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_1_第1页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_1_第2页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_1_第3页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_1_第4页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学 (临床医学本科七年制用)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史艳萍 曾行德(媒体制作) 曾行德(撰 稿) 马著彬 刘民英 欧阳湘莲 黄洁君(顾问),互 勉 语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儿女立志时 黑发应知勤学早 白首不悔读书迟,第一节 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 (x-ray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system) 一、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简便、经济、应用广泛。多用隔室和电视透视。 2、摄影:常用。后前位,侧位,前弓位,侧卧水平。 (二)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仟伏摄影等。由于CT发展,目前应用较少。 (三)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bronchography):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癌,慢性肺化脓症,肺不张和支气管胸膜瘘等。 2、血管造影:常用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ronchoarteriogrphy) 二、影像学新进展及检查原则:CT,MRI,超声及核医学。目前也是以平片为基础,根据需要进行其它检查,常用的是CT。,胸 部 X 线 检 查 方 法 胸部正位片 胸部体层摄影片,胸 部 X 线 检 查 方 法 气管、支气管造影,胸部影像学 检查新方法 右下肺门层面CT 冠状面MRI,二、胸部正常X线表现 学习总原则是认准正常,了解变异。,(一)胸廓(Thorax) 1、软组织胸廓: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房及乳头。 2、骨性胸廓: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及胸椎。 (二)纵隔(Mediastinum) 1、解剖组成:含心、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2、X线表现及分区:胸骨后,胸椎前,两肺间为纵隔。除气管、支气管呈管状透明区外,其余组织均呈灰色软组织影。由2纵线和2横线分为九区。分区对纵隔肿瘤定性有关。 (三)膈肌(Diaphragm) 呈光滑弧形,分左、右两叶。一般右膈平9-10后肋,左膈低1-2cm;平静呼吸1-3cm,深呼吸3-6cm。肋膈角,心膈角。,胸 廓 纵 隔 分 区,膈 肌,(四)胸膜(Pleura) 胸膜正常时不显影,当胸膜反褶与X线平行时可显示为线状或薄层状致密影如毛发线,肺尖帽。 (五)气管和支气管(Trachea and bronchus) 1、气管:呈管状透明区,长11-13cm,宽1.5-2cm,气管分叉平胸5-6,分叉角60-85(右20-30,左30-45)。 2、支气管:呈树枝状。左、右主支气管亦呈管状透明区。叶支气管左2支,右3支。段支气管左8支,右10支。 (六)肺(Lungs) 1、肺野(lung field):由含气肺泡构成,呈均匀透过度高的阴影。分上中下三野,内中外三带或按肋间分野。 2、肺纹理(lung markings):由肺动、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等解剖结构组成,X线上主要由肺动、静脉分支构成。表现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干树枝状致密影,均匀光滑。,正常气管、支气管造影 正常肺野与肺纹理,3、肺门(pulmonary hila):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和神经等解剖结构组成,X线上主要是肺动、静脉的大分支显影,呈均匀中等密度阴影。左侧较右侧高12cm,位于24肋前端的肺内带。 (1)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组成,正常人宽度15mm,上、下肺门夹角为肺门角。 (2)左肺门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弓,下部为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 (3)侧位肺门呈“逗号”样,前缘为上肺静脉干,上、后缘为左肺动脉弓,尾巴为两下肺动脉干重叠影。