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4.3思想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对比(B卷).docx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4.3思想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对比(B卷).docx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4.3思想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对比(B卷).docx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4.3思想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对比(B卷).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4.3 思想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对比(B卷)1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材料一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摘自孟子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材料二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产生,提倡发展农工商业,通过振兴实业,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以富求强。这一思潮推动中国实业发展浪潮。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清政府鼓励官民从事工商业活动。1898年设立矿务铁路总局。1903年设商部,出台了商律破产律;等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8年大清银行成立。此外,传播科学技术和实业知识的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实业报刊杂志开始出现,1897-1911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约有31种。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实业部、农商部。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涉及农工、商、矿、渔、林业等多方面。1913年,成立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颁布劝业银行条例农工银行则例实业银行条例等文件,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摘编自李星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中国实业发展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期实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括民国初年实业发展条件的新特点。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莫定了基础。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同:都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都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即统治者应受道德约束;不同的人在国家中居于不同位置,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原因:社会动荡,秩序混乱。(3)中世纪,欧洲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天主教会垄断精神统治,教权至上的教会神权国家观是这一时期国家观念的显著特征。使西欧各国长期处于天主教的控制之下。 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又传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其影响,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总结:综上所述,文明的交流促进彼此技术的进步,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社会进步,从而使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点睛:从答题规范性上来说,小论文题观点要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切忌简单罗列史实,结尾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文艺复兴的自然观”是指欧洲从哥白尼(1473-1543年)到黑格尔(1770-1831年)之间的主流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正好相反,“文艺复兴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既没有生命也没有理智。“自然界不再是有机体,而是一架机器;一架按字面意义和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一个被在它之外的理智心灵,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设计出来、并组装在一起的躯体各部分的排列”。材料二 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思想始终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价值观去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营建一个人人都有美好归宿的“大同世界”。而道家更关注如何通过“道德”的修炼提高人类个体的品质,然后通过个人品质的提高影响社会品质的提升。佛教中国化之后形成的中国禅宗思想,关注的是如何超越一切有形的、无形的束缚,使“人”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相反观西方传统自然观,“造物主”始终是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西方哲学家在思考“自然”时一个不可回避的严肃课题。“贯穿欧洲思想的悠久传统,尽管不是每个人,但却是大多数人,或者至少那些已证明有权发表意见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虽然自然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它的存在依赖某种别的东西。”由于中国传统自然观“重人”,所以它以“求善”为特征,目的是提高人类个体或集体的身心品质。与此相对,由于西方传统自然观“重神”,所以它以“求真”为特征,目的是试图搞清楚“造物主”创造“自然”的方式、方法。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锐中西自然观发展脉络初论兼论我的自然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传统自然观的不同及其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既没有生命也没有理智,而是按照数学或物理的方法机械排列组成的机器。 评析:一方面,它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具有“革命性”的进步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对白然界客观、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使得近代自然科学因此得以成熟,工业革命因此得以出现。同时,哲学领域还涌现出培根、洛克、黑格尔等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深刻地辨析了心灵和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现代科学知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机械论自然观割裂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天然有机关系,间接导致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2)不同:中国传统自然观以“人”为出发点和终点,以“求善”为特征;西方传统自然观以“神”为出发点和终点,以“求真”为特征。影响:中国具有“一神论”性质的“天”主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以维护“天命”为目的的儒家传统伦理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小农经济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但也导致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不足;西方对“造物主”的“求真”造就了宗教文化的发达,哲学领域的思辨推动了近代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对创造“自然”方式、方法的探索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但众多的“造物主”也导致了政治上的一再分裂和动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