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doc_第1页
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doc_第2页
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doc_第3页
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doc_第4页
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十二五”节能规划(送审稿)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 “十一五”节能工作回顾11.“十一五”能源消费情况11.1 消费总量11.2 消费结构31.3 消费特点42.“十一五”节能工作主要成效52.1 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5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82.3 技术进步稳步推进92.4 管理水平逐步提升102.5 节能领域更加广阔11第二章 面临的形势131. 资源和环境压力132. 结构调整压力133. 工作难度压力14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节能目标151. 指导思想152. 节能目标15第四章 节能的主要途径171. 结构节能171.1 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171.2 实施工业内部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172. 技术节能192.1 钢铁192.2 石化202.3 电力212.4 建材212.5 交通运输222.6 建筑223. 管理节能253.1 健全完善考核体系253.2 强化管理与监督25第五章 保障措施281. 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和机制创新282.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283.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植和技术支撑284. 进一步开展广泛宣传和全面推进29第一章 “十一五”节能工作回顾“十一五”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的目标,以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强化管理,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使全市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将比“十五”末下降21%以上,超额完成南京市“十一五”节能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 1.“十一五”能源消费情况1.1 消费总量2010年,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4985万吨标准煤,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465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以能源消费总量年均8.36%增长速度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4.04%的增长,平均能源弹性系数为0.595。“十一五”各年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对比见图1、图2、能源弹性系数见图3。图1 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及地区生产总值图图2 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比图 图3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图1.2 消费结构1.2.1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十一五”期间,工业用能占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下降 ,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比重逐步提高,推动了全市产业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表1“十一五”前四年南京市各产业能源消费状况及结构构成对比表 计量单位:万吨标准煤年份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合计产业其中工业2005年数量15.812577.272515.4567.02175.843335.94占比%0.577.375.4175.31002006年数量17.152819.892745.05666.14193.053696.24占比%0.576.374.3185.21002007年数量18.263088.192878.31752.37229.474088.29占比%0.475.570.418.45.61002008年数量19.453191.412676.68825.03271.924307.81占比%0.574.162.119.26.31002009年数量20.443357.493313.11883.7298.324559.95占比%0.473.672.719.46.5100图4“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构成对比图1.2.2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基本稳定,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有所提高。随着家庭小汽车和交通运输量的增加,成品油消耗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各能源品种消费量及结构构成见表2。表2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各能源品种消费量及结构构成表序号能源品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1电力996.6730.4919.9425.0953.9823.7992.9823.11060.0423.22焦炭373.7711.4375.8010.2412.7910.3406.259.5415.439.13煤炭277.038.4443.4612.1493.8712.3494.8111.5487.1610.74其他石油制品63319.3866.1723.5915.8122.7823.5619.3874.4419.25成品油294.798.9365.6610.0489.5112.2561.6613.1682.8155-1柴油177.395.4237.806.5333.618.3394.299.2482.4210.65-2汽油99.913107.392.9131.133.3141.543.3172.673.85-3煤油 17.490.520.470.624.770.625.830.627.710.66燃料油165.765.1129.473.5136.233.4104.552.4130.582.97液化石油气83.062.567.201.879.262.086.112.088.421.98天然气33.8160.071.666.571.7109.242.5136.0639焦炉煤气等57.011.738.361.933.99.0.8122.732.8141.623.110热力2307276.207.5319.678.0319.227.4337.667.411原油/6.070.27.25.0.20.55/1.17/12其他135.494.3100.282.7111.062.7275.736.4204.564.51.3 消费特点1.3.1 加工转换消费的能源量居全省之首“十一五”期间,全市二次能源的加工转换消费稳居全省第一位,约占全省全部加工转换消费量的33.3 % 。尽管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84.22%,但随着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数量的增加,能源加工转换、运输及输配损失绝对量也逐步增加,其占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2.7%上升为2009年的4.5%。1.3.2 用作原料消费的能源数量多、比重大全市社会能源消费量中不仅包括生产所消费的能源,而且还包括大量用作产品生产原料的能源。“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市用作原料消费的能源量约为800万吨标准煤,占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7.5%,与省内其它市相比,居全省之首。1.3.3第三产业和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速加快“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和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速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73%和14.13%。分别高于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4.6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1.3.4工业用能比重逐年下降,但行业集中度高目前南京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5.4%下降为2009年的72.7%。