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阅读试题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 )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2分)(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答:通过对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边塞生活的艰苦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歌化用典故,采用虚实结合,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主题(3分)(4)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无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又是对戍边战士英勇精神的反衬。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自然引人产生对故乡亲人、春色的回忆与思念,但眼前既无春色,亲人更是遥不可见;戍边将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国奋战的,由此对战士们为国报忠的决心起到了极好的衬托作用。(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点明季节、天气、地点,照应题目中“塞下”,写边塞苦寒。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去寻觅春天的愉悦心情。C颈联宵眠抱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D尾联“愿”、“直”, 语气斩钉截铁,一派心声,喷涌而出。二、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3分)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答: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4.“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答:“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5.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6.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8对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 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9.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10.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答: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11.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暗写了什么? (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三、 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歌赏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 ,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和誓歼残敌的决心。尤其是: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在漫天飞雪里纵横驰骋 。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1.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边塞诗,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逐: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3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答:(1)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2)暗示已有敌情;(3)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4)暗示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 情。4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答: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赶的场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 想,言有尽而意无穷。5.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率领轻骑冒雪追敌,“ ”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四、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句主要咏画面景物,第句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2分) 2. 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3分)答:早春(初春)示例:三两枝的桃花、满地的蒌蒿、抽出短芽的芦苇3.“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4.这首诗的作者和苏洵、苏辙并称为“三苏”5.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竹)、(桃花)、(蒌蒿)、(江水)和(芦芽),动态的景物有(河豚 )和(鸭 )6.诗中表现“早春”的景物有:桃花、萎蒿、芦芽(不可答“鸭子”、“江水”)。7.“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写法等)作一点赏析。 答 内容角度:写江中鸭子。鸭子下水,说明水温已经上升,告知春天已到。哲理角度:鸭子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这句诗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积极思索。写法角度:这句诗将艺术美和人生哲理融合而成为一体,不仅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积极思索。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答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9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2分)示例:(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色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10这是一首题画诗。画幅中没有,而诗中出现了的景物是什么?(2分)河豚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看画中之景时的喜悦、高兴之情)。(意思对即可)五、关雎1,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3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4、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5、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君子”指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淑女”指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6、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9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风”、“雅”、“颂”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10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1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12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 。”1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14诗中的“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15“ ”、“ ”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16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17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18“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现女子的勤劳;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六、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5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7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失望、惆怅的心情。8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9.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惆怅)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七、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鉴赏关键点】只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思想内容】这首词是写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和亡国的苦痛哀思。【名句赏析】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一语双关,字面上写的是清秋,其实被锁者,并非只有“清秋”也有人,被锁在深院中的诗人,悲愁无尽,无人可诉,怎不感到寂寞。写出了眼前冷落凄清的色彩。这两句写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仇;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两句以丝喻思,写出了这份愁思的沉痛悲伤,难以挣脱;也写出了帝王江山毁于一旦后,身为亡国之君的阶下囚诸般愁苦堆积心头的复杂滋味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孤独寂寞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答: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4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答: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7、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李煜,史称李后主,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9、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台,时间是 夜晚,季节是秋天。10、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是俯视之景。11、“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12、“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见欢咏的是离情别愁,所表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离乡去国、幽囚汴京的愁苦心情。B、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C、“剪不断”三句,取谐音“思”,“丝缕”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把愁思化解为别的滋味,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八、浣溪沙 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感时伤春情怀,这是运用了 以景传情的表现手法。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孤寂伤感情感;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落寞,孤独。)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1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通过旧燕归来表达孤独寂寞之情。九、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B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3.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答: 一个人精神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