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故称-城阴城.doc_第1页
高密故称-城阴城.doc_第2页
高密故称-城阴城.doc_第3页
高密故称-城阴城.doc_第4页
高密故称-城阴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城阴城”札记邹长春1981年,考古工作者对城阴城故址进行过实地测绘和详细调查,并对其主要遗存进行了钻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邑人李储森于此写了一篇高密城阴城调查报告,是目前了解城阴城古史的重要资料,兹采录大端,以见其当年胜概。城阴城故址位于高密西南部,距今城区25公里。它的北面是刘家庄,东面是薛家老庄,南面是后营,西面是前后田庄。城址西五里是潍河,与诸城接壤。北面不远是峡山水库。整个城址处在潍河中流。它两面环水,西面是小平原。这里地势坦夷,土质肥沃,实有利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城阴城略为长方形,四周夯土城墙。高约10米,宽约20米。南北1850米,东西1950米,总面积是3607500平方米。城墙外有护城河,四周开城门6座。东、西、北墙各1,南墙有3。南墙正中为南中门,两边分设南东门和南西门,与南中门各距500米,每座门宽约10米。城内纵横4条大道,东门到西门道路最长,将城内分割为前后两区。中间开南北路至北门,又将后城区一分为二。前城区东西开路各通南东门和南西门,又将前城区分为中区大、东西区小的三部分。整个布局分配合宜,对称壮观,充分展现了汉代王方城的构建风貌。前区的地面建筑特别密集。前中区发现前后有两座较大的宫殿遗址:前一座东西198米,南北75米,夯土墙基宽46米;后一座东西130米,南北60米,夯土厚约半米。前殿正中有砖铺甬路,甬路两侧各竖一排对称的石柱,直通雄伟的中南门。两座宫殿的东、西、北三面布有许多个大小不等的建筑群。居民区遗址主要分布在城北区和城东南区,发现遗址40多处。城区还有许多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冶铁和铸铜作坊尤为突出。整个遗址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先后出土过大量的五铢钱,原铸五铢30多枚,汉半两石范两块,货布、泉、大布黄千数百枚,齐法化、齐之法化、铜剑、铜戈、铜镞、铜镜、大铜块、薰炉、铺首、银质印章、铜质印章、铁锄、铁犁、陶壶、陶釜以及多式瓦当和花砖等建筑材料。另外,古城周边还存有许多汉墓群,大小近千余座。著名的顷王冢、小妹冢、山阴冢、古王冢、离狐令郑君墓等至今犹明。墓区曾出土大批画像石,极具文物价值。其中大圈墓区出土的孙仲隐墓志尤为珍贵。现今,古城北墙尚存一段被勘认为西汉初期的残垣,已定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能这样保留下来的汉代古城遗址,在省内已不多见。探测证实,城阴城建成于西汉前期。确切地说,城阴城是在战国后期古邑的旧址上拓建而成的一座封建王城。(左传云“邑曰筑,都曰城”,按二者土建实无不同,只是大小、称谓不一而已。于此亦可引识“城阴”当时曰“城”之义)由于近地表的文化层早已被破坏殆尽,现已无从具体得知以后的一些修建情况。仅此,已足可证明高密历史的悠久了。今之高密西南境潍河附近,可认定的两汉高密“故城”有3处,除城阴城外,还有前面提到的南都和稻城。水经注因水的流向提到了两处。前面说过,汉之高密县区与秦之高密县境大不一样。汉代的高密县境内,密水已变成了潍水,即有,也只能是些遗脉散流,不足以称。水经注也说“兼通称之”的潍水亦“陂水散流”,既云“散流”,流向自是“恒有变迁”,以水的流变,证故城的多寡,就难免胶柱鼓瑟,而南辕北辙了。沧海桑田。城阴城这颗古城名珠,在经历了800多年后,最后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陨落了。它具体毁于何时,迄今也无信史可征,一般人认定是在北齐。按,北齐沿说高密郡(治东武,今诸城),然其下属的夷安县不明因何省去了。原来的平昌县也已不见,(或许已由郡治直接管辖)又不知原来的淳于县因何反省入了高密。那么,此时的城阴城可能已毁,高密在其境内欲求一邑为治亦不可得。(详说见后读“夷安”札记)若此,原来的高密县已名存实亡,只待另行改置了。考疏城阴城衰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作用式微。城阴城在西汉一直是郡国之都,到东汉仅为一县之治,其地位已不能跟西汉时相比,城建工作也就没有了彼时那样发展的规模和力量。此后,高密虽还在名义上为郡为国,但其治理先后或剧(今寿光),或黔陬(今胶州),或桑犊(今潍城),或东武(今诸城),如此朝秦暮楚,实际上与城阴城已无多少关系了,加之长期兵连祸结,弱肉强食,高密县也随之势衰力薄,难有作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日趋凋残疲敝的文化古城,不亡何待!二是“毁于战火”。城阴城是在长期战乱中逐渐毁坏的,每次战乱即是一次剧烈的创伤,旧伤未愈,新伤随添。再坚固的城池,再繁华的城市,也经不住这样反复折腾!最后终于“毁于战火”。高密旧志这么说是可信的。据城阴城故址勘测报告说:“城阴城中心建筑基址之上面的堆积中夹杂许多灰土,夯土块,红烧土和零星的白灰皮、陶瓦等,这些夹杂的筒瓦、板瓦大都为红色和兰色,此现象的形成可能是被火烧过,也说明门阙可能毁于战火和火灾。”于兹可征。城阴城虽然毁废了,但文脉悠久的高密,如同一位历史巨人的灵魂,他将伴随另一个载体,一直艰难而勇敢地走向明天。探访古城城阴城城阴城,又称“高密国” 、“夷潍城”,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位于今高密市井沟镇西北部,是一座方城,西南东北的长度均约为2公里,周长8公里。始建于战国时代,其创立之初即为山东半岛的大城。可以说,城阴城是除“夷安城”外,高密另一座可以夸口的古城,至今传说不断。自秦统一置高密县起,一直到隋朝初年止,历时800余年,其县置一直在此。两汉时代,城阴城数次成为王国和候国的国都,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郡县治所,及至北齐毁于战火,建国后曾有陶壶、盆、缸、瓦、货币及半两钱模等文物出土。城西是有名的大河潍河,发生过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潍水之战”,城东为沟河,城西南侧现存龙且冢。据古城城墙志记载:“城阴城,始筑于战国,周长八千米,面积4平方公里,秦置高密县,为县所治,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齐悼惠王之子刘印为胶西王,都此。宣帝本始元年改称高密国继为都城,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三十七年)封司徒邓禹为高密侯,亦都此,至北齐废于战火,共存世八百年。其间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