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侧畔说兰亭王羲之兰亭序研读 黄玉峰黄:我和你们讲一定要读五遍,然后看注解,都看过了吧,那么我才可以和你们交流。你们呢没有读过的话或者读过是三四遍的话很难交流。对吧,真的很难交流。但是有一点,我希望大家今天顺便配合一点。你们老师布置了一些读书的题目。我曾经说过我要给大家一点东西,凡是比较好的同学我要给大家东西。这是我最近写的一个红木扇面。扇子只有一把,其他东西稍微多一点,我写了那个,我写了那个叫学生一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黄:没有声音呀!对不对。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试听之娱,信可乐也。我这写了一道子给大家,好的同学可以拿去。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也是师生家里的震摄之宝,对不对。现在是比较破裂,但是我是非常喜爱的,正好是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抄了这样的东西。说明我对这篇文章是很久很久就向往,很久很久向往把这篇文章专研清楚,到底他讲什么东西。今天我把这扇子拿在手里这东西叫什么东西?不是扇子。那个东西叫麈尾,就是那个小鹿尾巴上的黄:那么我们今天开始和大家开心的上上课,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上课。学生:起立!黄:同学们好!学生一起:老师好!黄:昨天我来到绍兴以后,我首先做一个事情到我母亲的坟上,开车过去就5分钟时间。我去扫墓,随后交流了一下,我告诉她我要到兰亭地区。她说“好呀,上兰亭太好了,你不是一直想到兰亭去”我小时候就到兰亭来,我很早十几岁就到兰亭来过,那的时候不容易,穿着那袜子,什么袜子呢,那大雪天穿着那发袜,头发做的袜子,绍兴有的,叫发袜。但是你们不知道,问你们母亲就知道了。我就是走大雪走过来。那时候兰亭很破碎,当时我就来了。我母亲“那么远多去呀”我就告诉她我今天就上兰亭去。人和鬼是可以交流的,至少在我心里。今天我们今天来上兰亭序。兰亭序这东西实在是很复杂的,太复杂了。为了兰亭序打官司一千多年,没打清楚。到现在为止前不久在上海的那家报纸里面,连连出了四期,每期都是三大版,就是谈兰亭序。这文章到底是不是为他写的,都有打官司,都还说不清。1962年时接下来钱钟书说了,钱钟书不同意,他说“羲之此序低徊慨叹,情溢于辞,殊有徘恻之致;究其心蕴,析以文理,反杀风景。”这话什么意思?没有必要研究兰亭序,你们一研究兰亭序,大杀风景。他的事情不要去研究,只有去读读就可以了。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人物钱钟书说的。而且这篇文章很奇怪。当时的南北朝文评,离开比较近的,都没有选兰亭序,没有选进去。兰亭序后来没有选到,当时不看好兰亭序。只因为他的字好,后来有人说不见得字也不怎么样。是有人这样说的。我就觉得你说他低贱,今天早上我和那个孙老师就说,我们在座的一位年纪大的长者叫我说说兰亭序的看法,要是说他是第一块最好的,我觉得不是。把他捧到第一位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我今天不讲好吧!下面曾国藩在选文的时候也没有选。好多人不选他。更有意思,华中师大有个老教授,这个教授曾经和鲁迅打过官司的,鲁迅说他是阳差恶少,这个人是很厉害的,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唐诗白话我是很喜欢看的,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这篇文章七拼八凑,语无论其,不知所云。我发给你们了吧!我把这材料发给你们了吧!我要你们看看他到底为什么说他语无伦次。你们想过这问题吗?只有读了两遍、三遍、四遍是根本想不通的,所以我们想在一起来都一遍,少有的人读四遍了。好,我们一起读。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声音一定要放出来,一二三。学生一起: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黄:大家知道这个魏晋时代是个哲学的时代。什么叫哲学时代?哲学就是要思考人的根本问题,就是生死问题。这个时代是个哲学时代,所以每个人都直接地面临死亡。这又是个痛苦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莫名其妙地死掉。这又是潇洒的时代,因为你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包括生命,因为这个时代什么都由不了你。这个兰亭序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我们一般人都是在欣赏他的书法之为,而忘记了这篇文章之痛。今天我们来研讨这样的文章。研读这篇文章看看这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我现在要问一个问题,在语言和文字上面不理解的地方先告诉我一下。如果你们都理解了我就不讲了。但我至少知道有不理解的,看看。哪些字不大理解。那位同学准备好了请说。扇子等着你。哪位同学?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如果能提出问题说明你有水平,你根本不能解决的。也许你的问题并不是我能解决的。要单独提出问题的,哪位同学要提出问题?不过大家要交流的。不要我点呀!居然没人提问题呀!都懂了是吧!好,你说。学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痛到底是什么意思?黄:痛就是心痛。想到这句话心里很痛。请坐。还有什么?没有呀?来你说。学生:什么是“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黄:这句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从字面上讲,俯仰就是一抬头一低头,什么东西就过去了。