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doc_第1页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doc_第2页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doc_第3页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doc_第4页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一、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食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1、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2、比喻分为三大类: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例如: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围城) 她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2) 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同时也都出现,但是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暗喻还有变体式,由本体和喻体直接构成偏正短语“思想感情的潮水”,同位短语“祖国母亲”,或把破折号放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我的朋友书籍”(3) 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例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吴晗谈读书)二、 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者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被比拟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你的事物称为“拟体”。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1、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语或思想感情,。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不仅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2、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都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孙犁荷花淀)比拟跟比喻有某些相似点,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式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三、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它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因而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1、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1) 深刻地你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2、 夸张可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类。(1) 扩大夸张 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王进喜)(2) 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汪先生的脸开始发红,客人都局促地注视各自的碗筷,好几秒钟,屋子里静寂得应该听得见蚂蚁在地上爬可是当时没有蚂蚁。(钱钟书围城)(3)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 “嗬!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我就会抽两口了!”(陈放白与绿)3、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2)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3)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1、 句子排比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有孔子老庄,恰似“江河万古流”;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苏辛,正如“光焰万丈长”;元明清时,戏曲小说,高妙如山川,丰富民族,有汉卿雪芹,已是“托体同山阿”。2、 句子成分排比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五、对偶 用两个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数字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大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1、 正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2、 反对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置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3.串对(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鹤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六、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1、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1)连续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2)间隔反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纪念刘和珍君)2、作用:言为心声,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3、间隔反复常常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运用,既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突出,又能使气势更加磅礴。4、排比和反复的区别在于: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再次,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5、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时一种语病,使人感动内容贫乏,寓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见的积极表达手法。七、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波澜,有变化;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八、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反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1、反问的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 (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肯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2)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否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3)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黄蓓佳心声) 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