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见成皋令鼎铭及相关问题(首发)有虞同/SrcShow.asp?Src_ID=699旅顺博物馆收藏一件“十四年成令”铜鼎。 旅顺博物馆 编:旅顺博物馆馆藏文物选萃青铜器卷,第20号,文物出版社2008年9月。据描述,“盖器相合呈扁球体,盖上有三个圆形环,可却置,附立双耳,稍外撇,三蹄足。器盖外侧有阴刻铭文王后左相室。口沿下阴刻铭文十四年成皋令赵容造公鼒容斗。”(第52页)原书只有铜鼎照片而未专门附列盖、器铭文拓片。从照片来看,器铭可勉强辨认而盖铭干脆就见不到。此前已经著录的刻有“王后左相(引按,“相”字暂从流行释法)室”文字的鼎一共有三件,即集成142097、2360号的两件(据“铭文说明”,前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契斋拓本,后者也是考古所藏拓,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器身另有刻铭8字)与新收2第631号收录的一件“昜”鼎(陕西清涧县出土,铭文14字刻于器身口沿)。另外,新收第807号收录一件刻有“王大后右相室”的鼎(陕西澄城县出土),器身与耳、盖的铭文内容相同;新收第320号收录一件“大子左相室”鼎(洛阳出土,铭文刻于鼎身口沿);洛阳大学文物馆收藏一件“王大后大子左相室”鼎。 刘余力、蔡运章:王太后左私室鼎铭考略,文物2006年第11期,第65页图五、66页图六。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鼎,由于器铭与上引各鼎不同,应是第四件“王后左相室”鼎,未被集成等书收录的“十四年成皋令”等内容也属于首次发表。照片上的器铭虽不能全部辨认出来,但原书的释文肯定有误,比如所谓“鼒”字应释为“(鼎)”,而“公”、“斗”等笔画不清,所释应存疑。从格式及内容来看,口沿的这处铭文应属三晋文字,而其中的“造”字从贝、攴、告声,又是典型的韩国文字用法。 裘锡圭:啬夫初探,云梦秦简研究,第243、244页,中华书局1981年7月。后收入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郝本性:新郑出土战国铜兵器部分铭文考释,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第118页,中华书局1992年。吴振武:新见十八年冢子韩矰戈研究兼论战国“冢子”一官的职掌,陈昭容 主编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第320页,“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9月。因此,这件铜鼎的国别应为韩国。整理者将鼎铭的“成”释读为“成皋”(第52页),虽未明说鼎的国别,却与成皋为韩地的情况正相符合。已知的几件“王后相室”鼎均为燕国刻铭,估计这件鼎的“王后左相室”等文字也不会例外。如果这个推测符合实际,就说明这件鼎原为韩国制造,后因某种缘由转用于燕国。从形制来看,该鼎属于战国中晚期三晋地区比较流行的样式。由于自韩昭侯至桓惠王时期的韩国君主在位时间都超过十四年,因此铸造该鼎的具体王世待定。“成皋”或作“城皋”,见于战国策等书,在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为韩国领土。韩策一“三晋已破智氏”章云:“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至韩之取郑也,果从成皋始。”史记韩世家:“(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地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 谭其骧 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第3536页“战国韩魏”,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元代吴师道等人以为策文的“成皋”就是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的“虎牢”(也叫“制”)。从战国韩文字中既有“(制)”(郑州出土,陶汇36147148)、“司工”(玺汇4第2 227号)、“戈”(新收第1728号,刻铭),也有“成皋”(上引鼎铭)的情况看,当时成皋、制地似为二地。类似的情况还可举出“命瓜(令狐)”(铜壶,集成159719)与“奇氏(猗氏)”(方足小布,货系5第1723号;“陭氏”铜戈,新收第1705号)、“修武”(玺汇0302号)与“宁”(集成169997“二十七年宁皿”)等,据水经涑水注引阚骃曰“令狐即猗氏也”、史记正义引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故曰修武”,它们似是一地二名,但又都出现于同一国别的文字中,具体原因暂不宜强解。战国文字资料中首次出现的“成皋”地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体地说,从地名用字习惯方面为检讨旧说提供了依据。下面试作说明。鼎铭“成”之“”从“咎”得声,自可读为“皋”。上古音“咎”在群母、幽部,“皋”在见母、幽部, 唐作藩 编著:上古音手册,第40、6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下引上古音的资料均出自该书。二字的声母同属牙音且叠韵,读音很近。古书中有“咎”、“皋”及从“咎”、“皋”得声之字相通假的例证。