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阶段性测验答案.docx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阶段性测验答案.docx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阶段性测验答案.docx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阶段性测验答案.docx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阶段性测验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省)03任务阶段性测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 )提出了法律“趋时更新”的辩证理论。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丘濬正确答案:B第2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专用术语,系指盛行于奴隶社会中的墨、劓、刖、宫等刑种。死刑徒刑流刑肉刑正确答案:D第3题,“德礼”所要求的是人们以“知善之可慕”、“知不善之可羞”的( )行为。引导教育自觉强制正确答案:C第4题,在中国古代最早明确提出反对刑讯的是西汉的( )。贾谊路温舒汉宣帝周弘正确答案:B第5题,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是( )。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正确答案:B第6题,先秦儒家主张德治、爱民、慎刑,反对严刑峻法、反对( )。“孥戮”“罪人以族”族诛连坐“夷三族”正确答案:C第7题,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两者都是“天理”的( )。工具目的概念产物正确答案:D第8题,复仇是原始社会的( )。习惯传统常态冲突正确答案:A第9题,朱熹认为“政刑”具有( )。强制性暴力性习惯性自觉性正确答案:B第10题,在理学看来,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就是( ),国家和法都是“理”的体现。“礼义”“天理”常理定理正确答案:B第11题,赦或赦免是中国古代对犯罪者减轻或( )刑事处罚的一种制度。强制免除自裁加重正确答案:B第12题,亲属在犯罪时应当相互容隐,不能相互告发,原本是先秦儒家的一种( )。原则教义孝伦理想正确答案:D第13题,王守仁重视赏罚对于国家治理的作用,提出了( )的刑罚思想。“善者益知有所劝”“助恶者日衰”“申明赏罚”“向善者益多”正确答案:C第14题,对“八议”等推崇备至则非丘濬莫属,吕温则主要从( )的后果对“八议”等制度进行了抨击。同罪异罚同罪同罚贵贱异罚别籍异财正确答案:A第15题,大学衍义补系明代中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所撰。丘濬真德秀董仲舒王安伯正确答案:A第16题,启蒙思想家的产生为( )正统法律思想敲响了丧钟。儒家古代封建理学正确答案:C第17题,随着宋明理学的产生和盛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原则日益( )。牢固化僵化绝对化模式化正确答案:C第18题,“司法时令说”,即“赏以春秋。刑以秋冬”,以此来顺应( )。天意礼义自然情理正确答案:A第19题,朱熹认为“德”是( )上的道德品质或善心。理论价值观世界观心理正确答案:D第20题,宋明理学家们把“理”解释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 )是永恒不变的。名教礼义道德诚信正确答案:A第21题,儒家重血缘、讲亲情,维护大家庭和孝道,因而主张别籍异财。正确答案:第22题,朱熹的法律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正统法律思想。正确答案:第23题,非赦说在中国古代声势颇大,对法律的实际影响很大。正确答案:第24题,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两者并非都是“天理”的产物。正确答案:第25题,丘濬反对君主与圣人立法设刑全是“承天意”。正确答案:第26题,柳宗元专门撰写驳复仇议,主张有限制的复仇。正确答案:第27题,北宋王安石明确反对复仇。正确答案:第28题,在所有赞同恢复肉刑的人中,以班固和刘颂的观点较为系统。正确答案:第29题,古代中国从整体上否定“七出”“三不去”的很多。正确答案:第30题,王守仁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正确答案:第31题,韩愈认为“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茍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正确答案:第32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朱元璋的见解。正确答案:第33题,王守仁提倡以自心良知为是非标准,敢于怀疑,敢于思考的精神,对于明初解放思想起过重要作用。正确答案:第34题,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宽刑( )。正确答案:第35题,王充等从反面论证了同罪同罚的道理。正确答案:第36题,王守仁并不主张利用我国古代已存在的保甲制度来贯彻封建礼法。正确答案:第37题,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正确答案:第38题,丘濬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反对株连或主张限制株连。正确答案:第39题,明代的宋濂指出“七出”中“恶疾”与“无子”极不合理。正确答案:第40题,宋太宗赵匡义、金世宗等对刑讯进行了批判。正确答案:第41题,简述丘濬关于立法原则的主张。正确答案:答题参考:丘濬对前代立法中的经验教训,做了分析后提出“本天之理,制事之义,为民之利,因事立法,宜时处中”的立法原则。即:(1)“应经合义”与“便民”的立法原则。(2)“法有定制”与“随时制宜”的原则。(3)“听民自便”与“与民争利”的原则。其在“因时”与“稳定”上皆有兼顾,固而这种立法思想比较全面。第42题,心学的创始人是南宋的( )。陆九渊王守仁王阳明陈亮正确答案:A第43题,( )在考证刑法典的形成时,清楚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线索和规律:习惯、习惯法、成文法。张斐丘濬朱熹王阳明正确答案:B第44题,朱熹还将“德”、“礼”、“政”、“刑”四种统治方法与其( )联系了起来。人性论“人欲”“气禀”气质正确答案:A第45题,在执法方面,朱熹提出了“正”、“权”交替使用的辩证理论,即强调了( ),一改过去只择其一的偏颇策略。只用“王道”只用“霸道”“王道”与“霸道”交替使用“王道”与“霸道”同用正确答案:C第46题,王守仁以儒家( )为追求目的,以明德亲民为政治信念。谦谦君子“圣人”仁者士大夫正确答案:B第47题,无论“德礼”或“政刑”的( ),统治者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俗”。运用使用方法手段正确答案:A第48题,王守仁主张在立法上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即如“犹行陆者必用车马,渡海者必用舟航”。正确答案:第49题,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条件。正确答案:第50题,王守仁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并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的立法。正确答案:第51题,清代袁枚对亲属容隐之说进行了批判。正确答案:第52题,简述王夫之法律思想“趋时更新”的具体表现。正确答案:答题要点: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他的“趋时更新”观点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第二,他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第三,以“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改革旧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