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讲解课件_第1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讲解课件_第2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讲解课件_第3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讲解课件_第4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刘景华,(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口; (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 (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措施。,一、矿工自救与互救,(一)入井人员救护须知,(二)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 行动原则,行动原则是:灭、护、撤、躲、报。 具体应做到: (1)及时报告 (2)积极抢救 (3)安全撤离 (4)妥善避灾,(三)自救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过滤式自救器 作用:过滤式自救器只能将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使用条件:一氧化碳浓度小于1.5%;氧气浓度大于18%。 1、过滤式自救器的佩戴方法和顺序 : (1) 迅速将自救器从背后移到胸前,取下橡胶保护套。 (2) 用大拇指掀起红色的开启扳手,以拇指和食指用力拉开封口条。 (3) 扔掉上部外壳,握住头带把药罐从下部外壳中拉出。,(4) 从口具上拉开鼻夹。 (5) 拉开鼻夹,紧紧夹在鼻子上,注意松手后鼻夹不能脱落。 (6) 把口具片塞进口内,含在牙齿之间,用牙咬住牙垫,马上用口呼吸。 (7) 摘下安全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戴好安全帽。,2、使用过滤式自救器的注意事项,1、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 2、使用过程中吸气时会有干、热现象是正常的,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取下。 3、撤离时要求匀速快步行走 4、中途不允许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 5、必须在有效时间内撤离灾区。,3、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有两种: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使用方法:略 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1)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 (2)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必须用隔离式自救器。 (3)其它情况一般选用过滤式自救器。,(四)发生各种事故自救方法,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如何自救? (1)沉着冷静,迅速背向气流的方向,脸朝下,头贴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 未受到直接伤害的人员,应立即佩带好自救器,撤离灾区 (3)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到新鲜风流中。 (4) 暂时不能撤出时,要互相协助,把重伤员移到较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避难硐室时,可进入暂避,并在外面留有标记,静卧待救。,2、发生火灾事故时如何自救?,(1) 首先要尽最大可能迅速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 (2) 迅速佩带好自救器,按避灾路线撤退。 (3) 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如距火源较近而且确认越过火源不会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进风侧。 (4) 遇有浓烟情况下,应准确地辨别方向,俯下身,摸着铁道或管路往外撤。 (5) 如果无法躲避灾区时,则躲入避难硐室静等救援。,3、发生透水事故时应如何自救?,(1)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地段。 (2)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及其他固定物体。 (3)迷失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出口被杜塞时,应设法设置挡水墙等。 (5) 竖井撤退爬梯子时,应保持秩序。,4、冒顶后被困人员的自救措施,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自救 (1)正视现实、沉着应对、保持体力。 (2)有计划的使用水、矿灯和食物。 (3)发出有规律的求救信号。 (4)加固和维护人员躲避处支架。 (5)打开压风管,输送新鲜空气。,4、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自救措施,(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5、避难硐室,1、进入硐室前,留下明显标志。 2、保持安静。 3、只留一盏矿灯照明。 4、发出呼救信号。 5、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6、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跑出探望。 