比如,“皋陶”又作“咎繇”、“咎陶”等。 高亨 编纂、董治安 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710、711页等,齐鲁书社1989年7月。出土文献中也不乏“咎”、“皋”相通假的例子,比如,李家浩先生考证玺汇0049号三晋官印文字中的“咎郎”即汉书地理志西河郡的“皋狼”等; 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二篇),第346348页,文物研究第七辑,黄山书社1991年12月。裘锡圭:释文,萧春源 辑珍秦斋古印展附,澳门市政厅,1993年。施谢捷:古玺汇考,第96页,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黄德宽教授),2006年5月。三晋兵器铭文中的“咎茖”、“上咎茖”,蔡运章、刘钊先生定为见于左传闵公二年的“皋落”。 蔡运章、杨海钦:十一年皋落戈及其相关问题,考古1991年第5期。李家浩:十一年皋落戈铭文释文商榷,考古1993年第8期,第758页。刘钊:上皋落戈考释,考古2005年第6期,第95页。关于“上皋落”的地望,学者间尚有争议,见:陈隆文春秋赤狄皋落地望与皋落戈铭文释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期,第108114页。今按,陈文将皋落定位于今山西昔阳县境内,从两件皋落戈的县令、冶的名字完全相同来看,二者都是韩器的可能性极大,而昔阳县在战国中晚期不属于韩,陈说恐不可信。从地理位置上看,这几方“咎郎”官印的国别属赵,学界已无争议;两件“皋落戈”,学者也多以为韩国之物。从上举玺印、兵器资料来看,三晋文字中的地名用字“皋”是以“咎”或从“咎”得声之字来表示的。三晋文字中还有以“咎”开头的地名。比如,货系第1715号有“咎奴”方足小布,这个地名还见于山西中阳县出土的铜壶、 黄锡全:三晋两周小方足布的国别及有关问题初论,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第106、107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5月。后收入先秦货币研究,中华书局2001年6月。集成1711341号“四年咎奴令戈”等铭文之中。关于方足小布“咎奴”的地望,清代学者翁树培认为:“咎即皋字,与高通。汉志有高奴,属上郡。” 转引自:清倪模古今钱略卷六,马飞海、王贵忱主编中国钱币文献丛书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上册第775、776页。黄盛璋也认为“古咎、高、皋同音,史记集解说:咎音高,又皋陶古或作咎繇,可证。所以咎奴就是高奴”,并进一步认为集成11341号戈铭的“咎奴”也即“高奴”、该戈国别属魏。 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第31页。后收入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6月。此说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赞同。 朱活:布钱续探平首布钱的分类及有关问题,古钱新探,第62页,齐鲁书社1984年6月。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编: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第255页,中华书局1995年12月。黄锡全:三晋两周小方足布的国别及有关问题初论,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第106、107页。王辉 编著:古文字通假字典,第158页,中华书局2008年2月。清代李佐贤古泉汇则认为币文地名与左传成公三年晋国讨伐的“廧咎如”有关(元集卷四), 李佐贤 编:古泉汇,马飞海、王贵忱主编中国钱币文献丛书第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月9月,上册第352页。少数当代学者赞同此说。 何琳仪:校释,文物研究第六辑,第216页,黄山书社1990年10;三晋方足布汇释,人文杂志1996年第4期。后收入古币丛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两种意见之内对“咎奴”地望的考定、国别归属上意见尚不一致,此不赘引。也有的学者不同意方足小布“咎奴”即“高奴”的意见,提出魏国桥形布币中已有“高女(奴)” 汤余惠:战国货币新探(五篇),吉林省货币学会首届会议论文油印本,1983年,长春。裘锡圭先生曾释币文为“高安”,见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78年第2期。后收入古文字论集,第429453页,中华书局1992年8月。一地,在同一国家之内地名用字比较统一的情况下,“咎奴”就是高奴的说法比较可疑;从可以确认的布币地名的地望来看,魏国在今陕西境内并未铸造过方足小布,而且“咎奴”布币也从未在陕西境内出土过。 吴良宝:古币三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第335页,中华书局2002年7月。此说似乎一直未得到学界的回应。其实从地名用字的角度来看,这个怀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需要从“高”、“咎”、“皋”等字在战国文字中的使用情况说起。翁树培、黄盛璋等学者都认为“高”、“咎”、“皋”等字古音相近可通,这是没有疑问的。