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内吸式滤尘器设计【9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内吸式滤尘器设计【9张CAD图纸和说明书】.zip
设计说明书-14701字-32页.doc---(点击预览)
答辩演讲稿.ppt---(点击预览)
摘要+目录.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实习报告.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doc---(点击预览)
1-装配图-A0.dwg
2-圆笼图-A0.dwg
3-传动系统图-A0.dwg
4-大轴承端盖1-A3.dwg
5-大轴承端盖2-A3.dwg
6-小轴承端盖-A3.dwg
7-大带轮-A2.dwg
8-小带轮-A3.dwg
9-往复丝杠-A2.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7015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9-06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内吸式滤尘器 设计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摘要
内吸式滤尘器主要除去空气中的纤尘和粉尘。除尘空间是一个长3000mm,直径2000mm的圆笼,含尘空气透过围在圆笼内的滤布由内往外吹,灰尘就被留在了滤布的内表面。为了防止火灾,滤料为WS-1非织造复合滤料。在工作过程中,圆笼是固定不动的。圆笼中心有一个空心轴,电机通过减速器和带轮的减速,速度由每分钟1390r/min变为4.2r/min,带轮装在主轴上,这样主轴的转速就为4.2r/min。轴上装有有吸嘴架,吸嘴架可以跟着主轴做圆周运动,同时吸嘴架和一个丝杠连接,丝杠装在主轴上,主轴通过传动比1:1的齿轮使丝杠自转,即丝杠以相同的转速自转和公转。这样吸嘴架就能在实现圆周运动的同时实现轴向移动。圆笼内环境比较复杂,不可能有效的传递电信号,同时,空气中又有很多易燃的粉尘,所以不能设计电机正反转装置。要想实现吸嘴架的自动往复运动,必须使用往复丝杠,往复丝杠是立体凸轮副的一种形式,就是在丝杠上加工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螺纹槽,两端用过渡曲线连接。丝杠在旋转过程中,螺旋槽的侧面推动置于螺旋槽内的滑块作轴向往复运动。当丝杠匀速旋转时,滑块除了完成换向动作外还作匀速直线运动。刻下螺距相同但旋向相反的螺纹槽,在螺纹两端的位置用过渡圆弧连接。这样就能实现自动反向,,不需要电机的反转。吸嘴架上有四个吸嘴,每个吸嘴之间的距离是750mm,吸嘴的最大位移为750mm,刚好可以在3000mm的范围内吸尘。
关键词:滤尘器、 往复丝杆、圆笼、吸嘴.



Abstract
.This filter is mainly to remove the dust in the air . Filter space is a 3000mm long, 2000mm diameter circle cage, the air with dust through the cloth which glued to the round cage from inside to outside,the dust was left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cloth. To prevent fire, cloth material is WS-1.While the filter is working .Round cage is stationary. There has a hollow shaft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cage, through the deceleration of gear and pulley. Motor speed is reduced from the 1390r/min to 4.2r/min, pulley mounted on the spindle, so the speed of the spindle is 4.2r/min. Shaft fitted with a nozzle holder, nozzle holder can be a circular motion, while the nozzle holder and a screw connection, screw mounted on the spindle, spindle gear through the gear ratio of 1:1 to the screw rotation, the screw The same speed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This nozzle holder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both circular motion and axial movemen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ircular cage is complex, in which we cannot transfer electrical signals effectively .There are a lot of inflammable dust in the air, we cannot design the motor reversing device .To achieve the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nozzle holder. We must use the reciprocating screw, reciprocating screw is a form of three-dimensional cam vice, that is, the same screw pitch on the processing of the two, spin thread to the opposite slot,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ition curve. Screw in the rotation process, the spiral groove on the side to promote the slider placed spiral groove for axial reciprocating motion. Uniform when the screw rotates, the slider moves in addition to complete things, to make for uniform linear motion. Carved the same pitch but in the opposite thread rotation slot, the position of both ends of the thread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ition arc. This would automatically reverse, do not need to reverse the motor. There are four nozzles in the nozzle holder, the distance between each nozzle is 750mm,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nozzle is 750mm .Three thousand millimeters is just within in the vacuum.