就是一切东西很快就过去了。生命也是这样的对不对?如果从大的角度来讲活了一百岁也是俯仰之间。对不对。好你说。学生:犹不能不以之兴怀黄: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你得注意一下犹,什么意思呀?还尚且。尚且不能,因为这个呢。也尚且不能与之兴怀。接下来,“况修短随化”他是个递进。生命是那么的短暂,况且要死掉。那就更可悲了。请坐。还有什么问题?好,你说。学生: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黄:从字面上来讲,“虽世殊事异”,虽然时间不同了但能引起概慨的东西是一样。注意这“致”是道的意思。“致”在说文解释里面的解释,叫诣遡也。诣就是搬移到达的意思,就是送到这个地方。每个人到达地方的思考的东西都一样,所以“其致一也”。你们看着文章和他也“其致一也”吧?问题就是他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就要求讲文章再说。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先从词语和句子。来思考一下,叫你思考问题时就思考一下。一定要发现问题。读文章不发现问题,这文章就永远读不懂。来,你说。学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黄:你怎么理解?我们看王羲之,和王羲之看庄子一样。就是这意思,他的背后的意思是什么?问题是背后的意思。就是理解不了。等会儿我们梳理的时候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要是真正能读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清楚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问题是今是什么昔是什么。是后之视今人,还是后之视今人的概括?还是说后之视今人的所作所为?后面要有一个定语,今天的什么?要有主题词的。要有一个中心词的。这个要想的这个很好,想得很好。还有什么?我就要问,这整篇文章从什么时候事件开始写起的?是以什么?是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从什么开始?是从“修禊事也”开始的。从情感上面他是快乐的呢?还是悲伤的?学生:快乐黄:快乐的吗?一开始是快乐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停,“修禊事也”。然后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什么什么“信可乐也”。因为这段是很快乐的吧,是吧?我们现在这样。“永和九年”是个什么样的年代?然后他去干什么去的?他们是“修禊事也”修禊是到河边一个仪式。需要把不祥的东西去灾祈福,去祸祈福,把祸的东西去掉,然后祈福。那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这个时代是有什么东西的?是有福的还是有祸的?他本来是从祸开始的。祸是悲的还是乐的?悲的。所以这篇文章是从悲开始的。看上去是从乐开始写得,实际上是从悲上面开始写的。“永和九年”这个年代一定要记住。这个年代的天空笼罩着死人。拿些材料给大家看看,如何笼罩着死人。永和九年“河南人夫食妇,河内人妇食夫”“老翁蒸小儿为食”“大兵晒人肉干充饥”“人肉价贱于犬,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钱。全躯曝以为脯”把人做成猪肉铺。像我这样的人不过就十五钱。可能还不值。毕竟是不大嫩了,是吧!这就是永和九年。永和九年“百姓流亡,户口日减,死亡绝没,家户空尽。”永和九年,这个时候从汉朝开始有五千万人口,到永和九年连五百万都不到。十分之九以上的全都死光了。王羲之的七个儿子没有一个长寿的。要知道读这文章的时候他心情是什么心情。他是要祈福的呀!不要让我儿子再死了。不要让我的孙子再死了。他是来祈福的,实际上他是带着悲来的。来看到的是什么东西呢?当然是不同的。我告诉你有件事情,很说明这个时代是人根本是朝不保夕。有个人很有钱,是个富豪,自从他邀请了客人来聚会。他就让美人来行酒,旁边有三陪。“客饮酒不尽者”就叫人把这美人宰掉。王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一起去看他,“丞相素不善饮”王丞相不大会喝酒的,像王安石更不会喝酒。“自勉强”看到要杀美人,他当然就勉强。喝了一杯又一杯,结果喝了怎么样呢?“至于沉醉”醉了以后,“每至大将军”到了他要喝的时候呢?他就是不喝,不喝完,稍微咪咪,以观其色,看他的脸色。结果呢连斩三人还是不吃。“丞相让之”让是什么意思?责备。责备他,大将军你这不行呀就勉强喝喝吧!结果大将军怎么说?他自己杀自己家里人管我什么事呀!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东西呀?说明了生命,早上我去上班做服务员,站在旁边突然被杀掉了。也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犯什么法。就是要杀你就杀你,这个生命太贱了。不单服务员生命贱,连侍从生命也贱的呀!她后来也被杀掉的呀!这整个社会笼罩着一片杀机。冬季的天空就是笼罩着死机的天空。这就是永和九年的天空。王羲之本人又怎么样呢?当然这个时代不单是悲惨的时代也是潇洒的时代。王羲之蛮潇洒的,为什么又悲惨又潇洒呢?因为人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反正今天潇洒就潇洒了。知道心里是一样的,反正我心里享受吧!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现在也有这样的人呀!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享受,他们也去享受。