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S 2 7 . 1 0 0 F 2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 / T 8 51一 2 00 4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验收试验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 s f o r c o mb i n e d - c y c l e p o w e r p l a n t s ( I S O 2 3 1 4 : 1 9 8 9 G a s t u r b i n e s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s A ME N D ME N T 1 : 1 9 9 7 ( E ) A c c e p t a n c e te s t s f o r c o m b i n e d - c y c l e p o w e r p l a n t s , MO D) 2 0 0 4 - 0 3 - 0 9发布 2 0 0 4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 发布 DL / T 8 5 1 一2 0 0 4 目次 前言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循环测点命名与流体符号 1 试验程序 2 4 . 1 概述 2 4 . 2 试验工作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试验时的 运行状态 2 5 . 1 概述 2 5 .2 运行状态 3 5 .3 试验测量 3 仪表和测量方法 , . . . . . . . . . . . . . . 4 6 . 1 概述 4 6 .2 位置9 处的测量 4 6 .3 位置1 0 处的测量 4 6 .4 位置1 1 处的测量 4 6 .5 位置1 2 处的测量 4 6 .6 位置1 3 处的测量 5 6 .7 位置1 4 处的测量 5 6 . 8 位置巧处的测量 5 6 , 位置1 6 处的测量 5 6 . 1 0 位置1 7 处的测量 5 6 .1 1 位置1 8 处的 测量 5 试验方法 5 7 . 1 概述 5 1234 7 . 2第I 阶 段 试 验 ( 简 单 循环 运 行 模 式) 5 7 .3 第I I 阶段试验 ( 联合循环运行模式) 5 试验结果计算 . . . . 6 8 . 1 概述 6 8 2 测量导出数据的计算 6 8 .3将 测 量 结 果 修 正 到 保 证 性 能 的 规 定 条 件 下 7 8 .4典 型 的 诵 用 修 不 曲片 。 . . 。 。 。 。 . . . . . . . . . .-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Q 9 .2 指导值 1 0 1 0 试验报告 . . . 1 0 附录A ( 资料性附 录) 本标准部分章条编号与I S O2 3 1 4 : 1 9 8 9 / A m d . 1 : 1 9 9 7 ( E ) 章条编号对照 1 6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部分条款与I S O2 3 1 4 : 1 9 8 9 / A md . 1 : 1 9 9 7 ( E )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1 7 DL/ T8 5 1一2 0 0 4 月 q舀 本标准修改 采用了国 际标准化组织燃气轮机技术委员会I S O / T C 1 9 2发布的国际标准 I S 0 2 3 1 4 : 1 9 8 9 燃气轮机一验收试验 增补件1 : 1 9 7 7 ( E ) 联合循环电 站验收试验( I S 0 2 3 1 4 : 1 9 8 9 R G a s t u r b i n e s 一 A c c e p t a n c e te s t s ) A ME N D ME N T 1 : 1 9 9 7 ( E ) (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 s f o r c o m b i n e d - c y c l e p o w e r p l a n t s ) ) . 本标准根据 I S 0 2 3 1 4 : 1 9 8 9 / A m d . 1 : 1 9 9 7 ( E )重新起草。 为了方便比较, 在资 料性附录A中列出 了 本标准章条和国际标准章条的对照一览表。 