,正 常 肺 门,4、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1)肺叶(lobe):解剖分左上下叶及右上中下叶。因斜裂及水平裂常不显影,故平片分叶界限不明确,故只能正侧位,人为划线分叶。 (2)肺段(segment):其分布及名称与肺段支气管一致。正常平片不能显示。 (3)肺小叶(lobule):许多肺小叶组成一个肺段,肺小叶直径约1cm。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35个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每个腺泡直径约6mm,是病理变化基本单位。 (4)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lung parenchyma)为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泡及其壁)。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和小叶间隔、脏层胸膜下结缔组织。,三、基本病变X线表现,(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病因:管内有异物、分泌物和血块等。管壁有肿瘤、痉挛、先天性和炎症等。管外有肿瘤、增大淋巴结压迫等。 病理:部分阻塞引起肺气肿,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 1、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on emphysema):部分阻塞致肺内气体不能完全排出,肺泡过度膨胀形成肺气肿。若多个肺泡膨胀破裂,融合则成肺大泡。 (1)弥漫性肺气肿:两肺纹理变细、少、分散及肺透过度增大;膈肌低、动度弱;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 (2)局限性肺气肿:局部透过度高,肺纹理细、少、分散,肺门、叶间胸膜、纵隔及膈肌移位。有时可见纵隔摆动。,弥 漫 性 肺 气 肿,右上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伴左侧代偿性肺气肿 局 限 性 肺 气 肿,2、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 atelectasis):支气管完全阻塞后1824小时,肺内气体被吸收,肺叶萎缩,肺泡内渗液形成肺不张。有时并发肺炎或支气管扩张。 (1)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密度高,肋间隙狭窄,膈肌升高,纵隔移向患侧。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肺叶不张:肺叶体积小,密度高,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胸膜及肺门移位,患侧膈肌升高,患区肋间隙狭窄。 (3)肺段不张:不张肺段一般呈三角形致密影,体积缩小,尖向肺门。 (4)肺小叶不张:不张肺小叶呈多数小斑片状致密影,周围可有透明的气肿带。,各 叶 肺 不 张 示 意 图,左 肺 上 叶 肺 不 张(肺癌),(二)肺部病变 1、渗出与实变(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 (1)病理:部分肺泡内被病理性液体代替称渗出;全部肺泡内被病理液体或组织代替称实变。 (2)X线表现:渗出病灶呈均匀云絮状影,边缘模糊。实变病灶呈片状均匀致密影,边界不清,近叶间胸膜处则边缘清楚,实变区内有时可见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3)临床意义:见于肺炎,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等。 2、增殖(Proliferation) (1)病理:肺组织内充满肉芽组织(细胞和纤维),代表慢性炎症。 (2)X线表现:呈腺泡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界较清楚的致密影。有时多数病灶融合一起,呈块状。 (3)临床意义:慢性肺炎,肺结核等。,渗出性病变 增殖性病变 支气管肺炎 粟粒性肺结核,3、纤维化(Fibrosis) (1)病理:肺组织内局限或弥漫被纤维组织代替称纤维化。是急、慢性炎症愈合形式之一。 (2)X线表现:弥漫性者常累及肺间质,呈索条状、网点状、块状致密影,边缘清楚,密度高。局限性者呈索条、网点状或块状,边缘清楚,高密度致密影,常伴有纵隔、肺门、膈肌向患区移位,患区肋间变窄等。 (3)临床意义:弥漫性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放射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等。局限性常见于肺结核、尘肺和支气管扩张等。 