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古典诗歌鉴赏比较教学设计 书愤与蜀相诗歌比较阅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陆游和杜甫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两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和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教学重点】1、背诵蜀相书愤。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因为是古典诗词,所以只有能突破古典诗词必要的知识、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等知识,才能真正把握精髓。【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发 点拨法 诵读法【教学过程】书 愤 一、 知人论世 (知人)投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论世)投 (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投 看题目,何意? 书:写 愤:悲愤、抑郁 投 “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 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题目) 3、想像作者的人生境遇,带着作者想要抒发的悲愤之情再读课文。 此时你的心中有了作者的形象了吗?4、跟读 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二、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给同学们补冲几个注释,有助于大家理解诗歌。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概括了两次什么样的战斗?胜利的战斗。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但现在收复中原的时机却不在了。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时诗人才36岁。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陆游以此自许。 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这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然而,如今呢?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为什么以此自勉?什么意思?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所以这句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三、研究讨论,比较分析: 扫平了文字障碍,我们就通过比较的方法回忆我们学过的蜀相,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甫忠心、功绩 (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游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四、再读、背诵 、板书板书: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主要意象:诸葛亮: 杜忠心、功绩 (慨叹) 陆矢志不渝 (羡慕) 个人情感: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 陆渴望北伐复国 (建功立业) 表达技巧: 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沉郁 陆悲壮 【教学反思】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忘记,我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学的高级形式,它们的一切特点特色,都必须溯源于汉语文的极大的特点特色。忘记了这一要点,诗词的很多的艺术欣赏问题都将无法理解,也无从谈起。”所以欣赏诗歌也必须了解汉语文本身的许多特点,这也是诗歌的特点。诗歌之美有哪些呢?我以为至少有: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哲思美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希望授课教师能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去宏观地把握、鉴赏诗歌,千万不要现代文是现代文、古典诗词是古典诗词、割裂地进行教学。语文学习需要情感体验,但学生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了解作者诗词创作时的丰厚情感或许会有一些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必要而且巧妙的引导方式,才能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仅需要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需要比较充分的相关知识,如果自己不能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申请属地管理办法
- 价格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 企业相关管理办法前言
- 信息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 企业选址仓库管理办法
- 人才公寓自营管理办法
- 仪器状态标识管理办法
- 企业业务协同管理办法
- 休闲食品现场管理办法
- 企业转移资金管理办法
- 医院消化内科面试题及答案
- 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工序简介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