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梁志刚这几年,我一直从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践中,觉得有些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商讨。一必须重视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目前大部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企业 ,取土任务多由农民自己来完成,取样人即没有看有关取土方法的材料,也没经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取样人把取土工作想得过于简单:不就是从地里挖点儿土吗?到了取土时间,拿上锨提个袋子到地里掘一锨了事。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取土有没有代表性,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化验方法再先进,配方人员技术水平再高,结果本来是一块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你一锨正掘了块生土,化验结果要远低于正常结果,用这样没有代表性的配方来指导施肥,还不如原来怎么施还怎么施吧。因为取土工作非常重要,取土单位最好印制部分取土方法明白纸,让取土人弄明白后再取,或者对取土人进行一次取土方法的简单指导,保证所取土样具有代表性。二测土项目实用性要强。目前如果把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涉及的项目全做下来有上百种,许多人认为化验项目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化验项目多,必然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有些项目做出来不一定用得上。一般来讲,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能用常规方法做五个项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酸碱度即可。测定这些项目,不但了解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又为用量最大的三种肥料的施用提供了依据。虽然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营养元素有十三种之多,即氮 、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硼、钼、氯。但现在用量最大的为氮、磷、钾,这三种元素称为“大量元素”,也称为肥料的“三要素”。钙镁硫称为“中量元素”,目前从化验结果看,北方土壤这三种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只有个别作物如苹果、西红柿出现缺钙症状,其他作物尚未发现。而苹果、西红柿缺钙也主要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了钙的吸收,特别是环境中水分过多。而土壤中的钙做出来的结果并不缺乏,所以今后可在果树、西红柿上注意施钙即可,其他作物还没必要施。对于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硼、氯来讲,我市大部分土壤缺锌和硼,碱性土壤上缺铁,对于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部门隔几年就普查一次,全国有分布图,省里有分布图,市、县都有分布图,哪个区域缺不缺,查一下图即可,也没有必要都去做,毕竟测微量元素的成本相对较高。三化验方法尽可能统一,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要有可比性。当前测试土壤氮、磷、钾养分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法和速测法两种,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科学依据,但不同的方法测试结果却大不相同,很容易出现同一土样,不同单位做出来的结果却相差很大,极易引起农民的怀疑。所以化验方法尽可能要统一,不同方法做出来的结果要进行相关性研究,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即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结果相当另一种方法的某某值。四要以经济作物作为测土的重点对象。测土配方施肥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但从当前的具体情况看,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所有化验室,也没有能力对所有农户种植的地块逐一测土。而现在施肥存在问题多的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这些地块施肥量大,有些养分可能已经过量积累,有些地块可能氮、磷、钾含量比例严重失调,一旦找出原因,调整一下施肥结构,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化验一份土样用了100元钱,施肥上节省了一袋子复合肥价值180元,有帐算。养分比例不协调的地块,在不增加肥料用量的情况下,只调整一下施用比例,产量提高了一大块或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也有帐算。五化验室的建立要向基层倾斜。现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化验大多都在城里,而测土的主角是住在乡下的农民,本想测一下土,送土用时大半天,拿结果需要大半天,还得花路费,该测的也不愿测了。所以今后不管哪个单位要建化验室 ,优先考虑建在基层。如果条件不允许,基层建不了化验室,要考虑在基层多设几处收土点,方便农民测土。六测土要逐步向有偿服务过渡。现在很多企业为农民测土不要钱,看起来是对农民的照顾,其实这种不收费的服务,不利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健康发展。由于不收钱,测土者不重视,就出现到地里掘一锨土了事的现象;没有付出,对测土结果就不那么重视,反正没花钱,出个结果参考一下吧。如果花了钱,一定会改变这种状况,取土的时候要注意方法,这是为我自己干的,结果出来要反复琢磨,是否可以通过少施点肥、多增点产,我得把化验费挣回来。对于收土者来讲,也加大了责任感。不收钱,土样送了化验室,化验人员会想,反正没收他的钱,土先放到那里吧,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做,结果报出不及时。对化验出的结果,到底精确不精确,反正他也没花钱,给个结果就行。如果收了钱,情况就变了,到时间了就得报结果,要不对不起人家拿得钱,结果出来,要严格审查,要不良心上也过不去,因为人家拿了钱。由此看,进行有偿测土更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健康开展。