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研究(广西专版)201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第一部分专题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中考试题研究(广西专版)201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第一部分专题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中考试题研究(广西专版)201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第一部分专题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中考试题研究(广西专版)201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第一部分专题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中考试题研究(广西专版)201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第一部分专题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广西20122014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句子衔接与排序是广西人教版地市的常见考点,近3年除贵港外,其他地市均考查到这一考点,纵观20122014年各地市考卷,不难发现以下命题特点: 1. 设题形式:在句段中非连续性挖空,考查句子的句意衔接;在句段中连续性的挖空,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直接给出几个句子,考查句子间的排序。,2. 题干材料:选材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有涉及,以记叙性为主,所选材料多来自课外,极少来自课内文章。 3. 考查形式及分值: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给句子多为4句,分值为2分。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在备考时,要对此考点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掌握答题技巧,结合专项训练,就能够轻松拿分。,广西20122014中考真题精选,一、句子衔接,1.(2014南宁6题2分)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春日踏青,清芜如毯,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B. C. D. ,C,【解析】这是一段采用排比修辞的写景抒情性文字。由文段中的“春日”“夏日”“秋日”和“冬日”可以看出该段话是按照一年四季来安排写作顺序的。由“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可得句中“绿茵遍野”是春季的特色,与之符合;“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只有句中“红叶清风”是秋季的特色;“冬日观雪”,只有句中“玉田琼屋”“洁白”是冬雪的特色;故在前,在前。由此便可得出答案为C项。句比较难判断,剩下“夏日听雨”,我们知道雨是千条万缕,故句中由“千缕”和“朦胧”也不难判断出是与夏日相符。,2. (2014百色5题2分)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棋盘滩,因石块被水流纵横切割得整齐有序酷似棋盘而得名。_,石块就像浮在水面。_。河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_。在纵横交错的石块上漫步,会感到心旷神怡,_。 仿佛进入奇妙无穷的人间仙境 棋盘内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可见 行人踏石而过,河水不沾湿鞋底 A. B. C. D. ,A,【解析】分析4个句子,句谈感受;句是棋盘内的流水;句写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反衬水的清澈;句写行人踏石,不沾湿鞋底。从“石块就像浮在水面”可推知前一空与水有关,即从中选择,是指水的清澈,所以可判断此处选;而“石块浮在水面上”自然“行人踏石而过,河水不沾湿鞋底”,由此确定,第二个空选;从“清澈见底”可知第三个空填;“感到心旷神怡”后也应是感受,因而最后一空选,那么整体排列,即为。,二、句子排序,6.(2014梧州6题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要咀嚼消化。换言之,_,_,_,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有只须大体涉猎者 少数则须全读 有只须读其部分者 A. B. C. D. ,C,【解析】根据“换言之”三个字,可以判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即“书有可浅尝者”,对应的是“只须读部分”,答案是;“有可吞食者”,对应的是“须大体涉猎”,答案是;“少数则需要咀嚼消化”,对应的是“少数则须全读”,答案是。即选C。,重难点突破,考点一 句子衔接,【题型概述】句子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要达到连贯和照应的要求。广西人教地市的设题形式通常是在一段话中间隔性地挖24个空,让考生根据选项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使之语意连贯,要求一个文段的各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脉络清晰,前后连贯,文气顺畅,准确完整。近3年句子衔接题广西人教版地市共考查了10次,分别为2012南宁、梧州、百色、来宾,2013南宁、梧州、来宾,2014南宁、梧州、百色。,【典例剖析】 (2014桂林5题2分)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_;学诗可以_;学伦理可以_。 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A. B. C. D.,【思路归纳】第一步,读语段,确定对象。通读语段可知已给语段阐述的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需要填写的内容是“学史”“学诗”“学伦理”分别可以带来哪些具体的益处。第二步,分析备选句,抓关键词。句重点在“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句重点在“廉耻、荣辱、是非”,句重点在“情、志、人”。第三步,找对应关系,确定答案。第一个空前的内容是“学史”,关键词是“史”,所谓“以史为鉴”,和,第句中的“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内容一致;因此,第一空应填;第二空前的内容是“学诗”,关键词是“诗”,所谓“诗言志”,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与第句中的“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内容一致,第二空应填;第三空前的内容是“学伦理”,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有“伦理”可“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因此,“伦理”与内容一致,所以第三空应填。 【答案及评分】D(2分),【方法指导】解答句子衔接题目要注意几个“一致”原则: (1)内容一致 内容一致是指语意的连贯,上下文在语意上前后关联,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语段意义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前后关联等。