4、钙化(Calcification) (1)病理:肺组织内有钙质沉着称钙化。是退行性或坏死组织愈合形式之一。 (2)X线表现:呈斑点、球形、块状等特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3)临床意义:常见于肺结核、尘肺、错构瘤和肺包虫等。,纤维性病变(尘肺) 钙化性病变(结核球),5、肿块(Mass) (1)病理:肺组织内有良性或恶性瘤细胞生长称肿块。含液囊肿、结核瘤和炎性假瘤,因X线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也包括在肿块范围。 (2)X线表现:呈圆、椭圆形均匀密度的致密影。良性者边界清楚,生长慢,不发生坏死;恶性者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快而不均衡,可发生坏死。 (3)临床意义:常见于肺囊肿、肺结核、炎性假瘤、良性及恶性肿瘤等。 6、空洞及空腔(Cavity and air containing space) (1)病理:肺组织坏死液化物经支气管排出后残留的缺损称空洞。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称空腔。,(2)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在大片致密坏死组织阴影内有小而形状不一的多发性透明区。常见于干酪样肺炎。 薄壁空洞:洞壁厚度3mm,洞周围常有实变区,内壁可不规则或出现壁结节,有或无液平面。常见于肺脓肿、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和肺癌等。 空腔:壁较空洞壁更薄而光滑,周围无实变,一般腔内无液平面。常见于肺气肿、肺含气囊肿、肺大泡、囊状支气管扩张等。,良性肿块(肺囊肿) 恶性肿块(肺癌),无壁空洞(干酪性肺炎) 薄壁空洞(肺结核),厚 壁 空 洞 (慢性肺脓肿),肺空腔(肺气囊肿),7、肺间质病变 Interstitial lesions of lung (1)病理:肺间质内渗液、炎性渗出、纤维化或瘤细胞浸润。 (2)X线表现:多呈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小结节状或网点状影。 (3)临床意义:肺间质水肿、感染、特发性间质纤维化、粟粒型肺结核及癌性淋巴管播散。,肺间质性病变(水泥肺),(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常见病因有结核、化脓、胸外伤、肿瘤和心肾疾病等。 (1)游离性胸腔积液:少量积液见外侧肋膈角变钝,患侧倾斜可见胸壁带状影,呼吸时液面上下移动。中量积液见肺下野均匀致密,上界呈反抛物线状,随体位变化及呼吸而移动。大量积液见均匀致密影超过第四肋前端而达肺中上野,有时仅肺尖透明。纵隔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等。 (2)局限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是胸膜粘连而使积液局限于胸腔某一部分。切线位时可见均匀致密阴影、自胸壁呈圆形、半圆形或梭形突向肺野,边界光滑。叶间积液是液体积于叶间裂内,呈梭形或三角形致密影。肺下积液是液体积于肺和膈肌之间 。下肺野可见均匀致密影,上缘光滑似膈肌影,但最高点外移,故有假膈肌影之称。,游 离 性 胸 腔 积 液 少 量 中 量,游离性胸腔积液 局限性胸腔积液 大 量 包裹性胸腔积液,局限性胸腔积液 叶间胸腔积液 左侧肺下积液,2、气胸及液气胸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1)气胸 病因:常见有外伤性和自发性。 X线表现:气胸区为无肺纹理透明区;压缩肺向肺门收缩,密度增高;气胸线;肋间隙增宽,膈肌下降,纵隔对侧移位,气胸内有时可见致密的胸膜粘连带。 (2)液气胸:气胸下部可见均匀致密的液平面,其余征象同气胸。,左侧气胸 右侧液气胸,3、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1)病理:胸膜炎治愈出现纤维素沉着、增厚、粘连和钙化。 (2)X线表现:轻度者肋膈角变钝、膈肌平直、膈肌活动受限。重度者沿胸壁有带状致密影,肺野密度增高或有钙化影,患侧膈肌升高、不规则、拉直,肋间隙变狭窄和纵隔移向患侧。,复 习 题 1、常用的胸部X线检查方法有哪些?影像学检查的原则是什么? 2、正常胸部X线平片包括哪几部分?阐述纵隔分区。详述肺部的正常X线表现,特别是肺野和肺门。 3、支气管阻塞后可造成哪些改变?简述X线表现要点。 4、详述肺部及胸膜的基本病变的病理、X线表现和临床意义。 预习:呼吸系统疾病,请同学们说出下面这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四、肺部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一)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1、病因及病理:支气管、肺慢性炎症 使管壁破坏,管外牵拉,内压增高而形成支气管扩张。 2、临床:咳嗽、咳脓痰或血丝、反复发烧和杵状指(趾)等。 3、X线表现:(1)轻者无异常(2)重者病灶好发于左肺下叶病变区肺纹理增多,粗糙,紊乱呈网状,还可见双轨征、杵状征和含气液的囊状影。