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汉语知识点 归纳整理 一、 拼音 1、 字母表(26个字母):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2、 声母表: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3、 韵母表:单韵母:aoeiu复韵母:aieiuiaoouiuiee鼻韵母:aneninunnangengingong儿化韵:er 4、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hichishiriyiwuyuyeyueyunyinyingyuan 5、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6、拼写规则: 标调规则: a oe iu,标声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与jqx相拼时,上面两点要省去。隔音符号 j(饥饿)用拼音写一句话:Wmen rei zgu 。(词连写,开头第一个字母大写)二、汉字1、汉字的基本笔画 (点)(横)(竖)(撇)(捺)(提)(横折)(横折钩)乚(竖弯钩)(竖提)亅(竖钩)(横撇)乛(横钩)(横折折撇)(竖折折钩)(横折折钩)(竖折)(撇折)(撇点)丿(竖撇)(横折弯钩) 2、特殊笔顺:“鼎”的笔顺:目(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衡、撇、竖、衡、竖、横折。“凸”的笔顺:竖、横、竖,横折折折、横 (5画)从左到右“凹”的笔顺: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5画)从左到右“脊”的笔顺:先写“人”字两边的“点、提、撇、点”,次写中间的“人”字。(10画)“敝”的笔顺:先写上边的点、撇,再写下边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一竖和里面的撇、点。(11画)3、 汉字结构:左右 左中右 上下 上中下 半包围 全包围 独体 4、 形声字:形旁 声旁 5、 查字典: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三、词语1、褒义词(英雄)、贬义词(走狗)、中性词(竞争)2、熟语成语:莫须有、墙倒众人推、真金不怕火炼、英雄无用武之地来源:a、古代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 b、古代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c、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d、古文中的重点句(千钧一发、口若悬河)谚语(通俗、含义深刻) a、自然和农业生产(春雨贵如油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社会生活(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歇后语 a、比喻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谐音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格言(简练,含义深刻,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多数是名人语录) 事实胜于雄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解释词语意思的方法。 下定义: 花:指可供观赏的植物的繁殖器官。 拆合法: 果敢:果断而勇敢。 比喻法: 波澜起伏:比喻文章的气势起伏不平。 先本后转法: 沸腾:本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后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同义词替换法: 菲薄:微薄。 反义否定法: 陌生:不熟悉。四、标点符号:省略号的用法1.表示说话的断续。例如: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莫泊桑项链)2.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鲁迅故乡)3.表示说话的中断。例如: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鲁迅祝福)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例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5.表示引文的省略。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 )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用法(表示说话的断续 )6、表示沉默。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引号的用法有四种: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3、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说明:这里的”金“字加引号实际上也是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形象化地将金字塔的轮廓比喻成像个”金“字。(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黄鹤楼送别)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五)、特殊称谓。例句: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六)、特殊用法: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引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一般地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信的内容引用了三段话,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这就是引号的特殊用法。在天鹅的故事中,斯杰潘老人讲的故事共有五段话,也使用了引号的这种特殊用法。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破折号的用法1、表示解释说明。 例句:穿过衣帽厅,就到了人民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2、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句:这个小女孩,嘴角带着微笑她冻死了。3、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例句:“呜”火车启动了。4、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句: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五、句子: 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不许随地吐痰!)、感叹句(这里真美啊!) 特殊句式: “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句型转换a、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再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最后,反问语气词删去“?”变“。”。b、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再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最后,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c、转述句:人称代词改变;标点符号改变;个别文字改变例句:连长对小张说:“你和我一起去执行任务。”改为:连长对小张说,叫你和连长一起去执行任务。d、缩句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关联词语: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3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修改病句:常见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1、句子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搭配不当。4、次序颠倒。5、重复啰嗦。6、指代不明。7、前后矛盾。8、一个动词两个宾语。例句:爸爸穿上衣服和领带。9、不合情理。例句:荷花在春风中点头微笑。10、归类不当。11、修辞不当。12、关联词语使用不当。13、大小概念并列。例句:昨天上午刮了一天的风。14、褒贬不分。例句: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成了 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1. 难道我会不知道?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4.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7、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8、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六、阅读分析策略:阅读分析真不难,读过问题看全篇;一遍读后大意明,回头结合问题看;针对问题仔细读,答案就在文里头;分段要看上下段,关系不密画竖线;大意就在本大段,概括造句随你便;文章内容串段意,中心思想看重点;作者目的要弄清,赞美揭露或歌颂;题目做好别放松,阅读解疑靠感情。七、习作 1、写作步骤:审清题意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编写提纲(腹稿)-用心写作检查修改 2、作文类型:A、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拟题目。B、话题作文:“引语式”话题。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说:“只有听话,才是好孩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听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材料式”话题。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王军因捐款100元帮助失学儿童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李敏因为读课外书没有做课外练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我们常常面对“对与错”的问题,请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解题方法:读懂题意,理解话题的比喻义、引申义,以话题为中心词,适当加上修士、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