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高度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2009年上述五个行业的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企业,下同)占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和全市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93.4%和57.8%。2.“十一五”节能工作主要成效2.1 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9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118吨标准煤,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948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四年累计下降幅度分别为17.79%和33.9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4和2.91个百分点,累计降幅在省内名列前茅。四年环比节约能源846万吨标准煤。预计2010年,万元GDP能耗将达到1.072吨标准煤,五年累计下降幅度将超过21%,全市将超额完成南京市“十一五”节能规划提出的到“十一五”末,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截止2009年,平均值均低于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指标值和国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限定值,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炼油、乙烯、烧碱的单位产品能耗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见表3和图5;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年下降率、累计下降率见图6;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见表4。表3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项 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1.361.311.2531.1781.118单位GDP能耗环比下降率 %3.684.355.995.09与2005年比下降率 %3.687.8713.3817.79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9230.8910.8530.8030.761环比下降率 %3.474.265.865.23与2005年比下降率 %3.477.5813.0017.55南京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2.602.692.4032.1051.948图5“十一五” 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图图6“十一五”南京市单位GDP能耗年下降率、累计下降率图表4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名称计量单位全市平均值全市最小值国家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火力发电供电煤耗(300MW及以上机组)gce/kWh329.15307.91340乙烯kgEo/t637.72592.2650炼油kgEo/t.f10.169.9712烧碱(离子膜)kgce/t350.71306.58500烧结工序能耗kgce/t55.252.465高炉工序能耗kgce/t418405.7460炼钢能耗(转炉)kgce/t-7.76-6.310可比水泥综合能耗kgce/t103.895.7105可比水泥熟料综合能耗kgce/t123.73122.2128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 期间,全市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第三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7.02%上升为51.3% ,居全省第一位。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了对工业存量节能和增量节能的整合力度,通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我市重点耗能企业工艺装备和产品技术含量,促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关停了4家发电厂计77.63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淘汰14家水泥生产企业26条水泥湿法窑和机立窑熟料生产线,总产能326万吨;淘汰4座小高炉和5座小炼钢炉,计56万吨炼铁能力和110万吨炼钢能力;累计关闭162家小化工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市高科技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43.1%。“十一五” 前四年,全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节能量达220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贡献率达26%。2.3 技术进步稳步推进“十一五” 期间,全市紧紧围绕南京市“十一五”节能规划提出的“电机系统节能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等八大节能工程,稳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十一五”前四年,企业共投资250多亿元,完成和在建重点节能项目约400个,形成年节约3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十一五” 期间南京市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见表5。表5 “十一五” 期间南京市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节能量(万吨标煤)项目实施单位1高炉煤气发电工程20.2南京梅山能源有限公司2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及发电项目50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324MW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5.9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47MW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1.7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56MW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1.1南京三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5工业陶瓷炉窑生产线节能改造1.05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利用乙烯装置余热加热裂解炉入炉空气改造项目1.53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7低铁平板玻璃生产线节能改造1.33南京圣韩玻璃有限公司8玻璃炉窑及成型线节能改造1.11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陶瓷窑节能改造及余热利用1.41江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0粘胶纤维生产湿浆工艺节能改造1.04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11低铁平板玻璃生产线节能改造1.33南京圣韩玻璃有限公司122500m3高炉“专家系统”项目1.5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13芳烃换热装置改造2.2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14烧结环冷机余热发电工程3.0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15化工余热发电项目5.0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16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工程4.5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电厂17干熄焦余热发电工程4.5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8年产20万只热管及高效工业节能装备规模产业化可帮助用户减少能耗30%-50%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19年产30万千瓦余热余压汽轮发电设备80(项目达产后为用户节能)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公司20工业回水综合净化回用吨钢取水量下降3m。