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doc_第1页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doc_第2页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doc_第3页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doc_第4页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认识启示类解题技巧题命题特征: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通常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历史感悟能力。1、“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回答“启示”,就答“经验与教训”。2、谈“认识”,有如下几情况:(1)对问题的总体掌握,实际就是对教材知识、所给材料的高度概括;(2)对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5)经验教训、启示。答题技巧:(1)对前面几问答案进行总结,分为“好”“坏”两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2)提炼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3)结论指向现实,优先考虑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不就事论事,要有理论指导意义。(4)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5)思维开放:一个历史事件是由于多个因素共同造就,因此,启示可从多角度回答,如原因、条件、时间、人物、影响等,只要合情合理,均可得分。注意事项:(1)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2)对问题的分析评价,只需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4)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认识启示题,一般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二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据此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2分)(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6)参考答案:(1)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2)基本态度及评价: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实质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3)认识:西方人当时在中国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只是作为传播宗教的一种手段;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守旧意识的抵制,传播非常艰难(充分利用材料,与第问作答);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由具体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讲解:认识的前两点实际就是对材料一、二的概括提炼,只有在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第三点,是认识的难点,但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我们得认识的目的,就是用以指导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理性认识,才能起到这一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传播虽然不会遇到如明清时期一样的情况,但是现实中仍有阻碍科学技术推广与发展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提高水平靠实战,给你几题练一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的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摘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只就那拳头大一座丘山,便有许多作怪即使开着几扉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倒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料,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 摘自豆棚闲话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说明明朝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3)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积累率是242;1958年到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达到339、439、396。从1957年到 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工业内部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产量时间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减少1958年4000亿斤1959年3400亿斤600亿斤1960年2870亿斤530亿斤1961年2950亿斤 材料三 1962年工农业生产简表农业总产值粮棉工业总产值钢煤原计划(百分数)比上年增长8.5%3216亿斤22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670万吨2亿吨实验达到百分数比上年增长11.6%3400亿斤2400万担比上年增长5.7%720万吨2.17亿吨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经济建设上应注意哪些问题?3阅读下列有关美国经济崛起的材料;材料一 美国东靠大西洋,南靠大西洋的墨西哥湾,西靠太平洋,北面还靠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的五大湖。美国的北部、东部、南部,都能通过大西洋直接与西欧主要工业国家通航。1904年,美国以强权在巴拿马地峡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不仅使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与大西洋海岸的船舶往来有了最近的航道,而且使美国东西部都能与太平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地区,建立起了海上运输航程最短的直接往来。材料二 按照德国发动大战的主要原因抢占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美国有可能立即卷入大战争夺重新瓜分世界利益,因为当时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拥有l060万平方公里,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而美国的殖民地更少,由于殖民地基本上被英、法两国所霸占,美国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投资市场总共约有50亿美元,仅为英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也只有德国的九分之二。应该说发动大战攫取殖民利益的驱动力,美国不会比德国弱,然而,1914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将保持中立,直到战争结束。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美国的确保持着未直接参战的“中立”。这种保持“中立”的选择,使美国处于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应该说是美国在国际争端和经济竞争中的一种巨大成功。材料三 美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充分抓住英、法等国过早地偏离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形成本国积累资金和大量吸收国外资金,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1860年到1890年的30年时间内,美国工业生产就增长了6倍。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达9498亿美元,英国为4263亿美元,德国为3357亿美元,法国只有29亿美元。资本输入的债务国美国的工业产值,比资本输出国的英、法两国工业产值的总和7163亿美元还多2335亿美元,这为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成为国际金融资本的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打下了工业经济深厚的基础。总之,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界”的跨越,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熊承忠等著大循环请回答:(1)依据材料二分析,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有何新的发展趋向?为什么?(2)19世纪晚期,美国与英法两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归纳出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与条件。(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纪”大跨越的必然性,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阅读下列三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1)结合三幅地图,概括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主要特点。(2)前两次战争都是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而太平洋战争则以日本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2005年日俄战争结束100周年,日本以各种形式庆祝战争的胜利;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60周年,日本首相小泉不顾亚洲各国的反对,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3)以上事实反映和说明了什么。(4)从以上相关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训练题参考答案 1(1)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发展。孙春阳是儒家知识分子,有文化;管理方法严格;注重商品质量,选料和制作精细;商业信誉极好。 (2)掺假、造假、弄虚作假,有名无实、骗取客商钱财。 (3)违法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坑害别人,自己也丧失信誉。商人也必须有文化修养,注重商品质量,遵守商业道德,恪守信誉,合法经营,才能保持商业长盛不衰,持续发展。2(1)国民经济比重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原因是当时“左”的错误仍在发展,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工农业产值都有所提高,尤以农业产值提高幅度更大。原因是中央努力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等。(3)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关系,使国民经济保持高效的、持续的发展。3(1)英美矛盾即将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英国占有广大殖民地而经济实力衰退,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但占有殖民地最少,两者之间的争夺不可避免。(2)英法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美国则走上高速发展工业的路子。英法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3)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战中“中立”政策的成功,高速发展工业。(4)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经济,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二要把握机遇,灵活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三要大量积累和吸收资金,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等。4(1)特点:由大陆扩张向南方海洋发展;有既定侵略国策;对外侵略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对手越来越强;都由日本首先挑起,不宣而战。(2)胜因: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发展;日本海军力量强大;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及沙俄农奴制的残余、国力相对落后。败因:中国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及力量的相对弱小。(3)当今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沉渣泛起和军国主义复活。(4)认识:爱国意识与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国际联合是遏制国际邪恶政治势力的坚强保障;任何国家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启示举例须熟记:(1)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2)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3)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5)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发展;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6)中共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启示:必须从实际和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7)对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落伍的认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科教兴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民族要不断进取,改革开放,才能缩短差距,迎头赶上。”(8)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的启示:必须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