至少讲一件事情,袒护东厂的事情,王羲之很潇洒的嘛!对不对?但是王羲之的内心很痛苦。我查了他那些年写给别人的信,我倒觉得那些字比永和九年斜的味道更浓。你看“羲之顿首丧乱知已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哀毒益深,奈何!奈何!”奈何什么意思?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哀痛催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他的心很痛。“姨母哀哀、哀痛催剥,不自胜,奈何!奈何!”“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茶毒”他家里的墓也被别人搞掉了,“痛贯心肝,痛当奈何临纸感硬,不知何言”“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时速感叹,兼哀伤切,不能自胜,奈何!六月十六日,羲之顿首痛悼伤恻,兼情切割,奈何!奈何!初月二日,羲之顿首感远兼伤,奈何!奈何!”我看这书真是布满了这样的悲凉的气氛。你看,这是他的手迹,奈何!奈何!不只是奈何!奈何!这个奈何呢有多少件事情,有两件事情。你看“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顿首,从子弟夭没”他的侄子死掉了“孙女不育,哀痛兼伤,不自胜。”“新妇入门未久,岂图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王羲之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情,他当时处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在这样的心情下面,王羲之出了这种心情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心情。他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其名,这样的情况下面,他很想有所作为,他是会稽内史,做了三年内史。从351年开始做的,第三年开这兰亭会。这一年他看到了很多很多死掉的人,于是他很想来救济。他有这样的一段话“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他上诉,他管的地方很大的,管到宁波。当时会稽很大的,不是现在一点点绍兴,是很大的。而且他的党政军一把抓。他这天去了。这天这么痛苦,总得找点乐趣吧!如果一个人天天这样痛苦会死的。他怎样找乐趣?开这个兰亭集会。找了四十二个人,这里面有他的儿子很多,沈戳的儿子也有,温桓的儿子也有,有的是父子一代。而且这里面有很多大官,至少有五个军部级干部。很高的,差不多要有政治级。这些人都是干部,来开这会了。这次是很快乐的事情,所以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好今天和今天天气差不多,天朗但气不清。惠风和畅,虽无丝竹管弦之声。虽然没有音乐,为什么这里要讲一句没有音乐呢?照理是什么东西最能引起人们共呤的?音乐。很遗憾今天没有音乐。痛苦的深情也通过音乐。你们看看刘德华来了,大家唱呀跳呀,都疯掉了。为什么疯掉了,因为他能把心里的宣泄出来。当然他要有音乐就好了,结果没有音乐。音乐可以排解人们心里的惆怅也好高兴也好,都可以得到满足。而现在没有音乐怎么办呢?一觞一咏。我们可以喝喝酒吗!可以谈几件诗吗!他们都是文人了。足以极视听之娱。大家注意这篇文章有两个“足以”。足以极视听之娱,大家看到这个极写得很了不起。能够把视听的乐趣,感官享受的乐趣能够到达一种极致。王羲之当时就是这样写得。然后怎么样呢?然后“仰观宇宙之大”抬起头来看看,大家注意他为什么写“仰观宇宙之大”?当你看到宇宙之大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我自己很渺小,对吧!“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到大地上有这么多的东西,感到自己和它们一样,花花草草,生命其实和他们一样的。“俯察品类之盛”所以这个时候他“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实这一次不但如此,他的另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地方景色很美。我们绍兴是很美的,我这车开过来,突然发现绍兴变了。我昨天从市区乘车过去,经过兰亭的时候,觉得路上面很干净,树木很多很多,很漂亮。然后我弯过去,弯到我母亲墓,也觉得很好。当时肯定也觉得很好,为什么这个道理,你看看对比很重要。永和九年的天空是死神笼罩着,但是大自然最美的东西还是那么的美好。他只能还是用大自然来抚慰你,大自然还是给你一点乐趣。那你只有生活在这世上还有一丁点的乐趣。因为自然太美了。所以“千帆竞秀,万壑争流”,当时他们写了很多这样的山水诗。我们知道魏晋时期山水诗的发展也就在这个地方。往往是同时产生,痛苦的时代也是非常热的时代。我们看下面一句话大家读一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学生一起: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黄:好!你们看看。这里面要注意一个词,大家没有问过“夫人之相与y”这个不读y,“与”是什么意思?是相交、交往。你们去看看说文解释的“与”怎么解释的?与者舁也,这个字大家不认识。但和与很像,对吧。如果这样写“臾”很像,多了个“臾”,臾是声音嘛!这个与是什么意思?这个与就是共举也。四个手把这东西抬起来,那叫共同生活。人在共同生活当中怎么样呢?俯仰一世。生命太短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没有人问我或是什么意思。你说有的人,还有其他说法没?学生:有时黄:你说有的人好还是有时好?你看到外面的翻译好,有人?课本上怎么说的?学生:有时黄:他翻译成有时,我还没看过这个课文。