称。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 A ;B 。 (2)根据C、D两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C西经90,北纬40D东经30,南纬60 (3)A点在C点的 方向,B在A的 方向。17、,在一场以“谁最先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为 主题的地理讨论中,小周说:“是麦哲伦最早证明的,因为它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了西班牙。”小张说:“不对,是麦哲伦手下的船员最早证明的。因为麦哲伦在航行途中已经死亡,并没有回到西班牙,而是他手下的船员回到了西班牙。”小李说:“你们说的都不对,麦哲伦船队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原出发地的事实,不能证明地球一定是球体,只能证明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也可能是一个平面,因为在一个平面上,如果行走路线是一个360的圆弧,就像 一个400米环形跑道,也可以回到原出发地。因此,我认为是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也就是前苏联的加加林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了上面的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不赞同上述意见,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将自己的看法与班级的同学、老师交流一下,相信一定很有趣。 18、在浩瀚的大海中,你的轮船突然遭遇危险,需紧急救援,作为船长的你,该如何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援救队员?第一位太空使者 加加林(1 9341968)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被誉为“宇宙哥伦布”。他的名字是人类航天时代的象征。l 9 61年4月1 2日,在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加加林身着宇航服登上“东方”l号宇宙飞船,莫斯科时间9时7分,飞船在运载火箭推动下,点火升空,进入320千米高的地球轨道飞行。加加林在座舱内从舷窗向外望,不禁欢呼“多么美啊!我看见了陆地、海洋和云彩”。他在失重状态下感觉良好,绕地球一圈飞行108分钟后返航,上午l0时55分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完成了举世瞩目的航天飞行。加加林在1 968年3月27日的一次驾机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航天英雄。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和陆地 1人们常用“ ”来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 2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 ,陆地面积占 。 3世界上海陆分布很 ,陆地主要集中在 。 二、七大洲 1面积广大的陆地叫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 ,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 。全世界共有 大洲,分别是 。 2 洲和 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 大陆,占陆地总面积的l3以上,是世界上最 的一块大陆。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最小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三、四大洋 1海洋的主体部分称为 ,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 米以上。 2最大的 洋约占海洋面积的一半; 洋略呈“s”型; 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最小、最浅的大洋是 洋。3四大洋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4海是洋的 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的 ,通常也是重要的 。 1海、洋和海洋兰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释疑: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和洋两个部分。洋是远离大陆的广阔水域,海洋的中2隆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较大,温度和盐度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为35。海洋的边缘部分称海,深度、较小 (一般2 0003 000米),水文特征受大洋和大陆双重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海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按所处位置可分为边缘海(如黄海、东海)、地中海(如地中海)和内海(如渤海)。海和洋合在一起总称为海洋。 2世界上的大洲、大洋是如何分布的? 释疑:北冰洋分布在北极及其附近地区,周围有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是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南极洲位于南极及其附近地区,周围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绕,是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亚欧两大洲地域相连。非洲与亚洲一“河”之隔,大洋洲孤零零地“漂浮”在大洋之中。 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学会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了解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大洲、大洋的位置及相对关系。运用地理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如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地理故事可帮助我们了解大洲的命名,如“亚美利加洲”是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1【例题】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29是陆地,71是海洋 B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C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用一句话概括说就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A 变式训练: 1地球表面积为 平方千米,海洋占 。【例题2】完全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和几乎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分别是 ( ) A南极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 C南极洲、大洋洲 D非洲、北美洲 解析:阅读地图可知南极洲的北面被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包围;北美洲的北面是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南面通过狭长的中美地峡与南美洲相连,几乎被三大洋包围。 答案:A 变式训练: 2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3四大洋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是 洲的 岛。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 山脉。3、在七大洲、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和 ;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和 。4、在图中,表示海峡、海和大洋的字母分别是 、 、 。5、表示地球上最小大陆的字母是 ,表示半岛的字母是 。6、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7、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海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8、下列大洲不在南半球的是(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9、在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10、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11、七大洲中,纬度位置最南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12、填写表格。13、准确定位,将七大洲、四大洋填在图中,并区别东、西半球。14、判断。 (1)中国在亚洲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 ) (2)亚洲和欧洲之间隔着广阔的海洋。( ) (3)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 ) (4)亚欧大陆与北美洲距离非常遥远。(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洋,B 洋,C 洋。 (2)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下列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到南极洲考察的船舶从 洲的南端出发最容易到达南极洲。如果G点为南极点, 一组科学考察队员终于胜利到达G点,队员们兴奋地将行李奋力掷向前方,则行李落在 队员的 方。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个,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个。(2)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分别是哪两洲的洲界? 。(3)除以上海峡,作为两洲洲界的地理事物还有哪些?17、阅读“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你能分辨出大洲和大洋吗?(1)图中数字代号表示的是海洋还是陆地? ,其中代表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图中字母B、D代表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 (3)位于字母D北面的是 洲,西面的大洋是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你掌握了吗?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吧! 。大洋的命名 太平洋名称的由来:1520年,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途中,进入南美洲南端的一个海峡(后命名为麦哲伦海峡),通过曲折的航道和惊涛骇浪,走出峡谷,时逢天气晴朗。此后,在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的航行中,一直风平浪静,于是,麦哲伦就把他渡过的这个水域叫做“太平洋”。