七化验周期要适宜。测了一次土,其结果可用多长时间,一般以2-3年为宜。化验次数频繁,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消耗,而土壤养分的变化,只要不是因为改变了种植作物的种类而极大的调整了施肥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含量变化不会太大。我们可以用获得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间施于一定量的肥料,来调节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在土壤养分又发生变化时,可以再化验再调整。 八提供化验结果要及时,推荐施肥的精确度要提高。施肥有时间限制,化验结果最好能在作物施肥前提供给取土户,如果农户已经施肥,再给结果,从理论上讲这个结果仍然可以用,但农户对结果已经不感兴趣,测土配方施肥会大大折扣。一般情况下,从土样进入化验室算起,做上述提供的五个项目,一般可710天内提供结果。要提高推荐施肥配方的精度,让农民易于接受,又易于实施。九搞好试验示范,树好样板,测土配方施肥为什么迟迟不能在大面上展开,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还没尝到测土配方施肥的甜头,也就是试验示范,树样板的工作没有跟上。今后在测土的基础上,找两方面的典型,一是土壤养分过度积累的地块,做好减肥量的示范,二是土壤养分比例不协调的地块,做好施肥比例调整的示范。当获得同样的产量,而大大减少了用肥量或投入肥料的成本相同,而大大提高了产量,这样的事实会让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心服口服,测土配方施肥的步伐会大大加快。如有不当,请指正。 2011.9.16潍坊市农业科普协会关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给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农民朋友:您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种好田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农业部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说是在施肥技术上的一场革命。何谓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在作物播种前或施肥前,首先取土对土壤中的有关养分进行化验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和所种植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出所要施用肥料的种类、施用数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的施肥方案,然后按方案进行实施的施肥技术。大家知道: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要种地就必须要施肥。但现在在广大农村,施肥却是一项最不过关的技术了,盲目施肥的现象相当普遍。在肥料种类的选择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在肥料的用量上重经济作物轻粮食作物;在施用方法上怎么省劲怎么施;在施用时期上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施。不合理的施肥习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田作物有机肥用量过少,必然会导致地力的下降,各种肥料投入不合理,带来土壤养分比例不协调。粮食作物肥料的总体用量不足,后果只能是产量徘徊不前;而经济作物上过量施肥,造成了土壤板结,产品品质变劣,施肥效益下降,有些人把大蒜种成了“面包蒜”,大姜地里长“血斑”,大棚里苗子成了“小老苗”,这都是过量施肥造成的。施肥不考虑肥料的特性,不考虑作物的需肥特性,该深施的不深施,该分次施的集中施,该施的时候不施,不该施的时候反倒施,大大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要改变这些问题,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施肥技术,这就是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土,我们可以知道土壤缺什么,缺多少;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的施肥方案和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推广人员来具体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我们就可以基本解决土壤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怎么合理怎么施,该什么时候施就什么时候施这四个在施肥上最关键的问题。不难看出,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强而又实用的技术,一经推广,就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国家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县级农业部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些肥料企业建起了土壤养分化验室,为用肥客户提供测土服务,有些基层肥料经销商购置了土壤养分速测仪,为农民测土,不少农民也在打听哪儿有测土的,好把自家地测一下。但也应该看到,测土配方施肥还刚刚起步,不免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测土结果提供的不及时,农民拿到结果有点“黄花菜都凉了”的感觉。有个别不具备化验条件的单位,也打着测土配方施肥幌子来糊弄农民,挫伤了农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相信会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有关政策和技术的完善,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是今后我们国家在农业上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潍坊市农业科普协会新建土壤养分化验室一处,化验方法规范,化验结果提供及时,制定的施肥方案精确度高,真诚地为广大农民、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欢迎您加入到测土配方施肥的行列中来。此 致敬礼潍坊市农业科普协会联系人:梁老师0536-8260056 8863618潍坊市农业科普协会测土配方施肥取土方法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而且体积重量巨大,一亩地耕作层土重就达15万公斤。