Key words: dust filter、reciprocating screw、round cage、nozzle.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纺织滤尘器的现实意义 1
1.2纺织滤尘器的的发展和展望 3
1 .2.1外吸式和内吸式滤尘设备 3
1.2.2  平板式除尘器 4
1.2.3  蜂窝式滤尘器 4
1.2.4  鼓式除尘设备 5
1.3  内吸式滤尘器简介 6
第二章.       内吸式滤尘器整体方案设计 7
2.1方案设计 7
2.1.1传动布置方案 8
2.1.2设备的工作条件 9
2.1.3原始数据 9
2.1.4要求 9
2.2内吸式滤尘器的结构设计 9
2.3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0
2.3.1内吸式滤尘器各部位转速. 11
2.3.2带轮传动装置设计 11
2.3.3 齿轮的选择 15
2.3.4   轴的设计 15
2.4丝杠的设计 19
2.4.1选择丝杠的材料 19
2.4.2螺距和过渡曲线的确定 19
2.4.3滑块的设计 22
2.4.4过渡曲线槽宽的修正 24
2.5  圆笼的设计 25
第三章 减速器和电机 26
3.1 减速器的选择和特点 26
3.2 电动机的选择和特点 26
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第一章   绪论

1.1纺织滤尘器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纺织工业在中国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纺织工业部也被取消了,但纺织工业作为一个大产业在中国的整个经济结构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持续为国民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
纺织工业对中国的巨大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就是对国民经济的意义,1999年我国纺织工业出口顺差达32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70%。而全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29%,纺织的贸易顺差占到全国贸易顺差的百分之60%,据了解,从2001年到2008年,全国货物贸易顺差83%是纺织创造的。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业的巨大经济意义
第二个就是民生,据2000年数字统计,我国纺织业产业工人有1300万,占全国产业工人13%,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1.4%;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棉花,农民种植,一直到我们的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这个产业链是非常长的。对有众多人口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第三就是出口竞争,我国纺织品的竞争力是很强的,从下表1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贸易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比重。虽然在2008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曾出现负增长。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说明我国的纺织业是很有竞争力的。


表5? 全球贸易格局基本情况
 2001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全球 3436 4815 5862 6121
中国 535 1152 1712 1852
印度 109 169 195 211
印尼 77 83 97 100
日本 67 74 76 79
墨西哥 101 94 74 69
巴基斯坦 67 107 112 111
泰国 55 68 72 75
土耳其 106 189 228 230
美国 175 174 167 169
欧盟27国 1141.18 1559.39 1869.50 1925.82
俄罗斯 8.88 6.52 7.04 7.00
    
然而,辉煌的背后也有隐忧,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需求环境的改变,我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纺织设备落后陈旧,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等等。我国政府也很重视这个问题,提出了关于纺织业发展的十二五总体构想。“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业不再将量的增长是为重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渠道建设,设计体系完整对应品牌建设;加大技术纺织品发展力度将是纺织行业的发展思路。高性能、高仿真、功能性新型材料发展及应用;回收再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观念发展理念;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新型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将给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我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内吸式滤尘器,是纺织滤尘器的一种。