继发感染则出现斑片模糊影。常伴发肺不张。晚期可并发肺心病。造影是确诊方法,可见扩张支气管边缘不规则,呈柱状、囊状或混合型扩张表现。,支气管扩张症(囊状型) 平 片 造影片,支气管扩张症(柱状型、右位心) 平 片 造 影 片,请同学们说出下面两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二)肺炎(Pneumonia)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1)临床特点: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病理分充血、红肝变、灰肝变和消散期。好发于冬春季,青壮年。症状有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化验白细胞高,中性明显高。 (2)X线表现 充血期:肺纹理增多,肺透过度稍低。 实变期(红灰肝变期):大片均匀致密影占据肺段或肺叶,近叶间胸膜处、边界清楚,余部模糊。有时实变区内可见支气管气像。 消散期:原实变区出现分布不规则,大小不一,分散之斑片影。一般二周内完全吸收;若吸收延迟可形成机化性肺炎。,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2、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1)临床特点:多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病理为小支气管、肺小叶实质和间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和实变。好发于婴幼儿、老年、手术后。症状有高热、咳嗽、咳脓痰和气喘等。 (2)X线表现:好发于两肺中下野内中带。患区肺纹理增多、粗糙、模糊。沿肺纹理分布斑片状、边界不清的致密影,密度不均,有时可融合成大片。多数病灶23周消散。小儿患病常有肺门增大模糊和局限性肺气肿。,两侧中下肺支气管肺炎,3、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1)临床特点: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病理为小支气管及肺间质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继而发生肺泡的渗出与实变。好发于冬春及夏秋之交,一般为散发。症状轻微,可有疲乏、胸闷、轻咳和低热。血清冷凝集试验多数阳性。 (2)X线表现 早期为肺纹理增多、模糊,也可呈网状改变。 病情发展则在上述背景上出现炎性实变,多出现在肺门及其下方,密度稍高,边界模糊,一般不超过肺叶。外观似“鹅毛扇”。 本病多在12周内吸收。若发生在肺上叶应注意与肺结核鉴别。,两侧肺炎支原体肺炎(吸收前、后),4、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1)病因及病理:细菌或病毒引起小支气管壁和肺间质炎性病变。 (2)临床:常见于小儿,往往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或流感等。症状有原发病症状加上气急、紫绀、咳嗽、鼻翼搧动和呼吸急促等。 (3)X线表现:好发于两肺门区和中下肺野。肺门轻度大。模糊、浓密。肺纹理模糊,粗而乱,还可见网点状阴影。常伴发弥漫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病灶消散较慢。,间 质 性 肺 炎 麻疹后肺炎 间质性肺炎,5、化脓性肺炎(Suppurative pnenmonia) (1)病因及病理:金黄色葡萄球菌从外界吸入或经血液到达肺部引起急性炎症。 (2)临床:多见于小儿或老年症状有高热,咳嗽,咳脓血痰,气急和胸痛等。 (3)X线表现 吸入性化脓性肺炎:表现为小叶、肺段或大叶高密度云絮状阴影,有时一日内扩展为两肺广泛浸润阴影,此种炎症看不见支气管气像,发展则成肺脓肿。有时可见肺气囊。 血源性化脓性肺炎: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一的球形阴影,边界模糊或清楚,其中可见空洞及液面,亦可见肺气囊。,化 脓 性 肺 炎 左下肺大片状阴影, 十天后出现多个小囊状透明区,6、过敏性肺炎(Allergic pneumonia) (1)临床特点: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所致。又称吕弗勒综合征(Lofflers syndrome)。病理变化为肺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及局限性神经血管性水肿。症状轻微,可有全身不适、轻咳、低热和哮喘等。化验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 (2)X线表现 肺内任何部位均可出现斑片状、边界模糊、密度浅淡的云雾状影,阴影中有的可见肺纹理。 病灶此起彼伏,具有“游走特征”。 一般数日内消散。