而测定土壤中一种养分的含量所用土重只有几克或更少。用几克的量来代表几十万公斤的量,足以证明取土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即所取土样必须要有代表性。如果取土不按正确的方法操作,所取的土样没有代表性,即使是化验方法再准确,配方人员的专业能力再强,也反映不出土壤养分的真实情况,提出的施肥方案将毫无意义,所以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按正确方法取土。1.取土时间。一般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下茬作物播种施肥前进行;如受化验时间限制,也可在前茬生长后期,并且不再施肥时取;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取;如作物生长期间出现异常现象,又怀疑与养分有关,可以随时取土,最好取生长不正常位置和生长正常位置的两份土。2.取土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所采地块的土壤特性。一般一亩左右可以取5个点,1-3亩取7个点,面积再大,取样点数也随之增加。取样点位的确定可用S型,即在S型上布点,如图1。方框代表地块,X代表取样点。3.取土深度。采样的方法是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铁锨斜向下切取一片土壤样品,深度为耕作层深度,一般20厘米左右,取样的厚度5-7厘米,各点的深度、厚度应基本一致。见图2。果园应在树盘内取土,取土深度为0-40厘米。高垄种植的作物应在垄两侧取土,不要取垄底的生土;矮垄种植作物,垄两侧的取土点数应占总取土点数的70%,垄底占30%。4.取土数量。按以上采样方法,每个点的样品都装在编织袋内,所有的点取完后充分混合,然后把全部土倒在一个干净平整的地方,再混匀,在混匀的过程中,剔除石块和杂物后摊成厚度均一的圆形,从中间划十字,把土分成四份,再把对角的两份去掉,如土还多,再以同样的方式处理,直至剩余量1斤左右为止。见图3。装入小袋内,再套一个袋。写好标签,放于两个袋之间。扎好口。5.注意问题。取样点数要达到应取的数量,不要在地头、沟边、动过土、堆过肥的地方取样。要保护好取土标签,避免破碎。取两个以上土样的户一定要编好号。 潍坊市农业科普协会联系人:梁老师0536-8260056 8863618配方施肥基础知识梁志刚 土壤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古人云“土者,吐也,土生万物。”古代的人就曾说过,土是什么东西,土是吐东西的东西,万物土中生。而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我们人活着要吃粮食农作物也要吃粮食,它吃的粮食就是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和农业打交道的人都会这么说。这表明,在目前情况下,种地就必须要施肥。而要科学使用好肥料,就要对土壤肥料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为此编写此材料,和大家共同交流讨论施肥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 当前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种地就得要施肥,目前在广大的农村,施肥却是最不过关的一项技术,因为施肥技术不像良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那样效果显而易见。肥料施在土中看不见摸不着,表现出的效果短时间内看不见摸不着,有些肥料表现出的效果还以假象迷惑我们。如氮肥用量过多,田间的苗子很受看,但可能后期由于贪青晚熟,倒伏,不一定高产。施用钾肥后,苗子不一定受看,但可能最后增加了千粒重,从而提高了产量。现在很多上年纪的种田者有这样的感叹:“种了大半辈子的地了,却越来越不会施肥了。”那么当前广大农民在施肥上存在哪些问题呢?一.不知施啥肥好,也就是不能科学选用肥料的种类。大家知道,在施肥的过程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施什么肥的问题。如果选用肥料对了路,效果就好一些,不对路的话就差一些。由于到底施什么肥这个问题比较重要,所以很多农民也非常重视。当土肥技术人员来到农村后,有些人就会问:“现在市场上的肥料什么肥好?”也有些人问:“俺地里的庄稼该上肥了,俺施什么肥好?”在很多人看来,什么肥好和施什么肥好是一回事,其实这是两回事。什么肥好,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国家允许生产,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生产出的合格肥料,就是好肥料。而施什么肥好,除了施用合格的肥料外,还要看具体的施用条件。为什么同为一种合格的肥料,有些地方施用效果就好,而有些地方施用效果却不怎么样,甚至在同一地块不同用户用后的效果都有较大差别,这就是施用条件不同引起的。这些条件包括土壤,作物,施用方法等。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品种非常繁多,加之基层在科学施肥方面知识比较贫乏,大部分人主要靠四种方式来选择肥料,而这些方式都是不太科学的。一是凭习惯选肥。到底施什么肥,基本上是上次施什么这次还施什么,去年施什么今年还施什么,对自己印象比较好的肥料,施上几年也不变变样。这样做科学吗?不科学。作物需要多种养分,而你只施12种养分,施的不缺了甚至还有剩余,而缺的呢还不施,当然效果不好。二是过河随大流的选肥方式,施什么肥自己也没数,人家施什么咱跟着施什么。这样做也不科学,现在是一家一户种地,种地的条件不一样,甚至同一地块不同户之间都有较大的差异,如作物种类不同,品种不一,上季作物施肥状况也不相同,所以过河随大流可能有一部分人也能被淹着。三是靠经销商介绍选肥。买肥时让经销商给自己推荐肥,经销商对你的施肥条件不了解,推荐给你的肥料也不一定对路。四是施新不施旧。有些人总认为新东西比旧东西好,所以购买时总购买那些没用过,甚至没见过的新产品,殊不知,你可能花了冤枉钱买回来的还是老东西。因为肥料商标的名字是人给起的,可以千变万化,而作物的必须营养物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几百年前地球植物从土地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硼、氯,而我们现在种植的农作物仍然从土壤中吸收这些营养,人们所生产的肥料,必然以含有这些营养物质为宗旨。由于选择肥料的方式不正确,目前农村盲目施肥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大田作物重无机肥(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而经济作物重氮磷钾肥,轻中微量元素肥。二.不知施多少为好,也就是不能科学的确定肥料的用量。现在市场上的肥料应有尽有,靠党的好政策,农民往地里施上几袋肥料在钱上没有问题,但到底施多少,很多人心里也没有数。要确定肥料的用量,要考虑土壤中缺多少,种植作物的需要量,肥料及农产品的价格等。但现在很多人在确定肥料的用量上主要是“向钱看”,即种植的作物值不值钱,如值钱就多施,拼命施,不值钱就少施甚至不施。