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的进展不断推进,农业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农村社区的边缘化等使得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迫切需要借助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来突破瓶颈约束、化解各种危机和风险,实行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现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阐述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43-0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人均占有粮食和肉类量比建国前分别提高了两倍和12倍,小麦、稻谷、肉类、水产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满足了人口由5.4亿增长到13亿的需求和人民营养水平提高的需求,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12。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代的过程中,更有效地依靠科技,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本人以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南通市为例,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问题。 一、南通农业及其发展的主要特征与优势 南通市属长江下游、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北纬314106324244,东经12011471215433,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滨江临海,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属亚热带温湿季气区,全年平均气温15左右,全年降雨量在1 000mm1 100mm,常年平均雨日110d130d,江、海、河贯通,水系发达,灌排方便。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南通农业具有集约化、高产出的农作特点,又有着滨江临海、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更面临着沿江、沿海联动开发的发展机遇,从而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功能、目标等方面诸多更迫切的需求。 (一)具有高度集约、多元高产的农作特点 南通人多地少,是全国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总人口约770万左右、耕地约710万亩左右,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2亩左右。南通市的东部沿海区域为旱作地区,西部沿江和里下河区域为稻作区,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类型多样,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多熟集约化的生产特点。它既是我省的优质稻米、双低油菜、弱筋小麦和高品棉等大宗型作物的优势产区,又是中国的蚕豆、蚕茧和花木等特色作物的优势产区,同时也适宜多个类型与品种的特粮、特菜、特经及其果蔬作物的生长。通过精耕细作、间套复种等方式,农田的复种指数、耕地的产出率高。蚕茧生产遥居全省领先水平,全市的蚕茧产量为5.34万吨,占到了全省的43.44%。以多元多熟为特点推进集约化种植的同时,南通市的畜禽养殖业也呈现集约化规模发展的态势,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1/4。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主要通过规模养殖的途径,近年来畜禽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年饲养50万羽蛋鸡、200万羽肉鸡、20万羽肉鸽、10万头生猪的规模养殖场。据初步统计,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7 500户(规模占比达到45%),肉鸡规模养殖户6 050户(规模比重达到84%),蛋鸡规模养殖户12 600户(规模比重达到80)。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技术开发使其单位面积的产出显著提高,占江苏全省9.89%的耕地产生了占全省的11.36%的农业总产值。人多地少、而产出和产品要求又很高,突显出农牧业集约化生产、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 (二)具有滨江临海、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 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发展轴和沿江经济发展轴“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的北翼,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使得南通具有着丰富的沿海土地资源、渔业资源、风力资源和水资源(长江年均提供淡水达50余亿t),全市的海岸线433Km,其中江岸线227Km、海岸线206Km,分别占全省的28.1%和21.3%。海岸带面积13 240平方公里,其中潮上带面积近30万亩、潮间带270万亩(含0m以上的辐射性状沙州近100万亩)、潮下带(-15m等深线内浅海)400万亩。在长江入海口有永隆沙、兴隆沙两个岛屿,面积30.31 Km2。全市沿海有近海鱼类约130多种,多获性鱼类75种,优势种有七至八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虽然天然苗种优势已不复存在,但人工繁育成为新的优势。滩涂贝类资源仍居全省沿海各市之首。适宜藻类生长的面积有30多万亩。海岸带内还有较为充足的林业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有14科48种之多,栽培植物及药用植物有100多种。森林覆盖率4%5%,林木蓄种量达10万m3,其中防护林占28.6%。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具有上海经济向北辐射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发展经济的广阔腹地,随着沿江三大过江通道的建设,使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苏通大桥的建成,一个小时的车程将使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一小时产业圈和一小时核心圈,使地理优势突变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优势。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瞄准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的战略目标,突显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找准资源型特色农业与外向型农业的连结点,在海洋渔业、滩涂农牧业、鲜食果品业、创汇蔬菜业、畜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方面谋求技术突破。 (三)具有沿江开发、沿海开发的发展机遇 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南通市区和如皋、通州、海门、启东4个县(市、区)拥有长江岸线的沿江地区成为江苏沿江开发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前不久国务院第六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随后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付诸实施。南通位于长三角北部沿海经济带,作为江苏省的海洋大市(6个县市中除如皋之外的5个县市具有沿海岸线),其独特的优势决定了南通在江苏省沿海开发和“两个率先”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沿江、沿海开发的战略布局,给通江达海的南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农业将面临着新的问题并承载着新的功能。在人口不断扩张的同时,农村人员将向非行业转移,导致务农人口减少、素质下降;以耕地为主的农业资源将减少,在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不减少的情况下(甚至还要求持续性的提高与改善),对土地产出的要求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将面临着来自非农和农业内部两个方面空前的压力,来自工业和生活的点源污染可能引起面源化,而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因素以及秸秆、畜禽排泄物等废弃物)势必不断加剧。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在南通快速推进“大港口、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发展形势下,农业在就业增收、农民致富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实际功能越来越偏向于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社会和环境的安全保障作用。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延伸,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开展基于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业功能拓展领域的技术创新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中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以科技进步引领农村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农业作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与社会功能。