,两 侧 过 敏 性 肺 炎 阴影有游走性:左中、右下阴影,三天后消散,右上新出现阴影,请同学们说出下面这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三)肺脓肿(Lung abscess) 1、病因及病理:化脓菌通过血液,外界吸入或邻近化脓灶直接蔓延到达肺部引起急性化脓炎症,进而坏死、液化、咳出液化物形成空洞则成肺脓肿。 2、临床:(1)高热、咳嗽、咳大量臭脓痰或血,胸痛。(2)慢性者呈消耗体质,反复发烧、咳脓痰和杵状指(趾)等。 3、X线表现 (1)吸入性:急性肺脓肿 肺内出现大片状阴影,占据一叶或一段,边界模糊;早期密度较均匀;病变进展,阴影中心出现透明空洞影,洞壁厚而不规整、边界模糊,洞内有液平面。如引流支气管活瓣阻塞、空洞迅速增大。慢性肺脓肿 空洞壁厚而内外较光整,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有或无液平面。洞周可有条索或斑片状影。空洞有时呈多房状,造影可显示支扩。常伴发胸膜肥厚,积液或肋骨增生。,吸入性肺脓肿(急性) 平 片 断 层 片,吸入性肺脓肿(慢性),(2)血源性:似化脓性肺炎。两肺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模糊或清楚的斑片状阴影,常伴有空洞。 (3)直接蔓延:可见膈下或肝脓肿表现膈面附近肺内大片致密影,空洞及胸膜增厚、粘连、钙化。,直接蔓延性肺脓肿 肝脓肿侵犯肺形成脓肿,请同学们说出下面两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四)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1、临床特点 (1)病原:人或牛结核杆菌。 (2)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及增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变则出现干酪样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机体抵抗力强或经适当治疗后,则病灶可吸收、纤维化、钙化、空洞瘢痕闭合或净化空洞。 (3)分期 进展期:新发现病灶,病灶扩大,病灶边界变模糊,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结核菌阳性。好转期:病灶缩小,边界变清楚,病灶消失,空洞缩小或消失,痰结核菌转阴性(连续3月,1次/月)。稳定期:病灶无活动,空洞闭合,痰结核菌连续6个月阴性(至少1次/月),如有空洞,连续1年以上阴性,属临床治愈;再经观察2年仍无活动,结核菌仍阴性,如有空洞,需观察3年以上为临床痊愈。,2、X线表现:根据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的肺结核分类法,共分为五个类型:型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核),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 浸润型肺结核(含结核瘤和干酪肺炎),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型 胸膜炎型肺结核。1998.8中华结核病学会新制定中国结核病分类法 型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核),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 继发性肺结核(含结核瘤、干酪肺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型 结核性胸膜炎, 型 其他肺外结核如骨结核、肾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1)原发型肺结核(型) 原发综合征(primary syndrome):典型表现呈“哑铃状或双极期”,即肺野原发病灶(边界模糊的云絮状阴影,可大可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晰或模糊、圆或分叶状块影)淋巴管炎(连接淋巴结和原发灶之间索条状影)。 胸内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intrathoracic lymphonodes):原发病灶吸收,但淋巴结核因干酪化而愈合缓慢,故只有淋巴结炎。典型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有圆或椭圆结节状阴影,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者称肿瘤型,边界模糊者称炎症型。,原发综合征肺结核 胸内淋巴结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结核菌一次大量进入肺循环,所以肺部病变广泛,临床症状较重。病变早期只见肺呈磨玻璃样。发病10天后则见1.52mm大小的粟粒状影,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相似。正常肺纹理看不清。治疗后可数月内吸收;恶化则融合,出现空洞。