如粮食作物不值钱,一般肥料的总体用量不足,很多地块有机肥很多年都不施了,一些低产地块,氨肥可能已满足要求,但磷肥用量仍然不足,而高产地块,可能氮磷用量不成问题,但施钾量不足,少部分缺乏中微量元素。由于粮田总体施肥量不足,导致产量徘徊不前,远没有达到应有的产量水平。而经济作物,产品相应值钱,所以大部分地块施肥量呈过量的趋势,特别是氮磷钾肥。由于过量施肥,现在一些常年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造成环境的污染。肥料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通过土壤又会污染农产品。氮肥中氮的挥发会污染大气,氮肥形成的硝态氮会污染地下水,过量的氮磷进入地表水,会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二是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化肥从组成上看属于盐类,盐类物质过多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现在种植经济作物时间长一点的地块,由于板结严重不得不换土。三是农产品的品质变劣。由于化肥用量过大,且施用的比例不协调,导致农产品的品质欠佳,吃什么没什么味,很多农民都说:“化肥水泡出来的东西还有好味。”四是增大了成本。本来一亩地用500斤肥料就能获得那么多的产量,结果用了800斤,300斤的肥料不是白投入了。有些人总认为,多施肥就能多增产,多施一斤肥料就多增产一斤产品,一斤产品卖1.2元,买一斤化肥才1元钱,施一斤化肥多挣了0.2元,多施100斤肥,多挣20元,值!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如果真这样,我们国家的农业就好办了,多建化肥厂多生产化肥,多往地里施肥就能多增产。但事实并非如此,产量的提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品种,光照,水分,管理水平等,并不是单靠施肥就能解决的。三.不知怎样施好,也就是不能科学的施用肥料。有了肥料怎样施,也很有讲究。肥料的施用科学不科学,与肥料的利用率有很大关系。什么是肥料的利用率,就是我们所施用的肥料作物所吸收的养分占施用这一养分总量的百分数。肥料的利用率又分为当季利用率和累加利用率。当季利用率即当季所施用的肥料被当季作物利用的部分的百分数;而累加利用率是当季所使用的肥料被多季作物吸收利用部分的总和。一般来讲目前我们国家有机肥中氮素的当季利用率为20%,磷为10%,钾为30%左右。而累加利用率氮为60%,磷为70%,钾为90%左右。化学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0%,磷为15%,钾为45%左右;而累加利用率的氮为45%,磷为60%,钾为85%左右。同施肥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磷和钾的当季利用率要低一些,但累加利用率差不多。而差别最大的是氮肥利用率,如以色列,美国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在55%左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除了亩用量多少的影响外,主要是施用方法不同造成的。以色列多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把肥溶解在水中,直接滴在根部,肥料的利用率当然高。美国在氮肥的使用上,非常注重深施,基施的深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追施的深度也在10厘米以下,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除了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外,其它养分的去向又是如何呢?氮素基本上全部损失掉。一部分变成气态氮挥发,一部分成为硝态氮进入土壤深层或地下水,不再为作物所利用。而磷和钾或其它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后,除能在较长的时间被作物所利用外,不能被利用的部分也主要存在于土壤中,而不离开土体,只不过由原来溶解于水能被作物利用变为一些不溶解于水的物质而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也就是说所施用的磷肥和钾肥除了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外,不被利用的部分,绝大部分仍然存在于土壤中。很显然,不管是从累加利用率的大小来看,还是未被利用的去向看,今后我们国家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点是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我们国家氮肥的利用率为什么低,与我们不科学的使用很有关。现在很多农民在施肥方法上是怎么省劲怎么来,该施肥了,即不考虑肥料的特性,也不考虑作物的需肥特性,把肥料撒在地表算完,有条件的浇浇水,无条件的靠雨水,靠露水,肥是施在地里了,但到底作物吸收了多少,无人知晓。四.不知什么时候施,也就是不能科学的确定施肥时间。施肥要施在时候里,施不在时候时,肥效会大大折扣。如氮肥施的太早会造成作物疯长,氮素的损失量大,磷钾肥施的过晚,则错过了作物对这些养分吸收的关键期,也不能发挥好的肥效。施肥时期应考虑的因素是作物的需肥特性,但现在很多农民在施肥时期主要采用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施,有些肥料该分次施也采用“一炮轰”,有些该早施却因为没时间而推迟,施肥时间不准确也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因素。第二部分 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同样作物体也是由元素构成的,人类现在地球所发现的元素在110种左右,作物体内含有70种左右。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作物目前必须的元素共有16种。所谓必须的,就是少了必不行,如果严重的缺少这种元素,作物不等果实成熟就因饥饿而死亡,也就是说当作物的必须的营养元素严格缺乏时,作物不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当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比较缺乏,作物虽然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但却表现出特有的缺乏症状,我们称之为“缺素症”。一、 作物所必需的元素种类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在这十六种元素中,碳、氢、氧主要来自大气和水,来源丰富,正常情况下,作物一般不缺乏,所以不做主要研究。而主要研究来自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这十三种元素。