不过,留意一下它们之间相互通假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典籍中“皋”、“咎”或从之得声的字相通假的例子很多,而“皋”与“高”、“咎”与“高”相通假的例子很少,古字通假会典举出的分别只有3例、1例(第711、733页),差别明显。从古音归部来看,“高”在宵部,而“皋”、“咎”均在幽部,“高”与“皋”或“咎”的通假属于旁转,明显不如“皋”与“咎”的叠韵来得直接。事实上,目前出土文献中能找到的被认为是“咎”、“高”直接通假的例证也仅有上引方足小布与兵器中的“咎奴”而已。在三晋兵器、玺印文字、金文中多次出现“咎”与“皋”通假、地名“高”字多用为本字 比如,集成1711302的“二十九年高都令戈”、货系1906号“高都”方足小布,货系1431号“高女一釿”桥形布,古钱大辞典210号“鄗”方足小布(摹本),古玺汇编0070号“高志司寇”,等。只有货系1434号“鄗半釿”桥形布中的“鄗”,裘锡圭先生读为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取王官及郊”的“郊”地(战国货币考(十二篇)。的情况下,还把货币、兵器中的“咎奴”读为“高奴”,实有些固执。“咎奴”如读为“咎(皋)如”,传世文献中无法找到直接对应的地名,这大概也是学界多采用“高奴”说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旧以为“咎如”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咎”字不用破读,“奴”、“如”均从“女”得声(上古音“奴”在泥母、鱼部,“如”在日母、鱼部),自可通假。“咎如”就是“廧咎如”的省称,类似情况在地名资料里不乏其例。比如,上引“皋落”是“东山皋落”的省称,魏世家的“观”是“斟灌”的省称,等等。因此,“咎如”为“廧咎如”之省称并无不妥。据左传传文及杜注,僖公二十三年、成公三年的“廧咎如”为“赤狄之余”,其地望所在历来有争议。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廧咎如”条云:“或曰在山西太原府境,亦赤狄别种。咎读若皋。”也有学者认为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等工具书多采用这一意见。 谭其骧 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第2223页“春秋晋秦”。郭沫若 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第1516页“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6月第2版。本文收稿日期为2009年2月18日本文发布日期为2009年2月18日如“咎如”在今太原一带,上引咎奴壶、“咎奴”布币可能是赵物(出土铜壶的中阳县在战国时期属赵地);如在今安阳市一带,则属魏器的可能性很大(据赵世家,安阳属赵时间极短,且在战国末期)。不过,咎奴令戈铭文中“冶”字的写法与十一年咎茖令戈相同、“令”字之前有修饰词“蓸”,似表明它可能是韩兵。从地名发生的角度看,“咎奴”既是“廧咎如”的省称,那么随着狄族活动区域的不断变动,“咎如”的地名自然就会出现在不同的地区(就像东山皋落氏的迁徙一样),其具体地望一时难以确定。也许赵、魏、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地图绘制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量检定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面点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环境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材料与构造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驾驶证考试-摩托车理论考试-摩托车驾驶证(科目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法规+个人贷款)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铣工-铣工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货运员(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合成氨生产工-合成氨生产工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指导手册
- 宗教事务条例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接力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三-陕西评标评审专家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生物真题试卷(解析版)
- 2024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外科护理学(全套课件727P)
- 吉林省汽车运价与客运站收费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