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课件_第1页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课件_第2页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课件_第3页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课件_第4页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广东省红十字会 广州备灾救灾中心救护培训部,烧 烫 伤,烧伤深度的判断,三度四分法,烧伤面积的估算,1、小面积估算:用患者一手掌单侧面积(约占其自身体表面积的1)进行比较得出。 2、大面积烧伤估算:用九分法计算(头颈部19、躯干部3 9、两上肢29、两下肢59,另外会阴部占1,共100)。,烧伤后病程分期,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烧伤后创面组织肿胀、充血,大量体液渗出,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减缓。48小时渐趋恢复。 2、体液回收期(感染期):创面渗出液回收一开始,感染就成为主要问题。广泛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的体液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随着创面液体的回收,可引起严重的感染。此期可持续23周。 3、修复期(瘢痕增生期):组织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也开始,小面积烧伤多能自行修复。大面积烧伤常需进行植皮手术帮助修复。此期可达数月或数年。,急救目标,1、脱离热源; 2、保护创面; 3、维持呼吸道通畅; 4、抗休克。,操作方法,尽快帮助患者脱离热源,创面先行降温(皮肤完整,可用冷水浸泡;不完整可先包扎,然后在外用冰袋降温),浅烧伤形成的水疱不能穿破,以免大量体液丢失,引起休克。创面不能涂抹任何药油、药膏,用干净敷料松散覆盖。出现休克现象,让患者平卧,下肢垫高,可少量饮用盐水。,触 电,发病机制,人体为导电体,在接触电流时即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电损伤对人体的危害与接触电压高低、电流强度、直流电或交流电、频率高低、通电时间、接触部位都有密切关系。 电流能量可转化为热量,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引起灼伤。 人体肌肉、脂肪和骨骼导电能力不同,电阻小极易被灼伤。,伤后表现,1、全身表现:轻者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心悸,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2、局部表现: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现象,入口损伤较重。入口处常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在电流通过的途径中,肘、腋或膝、股等曲面可出现“跳跃式”伤口。,急救目标,1、脱离电源; 2、维护生命体征; 3、保护创面; 4、预防并发症。,操作方法,立即切断电源,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创面按烧伤创面包扎处理 。电击伤患者易出现后发性心跳骤停,应让患者保持平躺体位,不宜随便站立。,气 道 异 物 梗 阻,病 因,常见于儿童与老年人,多因会厌功能不全,吞食或玩耍过程食物或玩具异物误入气管,导致呼吸阻塞,引起窒息。,表 现,梗阻发生时,患者常立即作出双手呈“V”字状紧按胸骨上段,表情紧张,很快脸色、嘴唇青紫,接着瘫软倒地,甚至伴发抽搐现象。,急 救 目 标,立即解除梗阻,恢复患者通气。,现 场 急 救 方 法,指扣口咽法 托胸击背法 海氏手法,气 管 穿 刺 技 术,适 用 对 象,适用于上呼吸道(喉头以上)部位梗阻,在采取其它手法排除异物无效的紧急情况时的患者。,病 因,异物不规则 喉头水肿 喉头痉挛,急 救 目 标,立即解除气道堵塞,急 救 方 法,在喉结以下部位立即进行紧急穿刺,缓解气道堵塞。 使用材料:一根直径0.40.5cm硬质空心管、小刀一把。 穿刺部位:在甲状软骨与第一环形软骨之间的环甲膜上。,淹 溺,特 点,发生溺水后,人首先是本能地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由于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引起严重缺氧。溺水患者可有两种情况:1、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分大量进入呼吸道数秒后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湿性淹溺约占90。2、干性淹溺:屏气过程出现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分吸入。约占溺水者10。,急 救 目 标,1、中止淹溺; 2、尽快供氧。,操作方法,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水、污物、分泌物及其它异物。尽快进行体位引流排出呼吸道、肺泡内液体(头低俯卧拍背法),排水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中 暑,特 点,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 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 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 的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 热衰竭和热射病三型。,发病表现,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无明显体温升高,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体弱者,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体温可轻度升高,如不治疗也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诊,表现为高热和神智障碍,严重时体温可高达46.5,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急救目标,1、迅速降温; 2、处理并发症。,急救方法,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一般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并适当补充防暑饮料,能够很快缓解症状。 热射病急救成功的关键是降温速度,通常能在1小时内使患者直肠温度降至37.838.9,患者预后较好。,现场体外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脱去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对无循环虚脱患者,可直接用冰水擦浴或将身体浸入2730的水中传导散热。循环虚脱者,可用蒸发散热,如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或用风扇、空调降温。,预 防,1、改善环境,高温环 境下作业,应饮用 含钾、镁、钙盐的 防暑饮料; 2、锻炼身体,增强抗 病能力; 3、天热应穿宽松透气 的浅色服装; 4、学习中暑防治知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吸入过量的CO后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中毒机制,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人体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从而剥夺了氧与HB的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中毒表现,正常人血液中COHB含量可达510。