他是有时?翻译的好。说明编译的人是知道的。这个“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当然有的人是“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是“悟言一室之内”。这个有时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人一会“放浪形骸之外”一会是“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他本来的“因寄所托”查过看过没?苏东坡考证过,原来这个“因寄所托”因字是外寄所托。后来他一看下面有个之外,他马上把前面的改过来了。他在写的时候一看重复字就立马改过来了。外事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内呢?是悟言一室之内。这句话大家想过没有?是什么意思?“悟言一室之内”是什么意思?“放浪形骸之外”是什么意思?“静躁不同”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这两个字要抓住的。什么叫“静躁不同”,静什么意思?躁什么意思?躁动。这个静字大家注意,他边上是争的意思。什么是争?上面一个手,下面一个手,当真一根东西。两个手在拉一根棍子,棍子代表权杖,权利的权杖,那么两者争。静什么意思呢?静不是没有声音,是不争。有的人不争,怎么不争呢?他在自己家里大家谈谈,谈什么呢?这就是要了解当时的魏晋时期了。魏晋时期最重的是什么谈?大家知道不?哪位同学举手说说看看。魏晋时期,大家互相之间在屋檐一室之内的谈叫什么谈?细谈?大家不知道,这个时期的谈叫“清谈”,什么叫“清谈”?这也是青字旁,静也是不争,凡是青字旁的字都是提炼、沉淀的意思。你看天晴的“晴”,太阳里面没有云,叫晴。水里面没有杂质,叫清。对吧!把坏人消灭掉叫靖。人最要紧的,把这杂质都拿掉,叫感情的情。青就是这样的意思。静就是不争。把争论的东西拿掉。然后呢?他干什么呢?他在家里清谈。清谈就是谈的内容不是很杂的,谈的内容不是和我们实际生活联系一起的,他就是空谈。当然这空谈,老是说当时的20岁得王弼,你们不知道这个人,王弼。王弼20岁就死掉了。但他是个很大的哲学家,他和我们当时代最一流的哲学家媲美。他的哲学思想,因为他面临的是生死问题,他思考得多。他就是清谈的高手,王弼,20岁就死掉了。你们看看静躁不同,躁是什么意思?躁就是不冷静,躁动。他们两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他们有的时候,解释成有的人也是可以的,这种解释应该两种都有。同时解释有人同时解成有时。有的人“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个我们要把握主题,什么叫“悟言一室之内”?我们讲的是清谈。当时这个清谈非常胜。有个故事说,两个人在清谈,谈呀谈呀,菜上上来了,两个人清谈拿着麈,麈上面是有毛的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弄,这里面的灰尘毛脱下了,脱在饭里面了,结果那个仆人端起再去热一热,然后再拿过来。他们又谈又谈,有这样拿过来。这样的来来去去5次之多,结果天已经黑了饭也没吃。就是谈,谈得起劲。这叫清谈,清谈很清苦的,也是很开心,正像他说的很开心。因为谈的问题,大家都得到知升的东西,灵感智慧,所以他很开心。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不只老之将至。王羲之有过这样的话,老这东西不因你清谈,不因你放浪形骸之外。他有这样的一句话“吴衰老,情之所寄,唯在此等”我的心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那儿孙。我自己岁数大了,但是呢又失去女儿“痛之缠心”,心痛呀!那我们看看清谈,我们分开来看,清谈大师何晏,他要比王弼大了,他拟了个题目“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这个什么问题呀!这个和家里的烧饭吃饭是没关系的吧?谈这个问题“天地”。但是王右军对这清谈有看法,他也是清谈过的人。他有这样的一段话“与谢太傅共登治城”,他们俩一起登治城这个时候王羲之也就五十岁刚出头,“谢悠然远想”谢安很有意思。大家知道谢安吗?从哪里知道谢安的?历史里面读的是吧?还有谢安的肥水之战,他在和别人下棋,只要胜利来了,他就说小二郎玩玩的。他故意装成没事一样,他是一个比较镇定的人。谢安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它是“我想了很远很远,有高世之志”王羲之就说了“今天四郊多垒”到处都是战争到处都是堡垒。呀,你怎么搞得人人自救,我们应该考虑救他们呀!你怎么可以“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清谈不过,怎么能这样呢?“恐非当今所宜”这个做法不该是当今做的。王羲之对清谈有点看法,然后他就说了,“谢答曰”谢安说得很好,谢安怎么说?“我请问你秦国的灭亡是不是因为商鞅?”商鞅是不是清谈的?商鞅没有清谈吧!岂清谈之患者,商鞅又不是清谈者,为什么怪清谈呢?对吧!我插一句,如果大家了解谢安的话,谢安这个人一面重视清谈,一面重视实际的东西。所以最后谈到,谢安这个人在魏晋时候要好好研究研究,又会玩,很会玩,同时又是为国家也做了很多事情。什么叫“向之所欣”?我们看看这句话“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那么向之所欣指的是陈迹。这里有三句话,大家读一下“及其所之既倦”一直到“终期于尽”这三句话大家一起读一下,体会这三句话讲的是三层什么意思?“及其所之既倦”一二三。学生一起:“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黄:好!这三段讲的是什么?你们把两个字概括吧!每句话给两个字。他前面说“老之将至”,现在“所之既倦”了,“所之既倦”以后呢?“向之所欣”怎么样呢?有改变了。那么这三句话你们是不是可以每句话用两个字概括一下?