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满分12分,8、9两题必须完成,其余任选4题,每题2分。每错一题,扣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绮(q)丽 祈(q)祷 自艾(y)自怜 方兴未艾(i)B. 翘(qio)首 愀(qio)然 载(zi)饥载渴 熠熠(y)闪光C. 不啻(ch) 炽(zh)热 休戚(q)相关 锲(qi)而不舍D. 慰藉(ji) 脊(j)梁 铩(sh)羽而归 按捺(ni)不住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嘻戏 忧悒 望洋兴叹 苟利国家生死矣B. 缔造 蛰居 良晨美景 万类霜天竟自由 C. 戕害 喧嚣 曲水流觞 学而不思则罔 D. 眩目 廖廓 饿殍遍野 暮雨潇潇江上村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最富表现力的一项是 ( )牛蛙鸣叫,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到事物的背面。 直到最后,在落日又贪婪地映照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的色彩。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A. 邀来 透射 原来 烤红 B. 邀来 渗浸 平庸 烤红C. 等来 透射 原来 映红 D. 等来 渗浸 平庸 映红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B. 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C. 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D. 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B. 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C.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对真正的读者来说,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D.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落日跳跃着、颤抖着,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B. 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C.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D. 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7.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B.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C.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D.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望西山,始指异之。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9. 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现代文阅读(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A. 阅读江南的冬景一文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10. 体会第一段中画线处“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中“洒”字的妙处: 11. 第一段中画线处“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12. 第二段写江南的雪景,简要分析写法上的特点: B. 阅读带着村庄上路,回答1316题(14、15、16三题任选两题完成)带着村庄上路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13. 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谊。B. 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C. 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想抖掉它却又不能,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D. “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情。E. 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14. “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德? 15. 概括说明“我”对村庄感情的三段变化。 16. 联系全文,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三、古诗文阅读(1723,每题2分,共14分,24题4分,25题2分,满分20分。)A.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19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7. 根据要求释义。(1)“美人”象征 。(2)“幽壑”指 。18. 找出文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句子。 。19. 第二段大肆渲染古人曹操“一世之雄”,其用意是什么? 。B.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0. 本段文字在说理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C.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223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2. 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哪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 。23. 作者认为老师职能的中心是什么? 。D.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24题的赏析。(4分)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24.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2)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2分) 25.名句默写 (2分,四句任选2句,多写若正确,不加分;若有错误,每错一处,扣一分。)(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四、语言运用(4分)(两题任选一题)26. 参照下面这段话加横线的句子的内容与句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字)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减少,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 “多”与“少”也是如此。 27. 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转基因棉花指的是的新型棉花。五、作文(40分)28. A. 在必修一中,我们与文本亲密接触:既有对青春的不同诠释,也有对学问之道的深刻剖析;既有对家园的灵魂拷问,也有对自然万物的哲理沉思。你最喜欢哪一个专题,或哪一片文本,或文本中的哪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说说你的理由,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文章,写出自己的创意。(10分)B.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30分)一个小女孩走进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刺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说:“你很仁慈,请许个愿吧,我将让它变为现实。”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了。小女孩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小女孩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那个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快乐的老妇人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爱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利己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索取,他们不择手段。利人者的快乐是付出,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的快乐。请以“爱心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650字;不得抄袭。【试题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满分12分,8、9两题必须完成,其余任选4题,每题2分。如多选作,按错题数扣分,每错一题,扣2分。)1. B (A项“绮”应读q,“祈”应读q ;C项“炽”应读ch,“戚”应读q ;D项“铩”应读sh,“捺”应读n)2. C(A项“嘻”改为“嬉”,“矣”改为“以”;B项“晨”改为“辰”,“竟”改为“竞”;D项“眩”改为“炫”,“廖”改为“寥”) 3. B4. A (“不绝如缕”可改为“络绎不绝”)5. D (A项应去掉“左右”,B项“和”改为“或”,C项应去掉“对来说”)6. C (A项顿号改为逗号,冒号改逗号,B项顿号去掉,D项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句号)7. B (茶馆是戏剧)8. B9. A二、现代文阅读(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A10.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南冬雨细微、均匀而下的形态,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轻快喜悦。11. 悠闲的、富有生气的乡村晚景。12.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古人的诗句,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意境推向一个新的境界。B (14、15、16三题任选两题完成)13. C E14. “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朴实、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15. 要点:(1)“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离开才有出息;(2)“我”尽力隐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关照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3)“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当有所回报。 16. 句中的第二个“我”是指一个全新的“我”,考生对“我带着我去上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示例一“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对村庄有新的认识的“我”。“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