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shiyong教案2.doc_第1页
《与朱元思书》shiyong教案2.doc_第2页
《与朱元思书》shiyong教案2.doc_第3页
《与朱元思书》shiyong教案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文章主旨。4、熟读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声韵美、风景美、志趣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教学过程 一、猜诗导入,激发兴趣。“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猜一猜:这是哪首诗歌描写的景色?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闭上眼睛诵读,回想诗的意境)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描写了诗人的山居之乐和恬淡超然的心境。)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篇描写富春江独特风光的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作者简介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朱元思书,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二、范读,演读课文,疏通文意。朗读指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帮老师推荐三个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看看哪些字音和停顿等朗读时应该注意?读准字音:湍tun、轩xun、邈mio、泠lng、嘤yng、鸢yun、戾l、窥ku、柯k、缥pio语气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突出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停顿节奏: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四字句一般以“二二”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1.生齐读课题与朱元思书。师提问:a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与书”中“书”是“书信”的意思;朱元思是作者吴均的朋友;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第一自然段: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 缥碧:青白色;缥。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质疑解答,教师点拨。)通假字: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消散) 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 百叫无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上面)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千转不穷(穷尽/贫穷)其它:风烟俱净(全、都) 从流飘荡(顺、随) 缥碧(青白色) 急湍甚箭(急流) 负势竞上(凭借)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课下注释非常多,大家课后多积累,聚沙成塔,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三、理清课文结构,感受结构之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作者写给朋友的信中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呢?试用一句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此信不同于一般的书信,没有叙述日常事务,也没有客套的问候语,寥寥百余字,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奇山异水”。2、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都围绕着这两句话在做文章。 3、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提示:下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明确: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总写奇山异水 分写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静态之美“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态之美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4、第一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之外,还写了什么?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行舟的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5、由此可见,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先总后分。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心情舒展。“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写出对景物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再分写:首先写异水,再写奇山。四选读佳句,品味妙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自富阳至桐庐,水碧山青。同学们,你喜欢富阳的“奇山”还是“异水”呢?把你喜欢的写景的句子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可以从描写画面、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点,揣摩其妙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空明净高爽,峻山挺拔秀劲,天与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开篇别开生面,从大处着笔,给下文的写景勾勒出一幅背景。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自然奔流,舟任意东西,人飘逸恬淡。写出了作者放舟游览的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心旷神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下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之色缥碧;水之深千丈;水之清见底;水之物鱼石。(夸张)水的清澈透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比喻)水的急湍壮美。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却突出了山的遮天蔽日、横云割雾。“寒树”因为没有温暖的阳光,因为山之高。“负、竞、轩、邈、争、指”写出了树之奇,显示了山之奇。(视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声、鸟鸣、蝉叫、猿啼,汇成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听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这样的美景都会放弃自己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这到底是在写人还是写景?(侧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富春江的山水“奇异”、“独绝”的魅力。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作者乘船继续前行,江面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景观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看见阳光。文章有意以平稳的四字句写景收尾,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反复渲染、照应前文) 五、归纳主旨,品志趣美。 富春江之美,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形声兼备、虚实相生、动静互见)当真无愧于吴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可是作者本文仅仅是写景吗? 不是。 对,作者随兴而游,文随兴而发,景中有情,寓情于景。那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读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了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鄙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吴均生活的南朝梁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当时政治黑暗,社会紊乱。吴均一生仕途不顺,梁武帝时他因为私自撰写齐春秋,过于写实,得罪了梁武帝,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处,后来便避世隐居于石门山。)与朱元思书就是作者寄情山水,自明其志,也可能含有劝勉朋友之意。 六、诵读全文,课堂小结。问题:朗读全文,讨论总结此文为什么写得如此成功?明确: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动静结合、声静相衬、有声有色、光影摇曳)写景有法赋予生命,情景相生骈体文的优点在此文中突显: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六.作业: 试比较三峡与朱元思书的异同【课后反思】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比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这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