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历 史本试卷共8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2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理解正确的有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主流的生活理想A B C D3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松动5右图是唐朝至清朝科举考试中“状元”(部分)在今天各省分布情况。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重心不断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是文化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C北方文化走向没落w.w.w.k.s.5 u.c.o.m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发展6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7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下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A B C D8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 “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能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关键在于后者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9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手工工场工厂制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 内发而生外发而生 A. B. C. D.10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天人感应;因信称义C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D致良知;因信称义11据某一时期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835人参加的一项全面调查,395名已婚者中有21人自订婚姻,而在130名已订未婚者中则有20人自订婚姻在310名未订未婚者中,愿自订婚姻的为273人。该时期可能是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12“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13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A采取邦联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14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15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种股票有利于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6“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任务做好就行了。现在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项制度的实施有关A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多党合作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 D 民族区域自治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西方“福利国家”的建立 B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英美“混合经济”的出现 D中国对经济体制的改革18、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该图反映的背景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抗衡D日本经济崛起,与美国展开经济竞争19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指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20前段时间,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京此话的理由有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主题 战后多个力量中心崛起,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16941778)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楼,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材料四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岳麓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4分) (2)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上述评述是否可信?为什么?(3分)(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法国“试种”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分) (4)结合材料四,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有何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试种“椰子”给你留下什么启示?(4分)22(1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编于汉书食货志材料二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选自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集材料三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四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摘编于瞭望粮食生产60年变迁请回答:(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2)概括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趋势。(1分)并具体分析其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产量并不理想”的因素。(2分)(4)指出材料四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其原因。(2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2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清)文康著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 (第一回)“缘起首回 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 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 悦意夫人和天尊对“儿女英雄”四个字的解释: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有了儿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业。譬如世上的人,立志要作个忠臣,这就是个英雄心,忠臣断无不爱君的,爱君这便是个儿女心;立志要作个孝子,这就是个英雄心,孝子断无不爱亲的,爱亲这便是个儿女心。至于节义两个字,从君亲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理无二致。浅言之,不过英雄儿女常谈;细按去,便是大圣大贤身份。请回答:(1)鲁迅认为儿女英雄传内涵不及红楼梦,但却流传百年,根据材料找出其流传甚广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推断受儿女英雄传思想影响的人会认为洪秀全、孙中山是“大贤大圣”吗?(1分)并说明理由。(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学作品有哪些功能?(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 中江兆民被称作“东洋的卢梭”,1887年他在三醉人经论问答中,设想出“洋学绅士”“东洋豪杰”“南海先生”三位男人,他们在边喝茶边议论日本的前途。“洋学绅士”主张绝对民主自由、绝对和平友善;“东洋豪杰”主张侵掳扩张、“杀鳅养鹤”;“南海先生”主张公志民权、亚洲团结。 东亚三国近现代史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点?(2分)(2)日本后来的发展与材料二中谁的主张更接近?请举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例子说明之。(3分)(3)材料三中,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是什么?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分析,康有为等人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3分)(4)概括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5(10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材料二 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2003年12月6日文汇报报道:近日,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表示,勘测显示,阿房宫只有一座建了一半的前殿,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中那些宏大宫殿场景的描写,勾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