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吉林省九台市营城一中语文组 徐逸超文言文翻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一直是众多学生最为挠头的一道试题,也是整张高考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试题。它在试卷中直接出题就有10分,同时翻译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最关心的自然是那直接拿分的翻译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文言文翻译句子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一、直翻实词。这里所谓的“直翻”就是纯粹的类似翻译软件似的直译。根据平时掌握和积累,以及对文段的简略分析,把句子中的所有词(不包括明显的常见虚词)都直译出来。每个词译时如意思不明确也可以把本义,基本引申义和常见义都译出来放在那。译时不太用考虑语境,只要求对词进行直译。二、在第一步的直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古代文化仪式和礼制,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惯用语。这些词在平常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理解,多识记,在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把这些专用名词拆开来进行翻译。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 黄庭坚传)一句中,“舅李常过其家”不要译成“舅舅李氏常常造访他家”,李常是个人名,如果拆开翻译就闹大笑话了。三、找出那些容易闹出笑话的专有名词之后,就要继续寻找句子中有没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了。先说古今异义词,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所以一些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是完全相反。如果这些词考生要用今义去翻译,那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例如:衡下车,治威严。(后汉书 张衡传)一句中,不能把“下车”翻译成“从车上下来”“下车”一词应译为“官吏到任”。把握古今异义词的办法除了平时的认真积累外,有的词还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方法去理解字的本义和几个常见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古今异义的问题而产生错误。再说通假字,通假字在辨别的时候比古今异义词还有困难些。由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所以这些词往往隐藏得很深,不仅翻译句子时对于这些通假字无从下手,而且它们还对文言文理解构成巨大障碍。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景”字无论翻译成“景物,景色还是景观”都翻译不通。如果知道“景”通“影”,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影子一样”就豁然开朗了。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的尝试和猜想。“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部首或偏旁,或者就更换一个部首或偏旁。以下我就演示以下如何推断出通假字。例如: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后汉书 乐恢传)按照正常的翻译逻辑,“诸公”译为“许多人”,“多”译为“称赞”(这个词属于文言政事中的常用词,学生应该掌握),“其”译为“他的”,“行”译为“品行,德行”。所以第一句就应该译为:“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连”译为“接连”,“避”译为“躲藏,隐匿”,“之”译为“代词,代前文说的乐恢”,但是第二句要翻译成“接连躲避乐恢”和第一句逻辑上说不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怀疑“避”字的翻译是否出现了偏差。我们继续看第三句制造语境。“遂”译为“就”,“皆”译为“全,都”,“不应”译为“不答应”,所以第三句就翻译为:“就都没有答应”。推导语境逻辑,乐恢品行优秀,大家都称赞他,于是大家怎么做了,乐恢却没有答应。根据逻辑,大家做的事情一定是“举荐”或者“征召”。但“避”字无论如何也译不出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大胆推断这个“避”一定是通假字。根据“形似音译”的原则,又根据联想推断在课内学过的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字就是“征召”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避”通“辟”,译为“征召”。四、把特殊的实词处理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要注意各个词的词性在文中是否合理,有没有活用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谓语,宾语和状语位置的词。考试中在翻译句子题中比较常出现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充当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查找词类活用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铭记这个词的基本词性,然后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例如: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陆游书巢记)这句话中的“病”和“上”就属于活用。“病水”中“水”是名词,根据句意,“病水”应为动宾关系,所以“病”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担心”。“上而为巢”,“为巢”是动宾关系,译为“建造房屋”,那么“上”一定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本文译为“在高的地方”,“而”表修饰关系。整句话就译为:“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房子。”五、到此为止,关于翻译词汇的问题就都已基本解决。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注意那些在文言文句子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以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各种句式的特点进行翻译。判断句主要就是表判断语气的句子,翻译出来跟现代文中的说明文中的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基本相同。常见的标志主要有表肯定“者,也”和表否定的“不,否,非,莫”等,以及“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虚词。被动句就记住一条:看主语位置的词是否是承受动作发出的,看宾语位置的词是否是发出动作的。如果是,那就是被动句;如果不是,那就属于正常语气的句子。也可以参考一些常见的被动词,如:“为,所,见,于,与”等。翻译时只需要在谓语前加上一个“被”字即可。省略句判断起来就比较难了,需要把整个句子的成分分析的基本差不多才能够判断。但通常考试考查的省略句不会太难,基本都是省略宾语和介词,以及语境中省略主语。关于省略句我个人认为古人有个原则,那就是能省就省,不该说的废话或者是逻辑已经很清楚的时候,一些句子成分就会省略不说。例如:我们平常见到的一些特殊的结构,“以为”。“以为”这个词在古代是两个词,“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介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动词连用在一起,所以“以”后面那个宾语有没有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那这个宾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以为”其实是“以之为”,“以”译为“用,拿,把,凭借”等,“为”译为“做”,连一起就是“用做”。省略介词就更简单了,在高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就是“动词+介词(省略掉)+名词”的形式。表面上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但是后面的那个做动作承接的宾语却怎么也承接不了前面动词的意思。例如: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面“亡”和“走”根据前后关系判断都应该是“逃亡”的意思,但“逃亡”后面连国家名构成不了动宾结构,所以就应该是“亡于赵走于燕”,译为“从赵国逃跑到燕国”。总而言之,“动词+名词”的结构,如果后面的结构对前面的动词构成修饰,限定,解释说明等作用,那就一定是省略了介词。最后我说下倒装句。其中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比较简单,而且考纲中也不要求在翻译中掌握,所以只需要在理解时找好前后句成分的偏正关系即可。我重点要说得就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除了正常的根据语法关系判断动宾关系外,还有几种特殊形式的宾语前置句。如:“1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该把代词前置到动词前。2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应该把它前置到动词前。3 在句子中发现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之时作前置(通常为“何之有”的句式)。4 固定句式:唯是”除此之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结构也需要大家在翻译时加以注意。这里我就不一一枚举了。六、这一步是“房屋封顶”的工作。当你把所有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讲句子串联在一起翻译出来。七、截止至此,我们似乎已经大功告成了。但总是感觉还缺少点什么?那么我们就再装修一下吧。也就是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和修辞的意译。例如: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这句话在翻译的时候本身并不难,只是“黠”字放在这里有点不合逻辑。全段说的内容是齐武成帝和皇后都十分溺爱琅邪王,但是在他面前为什么要说他是个狡猾的孩子呢?不合常理啊。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中国人说话表面上是在批评人,甚至是骂人,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喜欢的不得了。比如:“夫妻间女的称丈夫死鬼,互称冤家”等。所以,这句话中的“黠”字就不能译为“狡猾”,应译为“聪明”。这就是根据感情色彩调整个别词的翻译的意思。在文言文中,有时古人在创作时会使用一些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注意要采取意译的方式。例如: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袁宏道虎丘记)应翻译成:“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其中,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4.4并购防御战略
-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 医院火警应急预案体系构建
- 生殖医学中心病案室规范化管理
-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
- 呼吸机在新生儿科的临床运用
- 企业技术中心答辩
- 细胞工厂技术
- 心脏病处方讲解
- 养生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暑假反电信网络诈骗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 GB/T 20221-2023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 等速肌力测试单关节或关节链不同运动模式以及运动角速度下的肌力参数
- 学生军训缓训(免训)申请表
- 真石漆施工工艺及要求【实用文档】doc
- 2017-2022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七选五试题真题及答案汇编
- YB/T 117-1997高炉用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