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试题.doc_第1页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试题.doc_第2页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试题.doc_第3页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试题.doc_第4页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1.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主张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的主张相同之处是.摆脱神的束缚.提出天赋人权.要求民主自由.肯定人的价值2.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3.“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D人民主权的观念4.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要求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6.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A 荀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7.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C梭伦D柏拉图8.“苏格拉底论证道,以相同的模式,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是指A民主原则B理性原则C法制原则9.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B对理性的尊崇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D主张小国寡民10.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宣扬人性解放C构建理性王国D倡导思想自由11.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种主张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12. 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A宗教的虚伪B灵魂自救的途径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13.“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否定基督教有利于民族国家发展 反对专制王权ABCD14.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此言最大的意义是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15.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16.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17.“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19.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20.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保护私有财产B人人生而平等C对抗中央王权D反对君主专制21.一位哲人主张:人类应当摆脱自身的不成熟,学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且勇于认知。哲人这样的主张最可能属于下列何种思潮A自由主义B存在主义C理性主义D浪漫主义22.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产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23.下列作品赞美现世生活和爱情,描写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新兴市民阶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的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社会契约论D十日谈24.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 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以下关于这段独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B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C说明了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D作者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25.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26.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27.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28.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29.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主要不同是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30.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B思想的自由C主权在民D社会契约31.大国崛起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那么,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B反封建,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D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32.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33.19世纪初,哥尼斯堡的新人结婚时常到某位哲学家的雕像前献鲜花,该哲学家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他的主要观点是A. 自由平等B. 社会契约C. 三权分立D. 人非工具34.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35.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A君主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36.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社会契约论B三权分立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37.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38.“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39.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这反映出卢梭A主张天赋人权B宣扬人民主权说C肯定社会契约论D承认古希腊奴隶制度在当时的合理性40.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41.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社会契约4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B伏尔泰民主共和制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43.“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强调的是( )A生而平等B民主政治C人民主权D信仰自由4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使三权分立的主张被广泛接受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D确保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4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46.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二. 非选择题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6分)(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1)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4分)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3分)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材料三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