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章新感染的证据.ppt_第1页
课件:第章新感染的证据.ppt_第2页
课件:第章新感染的证据.ppt_第3页
课件:第章新感染的证据.ppt_第4页
课件:第章新感染的证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感染的证据,感染 是指病原生物入侵宿主,与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相互作用,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 只是感染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结果。,2019,-,1,一、概述-1,Evidence of infection includes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information of infection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diagnosis. Learn more about the knowledge of clinical and epidemic of infectious disease may help the laboratory in etiology diagnosis of infection.,2019,-,2,概述-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证据 形态学证据 培养与鉴定的证据 免疫学证据 基于病原体组分检测的证据(如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站在检验的角度学习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证据。,2019,-,3,第一节 感染的临床证据,全身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 (fever) 定义 分类:感染性平;非感染性 热型与感染性疾病及病原体的关系(提示诊断) (图 1 伤寒沙门菌感染? 2 汉坦病毒感染? 3 疟原虫感染? 4 登革病毒感染? 5 回归热螺旋体感染? ),2019,-,4,全身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2 发疹(eruption) 3 肝脾肿大,Tertiary syphilis on the face,The lesions of varicella,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2019,-,5,局部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呼吸道感染 咳痰 肠道感染 腹泻 泌尿道感染 神经系统感染 运动系统感染 皮肤感染和血液感染 ,2019,-,6,有诊断意义的特殊症状和体征,2019,-,7,第二节 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一、 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基本要素 1. 传染源(infection sources) (1) 患者 (2) 隐性感染者 (3) 病原携带者 (4) 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3.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2019,-,8,第二节 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二、 有利于感染诊断的其他要素 1 年龄 2 职业 3 接触史和生活习惯 4 旅行和变迁情况,2019,-,9,第三节 感染的病原学证据,、柯赫法则与感染 的病原学证据,2019,-,10,柯赫法则,1 病原微生物一定于感染性疾病个体中,而在健康的个体中不存在。 2 一定能分离和纯培养所怀疑的病原微生物。 3 当用分离的病原微生物接种敏感的动物模型时,可以导致相同的疾病。 4 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可再次从这种被感染 的动物模型中分离到。 柯赫法则作为判断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标准。,2019,-,11,柯赫法则完善与发展,柯赫法则还有待补充和发展 1 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仍有一些微生物不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 2 在些感染目前仍然没在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 3 在些细菌本来不致病,但是当菌群失调、获得了外来的毒力因子、因创伤或手术而到达无菌的深部组织以及宿主免疫缺陷时而变为致病菌。,2019,-,12,瑞沃斯法则(Rivers postulates),柯赫法则和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结果不符。 1 在所有患者体内均应该存在并可以分离到该病毒,而在健康者体内并不存在。 2 该病毒可以从患者体内分离并在实验室内利用宿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3 可以通过微孔滤膜 4 当将原先宿主或相关生物体和分离的病毒共培养时,会导致相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 共培养的宿主体内可再次分离到该病毒。 6 感染后的宿主体内可以检测到相应的病毒免疫反应。 SARS 病原体的发现与柯赫法则,2019,-,13,分子柯赫法则 (Molecular Kochs Postulates),1 致病基因或基因表达产物始终和毒力表型相关联。 2 当该致病基因灭活或敲除后,微生物即失去致病能力。 3 当导入新的野生型致病基因后,微生物又恢复了致病性。 4 致病基因表达产物诱导产生的抗体可以中和微生物的致病力。,2019,-,14,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证据,(一) 镜检证据 (二) 培养鉴定证据 (三) 免疫学证据 (四) 核酸证据,2019,-,15,(一) 镜检证据,大小、形态、分布(排列)和染色特性 主要用于细菌的初步分群、临床痰液标本的质量评估、病原菌的初步诊断和指导进一步的鉴定试验。,2019,-,16,(一) 镜检证据,细菌的染色-常用方法 种类:正染色法:细菌着色 单染色法: 一种染料。 复合染色法: 两种以上染料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和酶标记抗体染色。 负染色法:细菌不着色,背景着色。 常用于荚膜和芽胞的观察,2019,-,17,(一) 镜检证据,革兰染色最常用,2019,-,18,革兰染色-例,淋病奈瑟菌光镜图,破伤风梭菌光镜图,2019,-,19,线索细胞光镜图,革兰染色-例,2019,-,20,部分可用于初步诊断的镜检证据,抗酸染色 荧光染色,女性宫颈涂片沙眼衣原体 DFA染色阳性,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 of sputum containing 4+ tubercle bacilli,2019,-,21,抗酸染色,抗酸性 是指病原体经苯酚复红初染后能抵抗一定浓度的盐酸乙醇脱色的特性。 