由于农业科技战略重点一直集中在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而对农业生产发展至关重要的整体技术和基础环境条件创新投资不足,致使目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田水利、农机等配套率不高;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土地锐减和劳动力质量下降已成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必须发展多路径、多层面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以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二)提升产业质量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 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品质低、品种单一、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是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的关键性因素,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落后、产业不发达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至3.72元、日本为2.20元,而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多在(2.03.7)1以上,中国在2002年该比例才达到0.601。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中国农产品供给过剩乃是农产品结构趋同和精深加工不足而引起的结构性过剩,市场对高质量、高水准的新型农产品仍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2007年7月产自日本新县的“越光”和宫城县的“一见钟情”大米在北京、上海销售,两千克包装的售价分别是198元和188元,可视作一个例证。而有赖于粮棉油等传统作物的生产格局,适应市场的能力弱,种植效益难有突破与提升,以南通如皋等地为例,通过对如皋的17个行政村、总面积11.07万亩农田的调查显示(2006年),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效益处于较低状态,上述一茬作物每亩净收益分别为450.4元、338.3元、328.9元、674元、366.6元、426.5元和490元,而桑园、花卉苗木、蔬菜等作物效益较高(净收益均在2 000元以上),分别达2 902.4元、2 864.3元和2 228.6元。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仅靠传统式的稻麦棉油等作物的增产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大区域优势高效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延长农业生产的价值链,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食品安全供应体系。 (三)改善生态环境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 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结果以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解决了10多亿人的温饱。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的化肥、添加剂、塑料薄膜等被投人生产过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处于优势产业和主柱产业的畜牧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相伴随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畜禽粪便总排放量逐年增大,在非用肥季节随意露天堆积,臭气四溢,蚊蝇乱飞,导致疾病传播。作为农业生产主要副产品的农作物秸秆,每年大量地就地焚烧,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地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新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出现,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由于上述诸多因素,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渐趋恶化。据叶飞、卞新民等(2006) 对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结果,南通的非点源污染源的等标排放量分别是化肥污染2.304万m3、畜禽粪便2.222万m3、生活污染1.741万m3、精养鱼塘1.740万m3,可见化肥污染、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染是制约南通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污染源,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多种有助于各类农业要素投入的平衡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扩散,以迅速遏制农业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恶化的势头,为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人居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改善等都迫切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污染土壤的修复、农业废弃物无公害与资源化利用及其各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创新。 三、策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与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研发领域 重点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应用常规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等进行培育(或是引进筛选)动植物新品种。对于优势农作物,如迟熟中粳稻或早熟晚粳稻、饲用或青鲜食特用(糯、甜)杂玉米、双低油菜、春性弱筋或中筋小麦、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大粒型蚕豆等应注重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的协调;应注重特粮、特经、特菜等作物地方优异种质保纯、新品种引进和新种质的创制;对于出口创汇型经济植动物,高效外向型的果蔬、桑蚕、花木以及适于滩涂等边际农田生长的盐生作物、能源作物等,应注重新品种引选和种质创新;应注重猪、羊、禽等畜禽和水产等优质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二)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研发领域 重点突破(引进集成)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和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快速在线检测等检验检测技术。以农产品的优质、安全为目标,引进筛选或研制生物农药、新型肥料、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研究以“阻隔、诱杀防虫和设施避雨、控湿防病”等为途径的无害化生产关键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沿海、沿江和里下河三大生态区农业生产物质要素、技术优化组合及科学配置模式及基于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的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设施连作障碍治理技术。研究开发不同饲养规模畜禽和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养殖高效节粮、节能减排新技术。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领域 研究新型高效分离、分级、杀菌、防腐、保鲜、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引进(或开发)利用酶工程、生物工程、现代发酵工程所开发的新型、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和医药中间体、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引进(或开发)超高压加工、脉冲电场杀菌、微波真空干燥、超微粉碎等新型加工设备,促进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研发领域。 注重研究和推广节约型(节水、节地、节肥、节能、节工)农业技术,保护性土壤耕作技术,高效施肥技术,病虫草兽禽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粪便安全资源化技术。集成和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农牧农渔农林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秸秆粪便安全资源化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高效高产优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静脉输液外渗应急演练方案、脚本及总结(2篇)
- 2025年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摩托车复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摩托摔车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摔跤力量训练课件
- 摄影博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烹饪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新款购房合同
- 2025混凝土班组合同范文
- 搭船的鸟课件
- 出租充电桩车位合同范本
- 2025年9月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
- 工会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工会考试试题题库
- 辽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版)剑桥通用五级PET考试练习题
- DB32- 4385-202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2022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钢丝绳课件-图文
- 健康照护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
- 公对公借款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