由于我国法律要求和工程实践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 异用垂直单线标注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 B 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 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还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1 . 1条,I S 0 2 3 1 4 : 1 9 8 9 / A m d . l : 1 9 9 7 ( E )( 以下简称 “ 原文,) 中自 称 “ 本增补件 ( 或附 件) ” 改 为 “ 本标准气 第 3章,原文标题 “ 循环术语 ( C Y C L E N O ME N C L A T U R E) “ ,改为 “ 循环测点命名与流体符号气 6 .3 . 1节注,原文 “ 为了与位置 9中相同的目的”改为 “ 为了与 位置 9处的测量一节中所述的 相同目的” 6 .3 .2节,原文 “ 蒸汽参数, 特别是压力、 温度、质量流 量。蒸汽在位置 1 0离开余热锅炉送往汽 轮 机或供热系统,必须区分不同的压力水平”改为 “ 在该处测量蒸汽参数,特别是压力、温度、 质量流量。 蒸汽在位置 I O s 处离开余热锅炉送往汽轮机或供热系统,必须按不同的压力水平确定相应的测点 l 0 .Xs “ a 6 .6节,原文 “ 当抽汽量不大时,补给水一般进入凝汽器:没有对外供应生产工艺用汽的系统,补 给水通常都是进入凝汽器”改为 “ 当没有对外供应生产工艺用汽或用汽量不大时,补给水通常都是进 入凝汽器,o 6 .7 节, 位置 1 4 处的 测量。 原文“ 所有在这里测量的参数都只用于验证的目 的” , 本标准明 确为“ 所 有在这里测量的参数都仅用于验证凝汽器性能, 。 6 . 8 节,原文 “ 当冷却塔性能在保证范围内时”改为 “ 当冷却塔性能在合同保证范围内时” 6 .9节,原文 “ 所有这些测量仅用于验证” ,改为 “ 所有这些测量仅用于验证冷却塔性能 , 。 7 . 1节, 原文 “ 以 使得能在各种联合循环方式中应用本标准 ( 如分阶段建设、老厂改造等) ”改 为 “ 以使得能在各种联合循环 L程 ( 如分阶段建设、老厂改造等)中应用或参照应用本标准 , 。 8 . 2 节,原 文 ( 8 . 1 节) “ 有一些要在不同位置来确定的数据是不能直接测量得到的,而必须从其它 测量数据的推导和计算来确定”改为 “ 有一些参数不能或不便于直接测量得到, 而必须用在不同位置 测量的其他数据推导和计算来确定,o 8 .3节, 原文 ( 8 .2节) 标题“ 将 测量结果修正到 性能保证 条件下”改为“ 将测量结果 修正到保证 性能 的规定条件下” 。原文 “ 对于多级不调整的区域供热机组”改为 “ 对于多级不调整抽汽的区域供热机组,o 8 . 3 . 1 节,原文 ( 8 .2 . 1 节)“ e )净比能” ,改为 “ e )净比能 ( 低热值) ” 。 第9章表 2 ,增加表名 “ 验收试验应达到的测量不确定度, ,并调整格式,重新制表,改名 “ 表 3 “ . 图6 、图1 2 , 原文曲线旁 “ 3 7 0 C , 5 0C t o l 5 0C ”含义无说明, 本标准注明 “ 空气温度,o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热工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铭忠、危师让、董卫国、朱宝田、许世森。 DL/ T8 5 1一2 0 0 4 联合循环发 电机组验收试验 1 范围 1 . 1 本标准规定了为确定或验证联合循环发电 机组输出 功率和 热效率 ( 或热耗率) 而进行的验收试验 及编写报告的标准程序和规则,并为验收试验提供了测量方法和把试验结果从试验状态修正到保证性 能的规定条件或其他 规定状态的方法。 1 . 2 验收试验的目 的是确定与性能保证值有关的联合循环性能,包 括: a )在规定运行状态下,包含在一个总合同中供货的整套发 电机组的输出功率 ( 燃气和蒸汽部 分 ) 。 b )在规定运行状态下,包含在一个总合同中供货的整套发电机组的热效率、热耗率或燃料消耗 率。 1 . 3 本标准未考虑燃气轮机、余热锅炉与汽轮机等主要设备由不同的独立合同供货的情况。在这种情 况下,各独立合同 应明确电 厂设计者或业主提出的合同设备 ( 组合)的外特性及接口性能参数,采用 相应各设备的有关标准,按各设备 ( 组合)的外特性及接口性能分别进行验收试验。 