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doc_第1页
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doc_第2页
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doc_第3页
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doc_第4页
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水稻的生产和市场供求现状分析虞国平4.1.1世界水稻生产情况全世界有122个国家种植水稻(旱稻),遍布五大洲,但主要集中在亚洲,2007年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的89.39%,非洲占5.98%,美洲占4.23%(表4-1);亚洲总产量占世界的90.79%,,欧洲占0.39%和大洋洲占0.02%。总产量亚洲占世界的90.7%,非洲占3.6%,美洲占5.04%,欧洲占0.54%和大洋洲占0.03%(表4-2);单产水平大洋州最高,其次是欧洲,非常最低,亚洲则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4-3)。表4-1 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万公顷)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亚洲13279.313367.3713720.6713926.0714030.1非洲797.61837.82875.62948.28938.61美洲716.42797.34810.24686.11663.19欧洲58.0958.0757.6359.0760.61大洋州5.47.475.9510.642.75世界14856.8215068.0615470.115630.1715695.27表4-2 世界水稻总产量(万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亚洲53041.2354744.4657154.4258387.359171.99非洲1857.621895.732017.852201.42348.28美洲3211.67797.34810.24686.11663.19欧洲325.79346.82334.39342.84349.85大洋州45.9457.3836.0499.2118.46世界58482.2560774.1463186.8464411.6165174.26表4-3 世界水稻单产(千克)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亚洲399.42409.53416.55419.26421.75非洲232.89226.26230.44232.14250.18美洲448.29467.77449.76492.76495.43欧洲560.79597.28580.25580.35577.19大洋州850.18768.14605.5932.62670.29世界393.63403.33408.44412.09415.24从面积上看,水稻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14856.8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15695.3万公顷,增加了838.5万公顷,增幅为5.64%。世界上种植稻谷最多的是印度,占全世界的28.03%,其次是中国,占18.79%。全球只有5个国家稻谷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之上,他们依次是印度4400万公顷,中国2949.5万公顷,印尼1216.6万公顷,孟加拉国1120万公顷,泰国1036万公顷。(表4-4)表4-4 世界主要国家水稻面积(万公顷)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印度4259.34190.743664361.74400中国26782861.62911.62946.32949.5印度尼西亚1147.71192.31183.91178.61216.6孟加拉国1072.51024.81052.411201120泰国1019.3999.31022.51007.31036缅甸652.8653.3700.8814820菲律宾400.6412.7407416425巴基斯坦246.1252262.1257.2260日本166.5170.1170.6168.8167.8美国121.3134.6136.1114.2111.2马来西亚67.268.167.664.566世界合计14856.815068.115470.115630.215695.3数据来源:FAO从大米产量上看,是缓慢上升趋势。全球大米年产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只有2亿吨;80年代中达到3亿吨;首次达到4亿吨在1999年。2007/2008年产量为6.52亿吨。其中,亚洲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而中国则三分天下居其一。从2003年的58482.2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65174.3万吨,增加了6692.1万吨,增幅高达11.44%。产量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泰国,这5个国家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69.91%,其中我国占28.7%。(表4-5)表4-5 世界主要国家水稻产量(万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16230.418052.318205.918412.818704印度13278.912469.71376913913.714113.4印度尼西亚5213.85408.85415.15445.55704.9孟加拉国3836.13623.63979.64350.44350.4泰国2703.82855.82962.52905.82691缅甸2314.62471.82536.430603261菲律宾135014501460.31532.71600巴西1033.51327.71319.31152.71108日本974109.11134.21069.51097美国906.810541012.5878.8895.6巴基斯坦727.1753.7832.1813.7830世界合计58482.260774.163186.864411.665174.3数据来源:FAO从单产量上来看,多年来保持平稳,基本无剧烈波动。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2007年资料显示,全世界稻谷单产约4152.4千克/公顷。世界上单产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到9972.1千克/公顷(表4-6),其次是澳大利亚,单产为8150千克/公顷,美国为8053.8千克/公顷。在亚洲的稻谷主产区,日本的单产最高,为6537.5千克/公顷,中国为6341.4千克/公顷,韩国为6273.1千克/公顷,而其他主要稻谷生产和出口大国,则单产偏低。