它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纺织厂使用机械设备对纺织材料的加工生产过,由于对纺织原料的开松、除杂、气力输送、分梳、牵伸、加捻、络整、织造的过程中,均会有落棉、杂质、短绒等的产生,这这些杂质需要借助于除尘系统及时分离回收并处理,否则一方面会影响纺织工艺的正常生产,影响产品的质量,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会恶化车间环境,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除尘系统又是耗能大户,于较大的节能挖潜余地。因此,对于除尘系统这一块儿还要好好的研究,多加创新尽量合理确定各车间工艺排风的参数,正确设计除尘系统和选择除尘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出尘设备的效能,及时分离可回用纤维,高效过滤系统中的尘杂,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工作,同时降低能耗,实现低碳环保的纺织标准。我对这次设计十分的重视,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习最终不但能完成毕业设计,还能有一些新的想法。做出自己的以一点贡献。
1.2纺织滤尘器的的发展和展望
2 0世纪 7 O年代以前 ,我国纺织除尘技术相对落后,除尘装置仅有沉降室、 大布袋等简单形式, 后来出现 了尘笼加小布袋的除尘装置 ,但它们普遍存在设备简 陋 、 性能较差、 处理风量少、 系统阻力大、 能耗高以及效 率低等弊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不断引进、 学习、 消化 和改进国外纺织除尘技术, 使我国的纺织除尘技术和产 品得到长足的发展。2 0世纪 9 0年代后逐步走向自主研 究、 开发创的道路, 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除尘产品, 尤其是二级除尘设备, 使我国的纺织除尘技术赶上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⑴。 
我国纺织二级除尘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2 0世纪 8 0年代,以外吸式和内吸式滤尘为 代表; 2 0 世纪 9 0 年代, 以平板式和蜂窝式滤尘为代表;  2 0 世纪 9 0年代末, 以鼓式和圆笼滤尘为代表 。                                

                            

内容简介:
毕业 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 内 吸 式 滤 尘 器 设 计 院系名称 : 机 电 学 院 班 级 : 机 自 0 7 3 学 号 : 200700314321 学生姓名 : 刘 芳 楠 指导教师 : 樊 瑞 2011 年 03 月 中原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 1 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国内 (外 )研究现状综述 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的空气中含有很多由短纤维和其它杂质组成的灰尘, 以棉纺生产为例, 车间里的灰尘含有棉作物的茎、 叶、 纤维、 籽壳、 泥沙、 金属粉末 、 农药 残余物等。它们使车间环境空气的质量恶化, 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 这些粉尘都是易燃易爆的,一旦遇有明火或静电火花,极易产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 , 纺织车间必须采取一定的技 术措施来清除空气中的灰尘, 使车间空气含尘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要说纺织滤尘器在中国的发展,不得不提到 1987 年的一件事,那是一场灾难,也成了我国纺织除尘设备发展的 标志事件 。 1987 年 3 月 15 日凌晨 2 时 39 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特大亚麻粉尘爆炸事故。正在生产的丁班梳麻、前纺、细纱、准备 4 个生产车间突然发生连续爆炸并引起大火。浓烟裹着巨大的火球,在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上空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烟团。爆炸将受灾中心区一尺多厚的水泥砖墙炸得粉碎,钢筋水泥浇注的防爆墙壁被爆 炸产生的强大气浪击塌。纺部换气室、除尘室和中央换气室全部炸毁。梳麻车间和前纺车间内机器设备及电气设备被烧毁。准备车间前半部与中央换气室相邻的承重墙倒塌,厂房主梁和屋顶塌落,锯齿形房顶部的玻璃连同窗框一起被强大的气浪抛到厂外。十几吨重的机器被掀翻到十几米之外,爆炸引起的火焰高达 20 多米。 51 名职工当场遇难。 凌晨 6 时 40 分,大火被扑灭。事后统计,当时在岗的生产职工共计 447 人,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中,死伤共 235 人,女性职工占 80。其中受伤住院 183 人,死亡 58 人 (包括在医院死亡的 7 人 )。 4 个生产车间的 13 000 平方米的厂房及 189 台 (套 )生产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 881 9 万元。 如此严重的生产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由公安部二局局长,三、五、七局 4 名处长组成的公安部工作组及纺织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生产司两名处长、国家经委总工程师组成的工作组 3 月 16 日先后到达哈尔滨,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并在现场开展工作。 