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精练(十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用时:30分钟分值:3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文灭质,博溺心注,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答:_答案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解析辨析两段材料表达内容的异同,要注意把握每个语段的意思。第则材料,主要讲了子贡对“文”“质”的理解,他认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二者是同等重要的。第则材料,庄子认为浮华的“文”毁坏了“质”。由此可以得出答案。(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4分)答:_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示例二)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会妨害内心的纯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分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自己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其人生成长。解析回答问题时,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再阐述理由。比如同意子贡的观点,就要阐明“文”即外在的表现和“质”即内在的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生活或自身成长的影响。参考译文棘子成说:“有德行的人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文采(表面的礼仪形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有德行的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文采,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就差不多了。”“文饰浮华毁坏了质朴之风,广博的俗学湮没了纯真的心灵,然后人民才开始迷惑和纷乱,没有什么办法返归本真而回复原始的情状。”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1)这两则材料所说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答:_答案孔子认为察人应看其自身表现;孟子认为察人要广泛听取别人的评价,再对其进行具体考察。(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孟子察人观点的看法。(4分)答:_答案孟子的察人观点比孔子的更全面,是对孔子观点的一种发展。孟子认为察人不能偏听偏信,要将听取意见与观察其行为表现结合起来,这样察人才会更加公正、准确。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选人用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孟子说:“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2分)答:_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救济贫困的人。(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仁爱观。(4分)答:_答案孔子的仁爱观,不是狭隘地针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而是将其扩展到“邻里乡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此外,他还认为,救济的应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种思想符合人道主义。参考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子却给她八十斛。孔子说:“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有的人。”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受。孔子说:“别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_,韩非子主张_。(2分)答案德治(或“以德治国”)法治(或“以法治国”)(2)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4分)答:_答案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用刑罚来整顿百姓,只能使他们免除罪过,而用道德和礼教来训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心,而且心悦诚服。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有其合理性,值得借鉴。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化,这种观念略显偏激,我们要辩证地继承。参考译文材料一: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皈依。材料二: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导他,他也不改变。把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品德、师长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西同时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却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武器,执行国家的法令,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害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恶行。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到官府执行严厉的刑罚,这是由于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骄横,见到威势就屈服。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1)上述两段文字都从_(填成语)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分)(2)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4分)答:_答案(1)言行一致(2)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墨子对治国者的要求: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的”)参考译文嘴巴能正确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至宝。嘴巴不善于表达,自己能付诸行动的是国家的器物。嘴巴能正确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24)新教材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经历真难忘》练习题附答案
- 药剂性能优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雕刻工艺创新平台建设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蒙皮落压钣金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动车组维修师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13课 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了
- 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
- 信息技术知识试题及答案
- 工厂安全风险控制与设备作业安全知识试卷
- 员工分红协议书
- 保温拆除施工方案
- 施工交通安全教育
- Unit 2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families(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届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际跳棋教学》课件
- 食品进货与供货商档案相对应制度模版(3篇)
- 防治血吸虫病主题班队课
- 12SG121-1 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
- NB-T31053-2014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