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1 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第一篇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翻译(一) 1、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一定希望有人帮你吧。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 ,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2、陶侃留客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 氏对陶侃2 / 41 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 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3、鲁人曹沫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为鲁国的大将, 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害怕了,想要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城环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还想要侵占。”3 / 41 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 地方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 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象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齐桓公大怒,想要扩大盟约的内容。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 4、钱镠 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4 / 41 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 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5、书谢御史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5 / 41 6、管晏传 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 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 。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6 / 41 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官职置放在管仲之下来辅助他。后来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作官,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而且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天下人称赞的不是管仲的贤能,而是称赞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7、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 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7 / 41 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 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第二篇 : 2016 课外文言文复习 九上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卷 一、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 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 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注】九衢( 41 ):四通八达的道路。筇( 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4 分) ( 1)莫敢诘 ( 2)命卒曳下奴 ( 3)汝敢笞我! (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参考答案】 质问、责问 拉 用竹板打 借 2 分)( )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 A 9 / 41 4 分) (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参考答案】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 2)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参考答案】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二) 管仲夷吾 者 ,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10 / 41 贤。管 仲贫困 ,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 ,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 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邑者十余世 ,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1 / 41 注释 :颍上 :地名。游 :交游 ,交往。小白 :齐桓公的名字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纠 :小白的异母哥哥。见逐 :被赶走。 ”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2 分 ) 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 【参考答案】 C 解释句中加点词。 ( 2 分 ) 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 ( ) 尝与鲍叔贾。 (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 子孙世禄于齐。 ( ) 12 / 41 【参考答案】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经商或做买卖;以 为耻(“耻辱”不得分);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每个分) ( 4 分 )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参考答案】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穷困” 1 分,全句大意 1 分;若将“穷困”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整句不得分。) 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 【参考答案】 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甘心 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进”分;“下”分;全句大意 1 分) 4.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1 分 ) 【参考 答案】知人善荐。( 1 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 13 / 41 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1 分 )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 分) (三)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 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 (曹玮 )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14 / 41 1 对 下 列 语 句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解 释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参考答案】 B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辍耕 之垄上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参考答案】 C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 41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 的职责。 第三篇 :文言文课内阅读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 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6 / 41 注释 :华:花。 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缯 (z 泛指丝织品。 文言文荔枝图序 译文: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 ;花像橘,春天开花 ;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 ;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 ;核像枇杷核 ;壳如红色丝织品 ;膜如紫色的薄丝 ;瓤肉莹白像冰雪 ;浆液甜酸如醴酪。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 离去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导读: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17 / 41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 )实 如丹 ( ) ) ) 实过之 ( ) ( ) 二、翻译 图而书之。 _ _ 18 / 41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 _、 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 _、 _、 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 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 四、作 者白居易, _大诗人,字 _,号 _,著有白氏长庆集。 参考答案: 一、 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 列数字 出处 外形 味道 变化 19 / 41 四、唐朝 乐天 香山居士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 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 !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 !”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筇 (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4 分 ) (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20 / 41 2 分 )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 (小石潭记 ) B. 巡城遇之 至之市 (郑人买履 )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 (马说 )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 (6 分 )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 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 书谢御史阅读答案: 10.质问、责问拉用竹板打借 。 12.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1 / 41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 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 10 14 题。 (16 分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2 / 41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 【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 !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 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注释】次:编次,整理。 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缧23 / 41 绁 (l i :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羑里 (y 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 122 年。 (4 分 )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4 分 )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 分 )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始。 4.(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24 / 41 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 分 )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5.【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 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 ?(2 分 ) 参考答案: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1.(1)通“增”,增加 (2)犯错误 (3)于是,就 (4)因此,所25 / 41 以 2.(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 (奋发创造 )(2 分 )。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 (抒发 )愤懑 (愤怒 )而写的作品 (创作的 )(2 分 )。 于麟止自黄帝始 (每断对一处得1 分 )。 4.(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1分 );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1分 )。 (2)C 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 )(2 分 )。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 (节选 )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26 / 41 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 (节选 )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 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 (z o),字季常。光、黄:光州 (今河南潢川 )、黄州 (今湖北黄冈 )。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27 / 41 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 (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3 分 )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5 分 ) 28 / 41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 )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 不同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 分 ) 参考答案: 1.(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3.(1) (我 )脱了衣服想要睡觉, (只见 )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9 / 41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 (或陈慥 ),为什么在这里 ?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5.苏轼:被贬官 ; 方山子:“不遇” 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30 / 41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 乐矣 !”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共:共同 (享受 )。 (4 分 ) 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有风飒然而至者 庶人安得共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 分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玉之言,盖有讽焉。 31 / 41 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 同乐”有何不同 ?(2 分 ) 参考答案: 1.(1)摆放 (2)尽兴地喝酒 (3)到 (来 ) (4)怎么 (每个 1 分,共 4 分 ) 2.(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 (表达这种快乐的 ),是太守。 (2 分 ) (2)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2 分 ) 民同乐”是指欧阳修 (太守 )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 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意思对即可 )(2 分 ) (一 )孙权劝学 32 / 41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注释:行:行为,操行。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险躁:过分急躁。 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 分 ) 33 / 41 答 : 。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 分 ) 答: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公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 34 / 41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 分 )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分 ) 答: 。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 )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 3、 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35 / 41 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 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 【乙文】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王荆公:即王安石。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36 / 41 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第四篇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 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 。”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37 / 41 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 ,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文章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出自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 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38 / 41 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到了道光十三年,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因为政绩优异被举荐来到京城。这个裕洲知州 ,就是谢御史的儿子,是由翰林改任现职。谢兴峣被引见给皇帝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