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又称慢性播散型肺结核,chronic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菌少量,多次进入肺循环,所以症状较轻。典型表现为结节状病灶主要分布在两肺上、中部(少数可单侧),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密度不一致,呈多种性质病灶。,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 肺结核,(3)浸润型肺结核(型) 浸润型肺结核(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X线表现有三种形式。 常见表现:好发于两肺或一侧肺的锁骨上、下区,呈多种性质,多种形态,多个小叶性病灶,但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可融合成大片或出现空洞。 结核瘤(球):系干酪样结核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成。一般为圆或椭圆形致密影,大小23cm,多数轮廓光滑。病灶内可有钙化或小空洞。病灶周围常有卫星病灶。 干酪性肺炎:机体抵抗力差,对结核菌高度过敏而形成,分大叶性和小叶性。大叶性呈肺段或大叶实变阴影,内有无壁空洞,其余部位可有播散病灶。小叶性病灶呈小片状阴影,常与大叶性病灶同时存在。,浸润型肺结核 常见表现 结核球,浸润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 平 片 断层片,(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型) Chronic fibro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各型结核恶化,好转与稳定交替发展而来的晚期肺结核。 X线表现:典型有纤维厚壁空洞肺内支气管播散病灶肺部纤维化病灶及纤维化引起的间接征象如肺门、肺纹理、纵隔向患区移位,患区肋间隙变窄等。 (5)胸膜炎(型) 干性胸膜炎仅有患侧膈肌运动受限。 渗出性胸膜炎见胸膜病变。,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平 片 断 层 片,请同学们说出下面这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五)胸部外伤(Chest trauma) 急性胸部外伤如病情危急,应先抢救、后行X线检查,弄清外伤详情。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 1、骨折:常为肋骨骨折,亦可发生于胸骨、锁骨和脊椎骨折等。 2、胸部异物:X线只能发现高密度异物如金属异物等,可位于任何部位。 3、气胸或(和)血胸:见胸膜病变。张力性气胸是破裂处形成活瓣样阻塞,故纵隔严重向健侧移位。 4、肺挫伤(创伤性湿肺):呈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边界不清。肺纹理增粗而模糊。吸收较快。,5、肺撕裂伤及血肿:撕裂伤可见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单房或多房圆或椭圆形薄壁囊腔,可有液平面或为均匀致密影。血肿为圆形致密影,一般数周或数月逐渐吸收缩小。 6、气管及支气管裂伤:(1)张力性气胸伴纵隔气肿。(2)支气管外周有透明的气体影。(3)含气的支气管影成角变形,状如步枪上刺刀。(4)支气管完全阻塞形成肺不张。(5)胸骨骨折及第13肋前段骨折应怀疑本病而需进一步检查。 7、纵隔气肿及血肿:(1)气肿表现为纵隔两旁有平行于纵隔的带状气影,常伴有颈部及胸壁软组织内气影。(2)血肿则为均匀对称性纵隔增宽或局限性突向肺野的致密影。,骨折、血气胸、纵隔皮下气肿 胸 外 伤,胸外伤(肺出血、胸内金属异物),胸 外 伤 肺挫伤、右七肋骨折 九天后肺部阴影吸收,胸外伤(右主支气管断裂) 右侧液气胸、右主支气管截断、右肺不张,请同学们说出下面两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六)肺肿瘤(Pulmonary tumors) 分类:、原发性:(1)良性(2)恶性支气管肺癌(98%)肺肉瘤 、继发性(肺转移瘤)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of lung) (1)病理: 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胞上皮。 组织学分型:鳞癌(40%-50%),未分化癌(40%),腺癌(10%),细支气管肺泡癌(2%-5%)。 生长方式:管内型(息肉、菜花状),管壁型(管腔狭窄或闭塞),管外型(肺内肿块)。,(2)临床:咳嗽、咳血、胸痛、气促,压迫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麻痹等),肺外症状(杵状指、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3)X线表现 中心型:肿瘤位于主支气管、肺叶或肺段支气管。