这个名字起得吉利,竟被全世界承认了。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大西洋的“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传说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统一定名为“大西洋”。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所经过的洋面称为“印度洋”。1570年的世界地图集正式将其命名为“印度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封。1845年在伦敦地理学会上正式命名为“北冰洋”。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 ,分为 、 、 、 和 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地面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叫 。 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 ;不同的是高原海拔较 ,边缘比较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 ;不同的是山地较,坡度较 ,沟谷较 。 4。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5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是 山脉带;二是 的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 1海底地形主要有 、 、 、 。 2大陆架是 向 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 米以内。 三、学看地形图 1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称为 。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较 。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1、为什么地球土有不同地形类型?释疑:地球表面陆地占总筒积韵29,陆地上分布着许多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这些地形的形成,有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也有些是流水、冰川、风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耸的山峰,流水、冰川、风等却可以将高大的山峰慢慢地风化、剥离、搬运,形成丘陵、平原等地形区。地壳运动产生的力量一般称之为内力作用,而流水、冰川、风、阳光、生物等的影响一般称之为外力作用,两种作用共同塑造了今天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的形成,内力作用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则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 2五种基本地形有怎样的特征? 释疑: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比较和缓的地形区。 山地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的地形区。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的地形区。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区。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3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释疑: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奏成的线,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睑距直称曲釜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用来表示坡度的大小,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升高一定的高度,要走过的水平距离越长,说明坡度越小;等高线密集,说明升高一定的高度,要走过的水平距离很短,说明坡度较陡。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且外低内高则表示山峰;周围高中间低且较平坦表示盆地;两山顶之间部分为鞍部,就像双峰骆驼驼峰之间的IN陷部分;围绕山顶的等高线若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反之则为山谷;若多条等高线重合,重合处表示陡崖。 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数值向中心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以此来判断它周围的地形。【例题1】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山谷 鞍部 山脊 山顶B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C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D山脊 山谷 山顶 鞍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由海拔值必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周围海拔低,中间海拔高为山峰;周围海拔高,中间海拔低为盆地。答塞A变式训练: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同题,二、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A 8C D(2)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较缓。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这个高度差就是等高线的等高距。答案:(1)B(2)A变式训练: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名称: B ,C D ,E (2)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3)图中A处于8处的 方向。(4)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选择从 处爬山容易。1、世界最深的海沟一11 034米,表示( ) A比海平面低ll 034米 B比珠穆朗玛峰低ll 034米 C比全球平均海拔低11 034米D比大洋盆底低11 034米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8 44443米 B9 24443米 C8 84843米 D8 80843米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相对高度相差不大 D海拔相差不大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 A西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亚马孙平原5、有关大陆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坡度平缓,水深不超过200米 B大陆架包含了大陆坡 C此区域海洋生物资源较贫乏 D大陆架一般紧邻着大洋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就可判定它为(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盆地7、下列几种地形图中,与高度无关的是( ) A经纬网图 B等高线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8、有关地图知识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 A等高线闭合的地区,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为盆地 B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D无论是地形图,还是政区图,地图的上方总是北方 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圈(如下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我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完成910题。9、老师强调图中有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是哪处 ( )AB地 BC地 CA地 DD地10、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 )A400米B500米C600米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11、将地形类型与其特征连线。山地 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平原 周围高,中问低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盆地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丘陵 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1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A ,B ,E ,G 。(2)有A、B两条线路,从处爬山比较容易。13、读下面的“某区域等高线图”,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l00米 B王镇地处山脊部位 c刘家位于王镇的西北方向 D图示区域属于丘陵地形14、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相关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有一小溪,其源头海拔为700米左 右,请在图中画出该小溪的全程。(2)等高线图中MN与XY两线的交点,对应于图中的( ) A B C D(3)若将等高线地形图图幅放大到原图的4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 000 81:200 000 C1:800 000 D1:1 600 0001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CB、DB两条登山线路。从登山难度来看,这两条线路各有什 么特点?(2)该地计划在A、B两山顶之间架设高山缆车,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米,那么从A山乘缆车到8山顶大约需要多少分钟?海洋“无底洞”之谜大干世界,无奇不有,海洋中也有无底洞,你相信吗? 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纬5 013 7,东经69。27,半径约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变化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刚好相反。无底洞(又称死海或黑洞)海域则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几乎呈无洋流的静止状态。l992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认为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根据海水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的引力场,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考察。