1 分枝杆菌能抵抗3%的盐酸乙醇脱色属强抗酸性。 2 诺卡菌只能抵抗低浓度的盐酸乙醇脱色属部分抗酸性。 3 部分原虫也具有抗酸性,但镜下形态与细菌明显不同,临床诊断时要注意鉴别。,2019,-,22,2019,-,23,(二)培养鉴定证据,大多数病原菌的形态与染色并无特征性,因此需要用培养的方法来分离与鉴定细菌。 大部分医学重要的细菌均能够在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细菌的营养需要选择性接种一种或多种培养基,避免漏检。,2019,-,24,(二)培养鉴定证据,观察菌落形态 溶血性 产色素情况 培养条件 鉴定,2019,-,25,观察菌落形态,菌落 大小、形状、色泽、边缘、透明度、湿润度、溶血性、色素情况 菌苔,2019,-,26,溶血性,2019,-,27,产色素情况,2019,-,28,鉴定,2019,-,29,(三) 免疫学证据,1 抗原检测 有些细菌即使用生化反应也难以区别,但其细菌抗原成分却不同,利用已知的特异抗体测定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定菌种慬菌型。 培养方法不能检出的细菌,因尚有抗原存在,在短期内仍可被检出,从而有助于明确病因。 个别情况下还可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抗原进行型别分析,用于流行病学追踪调查。,2019,-,30,(三) 免疫学证据,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 玻片凝集试验 其他如对流免疫电泳、放射免疫、酶免疫、气相色谱等方法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2019,-,31,(三) 免疫学证据,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2019,-,32,(三) 免疫学证据,2 抗体检测 人体受细菌感染后,经一定时间产生抗体,抗体的滴度随病原菌感染的过程而增多。因此,用巳知的细菌或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可辅助诊断。 血清学试验 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 肥达试验 伤寒 预防接种 回顾性诊断 早期诊断 传统细菌检测 方法的补充,2019,-,33,(四) 核酸证据,通过检测细菌遗传物质来证明感染的存在也许是病原体检查最为直接的方法。 基因探针 PCR 基因芯片,2019,-,34,(四) 核酸证据,基因探针 PCR 基因芯片 应用 优缺点 .,军团杆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立克次体属、分枝杆菌属、梅毒螺旋体,2019,-,35,(四) 核酸证据,基因探针 制备核酸探针 杂交 标记物信号知道杂交结果并判断病原体的性质。 2. PCR 特异引物 扩增 琼脂糖电泳 观察扩增结果,检出病原体。,2019,-,36,三、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证据,真菌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 镜检 培养 血清学试验 核酸检测 以镜检、培养最为常用,2019,-,37,(一) 镜检证据,镜检是获取真菌感染证据最简单、快速和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高倍镜、油镜 菌丝、孢子 分直接涂片法 10%30%NaOH 染色涂片法 革兰染色、乳酸酚棉篮染色、印度墨汁染色、 刚果白染色、果莫里六胺银染色、过腆酸锡夫染色,2019,-,38,镜检证据,真菌染色方法和应用,2019,-,39,真菌染色方法和应用-例,2019,-,40,(二) 培养证据,真菌的确诊需要培养和鉴定。 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特殊培养基 温度 2528度 双相性真菌 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菌落形态及结构的变化,26度时为菌丝相,37度时为酵母相。 真菌培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长速度以及培养后的大小、形态、颜色、质地和气味等均有利于真菌的初步鉴定,纯培养菌落的进一步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有利于真菌的确诊。,2019,-,41,(二) 培养证据,培养证据 培养方法 培养温度 菌落形态 双相真菌 免疫学证据 核酸证据,2019,-,42,(三)其他证据,血清学试验 有助于侵袭性真菌的诊断 DNA探针技术可以缩短双相真菌的培养时间,2019,-,43,四、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证据,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证据包括 镜检证据 培养证据 免疫学证据 核酸证据。,2019,-,44,四、 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证据,(一) 镜检证据 光学显微镜检查 电子显微镜检查 适应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宫颈巴氏涂片,SARS-CoV(PUMC01株) 病毒颗粒电镜负染照片(18000),2019,-,45,(二) 培养的证据,培养细胞中是否有病毒复制的方法有: 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 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 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分泌的干扰素 通过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毒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抗原。,2019,-,46,细胞培养-例,SARS-CoV(PUMC01株)感染 Vero-E6细胞晚期CPE(100)表现,2019,-,47,(三) 免疫学证据,免疫学证据包括 检测病毒抗原的直接证据 检测病毒感染后抗体滴度变化的间接证据,2019,-,48,(三) 免疫学证据,1 抗原检测 原理 巳知抗体来检测临床标本或细胞培养物中相应的病毒,以证明病毒的存在。 常用方法有 免疫荧光法 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酶免疫法 定量检测可溶性抗原 放射免疫法 定量检测可溶性抗原 胶乳凝集法 简单、快速的抗原检测方法,2019,-,49,(三) 免疫学证据,2 血清学检测 常用于难以培养病毒的感染 诊断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酶免疫法 免疫荧光法 早期 补体结合试验 随后 免疫印迹法 确诊 血清转换现象 是指感染急性期血清与感染23周以后的血清比较,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的现象,是诊断新近病毒感染的最好的血清学证据。,2019,-,50,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