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钩虫(15).ppt_第1页
课件:钩虫(15).ppt_第2页
课件:钩虫(15).ppt_第3页
课件:钩虫(15).ppt_第4页
课件:钩虫(1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钩 虫 (Hookworm),2019,-,1,钩口线虫科的总称,有100多种。 引起人体钩虫病的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另外,有些动物钩虫如锡兰钩虫和犬钩虫的成虫偶可寄生于人体,犬钩虫和巴西钩虫的幼虫也可感染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2019,-,2,一形态,1成虫:体长约1cm 左右,雄虫较雌虫略小。前端向背侧仰屈,有一发达的口囊,两种钩虫的口囊结构不同,可借以鉴别。 雄虫末端有交合伞及1对交合刺,是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雌虫尾部钝圆,有的虫种有尾刺。 头部有头腺1对,可分泌抗凝素及某些酶类,其咽腺可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降低肠道蠕动,有利于虫体附着及吸血。,2019,-,3,2019,-,4,2019,-,5,2019,-,6,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外形 呈C形 呈S形 口囊 腹侧前缘2对钩齿 腹侧前缘1对板齿 交合伞 展开时略呈圆形; 展开时略呈扁圆形; 背肋在远端分2支 背肋从基部分2支, 每支再分3小支 每支再分2小支 交合刺 两刺末端分开 两刺末端不分开 尾刺 (雌虫)有 ( 雌虫)没有,2019,-,7,2虫卵:,两种钩虫卵在光镜下无法区别。呈椭圆形,大小似受精蛔虫卵,但略窄。卵壳很薄,无色透明。新鲜标本卵内含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大的空隙。,2019,-,8,3幼虫:钩虫幼虫期分杆状蚴(有2期)和丝状蚴两个阶段,通称钩蚴。丝状蚴是其感染阶段,也称感染期幼虫。两种钩虫的丝状蚴形态有区别,在诊断上有意义。,2019,-,9,二、生活史,也属土源性线虫 1在外界的发育过程:,虫 卵,土壤,24h 孵出,I期 杆状蚴,蜕皮,48h,II期 杆状蚴,丝状蚴 (感染期蚴),蜕皮,5-6天,2019,-,10,发育环境:温暖、潮湿、荫蔽、含氧充 足的疏松土壤。 感染期蚴大多聚集在12cm的表层土壤中,且呈聚集性,也可借助土表或植物和虫体表面水膜的表面张力作用,沿植物的茎或枝叶向上爬行一定高度,伺机侵入人体。,2019,-,11,2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1)侵入人体与体内移行: 丝状蚴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当与人的皮肤接触时,受体温的刺激,其活力大增,同时在其分泌的某些酶的协助下钻入皮下组织,再侵入附近的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再沿着支气管、气管的方向移动至咽部,被吞下后到达小肠。,2019,-,12,(2)体内寄生 在小肠中,幼虫发育迅速,约24周内先后两次蜕皮,逐渐发育成成虫。自幼虫侵入人体到发育成熟约需46周时间。成虫以其口囊吸附在肠粘膜上,吸取血液、组织液或肠粘膜为食。钩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57年,有的可更长。 特殊感染方式:经口腔感染、经胎盘感染。 迁延移行现象(十二指肠钩虫),2019,-,13,三、致病作用,1幼虫的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在局部(多见于手指、足趾之间)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继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天内形成红肿及水疱,一般可自愈。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此病变俗称“粪毒”、“地痒疹”。,2019,-,14,三、致病作用,(2)呼吸系统损害:幼虫移行到达肺部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出血,病人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哮喘样发作。 一般在感染后35天出现症状,且常可自愈。,2019,-,15,三、致病作用,2成虫的致病作用 (1)消化道损害:成虫的口囊吸附在肠粘膜,可造成出血及溃疡。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血便。近年来时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少数患者可出现“异嗜症”,可能与铁质缺乏有关。,2019,-,16,三、致病作用,(2)引起贫血:这是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钩虫吸食血液,使患者处于长期慢性失血的状态(每条钩虫每天可致失血量达0.020.1ml),由于铁和蛋白质长期损失,引起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2019,-,17,虫体吸食血液后吸食的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唧筒”样作用)。,虫体吸血同时分泌抗凝素使吸血部位伤口渗血造成血液损失,虫体经常更换咬附和吸血部位,原伤口在凝固前继续渗血。,钩虫导致慢性失血原因,2019,-,18,三、致病作用,贫血表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等,较重者可出现心悸、气促,甚至浮肿。,2019,-,19,三、致病作用,(3)婴儿钩虫病:主要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可能是母亲感染后经胎盘感染的。发病急,排柏油样血便,脸色苍白,发热,严重贫血,严重者可致死亡。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急性期钩虫病人,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5以上。,2019,-,20,三、致病作用,钩虫病对妇女危害更大,可因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月经不调等,孕妇因钩虫病贫血导致妊娠合并症,或使胎儿感染。儿童严重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2019,-,21,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低,易漏诊。 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最常用。 3钩蚴培养法:检出率高,且可鉴别虫 种,但需56天。,2019,-,22,四实验诊断,4. 改良加藤法:可作定量检测感染度、考核疗效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有报道用胶囊内镜诊断钩虫感染效果好,且可直接观察寄生部位情况。,2019,-,23,五流行病学,1分布:世界性分布。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地区,在寒冷、干燥的地区较少流行。在我国除北部个别省份外均有(青海和黑龙江两省没有当地病例报告),但主要流行于南方。两种钩虫地理分布有一定差异,黄河以南地区流行较严重,且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及西部地区较少,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但混合感染普遍存在。,2019,-,24,五流行病学,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感染率为17.2%,估计感染人数1.89亿; 20012004年:感染率6.12%,推算感染人数为3930万。 2010年监测结果:感染率为4.81%; 广东省2008年5个县市的监测结果:感染率3.84%。,2019,-,25,五流行病学,但是,一些地方钩虫感染率仍高,甚至近年反而上升,如福建省某监测点20062009年监测结果感染率为36.9%。,2019,-,26,五流行病学,2传染源:钩虫病人和带虫者。 3传播因素:钩虫的传播与自然条件(气温、湿度等)、种植作物种类、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密切相关。最主要的因素是种植干地农作物,农民用新鲜人粪施肥,生产劳动时手脚皮肤直接接触土壤,易受感染。矿区由于矿井下的特殊劳动环境,矿工的感染率也较高。,2019,-,27,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