主要征象有:A、癌块征(管腔狭窄或阻塞,肺门肿块及块内空洞)。B、阻塞征(肺气肿,肺不张,肺炎)。C、转移征(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骨质破坏等)。D、压迫征(膈神经麻痹)。E、肺外征。,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狭窄、横S征),中央型肺癌(癌块、肺不张、横S征),左 舌 叶 肺 癌 左舌叶癌块、阻塞性肺炎、两侧淋巴结转移,外围型肺癌:肿瘤位于肺段以下到细支气管之间的支气管。主要征象有:A、癌块征(早期直径2cm,轮廓模糊,密度稍高之结节、球状或小片状影,密度有时不均、出现空泡征等。中晚期呈分叶状肿块,边缘有短毛刺,亦可有癌洞等。癌块倍增时间平均2.53月)。B、转移征同中央型。C、阻塞征在病灶周围,较中央型范围小。D、胸膜受侵征(局限性增厚,胸膜凹陷征等)。 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位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A、早期为孤立的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内有含气的小透明区(空泡征)。B、晚期一侧肺或两肺出现多数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结节或斑片状影,发展则融合成大片絮状影。,周 围 型 肺 癌(早期),周围型肺癌(中晚期),周围型肺癌(空洞、胸膜凹陷征),肺 上 沟 癌 伴 骨 转 移,双肺细支气管肺泡癌,2、转移性肺肿瘤(Metastatic tumors of lung) (1)临床特点:原发瘤经血行、淋巴或直接方式至肺。主要症状有咳嗽、咳血、气短和胸痛等。 (2)X线表现 血行转移:A、多见于两肺中、下肺野外带。常多发,少单发。B、呈大小不等,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棉球状致密影。C、少数呈粟粒状或片状模糊影,也可出现空洞或钙化。 淋巴转移:A、单侧或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B、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索条状、条点状或网状致密影。 直接转移:A、邻近肺的组织如纵隔、胸壁、胸膜有肿瘤。B、肺内出现大小不等转移灶。,肺 转 移 瘤 两 例(血行转移),肺 淋 巴 转 移 瘤,请同学们说出下面这个病例的X线征象和诊断,五、纵隔原发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繁多,据国内报道发病率居前六位者叙述于后。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不适及隐痛,压迫邻近组织器官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声嘶(喉反神经),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心率慢(迷走神经),吞咽困难(食道)等。 (一)胸腺瘤(Thymoma) 较常见。良性者有完整包膜,可有囊变;侵袭性(恶性)者包膜破裂向邻近组织转移。 X线表现:1、多位于前中纵隔偏上,多向一侧突出。2、肿瘤为圆、椭圆或梭形致密影,偶呈片状;边界清楚。3、恶性者呈分叶状,部分边界毛糙,邻近胸膜受侵。4、瘤内可有斑片状钙化。囊变者可有蛋壳状钙化。,(二)畸胎瘤(Teratoma) 系原始胚胎组织残留物形成的先天性肿瘤。分为囊性(皮样囊肿)和实性。皮样囊肿为良性,含外胚层和少量中胚层衍生物(毛发、皮脂等);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层衍生物(毛发、牙、骨、腺体、呼吸和胃肠道组织等),可为良或恶性。 X线表现: 1、多位于心大血管交界区的前中纵隔,向一侧突出。 2、肿瘤呈圆或椭圆形密度不均匀肿块(可含透明间隙、牙、骨等)。皮样囊肿可见囊壁发生蛋壳状钙化。 3、良性者边清楚;恶性者分叶、边界不规则,发生粘连。,(三)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 goitre) 包括先天性异位甲状腺及胸骨后甲状腺肿。性质为甲状腺肿、囊肿或癌。 X线表现: 1、多位于前上纵隔,与颈部甲状腺相连。 2、肿块呈卵圆或梭形,边界清楚,随吞咽移动。块内可发生斑片状钙化。 3、压迫气管,甚至食管移位。,胸 腺 瘤,胸腺瘤CT表现,畸 胎 瘤,畸胎瘤CT表现,胸 内 甲 状 腺 肿,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四)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系发生于淋巴结的全身性肿瘤。病理上包括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及网状细胞肉瘤。淋巴瘤对放射线敏感,小剂量照(2030Gy)即可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