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季国标、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罗干等领导于 3 月 17 日到哈尔滨,分别代表纺织工业部和全国总工会慰问死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参加抢险救灾人员。 3 月 18 日,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受国务 院委托,代表赵紫阳总理在哈尔滨坐阵,中原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 指挥抢救伤员及组织恢复生产。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 3 月 18 日下午给孙维本、侯捷发来电报,指示要查清事故的原因,作出科学结论。 为彻底查清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工程力学、地震、粉尘爆炸、爆破、通风除尘、消防、纺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4次组成事故调查组,深入事故现场,从工厂原设计、安全管理、爆炸后效、爆炸火源等 4个方面反复调查论证、试验、分析、研究,最后,多数人认为这是一起由除尘系统静电火花引起的麻尘爆炸火灾事故 (不排除机械摩擦、电气火 花及其它可能亚性循环 )。其中通风除尘系统没有防爆设施、工厂原设计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是酿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因素。 此次事故之前,也就是 80 年代初,我国纺织企业大量引进了瑞士罗瓦公司的除尘设备,因为罗瓦的设备和我国当时的除尘设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 0 世纪 7 O 年代以前 ,我国纺织除尘技术非常落 后 , 除尘装置仅有沉降室、 大布袋等简单形式, 虽然后来出现 了尘笼加小布袋的除尘装置 ,但它们普遍存在设备简 陋 、 性能较差、 处理风量少、 系统阻力大、 能耗高以及效 率低等弊端 。然而 此次事故的发生为我国的纺织 企业敲响了警钟, 迫使 大家 更加重视 纺织除尘器在纺织生产中的重要性。 国家 也更加重视起来 ,此次事故之后 我国先后从 德国 瑞士罗瓦又 引进了 先进的滤尘系统 。 国内的滤尘系统生产企业也开始 通过 不断引进、 学习、 消化 和改进国外纺织除尘技术, 使我国的纺织除尘技术和产 品得到长足的发展。 国内现在比较有名的除尘器生产商江阴精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在那时开始从事 滤尘系统的研究。 所以说从 1987 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开始了从仿制逐步走上了研发和创新的道路, 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 特色的纺织除尘产品, 尤其是二级除 尘设备, 使我国的 纺织除尘技术赶上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纺织二级除尘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外吸式和内吸式滤尘为 代表; 2 0 世纪 9 0 年代, 以平板式和蜂窝式滤尘为代表; 2 0 世纪 9 0 年代末, 以鼓式和圆笼滤尘为代表 (1) 外吸式和内吸式滤尘设备 2 0 世纪 8 0 年代, 我国先后引进了瑞士 L U 司 的转笼滤尘器 ( 外吸式 ) 和德国 L T G 公司的圆筒式组合滤尘器 ( 内吸式 )。 作为二级除尘设备,它们过滤经一级 滤中原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 后空气 中的微细纤维尘和粉尘, 并且配有纤维和粉尘的回收装置。这两种滤尘器代表了当时世 界纺织除尘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我国的纺织除尘技术进 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通过对这项技术的学习、 吸 收和应用,我国对这两种设备的除尘性能进行了改进,并逐渐国产化, 开发了一些类似的产品,例如 x L Z 复合 式滤尘器, 立式内吸式圆筒式组合滤尘器等除尘产品。外吸式和 内吸式除尘器占用空间大, 而单位空问内拥有的过滤面积相对较小, 设备的总阻力较大, 能耗较高。 (2) 平板式与蜂窝式滤尘设备 平板式除尘器 , 2 O 世纪 9 0 年代初, 我国引进了瑞士 L U 司的 平板式除尘器, 它在滤料布置形式和清灰机构方面有所创新, 采用竖直的平面滤料组成滤槽, 自动清灰的机械 吸臂机构 , 与外吸式、 内吸式滤尘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 提高了滤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 板式除尘器占地面积小 , 结构紧凑, 电器设置简单 , 维修方便。 不易出现故障, 一般操作人员均能掌握, 不需专门培训, 每班只需换一下棉杂桶即可。二级门上有观察窗, 维修时可进入走道修理, 二级滤料的更换也十分便利。 但该设备对机械吸臂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高, 制造成本高, 进人槽格后易卡塞, 传动皮带易出现伸长、 打滑、 变形、 漏风现象, 从而影响该设备的除尘能力。 蜂窝式滤尘器 蜂窝式滤尘器吸取了德国 L T G 公司内吸式滤尘器和瑞士 罗瓦 公司板式滤尘器的优点 , 广泛应用于棉纺织 、化纤 、 苎麻、亚麻以及造纸、烟草等行业的两级滤尘系统中。 蜂窝式滤尘器 由冷轧钢板制作而成, 具有外形美观、 器体积小、 过滤面积大、 结构紧凑、 维护方便、 机械吸臂工作可靠等特点。