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doc_第1页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doc_第2页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doc_第3页
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佳晋友情提示:热心奉献仅供参考 对影响考试结果者概不负责环境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 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P3)2.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P21)3. BOD5:在20有氧条件下,好养微生物5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中有机物所需耗用的氧量,简称5日生化需氧量。(P47)4. 水体自净: 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的现象。(P55)5. 放射性污染:它是放射性核同位素污染的简称,是指人工生成或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在环境中的放射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P121)6. 环境:是指作用于“人”这一主体上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P1)7.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物(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P19)8. 可吸入粒子: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它分为PM10(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和PM2.5(粒径小于2.5um的细小粒物)(P13)9. 化学需氧量: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以mg/L为单位,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染越严重。(来源百度)10. 固体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了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P92)11.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来源百度)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P85)13. 声压级: 定义一:声波通过煤质时引起煤质压强的变化称为声压。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大小是不方便的,为了便于应用,人们便引出一个对数量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压级。(P114)定义二:将待测声压有效值与参考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以分贝计。SPL=20*lgp(e)/p(ref) (来源百度)二、 问答题 1、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P122(1)放射性污染具有完全的物理化学稳定性。(2)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生物)危害具有积累性。(3)放射性污染具有公众无知性。2、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P74(1)隐蔽性(2)长期性(3)间接危害性3、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94(1)侵占土地(2)污染土壤(3)污染水体(4)污染空气(5)影响环境卫生(6)其他危害4、 简述富营养化的危害。P64(1)破坏水产资源(2)造成藻类种类减少(3)危害水源(4)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5、 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P85(1)高毒性(2)持久性(3)生物富集性(4)远距离迁移性6、 简述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据报道,“千湖之国”瑞典因酸雨,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有18万个湖泊酸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欧洲每年有6500万公顷森林受害,在意大利有9000公顷森林因酸雨而死亡。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已死亡过半。(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金属受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来源百度)1、 简述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作用。P28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影响较大的风有海陆风、山谷风和城郊风。(1) 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由于海陆风的存在,白天陆地上的污染物随气流抬升后,在高空流向海洋,下沉后有部分可能又被海风带回陆地。晚上随陆地风带至海面上的污染物到第二天白天又可能随海风吹回陆地,或者进入海陆风局地环流中,污染物不断积累达到较高浓度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 山谷风:它是由于山坡和谷底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山谷风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的影响。吹山风时排放的污染物向外流出,若不久转为谷风,被污染的空气又被带回谷内。特别是山谷风交替时,风向不稳,时进时出,反复循环,使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山谷中污染加重。(3) 城郊风:主要表现为城市热岛环流,它是由城乡温差引起的局地风。由于城市气温经常比周围郊区高(特别是夜间),这样城市上空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于是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这种环流作用下,使城市周围工业区的污染物以及城市自身排出的污染物在夜间向市中心输送,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尤其是夜间城市上空存在逆温层时。2、 现代污水处理大致可分为哪几级,简述之。P72(1)预处理(2)一级处理(3)二级处理(4)三级处理3、 简述富营养化时呈现的特征。P64(1)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2)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特别是蓝藻、红藻的个体数量猛增,而其他藻类逐渐减少(硅藻、绿藻)(3)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在海水中出现叫“赤潮”、在淡水中称为“水华”。4、 试述耗氧有机物对水体的影响。P50(1)在标准状况下,水体溶解氧约为9mg/L。当溶解氧降至4mg/L以下时,将严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当溶解氧降低到1mg/L时,大部分鱼类会窒息死亡。(2)当溶解氧降至0时,水中厌氧微生物占据优势,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甲烷、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有毒气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影响城市供水及工农业用水、景观用水。5、 试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P3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人口的增长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作用,直至现代,环境问题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跟后两个阶段相比,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该阶段,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随着种植、养殖和渔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人类从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转变到自觉利用土地、生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资料有了较以前稳定得多的来源,人类的种群开始迅速扩大。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扩大物质生产规模,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问题。但此时的人类还意识不到这样做的长远后果,一些地区因而发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退化。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2)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局部性环境污染问题。此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系列发明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开始插上技术的翅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这一阶段的环境问题跟工业和城市同步发展。先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剧增,发达国家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苦,后来这些国家的城市周围又出现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更是加剧了这些污染公害的程度。20世纪中叶前后,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接连发生,标志是发生这一段时期内的“八大公害事件”,它标志着环境问题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后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普遍花大力气对这些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状况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却开始步发达国家的后尘,重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城市环境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3)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开始,人类环境问题发展到当代环境问题阶段。这一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目前这些征兆集中在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上。与此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