1 4 本标准适用于无补燃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经适当修正也可用于指导有补燃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及 其他型式联合循环发电 机组的验收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4 1 0 0 燃气轮机 验收试验 GB / T 1 5 1 3 5 燃气轮机词汇 I S O 3 9 7 7 - t Ga s t u r b i n e - P roc u r e me n t -P a r t 1 :Ge n e r a i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De f i n i t io n s I E C 9 5 3 -1 R u l e s f o r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t h e r m a l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 s - p a rt 1 : Me t h o d A - H i g h a c c u r a c y f o r l a r g e c o n d e n s i n g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 I E C 9 5 3 -2 R u l e s f o r s t e a m tur b i n e t h e r m a l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 s - p a rt 2 : Me t b o d B - Wi d e r a n g e o f a c c u r a c y f o r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a n d s i z e s o f tu r b i n e s 3 循环测点命名与流体符号 相关定义见I S O 3 9 7 7 -1 和G B / T 1 5 1 3 5 0 图 1 给出了 本标准采用的基 本测点命名。图中 位置编号对应于 质量或能量流经的 控制界 面的 位置。 编号选择的原则是所有进入同一界面的通量有相同的 编号,用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流体。对穿 越同一 界面的相同流体,如有不同 压力水 平,则采用编号加圆点后附加数字来表示,例如1 2 . 1 s . 1 2 . 2 、 表示位 置 1 2 处两段不同 压力的蒸汽。 编号1 至8 所指位置与G B / T 1 4 1 0 0 -1 9 9 3 的图1 相同。 编号9 指余热锅炉入口 在气 侧( 9 ) , 如 有 需 要 可 采用 编 号 加圆 点 后附 加数 字 来 区 分 余 热 锅 炉内 部 不 同 的 换 热 面。 编号 1 0 指余热锅炉出口。 DL / T 8 5 1 一2 0 0 4 编号 1 1 指汽轮机所有入口。 编号 1 2 指汽轮机所有出口。 编号 1 3 指凝汽器入口。 编号 1 4 指凝汽器出口。 编号 1 5 指冷却塔入口。 编号 1 6 指冷却塔出口。 编号 1 7 指除氧器2 给水箱入口。 编号 1 8 指除氧器/ 给水箱出口。 4试验程序 4 . 1 概述 一般情况下,发电机组验收试验应在调试完成后立即进行。除非双方另有协议,否则至少应在试 生产 ( 可靠性) 运行开始后的三个月内进行。 不论任何情况,试验前发电机组应由制造商安排进行检 查和清洁处理。 如果试验因故不得不推迟进行,则有关各方应就机组老化或积污的影响达成协议。 4 . 2 试验工作事项 a )试验准备。所有管道或阀门应按性能保证书中要求的状态设定。试验前应检查并记录所有与试 验目的有关的部件尺寸和状态。安装和确认按要求已经校验的试验用测量仪表和数据采集设 备。对需要验证的循环系统实施隔离,并验证其满足电厂运行和控制要求的有效性。 b )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的目的为: 1 ) 验证发电 机组及相关设备是否处于适合进行验收试验的 状态,并能在规定负荷满意地运行。 2 )检查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3 )熟 悉试验步骤。 预备性试验后,如果测量内容与试验结果能够满足验收试验要求,经买方和卖方协商同意,可以 将预备性试验认定为验收试验。 C ) 按双方同意的 程序进行验收试验。 d )试验结果计算。 e )编写试验报告。 试验时的运行状态 5 . 1 概述 G B / T 1 4 1 0 0 -1 9 9 3中 5 . 1 规定的条款应相应扩展到 整套联合循环发电 机组。