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第五周考题2.doc_第1页
八语(下)第五周考题2.doc_第2页
八语(下)第五周考题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语第五周过关试题 班级: 姓名: 1、字音互填(每空1分)旁骛( ) 亵渎( ) 骈进( ) 胸襟( ) 摒弃( ) 迥异( ) 涟漪( ) 炙热( )飒爽( ) 谛听( ) 缥mio( ) 势不可dng( ) xn( )职 狭隘( ) 热忱( ) nin( )轻怕重纯粹( ) 和谐( ) hu( )达 麻木不rn( )胸襟( ) 芥d( ) 嫉妒( ) m( )不关心 显赫( ) 携带( ) wi缩( ) 强聒不舍( )平庸( ) 缅怀( ) chu戳穿( ) 海市蜃楼( ) 玄zng( ) 伫立( ) 伶仃( ) 盘虬卧龙( ) zhn开( ) 派qin ( ) 和m( ) 忍俊不禁( ) 佝lu( ) 承tio( ) 芥d( ) 争( )斗艳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宰(zi) 翡翠(fi ) 倔强(ju) 心无旁骛(w)B秀颀(q) 酒酿(lin溃 骈进(pin) 旁逸斜出(y)C胸襟(jn) 贪婪(ln) 解剖(p) 坦荡如砥(d)D虬枝(qi) 匀称(chn) 鸟喙(hu) 生机盎然(n)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B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更上一层楼。C、研究生毕业后,他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扬州,总是见异思迁,很难作出决定。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4、 下面画线句子有三处存在语病,请改正过来。 为了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马店中学决定征集展现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和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训。希望全校师生争先恐后地踊跃投稿。通知发出后,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八(1)班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还召开了“我心中的校训”主题班会。经过这次活动,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锻炼了创造能力。(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5、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怅望青田云水遥.(2)、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同一朝代的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陋室铭一文中统领全文的主旨句是: (4)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 ,相伴过年华。 (6)无丝竹之乱耳, 。(7)塞下秋来风景异, 。 (8)浊酒一杯家万里, 。(9)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10) ,小桥流水人家。(11)千嶂里, 。(12)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13)交友的准则关乎人格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他的交友原则:“,。”(14)青少年要敢于向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6、诗词鉴赏(1)对渔家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陋室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无丝竹之乱耳 (4)何陋之有 2、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是( )、无案牍之劳形劳:动词作名词,劳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惟吾德馨 馨:此指居室主人品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芳馨。、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感到混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4、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6、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说明文知识梳理 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和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2、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标志:例如 比如 据说)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标志:一类、另一类,首先、其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对象的特点。(标志:数词(年代、年岁不属于)作比较:通过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下定义:准确科学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事理。(标志:是、叫做等)作诠释:简明通俗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事理。(标志:因为 、所以、为什么等)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地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3、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方位等。(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介绍抽象事理时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4、4、段意概括: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5、段落语句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6、 语言准确性:(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对词语进行解释或辨析。如:“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附相关词语:(1)表估计、推测的词语:大约、可能、上下、左右等(2)表时间:当时、到目前等(3)表强调:不得不、必须等(4)表范围:大部分、极个别、基本上、一部分、全、都、一切、有的、许多、之一、一般等(5)表程度:几乎、至少、仅、居然、甚至、大大、极其、非常、最、很、颇等(6)表主次:主要、次要等(7)表频率:经常、往往、一般等(8)表数量:多、多余等(9)表信息来源:据xx推测、据xx统计、据xx调查等7、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8、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