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高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必修3高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必修3高考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1-5ADDDD 6-11CDBACD(2009高考广东单科)(14分)(1)晚清组。(1分)(2)(5分)东汉组、宋代组。(1分)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8分)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2(2009福建文综高考)(1)(12分)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2)(5分)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9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4)(11分)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3(2009高考上海单科)(1)(2分)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2)(7分)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3)(3分)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3ADD 7-12BDABBB二、非选择题1.(2009高考海南单科)(12分)(1)(8分)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北方。(8分)(2)(4分)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4分)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5CDDDB 6-10CACA专题八部分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5BBACB 6A专题三四部分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5BBABA 6-10DDCCC 11-15CBDD二、非选择题1. (2009全国文综二)(32分)(1)(8分)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12分)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 分析两者异同 总体评价(3)(12分)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2. (2009高考山东文综)(25分)(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4)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人文知识重要:促进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3. (2009高考浙江文综)(1)(10 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专题七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5BACBB 6C 7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