全球只有5个在稻谷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的国家(表4-7),他们单产依次是印度427.68斤/亩,中国845.52斤/亩,印尼625.23斤/亩,孟加拉国517.91斤/亩,泰国346.33斤/亩。表4-6 世界主要国家水稻每公顷产量(千克)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埃及9748.39838.49987.410070.19972.1澳大利亚95588330.56616.79828.28150美国7476.57832.87437.37697.58053.8希腊6995.77952.47135.77647.57809.3西班牙7276.57201.46916.67013.86895.7日本5849.864156648.36335.96537.5意大利6412.96631.66307.46277.16422.3中国6060.66308.56252.86249.46341.4法国5605.25709.85731.45533.15166.6韩国5920.16729.16568.26620.46273.1世界3936.34033.34084.44120.94152.4表4-7 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在1000万公顷的国家的水稻单产情况(千克/公顷)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印度3117.62975.53153.73189.93207.5中国6060.66308.56252.86249.46341.4印度尼西亚4542.64536.44573.94620.14689.3孟加拉国3576.83535.83781.33884.23884.2泰国2652.42855.82962.52905.82691世界3936.34033.34084.44120.94152.4数据来源:FAO4.1.2 世界稻米市场需求现状从大米消费来看,2006/2007年度世界大米总消费量为8352亿斤(4.17亿吨)。相对同年度的产量,缺口约50亿斤,大约是0.6%的缺口。2007/08年度世界大米产量为4.2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02%;消费量为4.2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32%。消费缺口约为0.9%。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缺口主要反映了世界大米库存的变化。从大米库存上看,2007/2008年度期末库存为0.72亿吨,比上年度下降4.93%。事实上,这是最近25年来的世界大米最低库存。从历史数据看,1986年世界大米期末库存达到1亿吨以上,一直持续到2002年,2003年世界大米期末库存又回落至1亿吨以下。2006/2007年度,世界大米库存为0.78亿吨,一年后降低至0.72亿吨,相比七年前,全世界大米库存减少了接近一半。比起谷物中的玉米、小麦贸易,近几年来每年的大米贸易量只占其生产量的6%左右。从贸易量上看,大米的国际贸易比例较低。2003-2007年,全球贸易量基本在2500-3000万吨之间,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左右。贸易量较小,不及小麦贸易量的1/5,玉米贸易量的1/3。2003-2006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680万吨、2778万吨、2764万吨、2550万吨和2926万吨。2007/2008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2926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其中:主要出口国泰国出口900万吨,越南出口500万吨,美国出口349万吨,印度出口340万吨,巴基斯坦出口290万吨(表4-8);主要进口国中东(伊拉克、伊朗和沙特3国)进口296万吨,菲律宾进口180万吨,尼日利亚进口170万吨,欧盟(27国)进口110万吨,巴西进口85万吨(表4-9)。这些重要的进口国都加起来进口量也只有800多万吨,仅占全世界大米产量的1.9%左右。表4-8 2003-2007年大米主要出口国进口量变化(万吨)年 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埃及乌拉圭阿根廷柬埔寨2003/041014430309199317260838025302004/05727517382285450891107635202005/06730520330280380671007040352006/0782547034066400125807540452007/0810004503582702501348078523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表4-9 2003-2007年大米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变化(万吨)年 份菲律宾尼日利亚欧盟27国沙 特孟加拉国伊 朗伊拉克马来西亚南 非印 尼2003/041291451131158595895073652004/051501371091507398797082502005/06162178113136511251317576542006/0718016011714577906189822002007/0820016011096140909080851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4.1.3世界大米价格走势自2003年以来,由于全球大米消费量一直大于生产量,当年产不足需,库存数量不断萎缩,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走强。根据美国农业部2007年12月份的预测,2007/2008年度世界大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2亿吨高水平,但仍然比消费量低了将近350万吨,库存7220万吨。受全球结转库存紧缩和产量不振的支撑,加之运费上升,国际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加,国际大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2003年,大米国际市场大米现货平均价格为198美元(曼谷离岸价,含碎25%),2004年为231美元,2005年270美元,2006年280美元,2007年322美元。受世界稻米供求前紧后松和物价先涨后落的影响以及投机资金介入,2008年国际稻米价格跌宕起伏,大涨大落,形成了一个“人”字形走势。上半年大米价格急速上扬,到4月下旬泰国100%B级大米FOB价最高时曾达到每吨1050美元(图4-1),比年初价格高出1.76倍;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价曾达1000美元/吨,比年初价格高出1.87倍。下半年大米价格急剧下滑,到年底,泰国100%B级大米FOB价跌至525美元/吨,跌幅近50%;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价跌至425美元/吨,跌幅达57%;但仍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31.6%和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