回用率83%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2.4 管理水平逐步提升2.4.1 建立完善节能机制市以下各级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节能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节能领导体系和节能工作目标评价考核体系,把节能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以“千家企业”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为主要抓手,突出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全市9家“千家企业”和8家“百家企业”四年累计完成节能281.45万吨标准煤,完成“十一五” 节能目标的124.7%。2.4.2加快推进法制建设“十一五” 期间,市政府颁布了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南京市促进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了“南京市节能监察中心”,加强了节能执法力量建设。2.4.3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强了节能基础工作,一是充实了市级能源统计力量,构建了市、区(县)、开发区和企业三级能源统计体系;二是加强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显著提高;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市每年举办多期能源管理岗位培训班,将节能培训列入市管干部培训和党校授课内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提高了全民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2.5 节能领域更加广阔“十一五” 全市节能领域不断拓宽,建筑节能、交通领域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5.1建筑节能“十一五” 期间,全市认真落实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组织开展了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低能耗建筑等试点工程20余项。建成节能建筑5205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680多万平方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多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和1.2万户、10万平方米的旧钢窗改造。预计到“十一五”末可超额完成江苏省下达的建筑节能100万吨标准煤的任务。2.5.2公共机构节能“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制定了南京市机关节能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 集中精力扎实抓好公共机构节电、节油、节水和公务用车运行费用的管理、节约和考核工作。与2005年相比,全市机关人均用电量下降23%,人均用水量下降33%,车均油耗下降14%,较好地完成了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完成了58栋165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建筑能源审计。2.5.3交通领域节能“十一五”期间,全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目前,地铁通车里程突破85公里,居全国第四;每年淘汰更新公交车辆超过500辆。29第二章 面临的形势1. 资源和环境压力目前全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的经济实力要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突破3960亿元,年均增长约16.55 %。按“十一五”期间平均能源弹性系数计算,预计到2015年社会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8500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0%。考虑到能源加工转换因素,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实际的能源投入量将达到1.54亿吨标准煤,给能源运输和由此带来的SO2、CO2及粉尘等污染物的减排造成空前的压力。2. 结构调整压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传统的重化工、发电企业还将保持惯性发展的势头,其中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的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将分别从目前的800万吨/年和1350万吨/年,上升到1250万吨/年和1800万吨/年,每年增加原油消耗量900万吨,折合标准煤1285.74万吨。新增火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每年新增发电用煤量约400万吨标准煤。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全市工业结构调轻的难度。随着特大城市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交通、建筑和生活用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能源刚性需求增长,都将对“十二五”节能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3. 工作难度压力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从政策创新上看,目前国家颁布实施的一些税收和财政政策,还不足以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投入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门榄高、优惠少、违法成本低。 从机制创新上看,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能效对标、自愿协议、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发展不平衡,有些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有待加强。从技术创新上看,现有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可实现的节能空间收窄,高新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实施节能改造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节能的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从管理创新上看,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能源管理队伍建设、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统计、定额管理规范等基础工作上仍滞后于节能工作的要求,节能管理仍然处于一种粗放式管理状态。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节能目标1.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工作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一是加快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个现代服务业,推进结构节能;二是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夯实节能管理基础,推进管理节能;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新机制,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技术节能;通过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2. 节能目标到“十二五”末: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其中万元地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环比节能量累计达到1600万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工业节能量1200万吨标准煤左右。 