可无任何不适。 轻度中毒:当血液COHB浓度高于1020,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口唇粘膜呈樱桃红、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抽搐等现象。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很快消失。 中度中毒:当血液COHB浓度高于3040,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但对痛觉刺激可有反应。如能及时经吸氧治疗也可以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 深度中毒:当血液COHB浓度高于50以上时,出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患者可呈去大脑皮层状态。死亡率极高,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急救目标,1、纠正缺氧; 2、抗休克; 3、保持气道通畅。,操作方法,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平卧休息,注意保暖,及时清理气道内异物。,关 节 扭 挫 伤,特 点,常发生在剧烈的运动或外力作用下 易伴随肌腱血管的损伤 关节周围血运相对较差 后期肌腱内血块易机化不易吸收,易致慢性肌腱炎,处 理 目 标,防止损伤加重 减少内出血 避免形成“老伤”现象,处 理 方 法,1、伤后立即制动; 2、尽快冷敷减少内出血; 3、2448小时后热敷促进积血吸收。,毒 蛇 咬 伤,蛇 毒 毒 素 种 类,神经毒素:毒素进入动物体内,导致 神经肌肉接头麻痹,主要影响呼吸肌群,引起窒息死亡。这类蛇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 血液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破坏血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溶血及出血,致休克或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这类蛇主要有蝰蛇、竹叶青等。 混合毒素:具有以上两种毒素,毒性更强,发病更快。这类蛇主要有眼镜蛇、蝮蛇等。,我 国 常 见 毒 蛇,金环蛇,银环蛇,烙鉄头(蝰蛇),尖吻腹,眼镜蛇,竹叶青,毒 素 致 病 特 点,毒素被注入人体后,视毒素分子大小决定发病快慢,分子小者能较快进入血液循环迅速致病,一般从被咬后30120分钟发病,主要是神经毒素。分子较大者,经淋巴循环吸收,发病较慢常需624小时发病,主要是血液毒素,常出现伤肢进行性坏死。,急 救 目 标,立即清除毒素 保护伤口 记住毒蛇特征,处 理 方 法,清除毒素:先在伤肢受伤部位上方1015cm处进行捆扎,以阻断静脉与淋巴回流。随后清洗伤口,再沿毒牙痕位置纵向切开皮肤达牙痕深度,采取吸引或挤压的方法排毒,清洗伤口,包扎伤口,立即送院。 记住毒蛇特征:以利医生选择对应蛇毒特价抗蛇毒血清。,癫 痫 发 作,发 病 特 点,常以短暂性意识丧失伴随局部或广泛肌群抽搐为表现。 发病时常常伴随上呼吸道分泌细胞大量分泌,形成大量泡沫,易致误吸。 发病时易摔倒致头面部外伤,在危险场所易致事故发生。,救 护 目 标,保障气道畅通; 避免意外伤害; 避免盲目施救。,处 理 方 法,保障气道通畅:摆放适当体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及时保护患者,避免意外伤害。 避免盲目施救引起的不必要损伤(如强行撬开病者口腔、强行塞入毛巾、衣物等)。,心 肌 梗 塞,病因,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 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临床表现,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现场处理,保持环境安静,摆放合适体位; 情绪安抚; 注意气道畅通; 缓解心绞痛。,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卒中,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为主要特征。,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一旦发生中风,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即使抢救脱险,也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不愈。而早期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常可防止产生严重后果。,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类型,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的一种病变。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1) 脑出血;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称为小卒中)。 脑血管病分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包括脑溢血、珠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中风;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属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狂躁、嗜睡、昏迷或偏瘫;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半身瘫痪、半身感觉缺失、失语、视觉失常等。,先兆表现,中风病人往往先出现一侧面部或手脚突然感到麻木或软弱无力,嘴角歪斜,流口水;突然出现暂时性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东西;突然感到眩晕或摇晃不稳,甚至晕倒;没有明显原因的嗜睡;个性或智力方面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法解释的头痛等。,现场处理,凡有先兆症状的任何一项或几项都应该让病人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安抚情绪:不要紧张、激动、恐惧、烦躁。 病人不能用力,要躺平,头向一侧歪,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内。,地震逃生与自救,地震常识 逃生要点 积极自救,地震常识,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导致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或海啸。 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前兆,地声、地光 动物行为异常 地下水异常,宝贵的十几秒,地震波一般可分P波与S波。P波为纵向波,S波为横向波。P波先于S波十几秒到达地表,且P波破坏性小,使物体上下颠簸,不易致建筑物坍塌。S波破坏性大,最易使建筑物坍塌,在S波到来前的十几秒就是最宝贵的逃生机会。,逃生要点,能逃则逃:身处低层建筑物充分利用地震间隙逃出建筑物内。高层建筑物内除附近有水塘、沙堆、农田、遮阳棚、大树等可减缓下降速度的场地,否则不能直接跳楼。可考虑用长绳索、布条等逃生。,不能逃则躲,首选有水的狭小空间,能携带一些食物更佳。如厨房、洗手间等。其次选择屋内相对结实的墙体,随手取一些棉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