他们还在无底洞及其附近探测到7艘失事的船只。地中海无底洞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爱奥尼亚海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吸取着大量海水的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竞有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着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希望能发现这种染料的踪迹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的水流,然而这些实验毫无结果。 地中海无底洞的存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第二年又进行了新的实验,他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既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是各不相同的,分别具有与海水、河水相同的密度以及中间密度。他们把130千克重的这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物质,统统掷入到打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的小粒塑料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全部被无底深渊所吞没。科学家对这次试验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仍然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到哪里去了呢?地中海无底洞成了千古之谜。第四节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1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 ,后来由于地壳 并 成为高山。 是世界最高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 2岩层运动过程中引起的地面震动叫 。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 。 3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问内改变 。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提出的,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的庞大陆地,被叫做“ ”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开始破裂。 2距今约 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 拼合而成的。 2全球有 、 、 、 、 、 六大板块。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 ,有的 ,地壳比较 。 4 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 5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形成的。 四、火山与地震1 山脉带以及 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2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 3世界上现有 座著名的火山。 1大陆漂移假说是怎样被证实的? 释疑: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上大洲轮廓,大胆假设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然后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后来,人们继续寻找,发现了许多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比如海底的古河道,南极大陆发现煤炭,大洋两岸发现相似或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相似的岩石性质等等。经过精确地科学测量,发现大陆的确在移动,如大西洋、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缩小等等,最终证实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释疑: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由于该学说能够较合理地解释海陆的变迁和地壳活动,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六大板块内部又可分成许多次一级的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发生张裂,有的互相碰撞挤压。 3我们已经知道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除了教材中的实例外。还能否列出其他的证据?释疑: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海峡地区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第一次上升为陆地,成为台湾山脉和福建山地之问的带状山问平原。以后,海峡地区时升时降,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连时分,海峡地区有时为陆地,有时变成被海水淹没的海峡。由于海峡地区几度成为陆桥,所以,台湾岛上发现了许多与大陆累似的同时代的生物化石。 另外,我国的华北平原,在古时候原是海湾,由于黄河、海河、淮河等许多河流的泥沙长时间沉积,逐渐成为平原【例题1】板块构造学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信服的全球构造理论,但有一些地球学家对这一学说提出了质疑,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疑问是( ) A地壳运动与山地的形成问题 B板块的划分问题 C地壳运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问题 D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问题。A项中“地壳运动与山地的形成问题”关系十分密切,因果关系显而易见,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山脉,正是两板块相撞挤压隆起所致;8项中“板块划分的问题”是由科学家研究论证达成共识的,是有科学依据的;C项中各种矿产的分布与地壳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如什么矿产易分布在什么地质构造中等;至于D项“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尚不能得到较科学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原因促使某一板块向某一方向移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答案:D 绿色通道:本题的关键在于并清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分成六大板块的地球表面是不 断运动的,板决的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非常活跃,多火山、地震。变式训练: 1观察地图,用板块运动的观点探究下列现象。 (1)几十万年后,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2)你能解释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仍然慢慢长高吗?【例题2】2005年10月8日11点50分36秒,在南亚次大陆(763E,344N)发生76级地震。l0日已确定的死亡人数为38万人。这次地震的威力相当于128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造成的地表破裂带可达约100千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本次地震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首先明确地震发生具体地点,此次地震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答案:A 绿色通道:明确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可以知道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变式训练: 2南美洲和北美洲西海岸经常发生火山地震,其主要原因是 。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运动引起的。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从电视新闻中可知,日本和台湾地震频繁发生,其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地带。4下列现象能说明地壳变动的是( ) 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地震 D太阳东升西落5下列地形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 B长江三角洲 c围湖造田 D欧洲的阿尔卑斯山6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A赤道附近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B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C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D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7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A犹如七巧板,板块形状固定不变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 8亚欧板块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9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碰撞挤压隆起而成(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10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成因可以这样解释(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的结果C美洲板块与弧欧板块相互作用而成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11根据有关板块的知识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应 ( )A扩大 B缩小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1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由图可知,世界有两大主要山系:一个横穿 大陆南北的巨大山系,主要由 山脉和 山脉及其他高大山系组成;二是纵贯 大陆和 大陆的巨大山系,主要由 山脉和 山脉组成。14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信息,用恰当的文字,按因果关系将他们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