重点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6 2015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目标项 目单 位南京市目标国家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火电供电煤耗(300MW及以上机组)克标准煤/千瓦时320327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油/吨因数911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油/吨620625烧碱(离子膜)千克标准煤/吨330350合成氨千克标准煤/吨16001800烧结工序能耗千克标准煤/吨5055高炉工序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90390转炉工序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8普钢电炉千克标准煤/吨180180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5115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597可比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5120平板玻璃千克标准煤/重量箱16.516.5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第四章 节能的主要途径1. 结构节能1.1 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战略,加大力度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等八大服务业和八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南京产业转型,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增量经济的绿色化,建成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4%以上。“十一五”期间,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量160万吨标准煤左右,约占全市节能总量的10。1.2 实施工业内部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高端化改造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链条的延伸。1.2.1 全面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以第六代及更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引进为龙头,重点开发TFT-LCD、激光显示、OLED面板、模组制造,整机设计、背光、彩色滤光片等配套材料制造技术、打造液晶显示产业基地,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升级。石化产业:以扬巴二期、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龙头企业的升级项目和小化工整治为重点,推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化工”,产业向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钢铁产业: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能减排”,重点推进南钢和梅钢精品钢基地建设。广泛采用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生产装备的大型化,工艺流程紧凑化、高效化,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新产品,力争使优特钢比重提高到85%,板带比提高到70%。汽车产业:在重点发展上海大众B级车、名爵、长安等整车项目,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的同时,重点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最终实现汽车的“零油耗,零排放”。2015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1000亿元。1.2.2 培育壮大八大新兴产业 风电、光伏装备产业:围绕关键零部件、控制与并网系统、整机及微风发电装备等领域,加快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在做大传统项目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风电整机,设计制造技术。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保持电力自动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领先优势,加快智能电网产业标准制定,成为引领全国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通信产业:建成国家通信实验室,以此为平台,建设全国一流的通信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南京节能科技产业园和环保科技产业园。大力开发节能关键技术,力争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前五位。生物和医药产业:打造一批生物和医药特色拳头重点品种,在新药品种研发上进入全国前列,医药制造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新材料产业:突破各种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加快各种膜技术、集成技术开发,推进各种材料技术产业化,使全市膜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品产业化规模达到国内第一。轨道交通产业:实现轨道交通关键系统与装备的国产化,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三位。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轻型航空动力、军民用机载机电、航电三大类产品,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航空轻型动力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通过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与产品结构实现节能量672万吨标准煤左右,约占全市节能总量的42。2. 技术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优先选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促进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化。2.1 钢铁焦化系统采用配型煤炼焦、焦炉燃烧控制技术及煤调湿技术,配套建设合成甲醇、双氧水、煤气提氢综合利用设施和干熄焦发电系统。 炼铁系统推广精料装炉、高炉富氧送风、热风烧结等炼铁系统节能技术,开发应用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实行铁水全量预处理,大型高炉全部配套建设炉顶压差发电装置(TRT);高炉热风除湿技术,扩大副产煤气回收利用,建设利用富余低热值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推广热风炉和烧结炉余热回收、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炼钢、全连铸及轧钢系统使用炼钢全连铸、超高功率电炉、废钢预热等炼钢综合节能技术;应用一火成材、热送热装等轧钢节能工艺、加强炼钢过程余热余压利用,轧钢系统蓄热式烧嘴等余能、余热、余压节能技术。推进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2.2 石化石油炼制生产要提高装置开工效率和换热效率,对炼油厂进行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通过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原油入炉温度,降低加热炉的燃料消耗;采用催化裂化气分装置深度热联合技术及低温热利用技术提高装置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优化操作,降低加工损失;回收加热炉烟气余热,采用新型板式换热器回收产物热量,大力推广装置间热联合技术。乙烯加工采用新技术改造老炉型。新建裂解炉实现大型化;推广高效塔盘、填料以及高效换热器等;推广在线烧焦技术,乙烯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开发加注结焦抑制剂;在改扩建中采用先进的低能耗分离技术;开发应用燃气轮机加热炉(裂解炉)联合供电供热;采用自动点火系统,提高火炬气回收率。2.3 电力发电企业:一是要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和高效洁净发电机组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改造在役火电机组,推广无油或微油点火、汽轮机通流技术改造等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二是要采用高效辅机和自动监控系统,降低发电厂用电率;采用变频技术,开展电厂风机、水泵等辅机系统节能改造,降低电厂自用电率;积极发展区域热电冷联产。供电企业:一是要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提高电网输电、配电能力;完善高、低压配电网络,应用先进的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技术,努力实现电压自动调节和电容自动投切, 提高电压质量和降低供电损耗;推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技术,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二是要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调整负荷,优化用电方式。大力推广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技术,有效转移高峰负荷。