我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回答?那没有人先回答,那我们先停一停把这放一下。我们再回过头去把前面的“悟言一室之内”刚才我们讲到了是清谈,“放浪形骸之外”是什么呢?什么叫“放浪形骸之外”?你说说看。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自在地生活。黄:“不拘形式,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你能否举个例子?学生:不因官场名利,自由自在,能够不因五斗米折腰黄:不因五斗米折腰,这很好的了。那你觉得“放浪形骸之外”是好的了?你能举出现代人“放浪形骸之外”,现在有没有“放浪形骸之外”。你看一下李天一是不是“放浪形骸之外”,他是个官二代。王羲之也是官二代官三代是吧?他是不是“放浪形骸之外”?他偏要大家聚集起来搞一个姑娘。学生: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有点不得志,所以黄:李天一是不得志?请坐。“放浪形骸之外”我举个例子。刘伶他这个人,人家到他家里来,他衣服裤子都不穿,别人进来了,然后问他你怎么衣服裤子都不穿呀?太不讲礼节了。他说“我什么时候不讲礼节了?我是以天地为房子,以房子衣裤,你干嘛钻到我裤子里来了?”他讲了这样的话,你是非常反潮流的。他写了篇文章叫酒德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我不知道其他东西,我只知道吃酒。然后呢“衔杯漱”什么?你们前边有条河,醪lo,就是酒了。然后呢,“奋髯踑踞”坐的时候也没有坐像,坐的时候铺开来坐,然后呢,“枕曲藉糟”把头枕在酒糟里面,然后呢,“无思无虑,其乐陶陶。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外面打雷声也听不见,“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泰山也看不见。他后来死在什么地方?他后来驾着一个鹿车去,携了壶酒,使人拿着农具,“谓曰:死便埋我”我死了马上把我埋掉。这是不是“放浪形骸之外”,我们小结一下,这是什么?可以总结得出来吧!这个“放浪形骸之外”是吃酒,魏晋时期都是这样的,一醉酒就是三个月。司马思要他提亲,要把他女儿嫁给他。好的你来了,来了之后昏昏沉沉地然后人家没办法开口了,然后下次又来了又是昏昏沉沉地,三个月,人家提亲也不提了。都是喝酒的,都是酒鬼。然后呢,刘伶酗酒是“放浪形骸之外”。好,我们看看“放浪形骸之外”还有什么呢?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画,这个人是谁呀?这个人就是谢安。刘伶酗酒,谢安什么?你说说。学生:好色。黄:好色嘛。心里面可以有好色的,人人都好色,但可以不做嘛!他这是叫“携妓”,他是“放浪形骸之外”吧!对吧!然后再看看“向之所欣”欣什么?谢,这个谢是谁呀?不是谢安,是谢灵运,你们读过他的诗呀!山水诗的鼻祖“池塘生青草,岸柳遍于庭”,诗写得很好的,他怎么样呢?谢灵运干什么的?他“与王弘之诸人出千秋亭饮酒,裸身大呼,顗深不堪”你这个人不行呀!衣服裤子都不穿,大叫干什么?“遣信相闻”叫人去和他讲不要这样,“灵运大怒曰:身自大呼”身体大叫起来的,“何关痴人事”你这个傻子,管你什么事呀!我不穿衣服裤子管你什么事呀!那么谢灵运干什么?我们用一个词,叫什么?你们这实在太不活跃了。这都想不出来,我都想得出来。这叫什么?这叫裸奔呀!灵运裸奔呀!好我们再看看。他真的裸奔哟!他不单裸奔,还大叫。王羲之“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羲之干什么呀?对,那就聪明了,羲之什么东西呀?羲之吸毒。这就是“放浪形骸之外”,还有些人。不但王羲之吸毒,他们吸五色散,五色散是一种很多矿物质来的,他们觉得人一吃了这东西人就发热,然后身子轻,然后很疼,然后不能穿新衣服,只能穿破衣服,甚至穿衣服很难受,实际刘伶不穿有道理的,他吃了五色散,一穿衣服就会把皮肤弄坏了,所以他在家里衣服裤子都不穿。那么人家进去当然就有话了。那么接下来,“向之所欣”有两件事情师:我把内容拿出来了,用人奶喂猪,他要吃这个小猪,觉得小猪蛮好吃的,如果喂脏的东西就不好了,他就用人奶去喂小猪。还有与猪共饮,他们有些贵族很有意思,本来贵族应该很斯文,拿着小酒杯,倒着小酒,摆摆架子坐坐好,再一口一口的喝。但是这些贵族太无聊了,那时候贵族和平民不能上下移动的,他们是贵族,为了找刺激,用大勺子喝酒,喝了一半,有一只小猪过来了,也要喝酒,贵族看到很吃惊,就想模仿猪喝酒,于是把猪赶走,自己模仿猪喝起来,这个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变态”。生:(笑)师:是吧,变态吧,那个时代就是个变态的时代,王羲之写这个东西本身就处于一个变态的时代,这就叫做放浪形骸之外,对吧?那么,放浪形骸之外,他们兴之所兴,但是呢,又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情随事迁,什么叫快乐知道吧,为什么在乐之前加个快字啊,因为乐很快就没有的,乐是很短暂的,而悲是很长久的。一个人考上大学了,他笑一天两天可以,到第三条别人以为他神经病了,所以说快乐是短暂的,悲伤是长久的,这个就像王羲之所说的情随事迁。“先日之欢,于今皆为哀苦”,欢乐的东西到今天都成为了哀苦,如果过去没有高兴过,现在就没有那么苦,比方说我和她关系很好,忽然间她死掉了,那么我是不是很悲痛,假如我不认识她,即使她死了,我也不管她。这个就很有道理吧,悲和乐之间的转化往往是乐得更强烈,悲也就更强烈。于是,他说“先日之欢,于今皆为哀苦,触事切人,处此而能令哀恻不经于心”,处在这种情况下还说自己不难过。“殆空于尔”是空话,没有这个事情。“一至于此,何所复言”到这里,就没话讲了。用两个字总结一下这种情况,叫“无常”,他深深地感到生命的无常,一句话来总结,叫“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人都会死,其实感情也是这样,我喜欢这个东西很快就会不喜欢,就像你们打游戏,打得时候很疯狂,过后又很难过,认为浪费时间之类,“情随事迁”,感情也会随着迁移的啊,人要变,事情要变,情感也会变化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对不对?