7、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6、斜巷人行车断绳时如何自救?,(1) 发现人行车运行情况异常时,应紧握车内的坐椅靠背或扶手 (2) 人行车运行时,乘车人员严禁挑车。,7、斜巷跑车时如何避灾自救?,(1) 发生跑车时,要立即进入避难硐室。 (2) 来不及进入躲避硐事时,应靠巷帮或两支架间贴帮避难;巷道很窄时,可抓住棚梁将身体向上收缩,使奔跑的车辆从下部通过。 (3) 在斜巷中敷设有管道时,也可钻到管道下面贴帮避灾。 (4) 巷道中有水沟时,应趴在水沟中避灾。 (5) 在任何情况下,切记不得上下奔跑。,事故现场负责人救灾组织,1、认真组织 2、沉着冷静 3、遵循原则 4、随机应变 5、及时联络 6、团结互助,二、现场急救,1、现场急救技术内容: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急救的关键:抢救及时。,2、伤情的初步判断,1、观察伤员是否清醒,对声音、光线及外来刺激是否有反应。 2、然后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体征。(摸、试、看、按) 3、采取应急救治措施。,3、详细检查,1、检查顺序 头、脖子、胸部、腹部、骨盆、四肢、背部 2、抢救顺序 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先胖后瘦、先老后小,4、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吹气 仰卧压胸法 俯卧压背法,5、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何操作,(1) 将伤员仰面平放,背部垫起100-150mm。 (2) 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一只手捏紧伤员鼻子,一只手掰开嘴。 (3) 救护者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紧贴伤员的嘴大口吹气。 (4) 吹气完毕后要立即离开伤员的嘴,并松开伤员的鼻子,使其自己呼吸。 (5) 照此,依次反复操作,有节律地每分钟做14-16次,直到伤员能够恢复呼吸为止。,6、心脏胸外挤压术的操作方法,(1) 伤员要仰卧在硬板上或平地上,头低于心脏水平或抬高两下肢,以利静脉回流。用双手压迫法,以保证按压效果。 (2) 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按压在伤员胸骨正中的中下13处,令一手掌交叉重叠在该手得手背上,保持两手掌根部平行,手指伸直或手指交叉,但不要接触胸壁,只用掌根部接触。 (3) 抢救者两个肢肘挺直,利用体重和肩、臀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地向脊椎部位按压,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骨下陷3040mm (4) 随即突然放松,手掌跟随胸骨弹力回复到原来位置,但手掌跟部不要抬离开皮肤,以免再按压时呈拍击状而分散按压力量。放松手的时间和按压胸骨时间应该相等。,(5) 反复有节律地挤压和放松,每分钟6080次。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 (6) 要经常观察效果。其主要征状表现为: 可摸及大动脉; 皮肤由紫绀变红,口唇、指甲较压前有所好转,皮肤变暖,有时可见竖毛反应; 逐渐出现吞咽动作,出现缓暖腹式呼吸,但常迟于心跳的恢复; 瞳孔缩小,有时可出现对光反应。眼睑反射恢复,角膜湿润; 下颌、四肢等肌张力恢复; 甚至开始泌尿。,7、止血法,1、指压止血法 2、包扎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8、骨折的临时固定,固定的材料:绷带(绳子)、板子、棉花(衣物) 固定的方法:略,9、矿工互救应遵循的原则,三先三后: (1)对窒息或心跳骤停的伤员,要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的伤员,应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应先固定,后搬运。,10、搬运伤员注意事项,(1) 在搬运转送之前,一定要对伤员进行检查和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2) 要根据伤情的轻重,决定适当的方法。 (3) 用担架抬运伤员时,水平巷道搬运时要使伤员脚朝前、头在后;向下搬运时,伤员的头要在后面;向上搬运,则应头在前,脚在后。 (4) 搬运进行中,千万要避免摇晃和振动。 (6) 专用车辆转送,一定要把担架平稳地放在车上并固定,列车速度不宜太快。 (7) 在抬运转送中,一定要给伤员盖好毯子或其它衣物。 (8) 抬运人员在救护伤员时,一定要时刻保持沉着镇定。,复习题,1、对触电者急救时,首先应立即 。 2、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 、 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3、人工呼吸的方法:_、_、_。 4、在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 的掘进工作面,应选用 自救器 5、AZL系列过滤式自救器适用于氧浓度不低于 %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 %的环境中 6、佩戴自救器时,若口腔中产生唾液,应及时拿下口具往外吐。( ) 7、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自救方法的正确性。( ) 8、过滤式自救器在使用时,出现干热现象属正常反应。 ( ) 9、矿井自救应遵循灭、护、撤、躲、报的原则。( ) 10、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如测风员、瓦斯检查员)应选用( )自救器。 A:隔离式 B:过滤式 C:A、B均可 11、过滤式自救器的防护气体为( )。 A.CO B.CO2 C.H2S D.所有有毒气体 12、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什么? 13、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