2.4 建材水泥行业使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利用城市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技术、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加强对已有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维护与管理,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推广高效立磨或辊压机加球磨机的节能粉磨工艺以及用电设备的变频调速技术。进一步提高水泥散装率。墙体材料行业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利用磷石膏、硫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高掺量的粉煤灰砖、煤矸石砖、粉煤灰加气砼砌块以及优质节能环保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促进资源的综合与循环利用。2.5 交通运输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两纵两横轨道干线和三条市域快线构成的轨道骨架网络。2015年地铁营运里程达190公里以上。推广节能型汽车和替代燃料,“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0座电动汽车充电站,600个充电桩。初步形成连接城市东南西北的充电网络;发展清洁车用替代燃料以降低对油品的依赖;加快淘汰更新车辆,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2.6 建筑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既有政府机构及其财政支持单位完成9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公共建筑完成130万平方米的节能改造。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依托,努力实现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力推进以浅层地热能、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与建筑一体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开展使用浅层地源热泵空调制冷、采暖和利用太阳能照明、供应热水等示范工程;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节能窗、高效屋面外保温技术;鼓励智能化楼宇建设;鼓励对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等系统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进行节能改造。做好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节能产品的推广,落实国家以旧换新等节能政策,不断扩大节能产品应用范围,高效照明产品应用率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量640万吨标准煤左右,约占全市节能总量的40。“十二五”重点节能技改项目见表7,拟推广的重点节能技术见表8。表7 “十二五”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预计节能量(万吨标煤)项目实施单位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改造项目1.5 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2PTA装置节能改造项目10中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39万吨/年制氢及配套空分项目3.6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4硝基氯苯低温热回收项目0.8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5回收低热值可燃废气项目0.8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6循环水系统节电改造项目3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7高炉热风炉改造项目2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8风机变频和泵站变频造项目1.3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9高炉股份除湿技术改造项目4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103号烧结机余热回收项目1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13号、4号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3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2焦炉煤调湿项目3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3炼焦二期干熄焦余热回收发电项目1.5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4新建5#高炉干法除尘及TRT发电项目1.5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5循环冷却水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0.5南京化学工业园区16#2汽轮机冷凝器改造项目0.7南京化工园热电有限公司17光伏太阳能压花玻璃节能改造项目1.5南京远鸿特种玻璃有限公司184500d/t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工程2南京三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94800d/t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工程2南京信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0二条4500d/t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工程2江苏汉天水泥有限公司21汽轮发电机节能改造项目1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22汽轮机节能改造项目2.1南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2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电厂24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改造项目0.6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25锅炉乏汽回收及烟气循环利用项目0.5南京第二热电厂26城市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2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27冷却循环水系统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项目10江苏恒丰劲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8水动风机冷却塔推广应用项目8南京星飞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表8 “十二五”期间拟推广的重点节能技术序号技 术 名 称1冷却循环水系统节能技术2水动风机冷却塔技术3发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4能源实时监测控制技术5高效LED照明技术6高效热管余热回收技术7高效电机、水泵、风机变频改造技术8地源热泵应用技术9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10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11全氧、富氧燃烧技术12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技术13乏汽及凝结水闭式回收技术14辊压机粉磨系统15立式磨装备及技术3. 管理节能3.1 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节能目标考核和问责制。将“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开发区和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将节能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指标,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健全的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3.2 强化管理与监督工业领域: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状况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跟踪检查年度节能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