他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也跟着来了,就这叫“无常”。那么“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用两个字形容,是生命的无常,还有,很多人答对了,是生命的短暂。那么下面这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管你年龄大小,最终都要死,这是什么?概括一下。这也是比较难的题目,生命不但是无常的,我的一个好朋友,上次去参加一个研究会,喝酒时就不对,一个月后就死掉了,这就是生命的无常,“常”是什么意思?规律,无常就是没有找到规律,常也是不变的意思。那么,“况”有递进意思,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我尚且不能不引起我的无限感概,“况修短随化”指什么?生命的消逝,更好的一个词,是虚无。好,下面我们要讲句重要的话,下面“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有讲清楚,那么讲这句话前,我们把前面的弄清楚,三种情况生命无常、生命短暂、生命虚无。前面讲享受生活就像现在的行为艺术一样,而突然感到生命无常、生命短暂、生命虚无,对他们的冲击是很大的,无常、短暂、虚无笼罩在整个魏晋的天空,笼罩在所有人的心里,就像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急功近利,也是这个时代造成的,无常、短暂、虚无已经成为永和九年知识分子的共识,也就像我们文革时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那么突然有个人反对,就是对这已经达成的共识的一种反抗。那么魏晋社会的共识就是生命的无常、短暂和虚无。“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里的古人不是孔子,而是庄子借内篇借孔子来说“死生亦大矣”,但孔子的原意是“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翻译成:连死这么大的一件事,都不能改变它。庄子的文章里有个故事,有一个瘸子与孔子在不同地方讲课,结果很多人都去听瘸子讲课了,于是孔子的学生有些不服气,孔子就解释说,他连死这么大的一件事都不能改变它,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对死都看得很淡,所以比我影响大。在这里,作者引用了这句话,是断章取义的引用,凡是断章取义的引用,引用的观点都是自己的观点,借别人的话说自己。那么,这种情况下作者为何要断章取义呢?前面说生命的无常、短暂和虚无,突然要用孔子的话说,生命不是虚无的,也是很重要的,要珍惜。接下来“岂不痛哉”,他那么痛的原因是当时他的儿子死了。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重了,王子猷问身边的人,怎么都听不到消息了呢?原来啊,弟弟王子敬已经死了,王子猷也不伤心,叫来一辆车去奔丧,一路上都不哭。王子敬向来喜欢弹琴,王子猷就坐在灵床上,取下王子敬的琴来弹,然而琴弦早就不调了,王子猷就把琴摔在地上“子敬啊,子敬啊,人和琴都不在了啊”,到这里,王子猷忍不住了,悲痛很久,一个月后也死了。王羲之“岂不痛哉”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他的思想很矛盾,矛盾是他感情的真实,在文章中表现了出来,施蛰存说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我认为施蛰存话说得太重,再读读看,文章的矛盾反应出内心的矛盾,一面知道生命是无常、短暂和虚无的,一方面又不想承认,于是就借孔子“死生亦大矣”。看到这句话,我很心疼。接下来,必须弄清楚,“死生亦大矣”和前面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都是他一个人在讲,王羲之和自己在对话,内心很痛苦和矛盾,这是理智和感性的对话,信仰和现实的对话,他们那个时候就有佛教思想渗透了,佛教告诉他们:生命如梦幻泡影,如雾又如电。生命本来就像幻觉、梦幻和泡影一样,像泡泡一样,破了就没了,像露水一样,太阳出来就干了,像电一样,闪过就没有了,他明明知道这些,感情上却不愿意承认,和自己内心矛盾在对话,下面这句话最要紧: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齐声读。生:(齐声读)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不是“死生亦大矣”,他看到古人的文章,这是写诗,王羲之写了二十几首诗,那么诗里的话都是“若合一契”,他的“一契”在哪里?生命不重要,反正要过去,我真弄不懂他们怎么都说这些话,好像千年的配合,所以我“未尝不临文嗟悼”,“喻”是明白,家喻户晓,释怀,但是,我还是放不下,不相信,怀疑。我看见前人关于生死的文章曾产生很大的共鸣,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到一定的年纪才能有所感悟,但是现在居然大家都这样,整个风气都是这样,所以作者“不能喻之于怀”,到现在不能明白,想不通。怎么会这样呢?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在干什么?你说。