特别要注意以下几 点: a )燃气轮机的负荷; b ) 生产工艺用 抽汽参数; c )投运的辅机 ( 泵等)数量及容量; d ) 空冷凝汽器或冷却塔的运行状态 ( 风机数量、转速等) : e )所有控制系统的整定值和运行状态。 为方便起见,把 G B / T 1 4 1 0 0 -1 9 9 3给定的在试验条件下燃气轮机每一次读数的最大允许变 动量列于表 1 ,把I E C 9 5 3 -2 给定的汽轮机试验状态相对于设计状态或规定状态的允许偏差列于 表 2 0 D L / T 8 5 1 一2 0 0 4 表 1 在试验条件下每一次读数的最大允许变动量 序号变量 每次试验的任何一次读数 与报告给出的平均值之最大允许偏差 1 输出轴转速土 1 % 2 试验现场大气压力士1 % 3 压气机进口工质温度 士2 0C 4 压气机进口工质压力 士1 % ( 平均绝对压力) 5 液体燃料的比能 ( 总比能和净比能)士2 % 6 气体燃料的比能 ( 用连续量热计得到的总比能和净比能)士2 % 7 气体燃料的供气压力 士1 % ( 平均绝对压力) 8 燃料供给温度士3 9 冷却介质进口温度士 3 0C 1 0 冷却介质温升 士 2 0C 1 1 燃气透平排气温度士 2 0C 1 2 燃气透平排气压力士1 % ( 平均绝对压力) 表 2 试验状态与规定状态的最大允许偏差 序号 参数最大允许偏差 ( I E C 9 5 3 -2 ) 1 汽轮机抽汽压力 ( 调整抽汽)士5 % 2 汽轮机 排汽压力 背压式汽轮机 士5 % 凝汽式汽轮机 士2 5 % ( 如果凝汽器不包括在保证范围内) 3抽气量士1 0 % 4 凝汽器冷却水流量 士1 5 % ( 如凝汽器在供货范围内) 5 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士5 * C( 如凝汽器在供货范围内) 应尽最大努力以确保试验状态满足这些偏差范围。如通过努力仍未能满足上述偏差,必须通过协 商确定试验结果的附加误差, 或者 考虑 试验是否能继续进行。 5 . 2 运行状态 在记录前,发电 机组应在恒定负荷下稳定运行 I h以上。 运行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应由参 数的连续监 测来确定。 输出功率的波动应在土 3 %以内,燃气轮机参数最大 允许波动范围见表 1 , 汽水参数最大允许波动 范围为表 2 所列允许偏差的一半。 5 . 3 试验测量 试验测量时间应持续 1 h ,一般分为 三个时段 ( 每一时段为 2 0 m i n )进行三组记录。在每个测量时 段内,利用自动巡回检测数据采集系统对各测量参数连续进行多次采集记录。 DL/ T8 5 1一2 0 0 4 6 仪表和测量方法 6 . , 概述 本章说明图1 中燃气轮机出口 后不同位置处测量的 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供货范围和工作划分对测量的范围和质量 ( 精度)的影响很大。 在一个 供货范围内 的测量主要是用于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因此可以比 较简单地进行。 供货范围边界的接口 参数的测量是验证合同 保证性能所需要的, 应特别注意并要求仔细,精确。 6 . 2 位1,处的测量 6 . 2 . 1 烟气侧的测量 在这一位置,通过对烟气流量、成分和温度的测量确定进入余热锅炉的能量。 目 前,大型燃气轮机排气的 质量流量尚 无足够精确的直接测量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 可用下述 方法之一来间接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 一一刚燃气轮机进行仔细的热平衡计算 ( 见G B / T 1 4 1 0 0 -1 9 9 3 中8 . 5 ) 0 利用这里测得的烟气成分及位置 9 和 1 0处的烟气温度、给水流量、水/ 汽温度和压力的精确测 量值对余热锅炉进行热平衡计算。 为用于性能参数的仔细分析,或当燃气温度传感器位于流速及温度不均匀区时,可用排气通道内 能 量分布的测量来确定燃气轮机排气流量 ( 见8 .2 .2 ) . 应特别注意要有足够的压力、温度和速度测点数来保证获得真实的排气通道内质量平均燃气温度。 对无补燃的 余热锅炉,烟气成 分分析也可在位置 l o g处进行,那里的温度水平低,不需要专门的 高温设备。 另外,可用位置9 g 处的 静压 ( 表压)测量来验证余热锅炉的压力损失。 对于多压蒸汽循环,可能需要测量余热锅炉中间点的温度,这些可选择项的测量用于验证余热锅 炉内部热量和质量平衡。 6 . 2 . 2 水侧的测是 为了确定余热锅炉的热量和质量平衡,需要测量给水质量流量和温度。 