由于这十三种元素来自于土壤,又多以矿物质形态存在,所以我们把这十三种元素称之为矿质营养元素,也称之为土壤养分。在这十三种养分中,氮磷钾作物需要量大,一般占作物干物质重的百分之几,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大量元素,氮磷钾也是所施用肥料的主要元素,也成为肥料的三要素。钙镁硫中等,占作物干物质的千分之几,称为中量元素,而铁锌铜锰硼钼氯作物需要量小,一般占干物质中的千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我们称它们为微量元素。二.必须要施用和考虑施用的元素种类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来源有三条途径,一是土壤自身就含有的。土壤是由岩石风化来的,就目前研究表明,所有的岩石除不含氮元素外,其它作物所必需的元素都含有,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岩石的风化而释放出来。二是施肥提供的。施用的有机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施用的化肥,可以提供一种至几种作物的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施用硫酸钾,既提供了钾,又提供了大量的硫;施用钙镁磷,既提供了磷,又提供了钙和镁。三是进入土壤的某些物质所提供。如灌溉、降雨、尘土等也会为土壤提供某些元素。显而易见,虽然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三种,但到底需要不需要施,还要看土壤中的含量多少。有些元素虽然是作物所必需的,但土壤中的含量却很丰富,则没有必要施,要施的只有那些土壤含量不能满足作物需要的必需元素。通过进行土壤分析和肥料试验证明,目前我们地区必须要施用的元素种类为:氮、磷、钾、锌、硼。氮、磷、钾为大量元素,作物需要大,土壤中含量低,所以要保证作物高产,必须要施用。而锌和硼是微量元素,作物需要量虽然少,但我们地区大多土壤中含量低,现在有些作物已出现缺锌、缺硼症状,试验表明在大部分土壤上某些作物,施用锌、硼肥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虽然现在要施用的必需元素有五种,但每一种的增产效果及施用范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从试验情况看,可把这五种元素按增产效果的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列第一等级的为氮素,大部分土壤大部分作物必须保证氮肥的用量,氮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近几年,由于受氮肥用量过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现象的影响,有些人认为氮肥要少施,甚至不施,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氮肥用量不足,不但会影响到产量,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因为农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氮素的供应多少有关。为什么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氮肥,而氮肥仍然是决定产量高低第一元素呢。主要的原因:一是作物对氮的需要量大,大部分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为3:1:3,氮和钾远高于磷,而目前大多作物最常种植的小麦和玉米,对氮的吸收要高于钾。如小麦,每生产100斤籽粒产量需氮3.0斤,五氧化二磷1.25斤,氧化钾2.5斤;玉米为2.57斤,0.86斤,2.14斤。另外氮主要存在于果实中,而钾则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如小麦籽粒含氮约2.16%,含钾0.43%。而秸秆含氮0.57%,含钾1.28%;玉米籽粒含氮1.47%,秸秆含0.75%;籽粒含钾0.53%,而秸秆含钾1.27%。我们收获的对象主要是果实,而秸秆则归还土壤的量较多。很显然作物对氮需要量较大,且带出土壤的较多,所以要保证作物的稳定高产,就必须保证氮肥的用量。二是土壤中氮素含量较少。在作物必需的元素中,只有氮是后天形成的,形成土壤的主体矿物质不含氮,地球上有了生命后才有了氮,所以氮又被称为“生命元素”。而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原始的土壤中就含有,这些元素在岩石不断风化的过程中慢慢释放出来。而后天形成的氮素主要存在于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中,而进入土壤的有机质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土壤中的氮素由于缺少丰富的来源供应,自然含量相对较低。而要保证产量的不断提高,就要保证氮素的施用量。三是施用的氮肥容易损失。我们所施用的含有氮的肥料,不管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在土壤最终变成被作物易吸收的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铵态氮易形成氨气跑出土体外而损失,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易随着水分的流动而淋失,其它种类的肥料,如磷肥、钾、中微量元素肥料,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由水溶性物质变成难溶性物质而难被吸收外,即不会变成气体跑,也不会轻易随水跑,基本上仍存在土壤中,后劲很足。由于所使用的氮肥不易保存于土壤中,除了作物吸收利用外,有很大一部分损失了,所以氮肥基本要季季施,年年施。列在第二等级的是磷和钾,虽然大面上必须要施用,但具体到每一地块就不像氮那样非用不可,到底用还是不用,用量多少要看具体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粘层土比其它土层缺磷更严重一些,而钾缺相反,土质越粘含量越高,砂质土比较缺钾。由于土壤磷和钾含量主要受母质含磷钾量和施用的磷钾量的多少所控制,所以目前磷肥用量较少的中低产田地块比高产地块更易缺磷,种植大田作物的地块比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要低,保护地大部分磷已过量。而钾的含量,大田作物高产地块由于连年带走的钾量大,所以高产地块比中低产田地块更需要增施钾肥。而在经济作物和保护地作物地块,含量不均一。重视钾肥施用的区域可能已过量,而忽视钾肥施用的区域,土壤中的钾含量中等或不足。锌和硼是必须要施的两种微量元素,但其施用的范围和施用后的增产效果要小于大量元素氮、磷、钾。锌和硼同磷和钾一样,其施后增产效果因不同的土壤和作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粘土土类含硼量较高,而砂质土含量低;基性岩、沉积岩风化形成的土壤比酸性岩形成的土壤含硼量高。而土壤有效锌的含量,中性和微酸性土壤比微碱性土壤含量高。