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1页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2页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3页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4页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策略主講人:李金鴦 教授一、 預測策略(一)什麼是預測策略在閱讀文章的全文,並做通盤了解之前,可先從題目或標題的瀏覽,預測這篇文章可能在講什麼,或者在文章讀到一個段落後,去預測接下去的內容或故事的結局。(二)具體做法(1)先看題目和作者,因為有些題目是易於望文生義的,只要看題目,就能馬上找出主旨。而某些作者的寫作風格是獨特而分明的,也有助於幫助了解本文的風格和特色。例如:琦君女士的散文多有懷舊、戀戀鄉土的風格。(2)若無文題或題目看不懂時,可以先讀第一段,因為有不少文章是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入筆,也能輕易地找出本文主旨,例如梁實秋的鳥第一段:我愛鳥,即點明本文在抒發其愛鳥心情。(3)再讀一篇文章的最後一段,因為作者常會把重要的觀念在最後一段再次重申或歸納出更精闢的意義來。二、 劃線策略(一)什麼是劃線策略一般閱讀文章時,均可使用這個策略,在重點處的下方、右方或左方劃線或做其他記號,也可直接在重點上註記。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學生選擇性注意文章的重點及加強重點的記憶。(二)具體的做法 1、找出主題句,一般是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2、找出和題目有關的內容。3、找出重點句。(1)始末句,有總分結構或分總結構的句型,而重點常在總的部分。(2)因果句,有因為所以的句型。(3)關鍵句,具承上啟下的功能。(4)條件句,有只要就的句型。(5)選擇句,有與其不如、不是就是、寧可也不等的句型。(6)轉折句,有雖然卻、儘管還是的句型。(7)並列複句,有一邊一邊、既且、或或的句型。(8)遞進句,有非徒而又、先再最後、除了更等的句型。4、找出故事中的人、事、時、地、物等等。5、找出事件的順序,自己標上(1)、(2)、(3)、(4)的標號。6、找出標題或標示語:有些文章的標題並不明顯,而是隱藏在字裡行間。閱讀時,如果教師能指導學生找出具有提示作用的標題或標示語,將能有助於把握語段的重點。(1)有明確的標題指引,例如第一、第二、第三、其次、最後、有三種類型、分為四個層次等等,此類即可認定是篇章的重點所在。(2)文中特別標示粗黑的字體,表示此為作者欲提示讀者的重點。(3)在段落前面提早呈現一個有關本文重要概念的摘要或釋義的句子,例如本文主旨在討論、我的意思是說等等。(4)在文章中出現總結的語句,例如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總的來說、整體而言等等。其語句之後所呈現的往往就是本文的主要論述。(5)某些特殊字詞也可看出作者用來強調重要訊息的媒介,例如再者、不幸的、出乎意料的、相反的等等。三、 推論策略(一)什麼是推論策略推論是理解過程的核心,閱讀文章時,若能廣泛使用推論的策略,就能去填補文中省略、遺漏的部分或是推論出意在言外,不能由本文字面上找到的答案。(二)具體做法1、推斷字義、詞義:國語文的閱讀理解,最基本的是要具備識字的能力,如果連一篇文章中的字都不能認識的話,自然就談不上閱讀了。可是,天下的文章何其多,就算是老師也未必能識得每一個字、詞。當然,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去找工具書以尋求解答,但若是在不方便取得字典、辭典的情形下,懂得運用推斷字義、詞義的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因此,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字詞時,如何推斷其意義,如此便可減少閱讀的障礙。(1)從六書的造字原則,去推斷字詞的大概意思,尤其是形聲字和會意字,都可從其字的偏旁推測其意思。(2)先略去不看不影響文意的形容詞、副詞,或其他的修辭法,使文章還原到最簡單的狀況。(3)從文章的前後去推斷詞義。2、推論文意:在閱讀中,依段落的內容去推論作者文中所省略的內容,以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1)先依文句的訊息作推論。(2)推論段落的意義。(3)再推論全文的主旨。(4)最後再想一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想達成什麼目的?四、摘要策略(一) 什麼是摘要策略 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將文章內容進行篩選,並摘取出文章的內容大意。如果學生能將文章內容以一句話或幾句話總括,就表示以理解了此文的主題和重點。(二) 具體做法1、撰寫文章段意:在指導學生摘要出全文大意之前,可先作小段落的摘要練習,以收循序漸進之效。2、撰寫全文大意(1)刪除:先刪去比較無關或不重要的句子,以凸顯重點字詞、重點句。(2)概類:把同類別的句子概括起來。(3)建構:把不相連的句子建構出新的主題句。(4)綜合:把個別主題句綜合為較高層次的主題句。 五、結構分析策略(一) 什麼是結構分析策略 閱讀一篇文章時,若能把文章的骨架建立起來,就能對此文有一完整的概念,不論讀到哪一個段落,都能清楚地了解這個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何在,或具有何種意義。若學生能學習到結構分析的方法,在往後的閱讀中,就能協助他更貼近、理解作者的思考脈絡。(二) 具體做法1、根據不同的文體,採取不同的分析策略。(1)記敘文:可以從背景、事件、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分析。(2)論說文:可以從邏輯的結構來分析。2、繪製概念圖:概念圖的中心是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而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是文章每一段或每一層次的內容。(1)先找出文章的主題,把關鍵字寫在白紙中央。(2)把與主題相關的重要關鍵字加上去,發展成主要的分支。(3)在主要分枝的下方,把與其相關或要說明的資料列出,以了解彼此的關係。(4)如果完成後的概念圖看起來是混亂的,可以再重新編排一次,使其更組織化,能更簡潔地一窺文章全貌。六、偵錯策略 對於不通順的文章,錯字連篇的文章,情節矛盾的文章,就可用偵錯策略,讓學生擔任偵探,找出錯誤。 操作方法:先讓學生閱讀,並告知學生其中會出現的錯誤,讓學生找出錯誤。偵錯策略操作 找出錯字 找出不適當的詞語 找出贅字 找出不正確的標點符號 找出句子敘述不通的地方 找出文意不合邏輯(注意修辭上或文學上刻意應點出來) 找出情節矛盾 重整結構 想一想,換個題目是否更好?一般教學流程中常用的閱讀策略 1教師安排與學習所需的知識或概念相關之任務和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 2看題目及標題(審題、預測策略) 3瀏覽全文(瀏覽策略) 4重複閱讀全文(精讀策略) 5遇到生難字詞先跳過不管,運用上下文猜測語意(從上下文猜測字義策略) 6反覆閱讀困難不懂的句子(重述策略) 7在困難句或重點句下面註記或劃線(劃線策略) 8分析上下文,推敲句子的意義(推論策略) 9分析文章體裁【文體】(分析策略) 10圖解文章架構【佈局】(圖解策略) 11集中注意,閱讀重點(精讀策略) 12做筆記,寫要點(摘要策略) 13運用先前知識,理解文章,判斷文章論點的正確性(推論策略) 14與先前的知識,相互比較驗證(比較、分析策略) 15自問自答,並記下新的發現及感想(自詢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