如对不同的压力级的给水采用各 自 独立的给水泵时,则应对每个给水回路进行相应的测量。 6 .3 位置 1 0处的测量 6 . 3 . , 烟气侧的测量 在该位置确定的余热锅炉出口能 量用于余热锅炉热平衡计算。除 温度外,如6 .2中 所述, 在该处 进 行烟气成分分析较为方便。 注:为了与 位置9处的测量一节中所述的相同目的,也可在位置 1 0处进行可选择项的测量。 6 . 3 . 2 蒸汽侧的测量 在该处测量蒸汽参数,特别是压力、温度、 质量流量。蒸汽在位置 l o s处离开余热锅炉送往汽轮 机或供热系统,必须按不同的 压力 水平确定相应的测点WAS . 用于调节蒸汽最终温度的喷雾减温水流量,可用蒸汽和水的温度、压力及蒸汽流量测量结果进行 减温器热平衡计算来确定。 为了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如果给水没有分流或再循环,则应以 给水流量测量取 代蒸汽流量测量。 6 . 4 位i 1 1 处的测量 位置1 1 处的 测量用于确定通向 汽轮机的 蒸汽流量 和蒸汽状态参数。 6 . 5 位置 1 2 处的测量 位置 1 2处的测量用于确定蒸 汽循环供给任何外部生产工艺用汽和/ 或燃气轮机燃烧室降低 N % 排 放用的蒸 汽流量。此外还确定输出蒸汽的能级水平 ( 压力、 温度) 。 因为凝汽器处是汽轮机排汽流量的更适合的测量位置,所以 汽轮机排汽处的测量通常仅用于汽轮 DL / T 8 5 1 一2 0 0 4 机内部校核。 6 . 6 位1 1 3处的测量 在该位置测量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流量可在该位置直接测量或用别的方法导出。通常冷却水 流量不是直接测量,而是由汽轮机和凝汽器的热平衡计算导出的。 只有在需要分别验证汽轮机、凝汽器或冷却塔的性能时,才需要测量或推算出冷却水流量。当这 些部件由不同供货商提供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采用空冷凝汽器时,环境空气温度也在该位置测量。 当没有对外供应生产工艺用汽或用汽量不大时,补给水通常都是进入凝汽器。 6 . 7 位置 1 4处的测量 在该位置测量冷却水出口温度、主凝结水参数。 当采用空冷凝汽器时,离开凝汽器的空气温度也在该位置测量。 所有在这里测量的参数都仅用于验证凝汽器性能。 6 . 8 位置 1 5 处的测量 在该位置测量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和冷却水的参数。当冷却塔性能在合同保证范围内时,空气温度 和湿度均为重要参数。 6 . 9 位1 1 6 处的测量 在该位置测量离开冷却塔的空气和冷却水的参数,所有这些测量仅用于验证冷却塔性能。 6 . 1 0 位1 1 7处的测量 当 补给水量很大时 ( 由 于生产工艺 用抽汽、为降低燃气轮机 N O : 排放用蒸汽或热水) , 系统的 质量 平衡 ( 补充给水)通常在给水箱处进行。 当有供热用抽汽时,必须补充给水并测量补给水温度。在抽汽完全不回收的情况下,就不必测量 补给水流量,因为其对应于抽汽量,而抽汽量是必须测量的。 6 . 1 1 位盖 1 8处的测量 在该位置 ( 1 8 .2 w ) 测量抽出的热水流量和参数。 热水 也可用于为降低N O 二 的 燃烧室注水、预热燃 油、燃油处理车间或别的用途等。 试验方法 7 . 1 概述 本章采用基于分阶段试验这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来叙述试验程序,以便能在各种联合循环工程 ( 如 分阶段建设、老厂改造等)中应用或参照应用本标准。 通常按以下阶段进行试验: 阶段 I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性能试验 ( 如果有旁路烟囱可用的话) 。 阶段n:整套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性能试验。 对于没有简单循环运行设施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阶段 I 和阶段且的性能试验同时进行。 7 . 2 第 I 阶段试验 ( 简单循环运行模式) 该试验得出燃气轮机的 输出功率和热效率,并可 用于与保证值相比 较。 第 I 阶段试验应按照 G B / T 1 4 1 0 0 -1 9 9 3规定的规则进行。 空气流量的基准值可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或由适当的测量得到,用于确定第 I阶段和第I I 阶段试 验中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变化。 7 . 