就作物而言,禾本科作物、果树施用锌肥有较好的效果;十字花科作物,如果树、茄科类蔬菜、棉花、花生、地瓜等施用硼肥有较好的效果。考虑施用的元素有碳、钙和铁。这三种元素大面上不用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施用。如碳可在保护地栽培中用,特别是冬季,保护设施内需保温,空气交流差,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得不到足够供给,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所以应该施气肥,也就是施二氧化碳肥。钙在酸性土壤中含量低,如栽培需钙量大的作物,如果树、茄果类蔬菜,则应注意施用钙肥。铁肥主要用于碱性土壤上,因为碱性土壤有效铁含量低,果树、大豆、花生、地瓜易出现缺铁症状,所以应施用铁肥,在中性、酸性土壤上则没有施用铁肥的必要。对于硫、镁、铜、锰、钼和氯,目前情况可暂时不用。但可能过不多久,我们要在果树上施用镁肥,在豆作物施用钼肥,在碱性土壤上施用锰肥。因为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其尚未施用的必需元素定要缺乏,这是施肥的规律。但对于铜和氯来讲,由于土壤中含量很丰富,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必要施用。施用硫酸钾肥或硫酸钾复合肥的地块,也没有必要再单独施用硫肥。三、不同作物对不同种类的必需元素的需要量及敏感程度不同种类的作物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硼、钼、氯。但不同作物对各自需要量是不同的,即便有些作物对某一种必需元素的吸收数量差不多,但对其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即在土壤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种其它作物不会出现缺乏状态,而种另一种作物时则会出现缺素症,我们把这种作物称为这种元素的指示性作物。通过这种作物是否出现缺素症,可以证明该土壤这种元素的含量多少。目前我们所种植的农作物,施氮量较多的为叶菜类,如菠菜、韭菜、芹菜等,这些作物施用较多的氮肥,不但可以获得较多的产量,而且外观品质也佳,叶片发亮肥厚。施氮量中等的有禾本科作物、棉花等,施氮量较少的有地下根茎类作物、瓜类、茄果类蔬菜,这些作物施用较多的氮肥会使产品品质下降。施氮量最少的作物为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豆科作物虽然吸收的氮量较多,但它们需要的氮素有三分之二靠自身的固氮来解决,只施用其需要的三分之一即可。对于磷来讲,豆科作物、越冬作物需要较多的磷肥。施钾量较多的作物为:瓜、果、茄果类蔬菜。需钙量大的作物有果树、茄果类蔬菜,对钙敏感的作物有苹果树和玉米。十字花科类作物对硼的需要量大,如棉花、花生、地瓜、蔬菜类、果树类等,芹菜和萝卜对硼比较敏感。缺铁主要表现在碱性土壤上,果树、花生、大豆、地瓜等作物对铁比较敏感。四、作物的缺素症状作物在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严重时,会完成不了一个生命周期,但现在属于耕作的土壤,多少都会施用点肥料,多以不至半途死亡,通常发生的问题是因缺乏某一种元素而出现缺乏症状。由于作物的正常生长涉及的因素很多,作物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是缺乏某种元素还是其他方面的危害,如病害、虫害、地温低、水浸,冻害、除草剂危害要进行细心的观察。一般来讲,缺素症发生的范围较大,而其他危害范围小;缺素与土壤类型有密切的关系,而其它危害关系不密切;缺素受气候影响较小,而其他危害特别是病害关系很大;缺乏某一种元素及时补施这一元素,症状很快转化,其他危害靠补施元素症状也难消失。不同作物缺乏某一种元素,表现出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但总有一些特有的规律,有些作物体内容易移动,症状出现的部位在作物的下部,这些元素有:氮、磷、钾、镁、锌。在这五种元素中,缺氮、磷不会出现斑点,而缺钾、镁、锌易出现斑点,缺镁斑点不会坏死只在叶脉中间出现淡蓝色串珠状斑点,缺钾、锌的斑点易坏死。缺钾的斑点通常出现在叶尖和叶缘,而缺锌的斑点在叶中部,缺氮的作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而缺磷则为叶片颜色发灰,禾本科作物在没有受到冻害的情况下,茎基部呈红色或紫色,推迟成熟。而不易移动的元素为:钙、硫、铁、铜、锰、硼、钼和氯,这些元素首先在顶部出现缺乏症状。由于氯和铜土壤含量丰富,大田作物还没发现缺乏症状,所以主要研究钙、硫、铁、锰、硼、钼即可。在这六种元素中,虽然缺乏症状是在顶部,但缺乏症状是不一样的。钙和硼缺乏症状主要是顶心长不好,其它元素顶心长的正常,所以顶心出现问题主要考虑是否缺乏钙和硼。缺钙表现出顶心软化,像被热水烫了一样,很快烂掉,而周围其他叶片比较正常。而缺硼则顶心不软化,只是长的不正常,周围其他叶片厚而脆。缺硫、铁、锰、钼上部叶片易发生问题,只要叶片出现坏死斑点,一般是缺锰造成的,缺铁、硫、钼只是叶片白、黄化,一般不出现坏死的斑点。缺铁只是叶脉之间出现白黄化现象,而叶脉仍为绿色。缺硫和钼则整个叶片都呈黄白化,包括叶脉,但缺硫白化现象明显,而缺钼却黄化明显。在我们潍坊地区,由于缺硫和钼不是太严重,所以顶叶出现黄白化现象,主要是缺铁造成的。以上是作物缺素症状的总体综述,下面谈一谈每种元素的缺乏和过剩症状。氮:作物缺氮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慢,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提早成熟。氮素过剩表现为植株疯长,叶片柔软下垂,田间通透性差,易受到病虫害侵袭,易倒伏,贪青晚熟。磷:作物缺磷,叶色灰暗,根粗短,推迟成熟。磷如果严重过剩,作物会出现小老苗现象。磷过剩还会妨碍其他某些元素的吸收。钾:作物缺钾,易出现干叶尖现象,随后叶缘干枯,叶片高低不平,早衰现象严重。钾过剩易妨碍作物对氮和镁的吸收。 对于中微量元素来讲,目前我市大部分土壤缺乏现象不是太严重,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讲,尚未发现典型的缺乏症状,但对于对某种中微量元素比较敏感的作物,已表现出缺乏症状,对于这些作物应适当补施相应的中微量元素。钙:有两种作物易出现缺钙症状,苹果的苦豆病,即成熟的苹果的表皮有一些豆粒大小的坏死表皮,尝一尝味发苦,这是苹果缺钙的表现。西红柿脐腐病,西红柿的花蒂部有一坏死黑疤,干时裂缝,对品质影响很大,这是缺钙造成的。另外研究表明:充足的钙可增强果实表皮、茄果类蔬菜表皮的紧密度,所以易发生果实表皮病害的作物,增施适量的钙肥,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铁:缺铁主要发生在碱性土壤上,而果树、大豆、花生、地瓜易发生缺铁症状,即顶端叶片发生黄白化。作物生长正常与不正常,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是否与缺素有关,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第三部分 施肥原理人们在长期的施肥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土肥学者把这些经验总结为理论,用来指导今后的施肥。