,(2)关系一致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按一定的关系联接在一起,有条不紊,并非散乱无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常有:转折、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等,有时是一物引起一物,物物相接。语句之间还有照应关系,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3)结构一致 即上句与下句,或几个并列句子的结构一致。所谓“结构一致”,即字数相等,对应词语词性相同,词语类型相同,运用手法相同等。 (4)对象一致 所有句子陈述的对象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5)语境一致 注意语境因素,分析语段情调、写法、语气、氛围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语气有强有弱,氛围有和谐与否。,避免两个误区: (1)凭语感,读得顺就好。语言衔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有些同学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语言本来就不规范,逻辑不严谨,因此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光凭语感。 (2)怎样连接都行。有些同学初做这种题,总觉得四个选项都是对的,没有一项有明显漏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题考查的是“最恰当的一项”,而不是“错误”的一项。,考点二 句子排序,【题型概述】句子排序其实也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连贯照应的能力。广西的句子排序题一般都是连续挖空,让考生在选项中选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这类题的正确选项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也要求其与文段内容能完全契合。广西人教地市近3年考查了5次,分别为2013百色,2014来宾,20122014崇左,其中2014崇左考查的是直接排序。,一、记叙性语段 【典例剖析】 (2014柳州5题2分)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清晨,醒来的峡江抹去一脸倦容,伸伸懒腰打个哈欠,_。_。_。_。 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江雾。 江雾上涨到一定高度便收住了脚步。 随着江水流动,江雾由淡变浓,转眼间像潮水似的上涨起来。,A. B. C. D. ,【思路归纳】第一步,读材料,明确描述对象。分析给出的4句话,明显可以看出,“江雾”是语段的描写对象。第二步,判断记叙顺序。语段中没有明显的时间、空间性词语,可见语段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三步,化零为整,组合排序。句写停住的江雾的状态,句写江雾升起,句写江雾停止上涨,句写江水流动,江雾开始上涨。句和句都写到了江雾上,涨,从内容来看,在后,而句明显是紧跟句描写停下的江雾的状态,故在后,最后分析第句,该句写到了“江面”,其他几句均无相关描写,再看语段第一句的背景环境中提到了“峡江”,所以,这里的江面就是峡江的江面,由此可见,正确排序应该是。,【答案及评分】A(2分) 【方法指导】 记叙性文字,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为顺序。所以,在排序前要通读句子,判定其记叙的顺序。 (1)如果是以时间为序的文字,要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2)如果是以空间为序的文字,应分析每句话里的方位词,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排列;,(3)以事件发展的先后为序,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列。排列时要关注标志性语言,较快地找到紧密相邻的句子,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组合,最后化零为整,确定所有句子的正确语序。另外,还要注意打乱顺序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紧邻关系,保证话题内容的一致性。,二、议论性语段 【典例剖析】 (2013崇左5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前后连贯的一项是 ( )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_ _ _ _。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 B. C. D.,【思路归纳】第一步,通读语段,确定论点。语段是围绕“读书”来说的,语段第一句即其论点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第二步,分析论证思路,确定先后顺序。从四个句子来看,句是其他三个句子的前提,且句中“好读书”是紧接着语段第一句来说的,所以应该先接这个句子,然后再展开议论;接下来应该选择句,因为它解释了好读书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然后接句,用假设的方式进一步强调好读书的重,要性,层次上比更深一层;最后是句,这里的“慢慢领悟”与语段最后一句中的“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相对应,表明书是一点一点读完的。正确排序是。,【答案及评分】C(2分),【方法指导】 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 解题时,首先,要确定文段属于议论文体,弄清语段谈论的中心论点;其次,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角度切入解题,顺序为论点句对论点的证明(分论点或论据)对全段的总结,其中“对论据的总结”部分的顺序一般可以由论点句或结论句中的相关词语顺序来决定。,三、说明性语段 【典例剖析】 (2012崇左6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右边怎么样,左边也怎么样。 _ _ _ _,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A. B. C. D. ,【思路归纳】第一步,明确说明对象。通读语段可知,句是一个设问句,讲对称美,句讲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是不对称,句具体阐述不对称的表现,句讲园林美术美的特点。所以,语段是围绕苏州园林来写的。第二步,明确说明顺序。语段中没有明确的时间、空间词,是按照讲述事理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第三步,通读语段,确定答案。提示语给出的是一段引语,讲中国建筑具有对称的特点,根据给出4句话的特点来看,句有设问,句有转,折,显然都不是接下来说到的,而句和语段第一句讲的对称明显相悖,故接下来应该是句,句提出苏州园林不对称的特点,接下来应该讲其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即第句,然后揭示原因,即第句,而句和句有明显的承接关系。正确排序为,故选C。,【答案及评分】C(2分),【方法指导】 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 解题时,首先,应明确语段的说明对象,明确说明的顺序。其次,按照说明顺序来进行排序。 (1)时间顺序:这类说明文字一般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因此,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借助表时间转换的标志性词语,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2)空间顺序:就是按地点的转,移来介绍说明对象的文字。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