生:质疑师:质疑,换个词生:斗争师:斗争,再换个词生:挣扎师:对,挣扎,他要从当时死气沉沉的气氛中挣扎出来,下面这话读三遍: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齐声读)师:一死生和齐彭殇是谁的观点,这么好的文章不去看看啊,都是绍兴人,一死生和齐彭殇是庄子的观点,他们这些人都是谈老庄的,他们认为死生是一回事情,彭殇活的年纪大小也是一样,那么,关于一死生,庄子这样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他的意思是,我怎么知道喜欢生命喜欢活着不是一种糊涂的观念,我怎么知道怕死是不是像一个小孩子天黑不想回家,我怎么知道死掉的人不后悔呢,我总是想活。省略部分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叫做李季,住在偏远的地方,晋国皇帝要招他去,他不肯去,最后还是去了,之后发现去了后有吃有喝,后悔自己怎么不早点来?庄子是什么意思啊?我现在不知道死掉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死后比现在要好,肯定会后悔为何没有早点死,庄子的“一死生”就是这样来的。通过这个来说明,不需要怕死,因为根本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还有一个故事更有意思,是曹植写的,一个骷髅在路上,上帝说我让你活过来,骷髅说“甚矣”,你太过分了,“何子之难语也”,我和你说不清楚,“昔太素式不仁”,过去的老太很不仁,无缘无故让我身体受累,心灵受苦,今天我幸亏死掉了,你怎么还要我去做人呢?骷髅不想做人。“子行也,吾将归于太真”,你走吧,我将要归于天地之中。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一死生”,“齐彭殇”我们就不举例子了,太多了,活五十岁和活一百岁也差不多,他的想法就是这样。前面都是叙事,突然山洪暴发般讲出这么一句震天动地的话“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是整个文章的宣言,也是为了这句话写的这篇文章,你们说死生是一样的,彭殇是一样的,我说不对,所以这句话是其震天动地的一句话。那么,“固”怎么解释?说文解字解释为,一二三四都是山岩,四面全部包围住,是牢固的意思,引出坚固、坚实、坚硬,后引出确实、本来,你们说确实和本来哪个好?生:本来,因为那时代的人都说”一死生”,王羲之不同意,要批驳这个观点。师:我本来就是为“一死生”的,对不对?生:他们本来就知道“一死生”是虚诞,还要说“一死生”,王羲之就是在批判他们。师:他们知道“一死生是虚诞”?他们知道“一死生”,“虚诞”是谁说的?生:王羲之师:“虚诞”就是荒谬,“妄作”就是胡说八道,不知常,就是不知道规律。这话他认为是虚诞,是妄作对吧,他是“本来”就认为是吧?好,另外一个,你说“确实”。生:因为观点是他自己提出的,前面由祸到乐,心情变了才说出这样的话的。师:我很赞成你的观点,但对于你的解释还有点不同意,不能解释为“本来”,要解释为“确实”,为什么要解释为“确实”?他本来也是认为是“一死生”,就在此时此刻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灵光一闪,瞬间之间,爆发出这样的话来,我是不承认“一死生”的,我认为是虚诞的,我过去不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才“确实”这样认为,哦,原来确确实实是虚诞的、妄作的,这样的步骤,是不是,所以我认为“确实”比较好。好,这样的宣言出来以后,当时,王羲之,不但自己儿子生病死去,自己也有病,羊癫疯,所以在暮年发出这样的话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应该是“确实”,他在怀疑,在抗争。再来看接下来这句话,就是施蛰存认为是语无伦次的,突然又跳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观昔。什么意思?后代人看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从前人一样不是等于不说吗?我给你们看古文观止点评:言瞥见吾已杳无踪影,犹如古人杳无踪影也!我将成为灰烬,就像贾宝玉所说,后来我就变成灰,但是古人已经变成灰了,现在我也将变成灰,对吧,“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观昔”,那么100年我们在座的人差不多都变成灰了。那么这怎么样呢,从前面的“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突然又回去了,看看王羲之是不是很痛苦啊,一会说齐彭殇,一会说是妄作,一会又承认这点,最后他为什么不敢承认啊,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消逝的恐惧,对虚无的恐惧,因为死是最不确定的。庄子虽然说可能死去会更好,但是庄子也不知道,到现在,也没有死去再回过来。所以王羲之说“悲夫”,“悲夫”本来写着“XX”,涂掉了,苏东坡读得很仔细了,他把里面改过的字全部订正过来,他订正“悲夫”是“良可悲也”,确实可悲啊,但是他觉得“良可悲也”没有“悲夫”这么简洁,这么痛,好,我们现在就来看“悲夫”。这个悲是很悲的,悲了几天是不哭的,“不能不有时恻怆,然便非所堪,哀事损人故最深,盖之不可不豁之”悲伤是受不了的,没有办法豁达的,排解的,很多人年轻时视死如归,真到那时候就不会这样讲了,所以悲啊,悲中包含这么多矛盾的内容,我是说不清楚的,“不能喻之于怀”。最后来看,“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我把这些抄下来,虽然世界变化了,但是大家的心怀是一样的,这里的“一”是什么,不是“一死生”“齐彭殇”,也不是“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而是忐忑不安,就是矛盾心理、徘徊想不通,王羲之在跟我们讲话,1600年前,这个问题我想不通,1600年后的黄玉峰也想不通,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个“一”就“一”在你想不通。