该滤尘器在总体结构上借鉴了 L U 但是机械吸臂设计成由回转子吸嘴、 传动箱和汇流箱组成的密封性好、 工作可靠 、 加工精度要求较低的新型结构。在过滤形式设计上, 其用蜂窝式尘笼取代立式槽格机械吸臂置于尘笼之外, 含尘空气通过每个小尘笼时粉尘被阻留在滤料内表面。 从而使滤后空气得到净化。蜂窝式滤尘器体积仅为 L T G 公司内吸式滤尘器的一半,在相同体积下,过滤面积和过滤能 力比 L T G 公司产品大 1 倍,并可在正、 负压下运行。 蜂窝式除尘器的滤料由多排内吸式小尘笼构成, 采用机械吸臂带动一排小吸嘴依次对每排小尘笼进行自动清灰。这种除尘器大大增加了单位空间的滤料布置面中原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 积提高了处理能力,机械吸臂采用先进的程序控制,自动进行横向、纵向以及多吸嘴的回转运动,具有占地少 、过滤面积大、过滤效率高、阻力小、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的优点, 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优于内吸式、平板式过滤器。 蜂窝式滤尘器的缺点是过滤周期 ( 过滤面积清洁一遍所需时间 ) 较长, 同时由于其传动系统的间歇性和吸臂运动轨 迹的复杂化, 使得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比较复杂, 给维修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 鼓式除尘设备 2 O 世纪 9 0 年代后期, 我国引进了瑞士 司 的 叠鼓式除尘器 ( 非机组型的单一规格滤尘器 ) , 此种鼓式除尘器规格少, 处理风量有限; 吸尘方式为双 吸臂、 多吸嘴同时连续吸尘, 吸尘能耗较高。 为了增大过滤面积、 降低吸尘能耗, 我国的一些除尘设备生产厂家在滤料布置、 设备结构和吸尘机构上不断创新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鼓式滤尘器, 其某些性能指标甚至超过 进口设备。 鼓式 滤尘器成为继蜂窝除尘器后又一代新型纺织除尘产品的代表,它使我国的纺织 除尘产品的技术又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 S Z G 型鼓式 滤 尘 器,它是常熟市鼓查风机厂精心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 的纺织除尘设备。 目前 , S Z G 型鼓式过滤器在纺织除尘清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 S Z G 型鼓式过滤器仍然需要完善其性能, 降低其能耗, 以适合国内外广大纺织生产厂商的要求 2本课题有待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 我的课题是设计一个只具有一级过滤功能的内吸式滤尘器,工作环境比较良好,不考虑有较大的颗粒和要回收的段纤维等。 主要过滤的是一些 体积 较小的各种粉尘。所以技术上 是比较简单的。现在市场上也有相关的成熟产品 。但是要找到成品拿来看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网上查些资料,参考一下他们的思路和外观结构。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吸嘴的运动要如何完成。 我要设计的内吸式滤尘器 最重要的运动部件就是吸嘴,它在做圆周运动的同时还要做径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圆周运动和径向移动还要满足一定的速比。要通过什么方法和机构来完成这样的运动是我设计的关键问题。 中原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5 3对课题要求及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包括解决关键问题技术和所需条件两方面 ) 关于课题内吸式滤尘器 ,它是自动卷绕式空气过滤器,是一种粗效空气过滤器,它是由箱体、滤料和固体滤料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等组成,滤料采用 划线滤料。滤料积尘到一定程度,有过滤器的自控系统进行更新。本次课题的主要设计内容 包括回转式过滤器总体设计、滤料和固定滤料部分、传动部分设计和箱体设计。它是作为一个二级滤尘装置,装在一个一级除尘设备后面,一级除尘主要除去长的纤维和较大的颗粒,它用来除去细小的纤维和粉尘。 其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就是吸嘴的运动方式的完成,它需要做圆周运动,同时又要做径向往复运动,且每转一圈径向移动距离不能大于吸 嘴的宽度,当吸嘴走到头时要会自动反转实现往复。 关于这问题的解决 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用一个往复丝杠实现自动往复运动,这个方案很简单有效。 但零件的加工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第二个方案就是不用往复丝杠利用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往复运动,这个方案较第一个要复杂,比较难完成,特特别是电方面的设计。但这个方案中所需零件的 结构较简单 ,容易加工。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但综合来说,第一个方案较有优势。 且用往复丝杠的方法解决往复问题很成熟。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课题调 研、实习、开题报告、译文 总体方案论证 总体结构设计及具体零部件设计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内吸式滤尘器设计【9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70154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