3 第II 阶段试验 ( 联合循环运行模式) 第n 阶段试验应在联合循环的顶部循环及底部循环是新的或干净的状态下进行,并且联合循环机 组和所有试验仪表性能正常和处于稳定状态。整个蒸汽系统应与外界隔离,以避免非控制 ( 未定量) 的蒸汽和水的泄漏。试验时余热锅炉应处于零排污状态。 DL/ T8 5 1一2 0 0 4 第n阶段试验结果和第 I 阶段试验结果一起得出了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的输出功率和热效率,用 于与保证 值的比 较,此时要考虑不同边界条件 ( 燃气轮机排气流量、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8 试验结果计算 8 . 1 概述 完成数据采集后,以每组多次连续采集的各参数的平均值,进行机组特性计算:经修正后获得一 组功率、 热耗率等性能数据。 最后以三组数据之平均值作为验收试验的试验结果。 在 整理侧量数据时,对于数据自 动采集系统记录的大量数据应进行分析取舍,包括删除其中偏离 平均值超过规定波动极限的异常数据。 8 _ 2 侧量导出数据的计算 有一些参数不能或不便于 直接侧量得到, 而必须用在不同位置测量的 其他数据推导和计算来确定。 为了 统一认可,下面规定了 这些参数的 计算方法。 8 . 2 . 1 坦气姻气比给 虽然作为一般瀚气轮机发电机组验收试验的基本燃气的特性参数可以从公共数据库中得到,但是 具体试验时实际姗气的特性参数计算,通常是用不同的内插法或专门的多项式来进行的。 所有这些方法得到的 结果对一般用途来说是相当一致的, 但是对性能 试验而言,其差别也许十分 重要 。 因此,有必要建议有关各方在选用燃气热力性质表及确定燃气特性数据的方法上达成协议。 注:作为参考,可采用下列游气性质表或其他合适的用表: a )吴仲华:徽气热力性质表; b ) J J L K e e n a n a n d J . K a y e : 绍气表: c ) J A NA F :热力性质表; d ) F DB R - R i c h f in ie o :余热装置的性能验证 ( 德国F .B r a n d ); e ) J S ME :热力性质表; f ) AS ME :性能试验规程P 1 C4 .4 , 用于确定您气比焙的基准温度的定义也同样重要。 8 _ 2 . 2 谁气轮机排气质量流i 由姚气轮机排气通道内能量分布的测量值来计算燃气质量流量的方法是基于下述理论。 这 些 侧量 值 是 依 据这 样 一 个事 实 来确 定 的, 即 在 有 燃 气通 过的 控制 截 面内 , 按时 间 的 平 均 温 度T 是 按 时 间 平 均比 治 值k 的函 数。 获 一 f l k d g m Ym 一 其中 人=f ( T ) d q m = p C , d A 式中: 4 m流 经 控制 截 面的 燃 气质 量 流 量; h i 一一 姗气比治; T燃 气 温 度; C 垂 直 于 控 制 截 面 的 速 度; P 一一憔气密度; d A 控制截面的一个微元面积。 DL/ T8 5 1一2 0 0 4 当认为燃气流场均匀时, 仅温度 T 在极坐标系统内与位置 ( ip, r ) 有关: T = f ( (p , r ) 在流 场不均匀的情况下, 密度P 和速度q也将与位置 ( 9) , r ) 有关: P,q,T = .f ( 4 ,r ) 这时就需要考虑采用温度和压力组合探针。 8 . 3 将测f结果修正到保证性能的规定条件下 测量结果的修正, 也即输出功率和输入热量或热效率的修正,通常是用由 供货商提供的修正曲线 来进行。 为了方便起见,供货商也应该提供这些修正曲 线的 表格形式或方 程式。 这些修正曲线应与供货范围相一致,如果机组也能在简单循环方式下运行,则应分别提供有关姗 气轮机和联合循环的修正曲线。 对于多 级不调整抽汽的区域供热机组,在供热加热器之间的负荷分配取决于汽轮机中的 流量分配, 后者是一个与汽轮机负荷、地区热负荷和实际供热温度有关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蒸汽循环的能量是蒸汽循环输出的功率和热量等很多变量的函数。 这时,推荐采用计 算机模拟的 方法来确定蒸 汽部分的修正。 具体步骤在8 . 3 . 3 中叙述。 8 .3 . 1 输出 功率修正参数 整套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受多个参数的影响。下列几个是从试验状态到保证状态必须修 正的重要参数。 a )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会影响 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并通过燃气轮机排气状态 ( 流量 和温度)而 进一步影响底 部蒸汽循环。 如果考虑到空冷凝汽器,或者冷却塔包括在供货范围内,那么环境温度还通过冷却系统性能而 影响到汽轮机输出功率。 