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习题.ppt_第1页
建筑地基基础习题.ppt_第2页
建筑地基基础习题.ppt_第3页
建筑地基基础习题.ppt_第4页
建筑地基基础习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如图所示,荷载面积2m1m,p=100kPa,求A,E,O ,F,G各点下z=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 (1)A点下的应力 A点是矩形ABCD的角点,由表3-2 查得KcA=0.1999,故A点下的竖向 附加应力为: (2)E点下的应力 E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两个相等小矩形EADI和EBCI。任 一小矩形m=1,n=1,由表2-2查得KcE=0.1752,故E点下的 竖向附加应力为: 【解】 (3)O点下的应力 O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四个相等小矩形。任一小矩形 m=1/0.5=2,n=1/0.5=2,由表2-2查得KcO=0.0.1202,故O点下的 竖向附加应力为: (4)F点下的应力 过F点做矩形FGAJ、FJDH、FKCH和FGBK。设矩形FGAJ和FJDH的 角点应力系数为Kc;矩形FGBK和FKCH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 故G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5)G 点下的应力 过G点做矩形GADH和GBCH。分别求出它们的角点应力系数为 Kc Kc 故G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例题】某一块试样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为 60cm3,称得其质量为108g,将其烘干后称得 质量为96.43g,根据试验得到的土粒比重ds 为2.7,试求试样的湿密度、干密度、含水 率、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 【解】(1)已知V=60cm3,m=108g,则: =mv=10860g/cm3=1.8g/cm3 (2)已知ms=96.43g,则 mw=m-ms=108-96.43=11.57g 于是= mw / ms11.5796.43=12% d=ms/V=96.43/60=1.6g/cm3 (3)已知ds=2.7,则 Vs= ms /s=96.43 2.7=35.7cm3 Vv=V-Vs=60-35.7=24.3cm3 于是 e= Vv / Vs= 24.335.7=0.68 (4) n= Vv / V=24.3/60=40.5 (5)根据w的定义 Vw = mw /w=11.57 /1=11.57cm3 于是 Sr= Vw / Vv=11.57 /24.3=48 【例】某土样,重量为1.87N,体积为100cm3, 烘干后,烘干土质量为1.67N。已知土粒的相 对密度ds为2.66,试求: 、 、e、sr、d 和 【解】 【例题】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 ,如图412(a)所示。基础长度L=10m,宽 度B=5m,埋置深度D=1.5m,其上作用着中心 荷载P=10000kN。地基土的天然湿重度为 20kN/m3,饱和重度为21kN/m3,土的压缩曲线 如图(b)所示。地下水位距基底2.5m,试求 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 【解】(1)中心荷载下基底压力为: 基底附加应力为: p0=p-d=200-20 1.5170kPa (2)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 2.5m处,取分层厚度Hi=2.5m。 p=P/(LB)=10000/(105)200kPa (3)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 起)并绘分布曲线. cz0=d=201.5=30kPa cz1=cz0 +H1=30+202.5=80kPa cz2= cz1 +H2=80+(21-9.8)2.5=108kPa cz3=cz2 +H3=108+(21-9.8)2.5=136kPa cz4=cz3 +H4=136+(21-9.8)2.5=164kPa cz5=cz4 +H5=164+(21-9.8)2.5=192kPa (4)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 曲线。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5)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 第4点处有z4/ cz40.195f,说明该单元体早已破坏。 (2)利用极限平衡条件来判别 设达到极限平衡条件所需要的小主应力 值为3f,此时把实际存在的大主应力1 = 480kPa及强度指标c,代入公式得 33f,所以该单元土体早已破坏。 也可计算达到极限平衡条件时所需要得大 主应力值为1f,此时把实际存在的大主应 力3 =480kPa及强度指标c,代入公式得 : 11f,所以该单元土体早已破坏。 例题:试设计一浆砌块石挡土墙。墙高5米 ,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水平,土的物 理力学指标=18kN/m3,=18,c=0。基 底摩擦系数=0.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200kN/m3。 解:(1)挡土墙断面尺寸的选择 顶宽采用 : 底宽采用 : 土压力作用点距离墙趾 : (2)土压力 : (3)挡土墙自重和重心 将挡土墙的截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 形,其重量分别为: 重心距离墙趾的距离为: (4)倾覆稳定性验算 (5)滑移稳定性验算 (6)地基承载力验算 作用在基础底面的总竖向力 合力作用点离墙趾的距离 偏心距 (7)墙身强度验算 采用MU20毛石、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2.5, 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c=470kN/m2。验算挡土 墙半高处截面的抗压强度。 该截面的土压力 作用点距该截面的距离 截面以上挡土墙自重 截面上的总竖向力 G3和G4作用点距O1点的距离 其作用点距O1点的距离 偏心距 截面上的竖向应力: 满足要求。 例题10-1: 墙下条形基础在地基荷载效应标准 值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轴向力 Fk=280kN/m,基础埋d=1.5m,室内外高差 0.6m,为黏土(b=0.3,d=1.6),其重 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50kPa求该条形基础宽度。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假定基础宽度b0.5m,故进行性地基 承载力深度修正。 (2)求基础宽度 因为室内外高差0.6m,故基础自重计算高度 基础宽度: 取b=2m,由于与假定相符,最后取b=2m d fa 【例10-2】有一轴心受压基础,上部结构传来轴 向力FK=850kN,地质条件如图所示,试根据图示地 质资料,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解】(1)计算下卧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已知按持力层承载力求得基础尺寸l=3m,b=2m,基础埋深d=1.5m, 下卧层埋深应为d+z=5m。 下卧层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经深度修正下卧层承载力设计值为 (4)计算基底平均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 (3)确定地基压力扩角 按持力层与下卧层压缩模量之比: (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查表7.5, (5)计算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pz 满足要求。 (6)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pz 例题10-4 某柱下矩形单独基础。已知按荷载效应标 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的内力值 Fk=920kN,Vk=15KN,MK=235KN.m;地基为粉质粘 土,其重度为=18.5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180kPa(b=0.3,d=1.6)基础埋深 d=1.2m,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假定基础宽度b3m, 则 (2)初步按轴心受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