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1页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2页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3页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4页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消耗。本文基于产业结构演变视角,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关中城市群2001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论证。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较高,第三产业比重合理,但就业压力较大,资源转化机制存在障碍,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升级。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影响因素;DEA-T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3)-0055-05 一、引言 我国城市群有着鲜明的区域差别,即东部地区为大型城市群,中西部地区以中小型城市群为主。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小型城市群,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地级城市以及杨凌农业示范区。2013年,该城市群人口2344.94万人,占全省62.84%;区内生产总值(GDP)9961.41亿元,占全省62.61%。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分别为9.17%、51.93%和38.9%。关中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发展主体,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协调,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影响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走势。 自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正式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群进行了研究。梳理文献可以看出,以往文献更侧重于对东部大型城市群的形成机理、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与分工等方面分析,效率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且评价效率时大多选取某产业或考虑外部因素,缺乏以产业结构演进为视角的城市群效率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在2001至2013年间产业结构演进进程中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水平进行测算;第二步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技术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分析 (一)DEA-Tobit模型构建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看,国内使用较多的两个模型是C2R和BC2模型,其中,C2R模型可以用来评价决策单元是否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BC2模型则只是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1984年Banker、Charnes、Cooper在C2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BC2模型,它把C2R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改为可变规模报酬,将决策单元规模因素纳入到效率分析中来,把技术效率(TE,也称综合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以城市群视角来说,纯技术效率指城市群要素投入在使用上的效率,即每年的要素投入能否有效运用,使产出最大化或投入最小化。规模效率则代表城市群每年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是否适当,要素组合是否最优。该值越高代表规模越适合,生产力也越大。利用BC2模型,可以直接判断出决策单元(DMU)是否DEA有效还是弱DEA有效,或者是非DEA有效,同时也可以判断各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是处于递增还是递减或者是不变的状态。由于经济增长的投入变量是决策的基本变量,所以这里采用投入导向可变规模报酬的BC2模型。 投入导向的BC2模型(记为D)的数学表达如下: (D)min=Vs.t.x+s=x, y-s=y, =1, s0,s0,0,j=1,2,.,n. 在模型中,为该决策单元DMU0的有效值(指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设xi为DMUi的投入要素集合,yi为DMUi的产出要素集合,i为相对于DMU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个决策单元DMUi的组合比例,s-、s+分别为松弛变量,表明决策单元DMUi可能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 如果模型的任意最优解0,s-0,s+0,0都有(1)若0=1,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2)若0=1,并且s-0=0,s+0=0,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3)若01时,表明DMU0规模收益递减,且k值越大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越大,此时产出增加比例小于投入增加比例,即使再增加投入,也不会带来更大比例的产出增加,因此没有再增加投入的必要。 (二)模型指标选取 运用DEA方法评价经济系统时其指标选取至关重要。DEA方法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即指标的选取要能够全面反映评价目的。二是精简性。也就是说要考虑评价指标的数量,决策单元数量应介于投入、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和三倍之间,从而保证DEA评价的有效性。三是关联性。即要考虑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关系,选择逻辑相关而非数值相关的指标。四是多样性。即指标选取要考虑评级目标的各个方面。 结合已有对区域发展效率的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模型投入指标选取社会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科教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值。产出指标选取GDP数据。以关中城市群2001至2013年间国民经济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查询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区域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关中城市群各城市(由于缺少数据故舍去杨凌示范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到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见表1)。 (三)模型运算结果分析 通过DEAP2.1软件计算,分析得出关中城市群13年来经济发展综合效率(crste)、纯技术效率(vrste)、规模效率(scale)和规模效益趋势,并根据综合效率,得出决策单元的有效性。 根据表2得知,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994,说明关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总体状况较好。将表2中13个决策单元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DEA有效的年份。2001-2003年、2006-2009年、2011-2013年的综合效率为1,表示DEA有效年份,且规模收益不变。说明这些年份城市群的资源投入和产出相对合理,地区产业完全享受到了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带来的全部好处,避免了投入多产出少带来的效益损失。 2、非DEA有效的年份。2004-2005年和2010年的综合效率小于1,表示非DEA有效年份,且均为规模收益递增。说明资源利用率低和投入产出规模不当共同造成城市综合效率低下,由于这些年份数据显示产业发展同时还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趋势,说明城市群经济发展不仅要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规划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三、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前文利用BC2模型计算出了关中城市群整体效率值。关中城市群在产业结构演进中影响发展效率因素有哪些?本文将综合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效率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回归模型来实证考察效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由于前文计算的效率值都处于0和l之间,最大值为1,即因变量具有被切割或截断的特点,因此选择Tobit回归模型加以处理,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数据可得性,将影响关中城市群综合效率的因素选取为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产值/GDP)X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社会从业人员)X2、高校学生人数比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人口数)X3、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X4和科教投入水平(科教支出/财政支出)X5作为自变量X,以每年关中城市群综合效率值作为因变量Y,构建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 Y=0+1X1+2X2+3X3+4X4+5X5+ 其中0、1、2、3、4、5为模型待估计参数,为随机误差项。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Tob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借助Eviews6软件处理,回归结果表明: 1、第三产业比重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并在1%水平下显著。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中,第三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一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就越优化,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提高。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并在1%水平下显著。在某种程度上,劳动力素质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的情况,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劳动力素质很高,就会有较多的人力资源从第一、二产业中转移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从而使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较快提升。 3、高校学生人数比重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呈现反向作用,并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高校学生人数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对区域整体发展效率起反向作用。说明不应当盲目追求生源扩大,否则社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人力资源极大浪费。 4、城市化率对关中区域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并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城市化水平提升促进区域的整体效率提高,应充分发挥由于城市扩张对区域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力。 5、科教投入水平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有负向影响,并在10%水平下显著。表明科教支出投入过大对区域的整体效率无益,科技教育投入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转化为该地区的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良好,发展处于规模递增趋势,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 四、建议 (一)注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关中城市群发展效率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劳动力素质低下,区域内产业必然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结构也必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在扩大劳动力规模的同时应注意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使其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化、高集约化产业服务。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引导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使消费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可变性。 (二)重视科教资源配置,消除资源转化机制障碍 资金投入不能合理利用势必造成资源浪费。面对关中城市群较大的就业压力,众多毕业生可能成为剩余劳动力。应当依托西安地区教育、科技等资源优势,增加技能培训,提高该地区劳动力素质,使劳动力可以较自由地在不同行业间转移,将科教支出和资金投入转化为生产力,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关中城市群快速发展。 (三)加快技术创新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和进步是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调整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应当加大关中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投入,培养创新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特殊行业紧缺人才,科教投入成果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参考文献 王婧,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发育的新型驱动力研究J.地理研究,2011,3(2):335-346. 孙红玲.中心城市发育、城市群形成与中部崛起基于长沙都市圈与湖南崛起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 31-43. 覃成林,周姣.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7-12. 段祖亮,刘雅轩,王昭国.基于群落生态学视角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1):115-122. 李学鑫,苗长虹.关中、中原、山东半岛三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6,(5):94-98.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YUAN Xiaojun YUAN Lu (School of Humanities, Economics and Law,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5 ) Abstract: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resources consumptvolution, the paper uses DEA-Tobit model to analyze and test data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01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Guanzhong 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