一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些养分随着作物的收获而被带走,要保证下季作物的继续高产,就要把作物带走的且土壤缺乏的那些养分归还于土壤。种地为什么要施肥,就是为了归还养分。二最小养分学说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的制约。即土壤哪种养分最缺,施哪种养分增产量最大。这条定律也为我们国家的施肥实践所证实。60年代我们的土壤中最缺氮,所以施用氮肥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了70年代,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又表现出了缺磷,又开始大量施用磷肥。氮磷肥的大量施用,到了80年代钾又成为最小养分。而现在一些地块中微量元素又开始缺乏。表明随着施肥结构的调整,最小养分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三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学说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同等重要的,一种元素不断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这一学说表明:作物缺少哪一种元素都不行,缺什么必须施什么,缺少某一种必需的营养元素想用另一些元素来补充,根本不起作用甚至加重所缺乏元素的症状。四最佳施肥量学说(即报酬递减律)施用肥料有一个最佳用量,达到最佳用量,经济效益最佳。如果用量少了,产量上不去,用量多了,效益下降。五养分的敏感期(养分的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对某一种养分很敏感,这一时期如缺少这种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将受到损失,即使以后再施足这种养分,对作物产量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弥补。这表明,施肥要施在时候里,施在时候里才能更好发挥肥料的作用。试验表明,大部分作物对大多养分的敏感期是在苗期。六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内,有一个时期作物对氮的需要量最大,这个时期施用氮肥,将最大限度被作物吸收利用,氮肥起的作用最大,这一时期称为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对大多数作物来讲,一般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共生期。如小麦在起身枝节期间,玉米在小喇叭期到大喇叭期,棉花在花铃期,茄果类蔬菜在初果期。为什么氮肥有最大效率期而其他养分不提最大效率期呢?这主要是氮肥的特性所决定的。氮肥同其他肥料不一样,当一次性用量较多时,氮肥会促使作物旺长,即消耗了养分,有不利为高产打好合理的群体,土壤中较高氮还会加速氮转变为气态氮而挥发或转变成易溶于水的氮而淋失,当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时,土壤却供给不足了。而其他肥料施于土壤后,损失小。作物奢侈性的吸收量也小,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水平,即使到了作物对其吸收的最高峰期,也会较充足地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所以其他肥料对大多数作物一般提倡基肥一次性施足,而氮肥应提倡分次施,特别要注意在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时的施用。第四部分 肥料的种类、特性及施用注意事项目前我们常用的肥料按其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有机肥、无机肥(化肥)、生物肥。一有机肥。肥料成分中含有机质,且作物所需的养分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的肥料称为有机肥。何谓有机质,来自于生命体的物质称为有机质,有机肥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动植物的残体,现在我们常施用的有机肥,主要为人畜排泄物、作物残体、饼肥、杂肥等几大类。我们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施用有机肥,这表明,有机肥在种地上确实有一些独特的作用。 (一)有机肥的作用与不足。施用有机肥,可以说好处多多。一是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越种越好种。有机肥中的有机质进入土壤中,可以粘结土壤中的单个土粒,使其成为一些团粒状结构,团粒状的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发暄有利于土壤耕作。二是有机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肥中的有机质最初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而植物的任何部位均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进入土壤后,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各种营养元素。因此,我们也把有机肥称为“全面肥料”。三是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施用有机肥,可使农作物吃得饱(养分全),喝得足(土壤持水量提高),住得好(通透性强),可使作物更健康成长,产品品质提高。四是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和作物的抗逆力。有机层颜色暗,可以多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有利作物抗寒;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有一些活性基因,它们可以同进入土壤中有害物质结合使其无害化,免使作物受害。五是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美化环境。但有机肥也有一些不足,一是积体大,施用起来不方便;二是肥料中的养分含量低,一般用量下,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的要求;三是肥效来得慢,由于有机质需分解后才能释放养分,而分解释放养分要求的条件很多,所以作物缺肥时施用有机肥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味道。有机肥这些短处,正是无机肥的长处,而有机肥的长处,正是无机肥的短处。所以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有机肥同无机肥(化肥)配合施用,这样它们可以取长补短。