“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所以后来的人看到我的文章,也会这样讲,这文章写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后来的人都同意我的看法,想不通啊。看王羲之的诗:大矣造化功,萬殊靡不均。谢安:萬殊混一象,安復覚彭殤,他认为根本不知道年纪大小的问题,可见大家都想不通。我们再看,痛苦的根源在哪里,有一次,周国平来我班级里讲课,学生就问为什么想不通呢?周国平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学哲学,为什么要有宗教,他说,当热爱人生的心灵(也就是王羲之人生的),一旦对人生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疑问(反正要死去为何要活着),这颗心灵就失去了安宁,注定要同悲观主义的幽灵进行永世的抗争,漂泊在重新寻求人生意义的前途未卜的路程上。每个人都会死,你糊里糊涂过的时候没有想到死是没有问题的,当你想到生命的时候,灵魂都会不安定,怎么安定呢?当然有办法,那就是宗教。王羲之是思考过的、忐忑过的,是痛惜过的、挣扎过的、努力过的,但是最后失败了。三年后,他在他母亲的墓前写了一篇文章墓誓文,在坟前发誓,他的父亲叫王旷,我从此以后不管政治,从此“一死生”“一彭殇”,我去山里生活,不管生死,不管世事,什么都不管了,你们知道王羲之死在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从此消失匿迹,回归山林,不知所终。他的抗争失败了,挣扎也失败了,好这个问题结束,再来看我们怎么办,他的思路先是悲,悲里想找乐,找到乐又发现是很短暂的,相对的,因为没有解决生死问题,生死问题解决了才能会想这个问题,最后又回归到悲,所以“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序是颗明珠,明珠是怎么长出来的明月之珠,蚌之病也。为什么呢,王羲之生病了,思想上太纠结了,只有这样的纠结,才能写出这样纠结的文章,所以写出几百年几千年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用这样美好的文字写出来,怎么能说这篇文章不好呢?谁说这篇文章不好?像郭沫若之流,说字也不好,文章也不知道在写什么,他凭什么证据这样说?他没有读懂啊,他至少没有像我这样读懂啊。生:(笑,鼓掌)师:你们也要有这样的气派,不要以为郭沫若了不起啊,你们还小,完全可以超越的,当然到一定阶段也可以超越生死,至少可以超越前人啊,从人格,从各方面,郭沫若都不是我们要崇敬的人啊,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啊。好,我讲后人有感于斯文,看这谁写的啊,我写的啊,糟糕,真糟糕,我不要考问答题,比方说我现在找研究生的话,就问谁写的,“梓”就是“梓虫”把美人花蕊弄死的“梓虫”,它已经成为丘墟,你们有没有读过一篇文章,李白的凤凰“台去楼空江自流”,这是谁写的不知道啊,知道的话扇子给他了。生:(笑)师:这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话啊,滕王阁序是你们背过的啊,过去的小孩子都知道啊,我很忐忑不知道送给谁,没办法只好送给主办这次会议的人了。后之揽者,有一个人了不起,他叫苏东坡,他说“至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想开点从变的角度来讲,天地不能以一瞬,我手上掉下一块皮,刚才的我就不是现在的我,我的这块皮哪里来的,可能是很久前恐龙身上的一块细胞,而我的皮掉了后可能以后就成为猪啊羊啊身上的细胞了,“至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喽,至其不变者而观之,人的肉体是不变的,它是传承的,从宏观讲个体,为什么要难过呢,因为个体是不能轮回的。我们为什么会悲观,看到草木凋谢了,想到我是怎么死的,想到这里就很难过,还有看到大自然轮回,而我这人死掉了就长不出来了,但是单从整体上说,我们人很多很多,可以一代代传下去,思想也是一代代传下去,我在这里讲课就是把思想传给大家啊,所以“至其不变者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苏东坡确实不错,有这个思想和没有这个思想很不一样,苏东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景相谐成美境课件
- 2025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基本不等式(2)-教学设计
-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等五县联考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 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医学科室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经典员工培训方案
- 江西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 计量试题库及答案
- 大肉钓鱼测试题及答案
- 小孩畏缩怎么改?自信力训练课
- 学堂在线 庄子哲学导读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桥式起重机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译林版初中九年级英语上下册全册单词默写表
- GB/T 25074-2010太阳能级多晶硅
- 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
- 高原病的防治问题西京医院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船舶高级消防(新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