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1页
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2页
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3页
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4页
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 沙区电大2012春教育管理专科 杨丽内容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性,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制订辅导的切实计划。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问题行为学生转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质性研究 问题学生 个案研究 以人为本一、基本情况:金某,独生子,12岁。性格直爽、好冲动。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母亲赋闲在家,父亲外出做生意,长期在外,很长时间回家一次,在家呆的时间也不长。父母对金某很宠爱,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满足金某的要求,对金的期望值比较大。二、主要问题与分析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案主好动,课堂上不是用脚在地上划来划去,就是拿着东西不停玩弄,课间经常跑到楼下操场上玩耍,常常是上课铃响后才满头大汗的跑回教室喊“报告”,问其原因则是“上厕所”。体育活动课上更是肆无忌惮,不听从老师的安排是常事,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经常把他遍在自己身边一组,否则很容易找不到他的踪影。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案主存在“注意缺陷障碍”不能长久注意一件事,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或眼睛盯着一处定神,有时连老师叫他都不知道,等到全班哄堂大笑时,他才缓过神来。因此经常出现需要背诵的课文不能及时的背诵,作业拖拉不写。有时语数外老师会同时找他补作业。案主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不及格。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常搞恶作剧,如把胶水涂在其他同学的凳子上;朝别人身上吐口水;把纸撕碎从三楼撒下去;将毛毛虫用纸包好放在女生的铅笔盒里欺负女生;给同学起绰号;课间跑去偷偷的拔掉别人自行车上的气门芯,然后栽赃嫁祸别人;在自家门口放擦炮,故意扔到人堆里和车底下惊吓别人言行散漫,有时说话很粗野,好管闲事,上课喜欢搭老师话,风言风语。经常说谎,比如作业没写硬说是写好了放在家了,让他中午回家吃饭时带来,到中午时便会说忘记了。当着老师和他母亲的面他照样可以一副无辜的样子说是的确写好了,只是找不到了。卫生习惯不良,喜欢随地吐痰,而且从三楼往下吐,吃零食的袋子随手乱丢,教室的抽屉里塞得满满的垃圾。打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如同学不跟他一起玩他便动手打人;不小心踩了别人脚还说风凉话。一次因为与同学追逐竟然一头撞碎了班里的玻璃黑板。懒惰成性,每天到学校来除了玩之外,一般不干别的事。早操不认真做,胡乱的比画两下;作业不写,练习不做,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练习题,他还是懒的动笔!老师实在逼急了胡乱画两笔,老师一走立刻扔到一边。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基本不关注,不教育。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家庭环境影响父母的情绪、心境、理智等情感因素和自觉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使案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父母关系紧张,特别是父亲对案主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容易使案主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奶奶对案主的溺爱滋生了案主的放肆的性格。 案主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四五十人的大集体当中,老师只顾抓两头,由于案主表现一般所以很难受到老师的关注。到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是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教师,急躁,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过于简单,一旦案主惹是生非,总是一顿狠狠的批评,或者是干脆把案主家长找来,要求家长严格管教,而回家后家长往往是一顿棍棒。有一次在处理问题时案主父亲竟与班主任发生争执,经学校领导劝解后方得以缓和。如此恶性循环使案主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我是个差生,学不好拉倒,老师也不敢拿我怎么怎么样。学习成绩开始下降。2.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由于案主生性活泼、好动,加上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不够,当原先只是好奇而“胡闹”中得到快感,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好奇心理逐渐变为“有意破坏”心理。案主自身的自控能力低,无法控制外界的诱惑,缺乏坚持精神。有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时,会有所好转但最多只能坚持一两天,过后还是照样回到原来的状态。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四、教育措施与方法(一)总体思路根据案主道德、情感、行为存在的偏差情况,需采用综合性辅导,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而环境的协调对案主的教育成败尤为重要,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其中争取家庭支持。(二)具体办法1、家校沟通,达成共识。从2011年9月至今,我与其母亲面谈5次,与其父亲沟通2次,通过交流使其父母明白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粗暴的家庭教育的弊端,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只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可能在打的当时孩子是害怕你的,但是事情一过,他还是会忘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残局发生,家庭教育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过分的溺爱孩子和放任自流都是错误的,过分的溺爱孩子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对孩子的害,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一定的约束力,如果幕府一味的溺爱或者放任自流只会滋生孩子目中无人,胆大放肆的性格,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做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道德、气氛、文化背景等,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做为父母在家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当案主连续几次出现问题行为时,我才与其父母联系商量对策 ,家校共管双管齐下,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2、循循善诱,真情感化针对案主的问题行为,我坚持以正面指导为主,多次找其谈话,了解他的行为动机,分析其不同行为的不同心理。我把爱迪生、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讲给他听,启发他剖析自己的心理,反省自己的行为。通过多次谈话,案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现稍有好转。课堂上,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并不是当众大声责问他,而是采用各种方法暗示他:或是有意的停留在他的座位前;或是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或是让他站起来朗读一段话。把他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离老师讲台最近的地方,上课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让他尝试成功的喜悦,知道原来自己并非“破罐子”生活中,尽可能的给予他一些关心,当他身体不舒服时,我会主动送他回家休息;当他课间活动的满头大汗时,我会提醒他小心着凉;当他追逐打闹撞碎玻璃黑板的时候,我首先问他的是:“头要不要紧,有没有受伤?”案主做了好事或者表现有所好转时,我在总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他,我还特意把他的名字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使他慢慢的从“低谷”中走出来。案主特别好动,体育活动时最喜欢打乒乓球,于是我便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主动邀请他打球,连赢他几局过后故意输给他一局,玩的时候陪他尽兴的玩,等到休息的时候再与他谈心,慢慢的案主开始学会了谦让,还能够邀请别的同学来和我打球,还主动的指导其他同学跟我打球时要尽量的把球送到我的反手(我的反手技术的确一般)。为了使案主能有一个全新的转变,我还主动联系了案主的其他科任教师,加强了对案主的督促,我还特意安排了无个班干部分布在案主的前后左右,这样案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找他们解决,同时这些班干部也可以及时的向我汇报案主的情况、3.利用闪光点改正不足这样的学生不是你一次简单的说教就能改正的,即使一次说服了,也会固态复萌。这样的学生需要你冷静、有耐心,你要跟踪了解、研究他的心理,再制定因人而异具体有效的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这就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成功教学。老毛病并不能一下子就完全改正过来,经常出现反复的现象。我不得不一再提醒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如果我也跟着他反复,那么前期的工作将会前功尽弃。我坚持给予他辅导,疏导他的思想、纠正他的行为,并经常主动与他的家长联系,共商对策。前所未有的进步,换来了前所未有的鼓励。4.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金某表现,让金某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金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悄悄地去操场玩篮球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金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金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因为受原有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错误有时反复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一次,金某与陈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金某对陈某一直奚落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两人在食堂门口打了起来。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通过治疗与教育,金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金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金某的教育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金某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五、成效与启示一年来案主的各个方面出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绩上来了,有原来的三门不及格到现在的数学中等,语文中等,英语也离及格不远了。课堂上能够做到专心听课了,2、思想好了,在学校里经常看见他主动的去擦黑板,倒垃圾桶,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案主主动捐了10元。3、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现在案主的衣着整洁了许多,不再惹是生非了,能够比较和睦的与班级同学相处,大家也愿意与他在一起玩了。4、在家听话了,案主母亲再次与我交流时告之,现在案主回家后除了能够主动完成家庭作业之外,还能够帮助照顾爷爷了。5、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