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简介: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估算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教学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课时安排:9课时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竞赛:(限时1分钟):40 4= 605= 3007= 2008= 6 200= 3800= 330= 650=2、导人新课: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同桌讨论交流。3指名说说: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出示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一: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方法二: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所以30010=3000(份)(4)课件出示另一个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决,指名说出口算方法。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3)同桌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应用:1、完成课后做一做。(1) 学生独立计算。(2) 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结:把整十、整百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先算出两位数与十位、百位上的数相乘得积,根据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摘香蕉出示课前把练习十四的第1、2题制成的香蕉形口算练习卡片。谈话:香蕉园里的叔叔、阿姨正在收香蕉。大家一起去帮忙吧。香蕉卡片上的题算对了,就能把香蕉摘下来。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学生口算后,选择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题。3、生活应用:练习十四第3题。观察信息。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名板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情况,指出:计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的结果,一般要化成几元几角。四、 全课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五、课后拓展:口算999六、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的2、4题。七、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30010= 6010=方法一: 10010=1000, 1010=100 30010=3000 6010=600方法二:31=3 61=6 30010=3000 6010=600第二课时:乘法估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设计理念: 1 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 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习,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 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习;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 222020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 能坐下。 方法三:22201820=360 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习,检验效果 1 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 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 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 把19看成2012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_。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 )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口算与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四第9-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乘法的口算和估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口算个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上一节练习课,看谁表现得最棒!(板书课题:口算与估算)二、口算练习比赛1、看谁算得全对(多媒体出示练习题)6060 5090 7080 12403070 8080 5060 3021(1)独立完成。教师读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及得数。(2)同桌相互交流检查。全算对的贴上一颗星。出现错误的,及时找出原因并纠正。(3)交流方法。选两三道算式如:5090、1240、302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夺红旗。(练习十四第9题)分小组展开竞赛。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直接写出得数。最先做完而又全对的小组为优胜组,夺得红旗。三、估算擂台赛。1、独立估算。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0题。可以把估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2、展示估算方法。(1)交流检查估算结果。小组内相互检查。(2)交流估算方法。各组推名代表,选择两题说一说估算的方法。3、评议。师生共同评议,以估算正确并说得好的小组胜出,为估算擂台赛的冠军。四、实践应用1、养蚕场力的数学问题。(练习十四第11题)(1)联系生活,引入实际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丝绸做的领带、头巾、衬衣吗?丝绸是用蚕丝结的茧做成丝之后织成的。养蚕也有学问呢!今天,咱们就去养蚕场里去看看。课件展示养蚕场的情境图(课本第62页11题图片)。依次出示以下信息: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小华说:“我家养了4张蚕。”张村共养了40张蚕。(老师尽量根据插图向学生介绍养蚕知识,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小华家养的蚕,一共桑叶多少千克?小华家养的蚕,可产茧多少千克?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2)解决问题。请三个学生板演,每人一道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之后,由板演的学生自己讲评,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2、亚洲象生长中的数学问题(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12题)(1)介绍有关大象的知识。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大象,知道大象的哪些知识。接着,教师介绍亚洲象生存得环境、生活习性、数量分布等知识。(2)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小象和大象的图片,接着分别出示以下信息。我刚出生时只有100千克重。20年后 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 (3)提出问题。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情境与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4)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交流。3、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谈话:先想一想,你会用我们学习的乘法口算和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请你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告诉大家。鼓励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交流。四、全课总结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例1情境图),练习十五第2题卡片。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7050 2130 30020 11604320 4012 6050 3140让学生选题并说出得数。选择一两道题让学生 口算的方法。2、用竖式计算。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笔算方法,再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42 787 1415请三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检查笔算后,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分步提出以下问题:情境图反映的是件什么事?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一共要付多少钱?”具体指的是买多少本书要付的钱?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一套书是12本,每本售价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就是买全套12本要付的钱数。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2、探讨笔算方法。(1)估一估。提出要求:2412结果是多少呢?请你先估一估,并把估算的结果告诉同学和老师。(2)算一算。请学生独自算出2412的得数。(3)说一说。先分小组进行交流。提出要求: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算法。可能出现口算与笔算不同的方法。口算: 笔算: 2 42410=240 1 2242=48 4 8240+48=288 2 4(4)整理笔算过程。 2 8 8凭借学生展示的笔算方法,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设问:这个2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24个十,是240,是2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2 4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3、小结。(1)总结笔算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2)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完成横式:2412=288(元)。书写答语:一共要付288元。再让学生各自看看之前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答案有多大差别。之后,谈话:要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往往要用到笔算。笔算也常常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比如我们解决买书的问题,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而估算可以使我们事先心中有数,帮助我们检查笔算结果。三、练习与应用1、笔算。出示第63页“做一做”8道题。提出要求:同桌商量一下,每人做4道题。可以第一行、第二行分两组,也可以左边4题、右边4题分两组。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同桌检查后,请全做对的学生给自己贴一颗星。选择错题,大家共同诊断订正。之后,对改正错题的学生表扬鼓励。2、帮小动物找鞋子。出示六种小动物图片,练习十五第2题。谈话:这几个小动物的鞋子混在了一起。他们为找不到自己的鞋发愁呢。大家来帮帮他们,算对每一题上的得数,就能确定鞋子是谁的。为了节省时间,每组算一题。从第1题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选择本组的任务。开始吧!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适时显示小动物身上的数据。算完后组内检查,由一名代表报得数。共同确认是哪个小动物的鞋子。3、解决问题。 谈话提出问题:有三位阿姨商量着为三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她们都买了24元一双的凉鞋,分别分批寄给三区的孩子。张阿姨先寄去12双,又寄出10双;王阿姨先寄去20双,又寄去2双;刘阿姨一次寄去22双。三位阿姨为山区孩子买凉鞋各自花去多少元钱(不含邮费)?提醒:请认真思考分析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强调:凉鞋的价钱都是24元,每位阿姨都买了22双凉鞋。每位阿姨为山区孩子买凉鞋花的钱同样多。最后,请学生算出结果。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请想一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强调: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它十位上的数去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最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总结评价。2、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自己选择4道题用竖式计算;练习十五第3、4题。第五课时:笔算乘法(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2、在探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南瓜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说围棋。课件呈现聂卫平与围棋的画面。引出话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介绍:聂卫平10岁开始学棋,是我国的围棋高手。1974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聂卫平连续6场战胜锐气过人的宫本直毅九段而初露锋芒。1975-1981年在全国围棋锦标赛连续五次获得冠军。1985年、1986年、1987年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为中国队赢来“三连胜”。 聂卫平对围棋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国家体委和中国围棋协会1988年授予他“棋圣”称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为之拼搏奋斗的围棋棋盘,棋盘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问题。2、观察棋盘,发现问题。放大棋盘,请学生观察棋盘结构:观察这个棋盘,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了解: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显示一些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提出要求:你们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在学生交流提出问题饿基础上,明确共同来解决“这个棋盘上一共有多少各交叉点?”的问题。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二、自主探究1、估一估,初步感知。请学生先估一估,棋盘上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之后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920,2020=400,大约有400个交叉点。2、试一试,探究算法。谈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