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前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山西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前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山西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前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山西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前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山西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前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15年高考考前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 24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解析】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不拘爵位”,不以门第族望作为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因为汉末动乱,“人士流移,考详无地”,而新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以乡民的议论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与引发乡民的议政热潮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九品中正制的建立适应了曹魏政权对人才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25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材料反映出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但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答案】B26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考点】宋明理学明代理学 【解析】节妇烈女数量的增加,反映出宋明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强化。它反映出的是宋朝理学扼杀人性的弊端,故A项错误;明代理学是对朱熹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继承,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哲学的明代理学,否定人性正常的需求,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故C项正确;明代理学阻碍了人性的解放和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27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解析】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28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考点】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解析】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因此材料中人们不再认可孔子及其思想,故A项正确;人们能够批判儒家思想,体现出北洋政府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故B项错误;儒家学说仍然有其精髓,没有完全丧失社会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对孔子的否定,与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A29(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A基础相当薄弱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D发展急于求成【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 【解析】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而非照搬,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答案】A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 【解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日益开放,减少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故A项错误;“点线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于21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了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答案】D31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 【解析】古希腊法律反映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同时也平等对待并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A项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它与城邦直接民主制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自由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因此它保护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故C项错误;古希腊法律对每个公民生活的规范,反映出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32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同时欧洲资本投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B项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中,欧洲凭借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答案】C33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宗教信仰【考点】启蒙运动伏尔泰思想主张(宗教观) 【解析】自然神论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伏尔泰在宗教上坚持自然神论,不盲从教会说教,体现了理性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帝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与思想自由无关,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自然科学是解释物质世界的依据,而不是为宗教服务,故C项错误;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贡献,不否定宗教信仰,同时也肯定科学的作用,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故D项错误。【答案】A34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考点】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对人权的维护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法令的地位,故A项错误;法令的内容与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法令对法国法律制度的影响,故C项错误;法令内容体现出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以及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维护,故D项正确。【答案】D35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考点】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放弃金本位制) 【解析】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是对币制进行改革,但没有反映出推动工业发展的目的,故A项错误;放弃金本位制,会加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罗斯福认为黄金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通过刺激通货膨胀来推动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放弃金本位制,刺激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材料二 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10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党争现象(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两党制【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得出历史悠久;从材料一朋党的定义可知,党争实际上是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从材料一对党争的评论看,党争甚至“害乃及于宗社生民”得出负面影响大。第二小问评价,从根源、影响等方面分析,它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政治的产物,直接导致政治风气的败坏,进而危机社会稳定,因此历来不被社会认可。(2)第一小问因素,1689年之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非国教徒与国教徒之间宗教矛盾,以及围绕限制王权的斗争,1689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些因素都推动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第二小问不同,从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入手,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党争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英国两党政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斗争,最终限制了王权,而且还通过立法,如人身保护法保障政党活动。【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官僚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与民众关系不大;负面影响大。(6分)评价:古代党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受官僚政治的影响;败坏政治风气,削弱统治力量,危害社会;不被社会或主流思想所认可。(9分)(2)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围绕宗教和王权的斗争);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不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成为制衡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政党活动有法律保障和规范等。(6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解析】材料一介绍了清末政府鼓励工业发展的措施,材料二列举了1917年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办法。比较两则材料的信息,可以从总体上看出清末和民初对实业的重视,并分析奖励实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也可以依据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分析清末和民初在奖励实业的方式、对象,以及鼓励贸易的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答案】评分说明:任提取一项信息2分,说明4分;任答两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信息1:清末和民初都很重视实业。说明:民族危机严重,发展实业是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清末和民初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信息2:清末的奖励以爵位为主要形式,民初以奖章(奖状)为主要形式。说明:政治体制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民初更注重精神鼓励。信息3:与清末相比,民初奖励的对象更加广泛,奖励的条件降低。说明:民国时期民主政治和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重工商、兴实业的社会风气。信息4:民初鼓励出口贸易。说明: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事,为国货出口提供机遇。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戎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役(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摘编自北史苏绰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6分)【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西魏苏绰改革(2)西魏苏绰改革【解析】(1)比较二者的相同点,从目的看,西魏苏绰改革“务弘强国富人之道”,两次改革的都是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从内容看,西魏苏绰改革“擢贤良”,两次改革都涉及选贤举能,西魏苏绰改革“尽地利”,两次改革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西魏苏绰改革“敦教化”,两次改革都加强教化。(2)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从当时看,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从长远来看,增强了实力,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答案】(1)相同:都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9分)(2)作用:促进了西魏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增强了西魏的实力,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9年各省相继建立谘议局。以下材料为江浙两省地方谘议局议员选举情况。材料一材料二 (1909年)四月十五日乃浙江初选举投票之期,乃省垣全市不见一片国旗,往来者虽熙熙攘攘,未闻有一人论及选举投票之事者台州太平县某,望得议员之心甚切,日前投票竞用墨币运动,凡有投其名入匦者,每票酬洋六元,闻共费去百八十元,居然当选,可谓有志竞成矣。以上材料摘编白傅怀锋试析清末民众的政治参与(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末江浙谘议局议员构成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江浙谘议局议员选举予以评价。(9分)【考点】清末“预备仿行宪政”江浙谘议局【解析】(1)依据材料一分析议员构成的特点,从表1可知,传统士绅阶层与其他当选人代表的新兴政治力量并存;从表2可知,曾接受新教育者与未接受新教育者并存;有职衔的在朝者与没有职衔的在野者并存;从表3可知,50岁以下的中年人占到多数。(2)对清末江浙谘议局议员选举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材料一分析可见,它调动了人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新的政治力量的加入,有力得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从材料二中“未闻有一人论及选举投票之事者”,以及台州太平县某的贿选可见,民众参与度还不高,民权意识缺乏,民主政治还不够成熟。【答案】(1)特点:传统士绅阶层与新兴政治力量并存;接受新旧教育者并存;在朝与在野人士并存;谘议局议员以中年人为骨干。(6分)(2)评价:提高了各阶层对政治的关注度及参与度;出现了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人才;利于近代民主和民权思想的传播;民众缺乏民权意识,参选者政治不成熟。(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恐怖主义狂潮冲击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但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据美国国防部统计,19681985年,在72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在世界上每年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目标的约占30一40。摘编自吴华等全球冲突与争端材料二 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袭击了位于美国纽约的世贸大楼。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击恐怖势力。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2001年12月13日,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2002年2月,美国开始着手准备对伊拉克动武,布什及其主要官员不断放风,表示要从军事上推翻萨达姆政权;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时,提出了“先发制人”的理论;2003年3月,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恐怖事件中“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911事件”后美国采取反恐措施的特点。(9分)【考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国际恐怖主义【解析】(1)美国“受害最深”的原因,首先在于美国强权政治对一些民族国家的践踏,招致这些国家的恐怖组织的报复,而美国的全球反恐政策加剧这一危机;其次,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与美国在全球派驻了大量的机构与人员不无关系。(2)第一小问特点,对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同时提出“先发制人”的理论,不经过联合国授权,推行单边主义。第二小问评价,要一分为二,恐怖主义是全球公敌,美国的反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恐怖主义发展蔓延,从而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