b )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影响燃气轮机压气机空气流量,从而影响姗气轮机输出 功率。余热锅炉燕汽流量也将 改变,进一步影响到汽轮机输出功率。 c ) 功率因 数 燃气轮机及汽轮机发电 机的 功率因数会影响有功功率输出。 d )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对燃气轮机输出功率会有些影响,对湿式冷却塔的性能会有较大影响。 e )净比能 ( 低热值) 如果 气体燃料的 净比能与规定值有较大偏差, 那么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和燃气状态会有变化 ( 由 于气体 燃料流量变化) 。并且,燃气质量流量的 变化也会引起汽轮机输出功率的变化。 f )频率偏差 ( 周波) 一般,在一个稳定的大电网中周波不会有大的变化。周波的偏差对燃气轮机的性能有影响. 同时, 燃气 轮机转速偏差引起燃气质 量流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到 汽轮机输出 功率。 8 )燃气轮机的 老化和积污 燃气轮机的老化和积污直接影响到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同时,燃气轮机排气状态 ( 质量流量 和温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也影响到汽轮机输出功率。 当性能试验时间推迟很多或者采用分阶段建设或老厂改造,老化与积污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 素。 上述 a ) , b ) , d ) , e ) , f ) 和 9 )各项均与燃气轮机排气流量、温度和成分相关联, 因而它们也影 响到底部循环的性能。 为了详细地分析,供货商应提供有关的修正曲线。 DL/ T8 5 1一2 0 0 4 有些参数只影响蒸汽循环的输出功率,它们是: h )冷却水入口温度 汽轮机背压及输出 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水入口温度, 如果冷却系统不在供货范围内, 则汽轮机背压应该作为一个修正参数。 i ) 抽汽参数 当有生产工艺用抽汽时,必须考虑到蒸 汽压力 ( 对调整抽气) 和蒸汽质量流量对汽轮机输出功 率的影响。 j ) 补给水温度 当 有生产工艺用抽汽时, 补给水温度对汽 轮机输出功率会有一个可察觉的影响。 k )区域供热参数 在区域供热的情况下,当汽轮机采用 “ 以热定电” 方式运行时,供热系统的 运行状况会影响到 汽轮机的负荷。 对老厂改造或分期建设的情况, 必须考虑到燃气轮机排气通道的变动引起压损变化的影响。压力 损失取决于燃气轮机后的循环布置。 在评价第 I 阶段和第1 1 阶段试验结果时 均应考虑到这些损失。 8 . 3 . 2 用曲线 修正毛输出 功率 修正后的毛输出电功率用下述方法确定: P _ = ( KK b . . . K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指南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6届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模拟检测试卷(五)
- 知识社群知识产业市场调查及技术创新
-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建筑局部元素采集方案设计
- 加强校园维稳安全教育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混凝土表面病害施工方案
- 虎年寒假实践活动方案策划
- 电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安全围栏检修方案
- 我的家乡课件中班
- 2024永磁外转子 EC 风机系统技术条件
- 2024年下载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高职高考英语词汇表
- 2024年华东电力设计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常住人口登记表(集体户口)-英文翻译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宠物护理与美容技术》课件-染色
- 法律检索教学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