(二)有机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施用有机肥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有些有机肥利用率较低。由于施用有机肥存在费工费劲的现实,所以有些有机肥的利用状况不佳。如基层公厕的人粪尿,夏天基本一堆蛆,冬天一座山,即便挖出来,上地数量也很少。作物的秸秆利用也不充分。一到夏收和秋种,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但仍然屡禁不止。农村剩余的秸秆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条件。农村可用于肥料的杂肥,如湾泥、墙土、炕土、庭院垃圾的利用率越来越低。 2.有机肥施用不平衡。由于在有机肥的施用量上很多地区存在重经济作物轻大田作物的倾向,有机肥几乎全部用于经济作物,而有些农田好多年未施用过有机肥了。有机肥的主要作用是培肥地力,长期不施有机肥,地力水平会下降。 3.在积造有机肥上方法不科学。现在在很多农村,草木灰和灰渣用来垫圈,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草木灰呈比较强的碱性,碱性能促使圈肥中的含氮物质变为气态氨而挥发。所以草木灰垫圈会造成有机肥中氮素的大量损失。另外,有些人还将有机肥置于露天长期存放而不采取密封措施,有机肥被日晒雨淋,使有机肥中的速效养分受到损失。 4.施用有机肥方法不科学。在有机肥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有机肥未彻底腐熟就施用,而造成肥害的发生。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在外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发生一个发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所以有机肥在施用前要让其充分的腐熟,以免发生“生肥咬苗”的现象。二是有机肥过度的集中施用。有些经济作物,特别是以沟植为主的作物,有些农民把有机肥过度集中施在沟内,这样做不但会发生肥害,而且对有机肥粘结土粒从而形成团粒结构不利。(三)有机肥施用注意事项。在有机肥的施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切实做到有机肥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有长处也有短处,有机肥同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有机肥的施用,作物产量会受到影响,土壤中养分比例也不会协调,而过分强调无机肥的施用,会使土壤肥力下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2.要在有机肥的利用上下功夫。一是对未被充分利用的有机肥资源要想方设法提高其利用率。作物秸秆要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高温堆肥来解决。集体公厕和部分可利用的杂肥要逐步通过建立有机肥场来解决。要增加施用有机肥的投入,提高机械化施用有机肥的水平。二是要平衡施用有机肥,重视大田作物有机肥的施用。特别是秸秆还田少的作物上,如棉花、大豆、花生、地瓜等,每年要保证一定的有机肥施用量。三是注意有机肥的施用方法。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彻底后再用,对于鲜畜禽类,要利用半坑式的堆积方式让其充分腐熟。对于干有机肥,要洒适量的水,堆堆、盖膜、翻堆让其腐熟。有机肥不要同碱性物质混积和混施。另外要注意有机肥一般做基肥,尽量同土壤混匀施。二无机肥(化肥)。无机肥是相对应有机肥而言的。无机肥是以无机物为主,养分以无机物形式存在的肥料。由于无机肥一般是在工厂里通过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的,所以也叫化肥。目前常用的化肥,按其成分可以分为三类,即大量元素化肥、中量元素化肥和微量元素化肥。(一)大量元素化肥。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的肥料称为大量元素化肥,大量元素化肥又根据含有元素种类的多少,划分为单一化肥和复混化肥。1.单一化肥。肥料中氮、磷、钾三种元素只含有其中一种的化肥称为单一化肥。单一化肥包括单一氮肥、单一磷肥、单一钾肥。单一氮肥:只含氮的肥料称为单一氮肥,现在最常用的单一氮肥按氮的存在形式又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三大类。铵态氮肥中含有铵离子(NH4+),铵态氮肥代表品种为碳酸氢铵,含氮约17%。再象硫铵、氯化铵、硝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都含有铵态氮。铵态氮具有以下性质,铵离子进入土壤后,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流失。铵态氮易分解为气态氨而挥发损失,特别在碱性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挥发出的氨如果浓度太大,会烧伤作物的叶片。所以含铵态氮的肥料一定要注意深施覆土,设施栽培当设施内流通状况不好时施用铵态氮肥的量不要太大,以免挥发出的氨损伤叶片或对地上部的植株造成危害。 硝态氮肥:肥料中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肥料称为硝态氮肥,代表品种硝酸钙,含氮12%左右。再象硝酸磷肥、硝酸钾、硝酸铵中也含有硝态氮。由于硝态氮带负电荷,进入土壤后不易被土壤吸附,极易随水流失。所以含硝态氮的肥料最好做追肥,不适宜做基肥;水田中也不宜施用;大水漫灌前和大雨前也不宜施用。另外试验表明,一些经济作物,如果树、烟草、瓜菜类对硝态氮更喜好,所以有硝态氮肥,要优先用在这些作物上。但也不要过分强调施用硝态氮肥,因为在旱地土壤中,施于土壤中其他形式的氮肥,如铵态氮、酰胺态氮都很容易转化为硝态氮,有硝态氮肥可优先用在这些作物上,没有也可用其他形式的氮肥。硝氨态氮肥:肥料中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成分的氮肥,代表的品种为硝酸铵,含氮35%,其中一半为硝态氮,一半为铵态氮,施用注意事项,同硝态氮和铵态氮。酰胺态氮肥:现在施用的酰胺态氮肥只有一个品种,即尿素。由于尿素含氮量高(46%),物理性状好,所以尿素是我们目前施用最多的氮肥品种。尿素施于土壤后,以分子形式存在,土壤对它的吸附力小于铵态氮。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尿素一般不为作物根部所吸收,最终要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吸收。作物施用尿素要注意,一是尽量覆土施用,以免形成铵态氮后氨的挥发;二是作物施肥关键期施尿素要早施57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三是由于尿素的吸附力小,用时防止大水漫灌;一些生食作物如西瓜、萝卜等最后一次施肥最好不要用尿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